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骨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s9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探讨了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分子机制及临床意义。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研究揭示了肿瘤细胞和骨微环境之间的依赖关系。骨微环境通过平衡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维持骨稳态。这种平衡的破坏可以将正常的生态位转化为转移生态位。本文从骨的物理结构和生理功能论述骨转移瘤的好发部位;从定殖、休眠和再激活方面分析骨转移调控的研究进展。结论为骨中弥散的肿瘤细胞可以持续多年的休眠状态,直至进入大转移灶。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应用No-touch静脉分离技术分离贵要静脉构建前臂远端贵要静脉转位血管内瘘(BVTV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日照市人民医院2007年12月至2016年3月成功实施的前臂远端BVTVF手术患者68例,其中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的患者采用常规静脉分离技术分离贵要静脉(36例,常规静脉分离技术组),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的患者采用No-touch静脉分离
目的探讨区域性中心医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疾病特点及诊疗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血栓发生部位、符合DVT危险因素的人群比例及其治疗方案。结果共1 032例DVT患者,其中男性501例,女性531例。急性期患者为65.02%(671/1 032)。临床特点:(1)DV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防治工作在我国已经得到了非常好的开展,其波及范围之广、关注程度之大是空前的,也是国外各个医疗中心难于相比的,同时成绩也是辉煌的。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一些相关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VTE的防治还没有被我们完全掌控。"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们期待VTE的防治工作在我国日久天长,越做越好,真正做到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关注VTE的防治,任重而道远!
当今,低分子肝素已成为血栓性疾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低分子肝素因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一般无需监测,但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肾功能不全、肥胖、妊娠、新生儿及儿童,可能需要实施抗Xa监测。本文就抗Xa测定在监测低分子肝素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反复血栓形成而无易栓症家族史的患者应考虑获得性易栓症可能,若同时伴有血小板减少给后续抗凝治疗增加难度,但也会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提供线索。抗磷脂综合征是获得性易栓症的常见疾病之一,约半数患者可能会合并血小板减少,通常完善抗磷脂抗体有助于明确诊断;然而,当血清检查为阴性结果时,也不应完全排除抗磷脂综合征诊断的可能性,而诊断性治疗对于明确诊断可能带来帮助,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目的分析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在破裂腹主动脉瘤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其是否可以有效替代传统开放手术进行破裂腹主动脉瘤的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09年1月至2016年7月手术治疗的真性破裂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选择性EVAR"时期(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与"EVAR首选"时期(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两种治疗策略的术后30 d死亡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疾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对DVT认识的深入,单纯抗凝治疗已不能满足治疗的需要。整体治疗方案是积极高效治疗急性下肢DVT的综合手段,本文将对整体治疗方案在急性下肢DVT的应用作详细阐述。
目的评估腔内对吻技术治疗下腔静脉慢性阻塞性疾病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宁波第二医院血管外科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9例下腔静脉阻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为布加综合征(肝后段下腔静脉阻塞),7例为严重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伴下腔静脉慢性阻塞(其中4例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患者)。患者均采用双侧腔内对吻球囊扩张技术,术中1例伴有新鲜静脉血栓形成,予以吸栓溶栓后再次植入支架
目的探讨腔内射频消融术(RFA)与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HSL)治疗下肢慢性静脉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ce图书馆、PubMed、Embase、Medline、OVI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检索词为"随机对照试验(RCT)"、"高位结扎剥脱"及"腔内射频消融",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8年10月。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目的观察青海地区汉族、藏族结直肠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的表达变化,并分析HIF-2α及其他临床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临床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民族、TNM分期、组织分化、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采用免疫组化、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检测汉族、藏族人群癌组织中的HIF-2α表达。针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多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