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心头那抹朱砂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shu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冷雨,总不可避免地想到他。读着他的故事,就像与他对坐,总有个想去触摸的影子。风雨飘摇的夜,江山变了颜色,他毁了护她一世的诺言。从此日对烟波,夜伴孤灯,看心事老去。
  窗外又是一帘瓢泼。李隆基深夜听雨,伊人去后的冷雨更是寒凉得让人无一点倦意。那些旧事,那时伊人,那么多对故去红尘的怀念与眷恋。如今看去,旧时旖旎早已幻灭为如今的深秋残景,繁华落尽,冷雨萧瑟。
  李隆基常在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深夜想她。冷雨敲窗,一点一滴都敲在他心上,那样冰冷无情,那样直刺内心,让他连叹息的力气也无,只能徒劳地在萧瑟秋风、浸骨冷雨中嗟呀复嗟呀。无论奢望过如何天长地久的恩爱,五光十色的风情也只是昙花一现。真正的韵味与深情,都沉没在凄哀的冷雨里。
  爱上她时,他早已没了当初夺权时的睿智干练,更像一个陷入热恋的少年,被突如其来的爱情俘获而不知所措。面对她时,他总不忍拒绝,尽管她并非忠贞节烈的女子,就像她云髻上斜簪的玲珑牡丹,浮华放浪,活色生香,却偏又这般惹人怜爱,让他舍不得放手。他明白,她的浮华放浪正源于对爱情能否长久的担忧。
  她常执著地要他许下诺言方才心安,对于她的不安,他亦感同身受。他送给她一盒钿、两股钗,以此作为今生相约、来世相守的凭证。
  爱恋到了这般,便如神仙眷侣逍遥一世了。可他贵为天子,可以负任何人,独独不能负江山,更不能如痴儿怨女般动了真情,否则便有无穷的劫难。他明白这道理,却放不开手。她是他的桃花劫,有浪漫,更有金戈铁马的喧嚣,将偌大的长安搅得黄土漫天。
  那日,她踏上墨盘,临风舞霓裳羽衣。他望着她,沉醉于她的舞姿。她只回眸一笑,便换他今生倾心。记忆停留在这翩然起舞的最初,所以当战报突如其来,一切都显得那样虚妄。
  正在这其乐融融间,安禄山率领军马气势汹汹地杀来了。他抵挡不了,只能避难,立即领六宫嫔妃、诸王百官逃往蜀地。一路上,他且行且住,将停将走。行至马嵬坡时,一行人拦住了去路,为首的正是他派去抵挡叛兵的陈将军,可他却按兵不发,只说国有奸邪,清君侧后方肯打入长安为君除患。话里有话,直指杨妃兄妹。
  李隆基力拒,却无奈军心已变,只得下令诛杀杨国忠。谁知陈将军步步紧逼,定要将杨贵妃正法方肯罢休。他自然不肯,然而千万双眼睛都看着这个穷途末路的皇帝。
  腥风血雨,一触即发。他终究是李隆基,是大智大勇夺回李姓江山的真命天子。生死关头,他还是以帝王本能做了最后的决定。他掩面叹息,吩咐身旁的高力士,“引妃子去佛堂中,令其自尽,然后教军士验看。”
  她看着他,眼中人在劫难后竟显出老态,投向她的目光那样凄哀不舍。再次回望,看看周身视她如仇敌的六军,再看看垂垂老矣、被逼无奈的他,她蓦然明白,他并没有弃置自己,而是不得不以这样激烈而决绝的方式,将旧时的长相厮守抛作黄泉碧落的悠悠想念。
  这样也好,从今以后她在他心里依旧是那个国色天香的玉环,再不必担心“一朝春去红颜老”的凄凉晚景。她将在他的心中一直完美下去,他会记得她的歌舞,她的撒娇使性,她的含情脉脉,以及天人永诀亦难舍的想念。
  颈悬三尺白绫,她去了,怀揣着定情的钗钿与萦绕耳畔的海誓山盟,毫不犹豫地跌入另一个世界,留他一人在马嵬坡前泪如雨下。当最后一抹斜阳迸发出灿若血色的光辉时,一切恩爱缠绵灰飞烟灭。
  在众人的冷眼旁观下,那份痛入骨髓的爱恨割舍只有他自己能体味。她倾城的宿命,终是在他眼前被西风吹散。
  后来太子即位,他回到了昔日的繁华宫殿,故地却这般凄寂。此时已是深秋,风卷落叶,雨打梧桐,此情此景仿佛都是为了引愁助恨,而他正是那愁中身、梦里人。在这样凄寂的深秋,他倚着窗儿,对着她千娇百媚的画像,目光凄迷,竟渐渐地看痴了。那眉目间宛然是她当年的神情,他瞧着瞧着,只见那画上人越来越似真身,竟欲从画上跳出来。
  泪水就这样模糊了双眼,他一时恍惚起来,痴痴地望着那画,那眉眼分明勾挑起多少柔情蜜意,那樱唇分明是同他赌气时的使性娇嗔。朦胧间,他揉揉惺忪的睡眼,却见杨妃当真来了!杨妃容色未变,言笑晏晏地邀他前去赏花。他大惊,正欲上前同她长诉离别之情—生离死别的爱人啊,无端在此相见,叫他如何不神思大恸?他正欲迈步向前,那人却只是云端一现,倏忽不知所终。他顿时愕然,如同坠入深不见底、黑暗幽深的冰窖,霎时冷水兜头,直搅得天旋地转。冷风袭来,寒气直入肺腑,他浑身瑟缩,猛然惊醒,却发现方才不过是幻境。
  一张几,一幅画,一阵淅沥的雨声,一个失魂落魄的他,和一盏隔了夜色凉透的茶。形影相吊,满腹寂寥,窗外冷雨依旧,一点一滴渗入心里,原来不过是一场梦啊。
  這是一个“醉时可谓片刻,醒后怅恨千古”的大梦。相见争如不见,如此仓促的邂逅只慰片刻,倒不如天上人间永无相见,也免却了那点微渺的希冀与大喜过后的空落怅惘。
  伤情的人最怕梦中一闪即逝的倩影巧笑,偏偏又这般挥之不去。相对于艰辛的生,死反而是轻易而淡漠的。不费吹灰之力便可与心爱的人同去,他却终究不能迈出这一步。
  从他登上龙椅的那刻起,这样浪漫的宿命便与他无缘,所以只能徒劳咏叹。“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虽无一句写情,却无一字不是情语,曾经的恩爱缱绻随凄风苦雨散落于生与死的时空。
其他文献
正如冰心所说:“是无限之生中的偶遇,也是无限之生中的永别。”电光火石的邂逅也可引发“蝴蝶效应”,从而扭转命运甚或乾坤。若果抹茶和红豆不曾相遇,将会给甜品界造成多么惨重的损失啊!  如果没有遇见你  贾宝玉、林黛玉  如果木石官配不曾相遇,宝姐姐将是二奶奶的最佳人选,北静王大概会是林妹妹的佳婿。有刁钻的“红学砖家”说,北静王名“水溶”,所以林妹妹是淹死的。幸好他叫“水溶”,若叫“电解”,林妹妹就得被
期刊
红尘三千丈,痴情的人在歌唱,无情的人在冥想。从他踏入阁内的那刻起,她心跳怦然,捻弦的指尖轻颤,不是因为一见倾心,而是隐约预感到天命将至。  楼里的姐妹挤挤挨挨地躲在帷簾后,簇花团扇掩着嫣红小唇,悄声议论这个新上任的海关监督潘赞化潘大人。她紧张地握着琵琶颈,骨节泛白。不久她便要登场,鸨儿扭着腰肢过来厉声呵斥她,若伺候不好潘大人,便有得颜色与她看!她软声应了。从被卖至青楼那刻起,她便身不由己!  烛影
期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今夜,这家住满了考生的客栈很热闹。在那热闹中,有一抹惆怅的青衫、一壶苦涩的陈酒,还有一个孤独失意的灵魂。  这个人是张继。他想起白日去看榜,在拥挤的人群中艰难向前,有些紧张忐忑,有些雀跃期待,唯独没有绝望落寞。  是他太过自信了吗?他以为在乡试、会试中都轻松拔得头筹,想必中举也是理所应当。他站到皇榜前,
期刊
孟春时节,冬寒还未褪去,洛阳城中一片萧瑟,唯有枝头嫩芽尚有一丝春的气息。  病榻之上,曹操自知生命已到尽头,虚弱地看了眼跪在地上的妻妾、儿子,愧疚地叹道:“我一生所作所为没什么可后悔的,也不觉得对不起谁,可到了九泉之下,如果子修问我他的母亲在哪里,我该如何回答?”  丁夫人的名字已经许久不被提起,她是曹操一生的痛,亦是他此生最放不下的人。  那年,丁姑娘被曹操娶进门。她知道他是个放浪不羁的公子,但
期刊
有人感伤地说:“校服是我和你唯一的情侣装。”恍若青春片里酸倒牙的台词。抛开若有似无的“青杏滋味”,校服依然是我们在青春秀场上的华丽战袍。当我混迹于广场舞时,大概会无比怀念第N代广播体操的壮阔场景,想穿上“番茄炒蛋”或“蓝天白云”对你说一声“嗨”。  遇见新校服,发掘新丑法  校服之“丑”大概是永不冷场的槽点—三原色渐变、立体线勾边、几何图乱套、麻袋款收腰……简直要把青少年的审美扼杀在萌芽状态。可校
期刊
文艺小青年喜欢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换今生一次擦肩”,以此为参照系数,千年擦肩才能换一次同桌,这喜相逢老费劲儿了。每年的入校新生blingbling一大群,不是每个人都有机缘成为你的同桌,替你吃粉笔头、帮你抄课堂笔记、把你从周公的迷魂阵中拽起来……  同桌相遇的套路  按个头呈wifi状排列  这种同桌搭配法源远流长,但缺乏创意,且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失去原有意义,故已被大多数老师废弃。  学霸+学渣  
期刊
梁实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轻轻的一句话,让多少人的心淋漓成了江南暖春的雨。  书圣王羲之有七个儿子,最出众的就是七子王獻之。出生在这个家庭的孩子,打一落地就多了几道光环。这不全是幸事,一生的艰难也会应在这光环之上,就算再努力也冲不出这耀目的笼罩,任何成功都要加上家族的前缀。  王献之在书法上的造诣,让他的刻苦有了可圈可点的成就,足以辉煌耀世、流传不息。此外,
期刊
邺城的春天极短,来去都让人毫无防备。她耐着性子把长发一点点梳好,而后慢慢走到洒满阳光的院子里,略仰着头,微微闭上眼睛。暖风轻拂,暗香袭人,安逸轻柔得让人欲醉欲眠。十二年了,她不曾经历这样的春色。北方的寂冷让她懂得了胡笳的清寒,心里长出大片荒芜,空茫茫地对着月色渗出痛楚,刻意忘记自己寄在琴弦上的那缕才情,只当两世为人罢了,往事都成恍惚。  昨天她收到曹操遣人送来的帖子,请她今日去城郊别馆小聚,特地强
期刊
汨罗江畔,夜风轻拂女子的如瀑青丝,亦扬起她的茜色衣袂。初秋舒朗的月光下,女子窈窕的背影显得端庄肃穆又缥缈神秘。随后赶到的屈原即使心有所爱,仍被眼前女子的风华所慑。  闻得身后响动,昭碧霞翩然转身,月色下的面庞如兰似玉,静若秋水的眼眸泛起探寻的波浪。屈原站在五步之外,眼神迷离片刻后,转化成刻意的轻蔑。  这便是昭碧霞与屈原的初见,空有才子佳人却无风月缱绻。早知日后如此心悦君子,昭碧霞宁愿初见屈原时便
期刊
说来有些戏谑,她这一生只做过一件事—演戏,偏偏在演得最好的一折失了准头,就此香消玉殒。  1938年,广州沦陷,岭南大学迁往香港,身为大一新生的她也随行。彼时她身穿素色棉布旗袍,像所有女学生一样披着及肩短发,脸上雀斑点点,眉眼却是少见的端庄秀丽。  漫长的迁移途中,她注意到了一个修长挺拔的男子,他的笑容和英气在暴烈的阳光下依然耀眼,“邝裕民!”她听见有人这样喊他,她把这个名字记下,连同一见钟情的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