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看战争题材剧的审美价值取向

来源 :艺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全面、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气势恢弘、酷烈感人的历史场景,很好地诠释了战争的美学内涵.本文以该剧评析为导引,立足于战争的本质和规律,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并紧密联系现实斗争和创作实际,从宏观上梳理论述了战争题材剧应着重把握的审美价值理念:即砥砺沧桑、浴血前行的凝重美,胸怀大义、慷慨悲壮的崇高美,求真应变、险中谋胜的智慧美,气势干云、压倒一切的勇力美,军旅本色、暴烈特质的真实美.基于此,还提出战争题材剧应强化审美内涵的综合性、艺术表达的“极致性”等观点.这对战争美学建构做出新的探索,也为人们欣赏战争题材作品提供了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期刊
如果从“话语”角度审视,节目主持艺术及其功能价值的实现空间不仅指代节目主持过程中语言运用的“界限”和“场所”,更是一个以话语为媒介,以构建新的话语关系和话语意义为主旨的“语域”体现.尤其在观察类节目中,作为观察空间和话语实践主体的主持人,虽然不再以显性角色实现其话题引导和节目控场等艺术功能,但却以更加隐匿的多元角色和特殊话语表现范式,诠释着在社会概念达成、人际关系构建、社会意义传递等方面特有的功能价值.本文将节目主持艺术及话语实践设置在特定的节目情境和观察空间中,试图从话语空间、角色空间、意义空间三个层面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依托于鸟巢国家体育场的宏大空间,出色运用声光电前沿舞台技术,调用舞蹈、话剧、影像等多种媒介艺术形式,重现百年党史的伟大征程,凸显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意识永远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这一历史主轴.对于色彩和旋律的创造性运用带来极强的沉浸式体验和高度凝炼的艺术表达,唤醒全党全民共同的历史记忆,也强化了在党的带领下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的理想与信念.
舞剧编导杨威以近年来创作的一系列舞剧作品,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她不拘一格的创作理念及手法,一直是中国舞剧创作的热点.近期,杨威为苏州歌舞剧院创作的舞剧《河》,再次将她迥异于人的舞剧思维发挥到极致.本文对杨威及《河》进行了评析.
百年中国电影史既是中国电影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弱小走向壮大的发展史,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族沧桑中走出,为中华民族争取民主、独立、解放及富强的革命斗争史和建设奋斗史.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自是1949年以前的进步电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国产电影创作的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在中国百年电影史上留下的红色记忆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军民一家,民主集中制.历史已经证明还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结晶、初心使命不仅在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以统一的主题和完整的构思,利用诗歌朗诵、戏剧表演和舞台美术等形式,把党的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舞蹈贯串起来,以鸿篇巨制的演出规模和历史分量,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全作以音乐元素覆盖“史诗”表演的全部听觉呈现,用音乐叙述历史、传递情感、塑造形象、搭建桥梁.整台演出的音乐编创呈现出“对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叙事功能的继承”“对音乐舞蹈史诗创作要义的遵循”和“对音乐舞蹈史诗内容与形式的发展”等特点,成为一部在继承音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发展节奏,峰值时期全球16亿学生被迫停课停学 [1],对于小学阶段的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一系列重要文件的颁布,未来我国教育改革的蓝图与路径将更加清晰,我国艺术教育即将昂首迈进“十四五”阶段的新篇章.站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回顾2020年,我国小学艺术教育呈现出的积极转变态势值得关注.
期刊
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在延续《东方红》《复兴之路》《奋斗吧中华儿女》等大型史诗性演出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创造,提供了新的标杆.这部作品有节奏、有逻辑地讲述党史,以艺术的方式创构了党史话语及其表述方式,实现了百年党史首次完整的艺术修辞.《伟大征程》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诠释了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创作者综合运用几乎所有艺术类别的表现手法,营造了气势恢弘、场面热烈的舞台效果,以强大的艺术共情力引导观者沉浸式体会伟大征程、感受伟大精神,是人民文艺在新时代结出的硕
《山海情》为脱贫攻坚题材剧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启示,在创作理念上真正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构建起脱贫攻坚的历史纵深感,生动揭示了农民的精神主体性与“她时代”的“她力量”;该剧在人物群像的塑造上十分成功,突破了同类创作扶贫干部“巧女/巧男”的人物定位与颂歌基调,平实素朴的人物群像与蕴藉节制的审美表达是艺术成熟的表征;方言运用与表演、化妆等展现了身体美学的转向,它是对流行滤镜审美的重要纠偏,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美学自觉.
2020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而新的“十四五”规划蓝图也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十三五”期间,全国中小学美育工作的师资队伍、课程建设与器材保障等方面增长迅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本年度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与之首尾呼应,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