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炭食品”:健康概念包装下的伪命题

来源 :健康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ord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炭是什么?大白话讲就是竹子烧成的炭。可这几年竹炭成了时尚,先是说它具有吸湿干燥、消臭抗菌、净化水等功能,还可以做成衣服、鞋垫、床垫。而现在竹炭居然还成了“健康添加剂”,竹炭花生、竹炭面包、竹炭蛋糕等等流行时尚起来。竹炭已然被包装成一种健康概念,人们传说着竹炭可以吸附人体内有害物质,净化血液中的毒素,还有助于人体消化排泄,清洁肠道,有排毒养颜之功效。基于这种理念,一大批“竹炭食品”走向市场,成为引领时尚的一面旗帜……
  它们真的具有保健功效吗?多位专家表示,竹炭食品能排毒只是“看上去很美”,实际上竹炭食品不仅不能排毒,且涉嫌违规添加……
  竹炭的吸附能力不如活性炭
  竹炭就是用竹子烧出来的炭。用竹子或者树木烧炭有悠久的历史,白居易的卖炭翁就是在山中伐木烧炭。与木头相比,竹炭的化学成分没有大的不同。不管是竹炭还是木炭,都是炭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无定形炭。它们有很多微孔,从而大大增加了表面积。每克物质所拥有的表面积被称为比表面积,竹炭的比表面积一般在每克150-500平方米的范围。
  因为这些微孔结构和巨大的表面积,竹炭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净水、净化空气、除臭等方面大有用武之地。炭的吸附能力跟比表面积密切相关。虽然每克150-500平方米的比表面积不小,但跟活性炭比起来还是差了许多。活性炭是炭经过进一步“活化”处理产物,竹炭也可以作为原料。经过活化,比表面积可以增加到每克1000-2000平方米甚至更高。不过,“活化”需要特殊的设备和工艺流程,不像竹炭那样卖炭翁都可以生产。
  活性炭的药用价值
  因为活性炭卓越的吸附性能,它也在医疗上被用于抢救口服途径的急性中毒。其作用机理是活性炭进入消化道,吸附了有毒物质,从而减少了人体的吸收。一般而言,是一次性使用几十克,也有多次使用的。不过,这种用法到底有多大作用,临床验证也不算非常充分。2008年,国际著名的综合性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一项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总共4629个喝农药或者吃夹竹桃籽自杀的病例被分成人数大致相同的三组,分别不用活性炭、活性炭50克用一次和每次50克活性炭共六次进行抢救。结果是用一次和六次在抢救成功率上没有显著差异。作者的结论是“不推荐多次使用活性炭”。实际上,用与不用活性炭的那两组的抢救成功率也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不过作者还是很保守地说:这项研究没有体现出使用一次活性炭的作用,与此前报道的其他研究结论相左,原因可能是这项研究的设计方案没有区分是在早期(服毒2小时内)和更长时间使用活性炭。
  有一种大肠癌病人使用的药物叫做伊立替康(irinotecan),会导致腹泻,同时降低药效。2004年发表了一项二期临床研究,显示活性炭能够能减轻腹泻以及增加药效。
  竹炭食品排毒养颜无科学依据
  既然活性炭在消化道内能够吸附毒药,那么作为“原生态的活性炭”,竹炭是不是厂家宣传的那样,能够“吸附体内有害物质”“净化血液毒素”“清肠排毒”呢?
  首先说,“排毒”本身就是一个营销忽悠概念。人体有自己的代谢系统,产生的有害代谢产物通过正常的代谢系统排出。其次,不管是活性炭还是竹炭,都不能被人体吸收,到不了血液,更到不了全身组织。而“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就算有,也是在细胞代谢中产生。它们在体内的活动轨迹是从细胞进入血液,再到达肾脏,要么经肾过滤从尿中排出,要么随着血液回流。也就是说,它们没有什么机会再回到消化道中,而活性炭必须要与被吸附物直接接触才能起作用。所以,对于“体内的有害物质”或者“血液毒素”——即使真的像商人们宣传的那样存在——活性炭也只能在消化道中打打酱油,竹炭穿肠过,“毒素”还是体内留。
  那么,如果是食物中本来的有害物质,竹炭是不是能够清除呢?理论上是可以,但想想服毒抢救中一用就是几十克,吸附效果也还有限,加入食物中的那点竹炭或者活性炭能有多大机会与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充分接触,实在是希望渺茫。
  “竹炭食品”的健康概念乃伪命题
  一种成分进入食物中,有三种情况。一是作为食品原料,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竹炭显然不符合。二是作为食品添加剂,改善食品的感官、口味或者稳定性的性能。食品添加剂必须经过监管部门审批,列进了国家标准里的才可以使用。竹炭不在中国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所以也不符合。三是作为食品加工助剂,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但在成品中需要尽量去除。对于实在不能完全去除的,应该实现残留量尽可能低,而且在最终产品中不能具有任何功能。
  活性炭可以作为助剂使用,但它必须是食品级原料,并且符合上述第三种情况的要求。而竹炭没有被批准作为助剂使用,也就没有“食品级”的质量标准。而且,它的加入不是为了帮助任何加工,最后也没有去除,还在终产品中宣称具有各种功能。显然。它并不符合这一种情况。所以,“竹炭食品”实际是使用了国家不允许的材料加工的食品,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竹炭不符合我国现行的食品法律法规。
  综上所述,关于竹炭食品可做如下结论:竹炭是竹子炭化的产物,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在与吸附性能密切相关的比表面积这一指标上,它不如活性炭。虽然与活性炭相比,它因为微孔结构的不同可能有不同的吸附特性,但“吸附体内有害物质,净化血液毒素”“帮助消化、清洁肠道、排毒养颜”都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臆想。按照目前的国家标准,它既不能作为食品原料,也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食品级的活性炭可以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作为助剂,但是应该在终产品中除去,且不得具有任何功能,竹炭也不可作为食品助剂。所以,“竹炭食品”是使用了我国食品法规中不允许的物质加工的食品,其包装下的健康概念显然是一个伪命题!
  编后:竹炭食品神话再敲监管警钟
  因为“功效强大”,竹炭食品价格不菲,以竹炭花生为例,250克售价16元,而同样分量的其他口味花生价格多在12元以内。
  之所以吃竹炭,据说是为了“体内环保”:竹炭能吸附体内多余的消化物及油脂;竹炭含有钾、钙、镁、铁等丰富的矿物营养素群,在体内很容易被吸收:竹炭粉还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可以去除人体内的毒素,减少电子辐射对人体的损害,调节肠胃不适……然而这些“据说”,都只是“据说”而已;确凿无疑的是,国家明确规定,无论是食品原料还是食品添加剂,都不允许宣传医疗保健功效。而竹炭在我国甚至既未被允许作为食品原料,也未被允许作为食品添加剂。
  有医学专家说,吃竹炭不靠谱。即使竹炭能真的能吸收毒素,也极易导致体内水电平衡紊乱。另外,食用竹炭,细微颗粒很可能会被吸入肺里,吸附在肺叶上,而且它吸附性极强,吃下去后很难排出体外,形成“尘肺”。另外,竹炭加工过程中高温是必不可少环节,而高温有可能产生一些致癌物质。
  食品安全,人命关天!在没有科学结论的时候,竹炭缘何堂而皇之地成了“健康添加剂”,制成食品且流行于市场?更不必说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本身就违法,市场乱象凸现出监管的缺失。竹炭食品的招摇过市虽然再敲监管警钟,但食品安全屡出漏洞,警钟敲了又敲,早已敲个不停。然而这没完没了的食品安全警钟,到底敲给谁听?又有没有人听呢?(据《健康报》《果壳网》)
其他文献
在所有的鱼肉烹调方法中,蒸最为健康,烹调温度较低且用油少,能很好地保护鱼肉中绝大部分营养不被破坏。  煮或炖,鱼中的有一部分营养可能会流失于汤水中。烧烤的温度较高,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并且烤鱼的用油量也不少,破坏了鱼低脂的健康特色。油炸含油量更高,对鱼营养破坏更大,也不建议选用。(据《凤凰网》)
期刊
朋友的女儿晓琳打电话给我,幽怨地说:“老公对我越来越冷淡了,几个星期都不碰我一下,每次三五分钟就草草了事。问急了他总是说工作压力太大,力不从心,没有性趣。您能给开点药调理一下吗?”   我仔细询问了一下情况,对晓琳说:“现代人工作生活的压力都很大,你老公应该是压力导致的性功能下降。你要多体谅他,好好照料他。告诉你两个偏方,可以试一下。”   和晓琳的老公病情相同的患者,都可以每天坚持喝枸杞绿茶
期刊
晨勃是指男性在清晨4~7点,阴茎在无意识状态下,不受情景、动作、思维的控制而产生的自然勃起。目前关于晨勃的机理尚不明确。晨勃多从青春期开始,在20-30岁时,勃起次数最多,中年后会逐渐减少。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男性身体每天的状态不同,晨勃也不尽一致,单凭有没有晨勃,不能判断男子性功能的好坏。但晨勃作为健康的参考标准之一,对男人来说依然很重要。以下是影响晨勃的一些因素。  年龄:正常情况下年龄对晨勃起
期刊
有的白领觉得护肤太复杂,抽不出时间来护肤,而且又不知道怎样正确护肤。其实,主要护肤有序、有道,就不会太复杂,下面小编整理了一周7天护肤方法,简化护肤流程,让OL不再烦恼皮肤问题。  周一:用洁面膏深层清洁脸部   洗脸是护肤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早晚都应该洗一次脸,特别是晚上,无论多晚,都要卸干净妆然后洗脸。由于人体皮肤偏酸性,所以应选一支偏酸性的洁面膏,尤其干性皮肤。  周二:淡化黑眼圈,舒缓减压
期刊
曼妙的雪花还在书写冬天的童话,欢呼的寒风还在奏响宏大的乐章,伴随着即将到来的岁末钟声,新的一年踏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翩翩走来。在这样一个举国同庆的日子里,祝所有的新老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感恩是奏响我们生命乐章的主旋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感恩广大的无偿献血者、志愿者,是你们无私的奉献和善举,挽救了无数生命垂危的病患;我们感恩各级政府和领导,是你们亲切的关心和支持,让
期刊
1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的演讲中,高度赞扬哈萨克斯坦籍留学生鲁斯兰在海南大学学习期间捐献Rh阴性血液为中国病人解除病痛作出的贡献,并把他誉为“中哈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使者”,使得这位在海南留学的外国小伙子引起广泛关注。  2  2013年6月14日第十个世界献血者日,各地血液机构举办多形式的献血宣传活动。法国作为2013年世界献血者日的主办国,当天,与江苏
期刊
2013年,在湘潭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湘潭市中心血站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深入开展“制度建设年”和“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坚实载体,围绕“血液保障与质量安全”的中心工作,全站干部职工团结一心,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忘我的奉献意识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1~11月,湘潭市无偿献血总人数22408人,采血量37363U,其中团体献血12149人次,采血量19580.
期刊
经常有糖尿病患者提出疑问:“是否患了糖尿病就需要禁止食用糖?”据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内分泌科郑宏庭主任解释,糖尿病患者可根据自身需要合理食用糖,并不需要绝对禁止食用糖。   郑宏庭主任介绍,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以及其他特殊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糖作为一种营养元素,供应了人体活动70%的能量
期刊
鲈鱼  中医认为鲈鱼性温味甘,有健脾胃、补肝肾、止咳化痰的作用。
期刊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严禁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吸烟以及公款购烟。各地相继跟进细则,长春已规定公务员不得在公共场所和公众面前吸烟。但因“烟文化”长期存在,一些官员还在观望中,禁烟实效仍待观察。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2003年,我国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按照公约,本应在2011年实现所有室内公共场所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