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并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个体功能缺失和泛化以及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关系认识模糊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功能;社会功能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进入全面转型的新阶段。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我们前进的精神旗帜,它要求在新的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交往,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人的科学、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系统地施加思想意识上的影响,把一定的政治信念、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法纪要求和心理品质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重知识轻教化、重集体轻个人的教育方式给人们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旨在上传下达,维护无产阶级的政权,对于个人的意义并不大,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甚至不少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培养的人只是服从国家的“机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存在诸多认识偏差。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就注重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在理论界早已提出并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工作者予以进一步的澄清。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的缺失
当前社会上充斥着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无用”的功能观。有一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丰富个人的科学知识,不能创造直接效益,对个人发展没有意义。这实质上反映了人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缺失的观点。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的理论基础来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表明其最终目标就是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它诞生之日起就从不讳言迄今为止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没有实现人的“真正自由发展”,只有“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即个人劳动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将来所追求的人的发展境界。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依据此确立了自身的功能、任务、目标等。逻辑学证明只有前提正确结论才有可能正确,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毫无疑问具有真理性的理论基础。
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来看,个体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要求。这集中表现在当前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人学”回归。学术界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人学作为一门科学来进行研究,三十年来,我国人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人学研究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学相结合,初步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取向。这里的“人”是社会中的人,是现实的人,是具体的人。有学者指出“人学揭示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主题(发挥人这一主体的积极作用,促进人的现代化),奠定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即人学,把人学作为了哲学的当代形态),规定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围绕培养“能力人”进行组织),提供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以人学基本方法为指导)”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定是要围绕人而展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必然需要的。同时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不同,它不是专注于外在事实、或者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它关心的是人的思想世界,所探寻的是人生活的目的、信念和理想,人的自由和尊严,人的个性及其实现,人的情感的、道德的、艺术的、审美的需要及其满足等一系列关涉着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价值,它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会对个体产生影响。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也是在实践中被证明迫切需要的。一直以来在我们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过分强调集体利益,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我们现实社会的发展阶段,忽视个人自由发展的需要,致使个体功能被忽视。时至今日,面对多元价值观和文化的冲击,面对个人发展需要张扬个性的社会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需求凸显,而其本身的理论支撑还不够,还不能充分满足个体的需要,因此造成了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功能缺失的认识偏差。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泛化论
与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无用”的这样的观点相反,有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包治个体思想问题的灵丹妙药,以主观上无限夸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来否定和驳斥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这种观点的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功能的基本内容。
个体功能的存在意味着思想教育对个人的全面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共生体。人和动物一样,都有一定的生理构成,依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因此必须满足给予生存需要的各种基本要求。而且人的基本需要是人的高层次需要的基础,对精神品行的追求离不开个体生命的物质需要的满足。可见物质需要既是人性的要求也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尊重和理解人的这种追求。但人的生理需要满足不是先天获得的,是通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引导人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从而约束规范个体行为,使个体能够成功的社会化,就有助于个体在现实的物质生活中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更好的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
但是同时每个人既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更是生活在意义和精神世界中。人的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根本属性,每个人都有对精神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在特定的情况下这种追求会超越人的生存本能,这就是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的需要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引导人们的视线从物质欲望到精神境界的升华。而在精神世界的建构中更是离不开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个人的价值和精神世界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它通过鼓舞人追求不断升华的精神境界,用人类传承的优秀精神文化来塑造个体的形象,引导个体成为更高境界的存在。同时在这种追求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的使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要求相互协调和沟通,形成一种相对平衡的张力。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会帮助个体形成高尚的人生意境,从而满足个体对于自身道德品质的要求,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而一个具有高尚品质的人必然会一颗感恩之心看待这个世界,以一种反思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人生,因此在情感和理性的平衡中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真谛。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就是这样体现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
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对于个体思想来说只是一种引导和外在约束,并且是在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并没有强制性的约束力。而且人的精神世界更是丰富多彩,有对于世界的看法,人生的看法,对于自己的 看法;有对人生道德境界的追求,也有对自然科学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穷尽人的思想的每一个方面,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精神问题都能从思想政治教育这里获得解决,也因此才有了如心理学,社会学,道德教育等多种学科,来共同实现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并不是万能。这样的认识偏差事实上是对个体功能理解的扭曲。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关系认识模糊
一直以来在社会上还存在着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完全等同于纯粹的意识形态教育,等同于单纯的政治教育的思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国家、政府的“传声筒”,只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这不仅反应在受教育者的认识中,也反应在教育者的理念当中。长时间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单向的强制性灌输;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以政治内容和政治手段统一社会成员的思想,抑制了个体思想的创造性和丰富性;一味的以最高的价值标准来要求和衡量每一个人,脱离了受教育者的学习和成长规律。过度的重复、强调使人们对其可信性产生怀疑,导致认同和接受的反感,从而造成了现在这样的看法。这种认识偏差的实质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埋没在了社会功能之下,没有能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制度、形成统一的社会规范、确立稳定的社会秩序等具有重要作用吗,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个体性功能正好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只能是具体的个人,因而直接的作用就是促进人的发展,但这种发展同时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因为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将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规范、文化理念传授给受教育者,这一方面有利于教育对象更好地习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角色,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即实现个体性功能,同时另一方面还有利于社会文化和道德规范的传承,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即为实现社会功能。换句话说,只有以人为本,使个体的人得到全面的发展,整个社会才能够获得发展,即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人的发展”这个中介来影响社会生活,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当注重个体的发展需要,通过实现个体功能的提升、凝结、外化来促进其社会功能的实现,因而个体功能的实现是社会功能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对个人的关注并不是抛弃了人的社会关系以及人的社会责任。只是以个人发展为中心的利己主义,它是要培养具有社会意识的个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这样的定位才能找到自身生命力之所在。因为只有社会得到全面的进步的前提下,个体的价值能够更好的实现,个体素质明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不断发展,才能对个体进行更高水平的教育,个体功能也才能更好的发挥。个体功能的实现不能脱离社会功能去空谈。这两方面的功能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是衡量个体功能的重要尺度,社会功能的实现是依靠个体功能的实现为前提。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将两种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不可偏废,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才能避免在教育的过程中因为不当的偏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发挥。
四、结束语
在经济利益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功能已经出现了种种偏向。其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的认识就是其中之一。笔者以为,在社会转型逐步深入的当下,人们的利益取向多元化,价值观念也呈现多元趋势,在此背景下,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要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人生存、发展、享用方面的作用,更多地从关心人的角度出发,注意加强个人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并以此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作出相应的调整,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为人所享用的活动。同时,应清醒地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在个人发展中发挥所有的作用,应注重与社会工作、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合作,共同推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此外,我们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并不意味着要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应实现社会性功能和个体性功能的有机统一。如果过于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很容易导致个体性功能走向极端,出现功能上的个体本位倾向。这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离开了社会,个人的发展也只是空中楼阁。总之,我们应该科学客观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从而真正实现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张耀灿,曹清燕恩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取向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京),2006,(1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功能;社会功能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进入全面转型的新阶段。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我们前进的精神旗帜,它要求在新的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交往,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人的科学、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系统地施加思想意识上的影响,把一定的政治信念、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法纪要求和心理品质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重知识轻教化、重集体轻个人的教育方式给人们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旨在上传下达,维护无产阶级的政权,对于个人的意义并不大,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甚至不少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培养的人只是服从国家的“机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存在诸多认识偏差。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就注重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在理论界早已提出并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工作者予以进一步的澄清。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的缺失
当前社会上充斥着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无用”的功能观。有一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丰富个人的科学知识,不能创造直接效益,对个人发展没有意义。这实质上反映了人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缺失的观点。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的理论基础来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表明其最终目标就是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它诞生之日起就从不讳言迄今为止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没有实现人的“真正自由发展”,只有“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即个人劳动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将来所追求的人的发展境界。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依据此确立了自身的功能、任务、目标等。逻辑学证明只有前提正确结论才有可能正确,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毫无疑问具有真理性的理论基础。
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来看,个体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要求。这集中表现在当前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人学”回归。学术界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人学作为一门科学来进行研究,三十年来,我国人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人学研究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学相结合,初步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取向。这里的“人”是社会中的人,是现实的人,是具体的人。有学者指出“人学揭示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主题(发挥人这一主体的积极作用,促进人的现代化),奠定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即人学,把人学作为了哲学的当代形态),规定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围绕培养“能力人”进行组织),提供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以人学基本方法为指导)”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定是要围绕人而展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必然需要的。同时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不同,它不是专注于外在事实、或者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它关心的是人的思想世界,所探寻的是人生活的目的、信念和理想,人的自由和尊严,人的个性及其实现,人的情感的、道德的、艺术的、审美的需要及其满足等一系列关涉着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价值,它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会对个体产生影响。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也是在实践中被证明迫切需要的。一直以来在我们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过分强调集体利益,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我们现实社会的发展阶段,忽视个人自由发展的需要,致使个体功能被忽视。时至今日,面对多元价值观和文化的冲击,面对个人发展需要张扬个性的社会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需求凸显,而其本身的理论支撑还不够,还不能充分满足个体的需要,因此造成了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功能缺失的认识偏差。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泛化论
与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无用”的这样的观点相反,有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包治个体思想问题的灵丹妙药,以主观上无限夸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来否定和驳斥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这种观点的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功能的基本内容。
个体功能的存在意味着思想教育对个人的全面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共生体。人和动物一样,都有一定的生理构成,依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因此必须满足给予生存需要的各种基本要求。而且人的基本需要是人的高层次需要的基础,对精神品行的追求离不开个体生命的物质需要的满足。可见物质需要既是人性的要求也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尊重和理解人的这种追求。但人的生理需要满足不是先天获得的,是通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引导人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从而约束规范个体行为,使个体能够成功的社会化,就有助于个体在现实的物质生活中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更好的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
但是同时每个人既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更是生活在意义和精神世界中。人的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根本属性,每个人都有对精神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在特定的情况下这种追求会超越人的生存本能,这就是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的需要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引导人们的视线从物质欲望到精神境界的升华。而在精神世界的建构中更是离不开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个人的价值和精神世界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它通过鼓舞人追求不断升华的精神境界,用人类传承的优秀精神文化来塑造个体的形象,引导个体成为更高境界的存在。同时在这种追求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的使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要求相互协调和沟通,形成一种相对平衡的张力。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会帮助个体形成高尚的人生意境,从而满足个体对于自身道德品质的要求,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而一个具有高尚品质的人必然会一颗感恩之心看待这个世界,以一种反思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人生,因此在情感和理性的平衡中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真谛。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就是这样体现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
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对于个体思想来说只是一种引导和外在约束,并且是在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并没有强制性的约束力。而且人的精神世界更是丰富多彩,有对于世界的看法,人生的看法,对于自己的 看法;有对人生道德境界的追求,也有对自然科学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穷尽人的思想的每一个方面,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精神问题都能从思想政治教育这里获得解决,也因此才有了如心理学,社会学,道德教育等多种学科,来共同实现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并不是万能。这样的认识偏差事实上是对个体功能理解的扭曲。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关系认识模糊
一直以来在社会上还存在着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完全等同于纯粹的意识形态教育,等同于单纯的政治教育的思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国家、政府的“传声筒”,只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这不仅反应在受教育者的认识中,也反应在教育者的理念当中。长时间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单向的强制性灌输;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以政治内容和政治手段统一社会成员的思想,抑制了个体思想的创造性和丰富性;一味的以最高的价值标准来要求和衡量每一个人,脱离了受教育者的学习和成长规律。过度的重复、强调使人们对其可信性产生怀疑,导致认同和接受的反感,从而造成了现在这样的看法。这种认识偏差的实质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埋没在了社会功能之下,没有能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制度、形成统一的社会规范、确立稳定的社会秩序等具有重要作用吗,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个体性功能正好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只能是具体的个人,因而直接的作用就是促进人的发展,但这种发展同时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因为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将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规范、文化理念传授给受教育者,这一方面有利于教育对象更好地习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角色,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即实现个体性功能,同时另一方面还有利于社会文化和道德规范的传承,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即为实现社会功能。换句话说,只有以人为本,使个体的人得到全面的发展,整个社会才能够获得发展,即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人的发展”这个中介来影响社会生活,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当注重个体的发展需要,通过实现个体功能的提升、凝结、外化来促进其社会功能的实现,因而个体功能的实现是社会功能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对个人的关注并不是抛弃了人的社会关系以及人的社会责任。只是以个人发展为中心的利己主义,它是要培养具有社会意识的个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这样的定位才能找到自身生命力之所在。因为只有社会得到全面的进步的前提下,个体的价值能够更好的实现,个体素质明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不断发展,才能对个体进行更高水平的教育,个体功能也才能更好的发挥。个体功能的实现不能脱离社会功能去空谈。这两方面的功能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是衡量个体功能的重要尺度,社会功能的实现是依靠个体功能的实现为前提。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将两种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不可偏废,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才能避免在教育的过程中因为不当的偏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发挥。
四、结束语
在经济利益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功能已经出现了种种偏向。其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的认识就是其中之一。笔者以为,在社会转型逐步深入的当下,人们的利益取向多元化,价值观念也呈现多元趋势,在此背景下,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要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人生存、发展、享用方面的作用,更多地从关心人的角度出发,注意加强个人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并以此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作出相应的调整,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为人所享用的活动。同时,应清醒地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在个人发展中发挥所有的作用,应注重与社会工作、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合作,共同推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此外,我们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并不意味着要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应实现社会性功能和个体性功能的有机统一。如果过于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很容易导致个体性功能走向极端,出现功能上的个体本位倾向。这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离开了社会,个人的发展也只是空中楼阁。总之,我们应该科学客观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从而真正实现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张耀灿,曹清燕恩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取向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京),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