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燃烧中的爱情失衡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x_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 《别动我的男人》
  作者  童仝
  出版 春风文艺出版社
  时间2009年12月
  定价 26.00元
  
  当艾多多明白婚姻并非意味着单纯的风花雪月,而是需要营养、牺牲与妥协,当她的爱情想象与现实生活存在不可调和的沟壑时,便毫不犹豫地离开。
  
  童仝的新作《别动我的男人》以流畅的叙述展现了主人公王小佩在面对第三者松动其婚姻的土壤时,主动与她们周璇并最终捍卫了家庭的完整。在这个古老的故事模式中,小说貌似讲述了家庭主妇对于第三者的主动出击,用智慧将男人的邪念扼杀在萌芽中,实际上誊写出的却是两种婚恋价值观的拉锯战,是社会转型期金钱拜物教与传统婚恋观、婚恋理性发生的冲撞。在就业、生活节奏等压力的重负下,为了避免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苦苦挣扎,爱情的投机者已成为让人无法忽视的一群。利益估衡与爱情观念的价值走向再次引起人们对于一些80后年轻人婚恋观的深思。
  应该说,80后这一代人在物质生活上普遍经历了一个由贫俭到小康的过程,并且日渐习惯、依赖于物质上的丰富。成年后的他们对于物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再加上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发展,媒体舆论导向的片面与失衡等等因素,使得物欲的膨胀与消费的丰富性渗入其价值观的骨髓。当这群还处在“后童年时期”的年轻人到了适婚的年纪,往往会向往更加丰盈的物质生活。于是,物质基础成为其谈婚论嫁的前提,情感的培育往往被放在次要位置,择偶过程日趋目的性和功利化,原本承载爱与温情的家庭也不再是安全的避风港。
  物与人性的异化、分歧愈发充满张力,人们对于物的过分强调使得一部分人的婚恋观变得扭曲。对他们来说,婚姻不再是情感的默契与融合,反而成为物质的估衡与考量。承诺与责任的缺失又进一步凸显出整体社会风气的浮躁。就像童仝在小说中描述的那样,当王小雨让小林知道自己必须净身出户才能解除婚姻关系时,小林瞬间的爆发让他瞠目结舌,也顿时明白了那个曾经哭喊着要嫁给他、与他风雨同舟的小女孩,实际上看中的只是他的身家与资产,没有这些物质保障,爱情只是一句空话,对于小林这样的姑娘们来说,她们想要的只是一种同甘的惬意,而不是共苦的生存。小说固然有些戏剧性,但也确实写出了这种再实际不过的婚恋观的真实与可怕。
  同时,童仝还描绘了一类不想走入婚姻的殿堂,只想拥有所谓爱情体验与经历的婚恋游戏者。现实生活中,80后的一些年轻人对婚姻持有一种警惕与质疑的态度,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他们只想充分享受爱情过程的浪漫与滋润,享受单身的自由与放纵。于是,道德操守与社会责任等理性观念在以网络为平台的交互式沟通模式中日渐消弭。在想象和文字的无限制滑动中,现实爱情程序中的吸引与挑逗被发挥到极致,这一群人在网络的自欺中迷醉于自设的爱情乌托邦。只有欲望在文字与符号之间相互传递、交换,不用在乎深度与意义,更不用介意理性与道德,各种各样的婚恋模式均获得展现自身存在的权利,道德判断变得愈发艰难。爱情,呈现出碎片化的在场与缺席。以至于小说中王小雨的网友艾多多竟然理直气壮地让王小佩退出自己的婚姻,为其所谓的“爱情”让位。此时,网恋的荒谬与反理性跃然纸上一目了然。婚恋理性在以艾多多为代表的一小部分80后年轻人眼里受到嘲弄和质疑。当艾多多明白婚姻并非意味着单纯的风花雪月,而是需要营养、牺牲与妥协,当她的爱情想象与现实生活存在不可调和的沟壑时,便毫不犹豫地离开。于是,传统的婚恋理性在对边缘价值观的抵抗中才获得了一次险胜。
  客观地说,我还是觉得童仝在《别动我的男人》中写得过于善良,毕竟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家庭单元都拥有书中那个集美貌与聪慧于一身的妻子,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拥有足够的资本与能力捍卫自己家庭的完整,也没有几个男人在经历了这么多次诱惑与迷乱后依然毫无二心地固守自己的家庭。在诸多的婚姻防御战中获得如此多的连环性胜利,大概只能是一个理想化的、手下留情的书写,生活只能比故事来得更加残酷。但是,童仝基本上完成了一种对婚恋理性的召回,实现了一种对传统婚恋道德观的捍卫。书中所描写的一些边缘性的婚恋观,于人于己,都只会带来更巨大、更隐蔽的精神伤痛。很多事情我们做不到具体的数字量化,但我相信,持有这些边缘性婚恋观的年轻人终究只是少数,大多数心智日趋成熟的80后依然在固守一份简单的爱情,一种安静的生活方式。也有更多的人正在规规矩矩地重返他们曾经背离过的话语系统,向他们曾经抵触的传统婚恋观进行回归。或许,我们依旧可以相信,爱情本身并未感冒,只是欲望在独自高烧。
其他文献
晚睡晚起,每天睁开眼已是日上三竿。今晨偏生醒得有点早,窗帘围裹出暗淡,我拥坐在柔软温暖的棉被里,思绪散漫恍如身在红尘外,颓废如影随形地懒洋洋。  母亲敲了门叫着我的名字,说,今早太阳好,你起来摘点梅花做茶啊,不然就都要谢了,落了。  寂寞空庭冬已晚,梅花满树不开门。是啊,今年的梅花还未曾摘。我甚至一直窝在屋子里都不曾去好好看过,也只在开窗的时候,轻轻嗅到浮动而来的暗香,知道它们开了。而我,未曾去看
期刊
我不知道我妈妈用了怎样的手段把他送上了刑场。我只知道那天他什么也没有说,就这样上了刑场。我于是在他坟前对自己说,我要以一个纯洁的身体等他二十年,期待着与他的重逢。    华是个优雅、妩媚而神秘的女子,从她脸上看不出任何35岁的痕迹。  而她的美丽伴着单身又让公司上下对她充满了神秘感,但这并不影响对她能力的认可——她神秘外表下的对业务的熟络和能力让人信服,甚至让同事都在猜测她是从哪个大公司被挖过来的
期刊
曹诚英 (1902~1973)字佩声,中国第一位农学女教授,胡适三嫂的妹妹,小胡适11岁。1917年胡适回乡成亲,曹诚英是婚礼上的伴娘之一,两人初识,一见倾心。胡适称她为表妹,她叫胡适“穈哥”。怎奈有缘无份,只能演绎一场无悔的“怨歌”。    暮色苍茫,斜阳余晖,晚风萧然而动,天边那一道道霞光辉映在路边的一座坟墓,在萋萋芳草的掩映下更显古朴庄重。石碑上赫然镌刻着“曹诚英先生之墓”。在青山绿水之间,
期刊
这是一个奇特的人群,这是一个无奈而高傲的人群,这是生活在“架子”上的人群。  周末,大城市的繁华街道上行走着各式各样的剩女,她们并非都是那种衣着和长相很抱歉的人,但分辨起来并不吃力——凡是两位女士并排遛马路的,且年龄在28-35岁之间则概率较高。有位作家曾经对闺蜜作出过全面系统的分析,最终的结论是女人更容易让另一个“角色安全”的人来做伴侣代偿。具体来分析“剩女”们的恨嫁心情,无非几种:  既然不能
期刊
坡尔·雷果站在门口朝房间里看了看。墙上挂着莫奈、凡·高和塞尚的平板画。这些画镶嵌在廉价的画框中。几把拼凑而成的椅子已被几个穿着三件套西服的人坐着。屋子好像几天前还是闲置的、刚刚才在匆忙中收拾好一般。坡尔没有地方可坐,便走到一个墙角,站在一个留着八字胡的大胖子和一个神情紧张、目光飘忽不定、留着短发的瘦个子中间。大家谁也不说话,但—旦有人进来,大伙儿都拿目光盯着他看。  坡尔估计这间屋子里将有一场激烈
期刊
“剩女”们究竟能否找到真爱?其实这要问她们自己,真的想嫁吗?“剩女”这个词绝对不是这些女生们自己为自己加上去的,是她们的亲朋好友对她们的定义或者说心理暗示,最后当这样的女生成了一定数目时,“剩女”成了她们的代名词。对于“剩女”们来说,父母的焦急程度有时候远远高于她们本身的焦急程度。看看那些相亲会上戴着老花镜对男士资料详细记录的老人你就知道了。对于“剩女”来说,结婚就意味着放弃一种生活态度,现在的生
期刊
尚书青云,家居小城,年逾不惑,只因头发几年前就呈地方维护中央之势,看起来比较沧桑,故得别号老尚书。  老尚书有个特别的嗜好——收藏书籍。平时也吸烟、喝酒,偶尔还品品茶,但与书瘾比起来可就三者皆可抛了。每每书到手,老尚书都觉得自己“阔了”,平素少有表情的眉眼也都跟着生动起来,这时,再看他老婆小老娘们儿那脸,就跟东北那疙瘩御寒的门帘子似的,呱嗒撂下来了。  因为买书、淘书,老尚书没少祸祸钱,提起这事,
期刊
手表好像一直与奢侈品相关。想当年男方要是能送女方一块上等的“海鸥”手表,那么这桩婚事的成功率就达到了30%以上,谁也不能小觑它的价值,按照那个特殊的年代来算,这块小小的手表可抵几个月的工资啦。如今,大街上随处可见传说中的“劳力士”、“百达翡丽”、“江诗丹顿”,至于真伪就无从查证了。有人说手表是身份与地位的结合体,家里衣帽间里放上三五只手表不足为奇,衣着、场合、环境的随机搭配,都需要一块手表衬托出不
期刊
奉劝一些好心的过来人,有两句话最好不要轻易对那些尚未展开人生的女孩子们讲:一是,男人就没一个好东西。二更简单,只四个字,结婚没劲。因为这两句话根本就不是事实,充其量也只能算作是“局部事实”,就像健康与亚健康之分。  我们不能因为人活着会生病就决定不活了。  婚姻也是一样。会感染个发烧感冒、头疼脑热,简直再正常不过。  你是意气用事,有感而发,发泄完之后该怎样怎样,什么都不耽误;她们可是会当真的,然
期刊
既为“剩女”,就应抱以审时度势的态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甄辨真伪乃是当务之急。“剩女”之所以被剩,必定有其原因,归结到底,无非是对男人的种种不满。俗话说,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剩女”在选择的同时也是被选择的对象,如何收放自如,如何以不变应万变,如何在机遇中获胜,这些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男人对女人再有想法,也不济女人的一个妩媚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女人最重要的区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