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wo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为例,探讨了中高职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中高职院校间缺乏紧密联系,导致中高职衔接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出现重复或缺失,在课程评价方面不能协调统一,标准和界限模糊。其次,中高职衔接教育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环节薄弱,职业资格意識淡薄,校企合作不深入。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期望为中高职衔接教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教育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课程设置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2-0013-02
  一、中高职院校联系不紧密
  由于开设农产品加工与检测相关专业院校较少。且仅有的这些中高职院校多为独立办学。再者缺乏政策及教育部门的相关支持。中高职院校从人才培养目标到人才培养方案再到课程设置都是自成体系。中间缺乏过渡性和关联性。少有的中高职衔接教育在合作上也缺乏紧密性,常表现出中高职地位不平等,中职院校处于劣势的状态。究其原因,中高职教育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培养目标不一致,仅从自身出发片面考虑问题,缺乏中高职衔接整体观念。中职教育为使学生可以顺利升入上一级院校深造。既要考虑基础文化的课程教学。又要兼顾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短短的三年时间捉襟见肘,教学效果适得其反。高职院校在招生时注重学生知识水平而忽略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片面追求高分生导致很多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强、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不能继续深造。要想避免这种尴尬,必须加强中高职教育联系,共同探讨研究,合作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阶段性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在中职教育期间,依据后续高职教育需求明确教学目标,满足高职教育要求,进而满足就业的职业能力要求。
  二、课程设置重复,教学缺乏联系。教学设计无创新
  中高职课程设置是以培养目标为基础,而由于中职与高职的培养目标设定的主管机构不同。各所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过程中缺乏沟通与联系。主要表现在中高职隶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制定政策与培养目标缺乏联系,定位偏差,多门课程重复设置等各种状况,加之师资力量与学生素质的制约。常常使中职培养的人才不能达到高职要求的程度。使得高职院校不得不加开本应在中职期间结业的课程。以农产品加工与检测专业为例,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化学、生物检测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这两门课程在中职阶段的相关专业均有开设。但是往往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中职阶段的知识能力水平达不到高职要求,高职院校需重新开设分析化学、微生物等重复性课程。
  其次是知识点的间断或重复。中高职教师在教学上缺乏沟通,实施封闭式教学,调查研究表明,有80%的高职教师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与中职教师几乎无联系,导致中高职课程内容以及知识点难以实现衔接。第三,教材落后,缺乏衔接性。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教材编写随意性大,且多数仅适用于本地区院校,广泛应用存在局限性。同时,现阶段国内中高职衔接教育缺乏配套教材,大多沿用过去中高职分阶段规划教材,内容缺乏衔接性,且更新速度慢,远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三、中高职评价、考核标准模糊
  同样的内容,给中职的学生要讲到什么程度,给高职的学生要讲到什么程度。中高职贯通的学生要讲到什么程度,到底应该达到什么要求?他们之间的区别点在哪里?这是中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疑问。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中,教师很难把握中职、高职课程授课难度,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评价标准的模糊,不能依据评价标准准确地判断出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达到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导致对中职和高职课程讲授程度出现困惑。中高职不同层次培养目标是否得以区分不仅取决于学习内容是否具有层次性,更重要的是确定学习结果的层次性。不可避免的是,中职和高职的课程,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有存在重合的地方,但是中职和高职课程的评价则需要突出中职、高职的差异性、层次性,应确保评价标准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另一方面,评价标准的语言应具体、有层次,以便明确不同级别课程内容在学习程度上的差别。
  四、职业道德教育缺乏。职业资格意识淡薄
  农产品加工及检验工作集标准化操作、计量、检验检测、法规政策为一体,要求从事农产品加工及检验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具有的良好职业道德,明确农产品加工检验的重要性、严谨性、公正性,具备解读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能力和敬业精神,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站好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岗。中高职教育中被忽略的常常是最重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在中高职教育期间,学校重视的是专业知识的训练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而职业道德教育环节薄弱或缺失。这就容易导致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对有问题的产品态度不坚定。思想麻痹松懈。发现问题不能及时上报,进而发生重大食品安全问题。
  中高职教育传统的考核评定一般以成绩评价为主,而忽略了职业资格认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中高职衔接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应一味追求教学成绩和学分。应重视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有条件的院校实施“以证代考”。从职业资格的角度评价教学效果。同时,中高职衔接教育中专业技能课程在内容上也应结合职业资格认定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来制定,力求使授课内容涵盖相应岗位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实施“以证代考”还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重点,有的放矢,突出了职业的核心能力培养。
  五、中高职衔接教育校企合作不深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未实现
  我们不得不承认,近些年中高职院校为培养出适应企业、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所做的努力,也探索研究尝试了“理实一体化”“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等多种教学模式,但总体而言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可以分为三方面。
  第一方面,学校基础教育资源不足以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要配备满足学生数量的实训仪器、设备,还要配备黑板、多媒体等基础教学设备。而实际情况是,近年中高职院校扩招,学生数量显著增加,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不少实训室都是由教室改造而来,空间狭小,实验、实训设备老旧、数量有限,常常作为摆设放于实训室中。由于实训设备老旧,出现故障维修困难,教师在授课时经常是只对实训设备进行讲解或演示。而非让学生亲身实地进行操作。即便是实训室条件较好的中职院校可以让学生实际操作实训仪器,也常出现仪器少、学生多的“供不应求”的场面。大部分学生还是停留在“看仪器”而非“用仪器”的阶段。   第二方面,学生自身知识、能力水平制约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中高职学生思想上没有自学的意识,接受的教育基本停留在基礎理论知识层面,没有独立操作实验的经验,对仪器、设备操作流程掌握不熟练,加之实验仪器数量少、价格高,学生在实践操作时常表现出畏首畏尾。犹豫不决,大大阻碍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长此以往也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造成害怕操作一不想学习一害怕操作的恶性循环。
  第三方面,企业呈现消极、被动的态度,阻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施。“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学校、企业建立的共同培养、共享教学资源,针对企业需要培养专业人才、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互利互惠教学模式。现阶段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常表现出学校“一头热”,企业消极、被动的现象。探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在合作中有所顾虑是有道理的。中高职教育多将重点放在学生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上,而忽略了德育教育,加上学生自身道德观、价值观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人云亦云,好高骛远,导致在合作培养结束后短时间内跳槽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改善现有状况,加强校企深入合作,一方面是从学生出发,加强学生德育教育、价值观教育,和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切实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二是企业与学生签订聘用合同,注明违约条款,保证企业利益,打消企业顾虑。
  六、完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中高职教育高效可持续发展
  首先。加强中高职院校联系和沟通。建立健全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使中高职教育总体培养目标协调一致。在总体目标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对中职、高职阶段性目标进行落实和细化,使阶段目标明确,具有可执行性。其次,在共同培养目标下,中高职协作管理。加强中高职间教学监督管理,定期互派监管人员对招生、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提高招生和教学质量。第三,为保证中高职衔接顺利进行,对中高职课程进行改革。改革的核心,在保证知识够用的基础上避免间断和重复。中职期间以专业基础课为主,辅以公共基础课,对专业能力提升课程进行简单渗透。使学生掌握基础常识的同时,对专业产生兴趣并简单了解。高职期间突出专业课辅以专业能力提升课,预留校内、校外实习实训课时间,注重学生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第四,阶段考核,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标准。针对中高职不同阶段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分别制定考核评价标准,杜绝以往评价标准模糊、一概而论的情况。第五,与企业、行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形成校企“集团化”办学。由高职院校牵头,与相关企业洽谈制定长期合作计划书。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室。实行“现代学徒制”。有条件的可以在相关企业开展“跟岗”“顶岗”实习,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满足企业需要,也使学生就业无忧,提升学习积极性。
  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中高职教育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中高职顺利衔接任重而道远。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中高职课程,突出职业教育能力培养核心,才能满足社会需要,为企业、行业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中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从早期的会计电算化到今天的会计信息化,已悄然走过30余载。从会计信息化的层次来看,从低至高依次涵盖了会计核算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化和决策支持信息化。不过,经典财务管理职能在会计软件中尚有待开发或加强。因此,企业财务人员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财务建模理论和方法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企业自身特定的经营环境、发展战略和运营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系统的财务建模,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本文
【摘 要】大花蕙兰,作为高档盆花之一,对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大部分地区受气候及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提供其正常生长所需环境  条件。而设施栽培为大花蕙兰生产提供了必要条件。本文从生产设施选用、品种选择、育苗、小中大苗的管理、花期调控、病虫害防治  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大花蕙兰设施栽培。  【关键词】大花蒽兰;设施栽培;标准化生产    大花蒽兰(Cymbidium hybridum),别名虎头兰、蝉兰
2016年3月30日,由中国园艺学会、中国智慧农业产业联盟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智慧农业装备与技术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在12000 m2的展厅内,共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400多家单位参展。本次博览会以“科技导向,产业对接”为主题,彰显了现代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并为与会单位提供了交流、对接的平台。  本次展会中,各式智能机械设备种类繁多。其中,智能水肥喷灌系
“看到这份建议,就能想起去年七八月份我们十几个代表冒着40℃的高温到家庭农场调研的情形。”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张兆安说。去年7 月,上海人大常委会启动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工作,并确立了4 个主题,其中就包含张兆安领衔的“推进农业改革,发展家庭农场”课题。  张兆安说,调研表明,家庭农场对于解决“谁来种地、谁来务农”问题、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等有重要作用,因此家庭农场应该成为我
【摘要】在社会上,羽毛球很受人们欢迎。它易于学习,每个人都可以开始锻炼,锻炼的效果非常明显,也对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羽毛球的普及率很高,也是体育系统中频繁开展的项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原有的羽毛球教学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羽毛球教学方法的创新迫在眉睫。  【关键词】高职院校;羽毛球;教学方法;创新  羽毛球需要运动员调动身体各部位的肌肉,以及具有强大爆发力,高度协
[摘 要]通过笔者近年来在学校创新、创业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在各个层面上的具体内容,并展示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大胆突破和创新改革举措及其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路径探索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6.145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6
本报综合消息 2020年12月25日,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召开。峰会主题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使命、任务与机制、举措”。广东省教育厅主任督学李璧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孙霄兵等出席峰会。与往届峰会不同的是,本届以“云峰会”为主要形式,知名专家学者与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教育科研机构负责人、大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等,通过
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学习、工作压力加大,在生活中也会出现各种不如意的情况,如家庭破裂、失去亲人等心理压力及意外刺激处处存在,青年、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精神异常的比例增加速度很快,以后形成更大心理疾病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精神分裂症、自闭症、抑郁症、神经衰弱和焦虑等精神类疾病以异常的社会行为为表征,其发病机理现在未知,由于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已经成为当今国际
(本刊讯)2016年4月7~8日,我刊联合北京慧农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功举办了“现代草莓育苗和生产技术培训班”。此次培训班还得到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设施农业分会、中国优质农产品服务协会设施园艺分会的大力支持。来自重庆、新疆、宁夏、湖北等地的80余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会特邀日本明治大学农学院的伊藤善一讲师,北京市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路河副主任、北京农业技术推广站果经作物室宗静主任、农业部规
本报讯 7月31日,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我国将于8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要求,我国将建立“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对动力蓄电池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等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对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情况实施监测。  根据《规定》,8月1日起我国将对新获得《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