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拔销器工作过程仿真分析及优化设计

来源 :航天返回与遥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stonezg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拔销器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火工装置,文章以某型号拔销器为基础,利用经典内弹道理论构建了拔销器工作过程的仿真分析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此外,通过对不同工况下拔销器工作过程的仿真分析,总结出了降低拔销器工作推力和后坐力的方法,并以此方法进行了该拔销器的优化设计。经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优化后拔销器的推力和后坐力较优化前均大幅下降,表明了优化设计的有效性。文中的研究成果可为同类产品的仿真分析及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特发性身材矮小(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儿童与正常身高儿童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及组成差异,探究肠道菌群影响ISS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研究对象包括32名年龄4~8岁青春期前儿童,其中16例儿童被诊断为ISS(ISS组),另16名为正常身高健康儿童(对照组)。选用细菌16S r RNA的V3~V4区作为目标片段,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粪便中的肠道菌群,分析比较2组间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结果:ISS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肠道菌群组成存在显著差异,ISS组肠道菌群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咪达唑仑麻醉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12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50μ
缓冲气囊是继着陆腿及反推发动机之外,另一种行之有效的着陆缓冲装置。新一代载人飞船采用群伞加缓冲气囊的无损回收方案,实现了其重复使用的目的。文章对新飞船试验船缓冲气囊的选型及参数的确定原则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气囊着陆缓冲系统的设计状态、工作程序以及缓冲过程的排气控制策略。通过建立地面试验装置和测量系统,对缓冲气囊的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具备主动排气控制的多气室组合式气囊着陆缓冲系统缓冲过载达到预期
目的探讨长时间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简称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66例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NIPPV使用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试验组(33例)。患者均接受NIPPV和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对照组NIPPV使用时间为4 h/d,试验组NIPPV使用时间为8 h/d,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
当前的太阳耀斑预报模型主要通过统计关系建立,直接将从太阳黑子群磁图中提取的特征参量作为模型输入,系统的自主性低,导致图像数据中包含的与太阳耀斑相关的高阶抽象信息难以被充分利用,进而限制模型预报的精度。为解决当前太阳耀斑预报中数据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文章将海量太阳观测数据与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综合利用太阳活动区磁场观测图、磁场特征参量和对应的耀斑事件标签,并借助全连接神经网络高精确率以及卷积神经网络高召回率和可有效提取高层语义信息的优点,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模态太阳耀斑预报模型。实验证明该模型的主要评价指
目的:分析伴皮肤紫癜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 syndrome,pS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收治
中轨卫星运行于地球辐射带槽区,而槽区粒子辐射环境可能存在显著涨落,增加卫星抗辐射设计输入的不确定性。文章利用典型地球辐射带模型,对中轨卫星累积性辐射效应的主要来源进行深入分析,再结合槽区粒子辐射环境动态变化特征,初步量化分析其对中轨卫星遭遇辐射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槽区粒子辐射环境的动态变化对星表材料及太阳电池辐射损伤的附加影响较小;槽区质子填充事件对8000 km以上高度轨道的电离总剂量有明显影响(但此类事件遭遇概率很低);槽区电子填充事件使10000 km以上高度轨道的电离总剂量明显增大,这点必须在相
课程思政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全新理念和模式,其要求是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进行思政教育,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文章通过挖掘高等数学典型案例的思政元素,探索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方法和路径,以更好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齐头并进的效果。
文章以数字化技术为依托,针对复杂空间光学遥感器传统研制模式存在的具体问题,利用基于模型的设计制造信息化技术,介绍了一种面向制造的光学遥感器三维数字化设计方法,通过对三维设计软件定制开发,搭建了一套用于光学遥感器数字化设计的系统。文章详细地介绍了遥感器数字化设计的具体流程和数字化模型体系,规定了光学、结构、热控、总体等多专业数字化接口定义原则及数字化设计的分工。经型号应用验证表明:使用面向光学遥感器
为对近地环境太阳风状况进行可靠预测,引入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步预测方法来预测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拉格朗日点1(L1)处距离输入观测数据序列未来24、48、72、96 h的太阳风速度。采用SDO的图像数据提取冕洞面积等特征信息,并从NASA OMNIWEB数据集提取其他输入特征,形成多变量的时序数据作为太阳风速度预测的输入信息,输出未来某时刻附近几个小时的太阳风速度。预测过程中分别采用单一LSTM模型、编解码器LSTM模型和CNN-LSTM编解码器模型3种深度学习预测模型作为基模型,融合多步输出端数据进行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