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十一五”收官,“十二五”即将开启的关键时段,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日益复杂和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我们着力推进经济社会改革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进程中,对经济发展的外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容忽视以往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对外宣传工作中的不足与问题,改进刻板、模式化的宣传方式,调整部分外宣内容的基调等迫在眉睫,积极有效地改善和开展经济发展的外宣工作任重道远。
开创个性化、多元化宣传模式
在对外宣传中,应当以国家确立的大政方针为基本纲领,以口径为参照,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模式创新,摒弃简单化、口径化的老模式,实行多样化、个性化、有吸引力的宣传模式。
首先,充分发挥一线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转变政府执政观念,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倡导指导和服务型政府,为新闻工作者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服务,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下,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感召力。如对于新闻发言人等一线新闻工作者来说,上级领导和部门,要对其个性化阐述给予支持,要给予相当的宽容度,以信任与爱护的心态支持一线新闻工作者,这样,才能够起到鼓励个性化阐述的目的。
否则,经济外交第一线的人员担心因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阐述而承担责任,不得不完全机械、刻板地执行“外事无小事,大权在中央”的遗训,就容易循规蹈矩,畏首畏尾,唯唯诺诺,就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宣传我们政策,树立国家形象的良好效果。其结果是国家形象、国家大局利益的损害。
其次,充分发挥民间媒体的才智。充分放权给民间媒体,给与其宽松的舆论氛围环境,发挥他们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特点。
例如,在购买美国国债问题上要从多角度予以分析,发挥民间媒体的才智。既要承认这是经济利益需要,也是对美国宏观财政政策、经济政策的一种支持。通过多层次的分析,形成立体的民间舆论,从而深刻剖析事件的实质。
利用数据和案例增强说服力
以一定的数据为支撑,以鲜活的案例为引导的思路来指导经济外交的宣传工作。数据和案例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空谈政策、空谈理论。因此一线的新闻工作者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使用数据。既要避免过多、过滥地堆砌数据,也要防止空洞的理论宣传。在实际工作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数据和鲜活的案例是最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案例能以形象思维帮助对方更好地理解。
举例而言,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近几年来,外国经常指责我们保护知识产权力度不够,相应的在外交对策上我们可以通过列举外国权利人在中国的专利、商标、版权等申请量、中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中外商胜诉的案例和数量等切实的数据予以说明。
以“人均”为支撑点塑造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形象
中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如果按人口平均各方面的数据水平还比较低,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各项整体数据来看,中国俨然成为一个大国,也让很多西方国家将中国列入发达国家的序列,并以此要求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但是,这些整体数据却无法准确表明中国的发展实际,强调“人均”则直接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的现状。
目前,按照资源、收入、福利等人均占有的份额和比率的排序一般都在第八九十位国家以后,是地地道道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现有的任务不仅是要继续提高中国经济、福利等的总量,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我们国民每一个人的经济、福利份额。而现在,在中国这么庞大的人口、复杂的国情之下,想让中国每一个人的平均占有份额有一点些微的提高都很不容易,需要外国深刻明白并理解中国人真实的生活状态和中国政府所遇到的困境。从而让外国的领导人和公众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实事求是,坦然面对中国薄弱、落后之处
世界各国的公众,他们中很多人通过平面媒体和立体媒体的传播效果已经开始把中国当作一个发达国家看待了,因此。不断在各个领域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增加承担一部分责任是合理的、应该的,但是,在这些要求中也有过分的、超越中国现有能力和现有水平的要求,如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温室气体减排、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对中国的过分要求。这些现象的出现也有因为外宣工作中过分注重成绩的宣扬的,没有将中国落后、薄弱的一面正确的展示,导致部分国家过分地高估了中国的实力。
因此,要客观地讲中国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些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客观现实。对外宣传既要展示我们的成就,提高我们的正面形象和吸引力,同时,也不要回避问题和落后,不要背离中国的实际情况,让国际社会理解中国的真实发展阶段和处境,不要对中国提出过高、过分的要求。
正确认识公关工作的重要性
在外经贸领域,尤其是企业对外投资合作中,会与对方国家在某些领域产生误解和纠纷,有些投资事项也引起了对方国家的猜忌和怀疑,对于这种情况,要首先了解对方国家的心态和关注焦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做耐心细致的公关工作,向对方做出合理的解释,避免误会蔓延与扩大。
例如,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越南西原地区合作开采铝矿和冶炼项目,越南一些社会人士和部分国会议员等多从环境、国家安全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对此项目提出质疑和反对,越南政府虽对此也做了一些工作使事态稍有平息。但是,最近反对的呼声又有很大的提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铝公司方面向项目地区派出了三四千人的员工队伍,他们由于和越南方面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等因素很少和当地人交往,而且扎堆行动,被越南当地人怀疑这么多中国人经常单独行动可能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在越南相关部门询问的情况下,公司又解释是技术顾问,不能令对方信服。因此,反对中国该项目的呼声在越南国内再次兴起。在此时中国方面是否能做好公关工作,给出合理的解释,将是该项目继续的重要因素,否则可能会导致项目被竞争对手所取代。
总之,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不仅在客观现实中对一些国家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也遭遇大量、甚至深层次的误解。如何缓解冲击,消除误解?是中国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解决得好,中国的发展健康、顺利;解决得不好,不仅中国的相关事业要蒙受损失,中国的国际形象也将遭受巨大损害,增加了中国发展与崛起的外部阻力。
中国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机构,乃至于企业、社会团体在涉外事业中都要学会做耐心细致的公关工作。同时,要认识到,公关工作既需要舍得进行金钱的投入,相对于全局和长远利益的维护来说,又是非常具有效益的举措,是花小钱,办大事,容易产生效应的事业。
编辑 鲁燕萍
开创个性化、多元化宣传模式
在对外宣传中,应当以国家确立的大政方针为基本纲领,以口径为参照,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模式创新,摒弃简单化、口径化的老模式,实行多样化、个性化、有吸引力的宣传模式。
首先,充分发挥一线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转变政府执政观念,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倡导指导和服务型政府,为新闻工作者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服务,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下,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感召力。如对于新闻发言人等一线新闻工作者来说,上级领导和部门,要对其个性化阐述给予支持,要给予相当的宽容度,以信任与爱护的心态支持一线新闻工作者,这样,才能够起到鼓励个性化阐述的目的。
否则,经济外交第一线的人员担心因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阐述而承担责任,不得不完全机械、刻板地执行“外事无小事,大权在中央”的遗训,就容易循规蹈矩,畏首畏尾,唯唯诺诺,就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宣传我们政策,树立国家形象的良好效果。其结果是国家形象、国家大局利益的损害。
其次,充分发挥民间媒体的才智。充分放权给民间媒体,给与其宽松的舆论氛围环境,发挥他们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特点。
例如,在购买美国国债问题上要从多角度予以分析,发挥民间媒体的才智。既要承认这是经济利益需要,也是对美国宏观财政政策、经济政策的一种支持。通过多层次的分析,形成立体的民间舆论,从而深刻剖析事件的实质。
利用数据和案例增强说服力
以一定的数据为支撑,以鲜活的案例为引导的思路来指导经济外交的宣传工作。数据和案例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空谈政策、空谈理论。因此一线的新闻工作者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使用数据。既要避免过多、过滥地堆砌数据,也要防止空洞的理论宣传。在实际工作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数据和鲜活的案例是最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案例能以形象思维帮助对方更好地理解。
举例而言,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近几年来,外国经常指责我们保护知识产权力度不够,相应的在外交对策上我们可以通过列举外国权利人在中国的专利、商标、版权等申请量、中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中外商胜诉的案例和数量等切实的数据予以说明。
以“人均”为支撑点塑造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形象
中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如果按人口平均各方面的数据水平还比较低,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各项整体数据来看,中国俨然成为一个大国,也让很多西方国家将中国列入发达国家的序列,并以此要求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但是,这些整体数据却无法准确表明中国的发展实际,强调“人均”则直接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的现状。
目前,按照资源、收入、福利等人均占有的份额和比率的排序一般都在第八九十位国家以后,是地地道道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现有的任务不仅是要继续提高中国经济、福利等的总量,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我们国民每一个人的经济、福利份额。而现在,在中国这么庞大的人口、复杂的国情之下,想让中国每一个人的平均占有份额有一点些微的提高都很不容易,需要外国深刻明白并理解中国人真实的生活状态和中国政府所遇到的困境。从而让外国的领导人和公众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实事求是,坦然面对中国薄弱、落后之处
世界各国的公众,他们中很多人通过平面媒体和立体媒体的传播效果已经开始把中国当作一个发达国家看待了,因此。不断在各个领域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增加承担一部分责任是合理的、应该的,但是,在这些要求中也有过分的、超越中国现有能力和现有水平的要求,如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温室气体减排、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对中国的过分要求。这些现象的出现也有因为外宣工作中过分注重成绩的宣扬的,没有将中国落后、薄弱的一面正确的展示,导致部分国家过分地高估了中国的实力。
因此,要客观地讲中国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些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客观现实。对外宣传既要展示我们的成就,提高我们的正面形象和吸引力,同时,也不要回避问题和落后,不要背离中国的实际情况,让国际社会理解中国的真实发展阶段和处境,不要对中国提出过高、过分的要求。
正确认识公关工作的重要性
在外经贸领域,尤其是企业对外投资合作中,会与对方国家在某些领域产生误解和纠纷,有些投资事项也引起了对方国家的猜忌和怀疑,对于这种情况,要首先了解对方国家的心态和关注焦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做耐心细致的公关工作,向对方做出合理的解释,避免误会蔓延与扩大。
例如,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越南西原地区合作开采铝矿和冶炼项目,越南一些社会人士和部分国会议员等多从环境、国家安全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对此项目提出质疑和反对,越南政府虽对此也做了一些工作使事态稍有平息。但是,最近反对的呼声又有很大的提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铝公司方面向项目地区派出了三四千人的员工队伍,他们由于和越南方面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等因素很少和当地人交往,而且扎堆行动,被越南当地人怀疑这么多中国人经常单独行动可能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在越南相关部门询问的情况下,公司又解释是技术顾问,不能令对方信服。因此,反对中国该项目的呼声在越南国内再次兴起。在此时中国方面是否能做好公关工作,给出合理的解释,将是该项目继续的重要因素,否则可能会导致项目被竞争对手所取代。
总之,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不仅在客观现实中对一些国家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也遭遇大量、甚至深层次的误解。如何缓解冲击,消除误解?是中国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解决得好,中国的发展健康、顺利;解决得不好,不仅中国的相关事业要蒙受损失,中国的国际形象也将遭受巨大损害,增加了中国发展与崛起的外部阻力。
中国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机构,乃至于企业、社会团体在涉外事业中都要学会做耐心细致的公关工作。同时,要认识到,公关工作既需要舍得进行金钱的投入,相对于全局和长远利益的维护来说,又是非常具有效益的举措,是花小钱,办大事,容易产生效应的事业。
编辑 鲁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