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储油罐是石油石化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它的安全运行是石油石化行业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重点。所谓运行管理是指储油罐在在线状态时的运行、操作、巡检与维护保养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本文从储油罐的基本结构、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三个方面,对储油罐日常的运行管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储油罐;附件;管理;维护保养;注意事项
储油罐是储存原油及其炼化产品的储存设备。在石油储运系统中,储油罐是输油站(库)的主要设施。在输油管道的首、末站和中间站都需要设置储油罐。首、末站储油罐分别用来调节油田与首站、末站与收油(或转运)单位间输量的不均衡。储油罐还可以作为原油交接计量之用。首、末站的储罐容量一般都较大。非密闭(旁接)输油的中间站设置储油罐是为了平衡中间站进出油的输差。密闭输送的中间站可以只设置供水击泄放的储油罐。因此,储油罐是输油站(库)储运系统、炼油、化工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储油罐的日常安全运行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1储油罐的基本结构与主要附件
1.1 目前石油储存常用的油罐是立式圆筒形金属拱顶罐和立式金属浮顶罐。下面简要介绍这两种储油罐的基本结构。
⑴ 立式圆筒形拱顶金属罐
立式圆筒形钢油罐由底板、壁板、顶板及油罐附件组成。其罐壁部分的外形为母线垂直于地面的圆柱体。立式金属油罐一般都是在现场焊接安装,底板直接铺在油罐基础上,立式金属油罐的基础、底板、壁板等施工焊接安装方式基本相同。立式圆筒形拱顶金属罐一般在输油管道的中间站作为压力泄放罐使用。
⑵ 立式浮顶金属罐
根据油罐外壳是否封顶,浮顶油罐主要分内浮顶和外浮顶油罐两种,通常外浮顶油罐储存原油,内浮顶油罐储存轻质油品。输送原油管道常用的是外浮顶油罐,并且浮顶油罐只是在首、末站及油库常见,一般中间站很少安装浮顶油罐。
浮顶是一个覆盖在油面上并随油面升降的盘状物。由于浮顶与油面几乎不存在气体空间,可以极大地减少油品的蒸发损耗,减少油气对人身的危害,减少油气对大气的污染,减少油气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同时,浮顶油罐也可以减缓油品的质量变化。
1.2 储油罐的主要附件
储油罐附件是油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较大容量的储油罐都配置有完善的设备附件,以便于油品的收发和储存,并保证油罐的安全使用。有些附件是各类金属罐共有的,如盘梯、栏杆、人孔、量油孔、透光孔、清扫孔、放水管、避雷针及静电接地释放装置等。
有些设备附件是储油罐所特有的,如拱顶罐的机械呼吸阀、液压安全阀(液压呼吸阀)、阻火器(防火器)等;浮顶罐的中央排水管、浮梯、浮顶立柱、紧急排水口、隔舱人孔、折叠排水管等。
2 储油罐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
2.1储油罐的工艺运行管理要求
在储油罐的日常管理中,各级人员要认真贯彻执行各类储油罐的规范、规程及专项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作业文件要求。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完善对油罐收发油及报警连锁控制措施,防止储油罐冒顶、抽瘪事故的发生。当自动化系统故障时,应采用加密人工检尺的方式,密切关注储油罐液位。
2.1.1对储油罐的日常检查要求
在储油罐管理中明确检查频次、检查要求,对检查罐体、进出口阀门、管线、人孔、清扫孔、排水阀、蒸汽阀盘根及排污阀应不渗不漏。在特殊天气情况下,如雪、雨、风沙天之后,应及时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清除油罐顶部的积雪或积水。在气温低于0℃时,每个班还要按规定检查油罐排污阀、脱水阀、机械呼吸阀一次,防止冻结。
对于拱顶油罐特有附件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阀、液压安全阀、阻火器及检尺孔完好、灵活好用。液压安全阀应保持相应的安全油位高度,油品符合规定要求,阻火器内阻火网(罩)应无尘土、杂物。检查罐上的检测仪器、仪表应齐全完好。
对于浮顶油罐特有附件的检查,重点检查紧急排水管内水封水位达到设计要求。检查挡雨板与管壁间应无杂物及油蜡。浮顶盘板表面不存雨雪,无油污、无渗漏、无腐蚀现象。检查浮舱盖板活动灵活,舱内无渗油、无腐蚀现象,密封良好。检查扶梯导轨上无杂物,滚轮转动灵活并加注润滑油,导向装置无卡阻现象。检查油罐消防系统、防静电设施、防雷装置应完好。
2.1.2储油罐的运行操作管理
(1)储油罐收发油作业及储存管理是油罐日常运行管理的重点工作。在流程切换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先开后关”的操作原则,避免出现里程切换不畅通,甚至于罐体、管线“憋压”导致事故的发生。储油罐的收发油作业包括进油前的检查油罐附件完好,进油流程准确无误。进油操作主要控制进油速度,拱顶罐在进油管浸没前,控制进油初速在1m/s以下,待进油管线浸没后控制进油速度在4.5m/s以下。浮顶罐在浮顶起浮前,控制进油初速在1m/s以下,待浮顶起浮后控制进油速度在4.5m/s以下。在进油过程与结束后,要重点检查油罐附件的完好情况。
(2)储油罐的加温与脱水的管理
储油罐内对油品的加温应遵循“先开立式、后开水平”加热器和“先开回水(汽)、后开进水(汽)”阀门的原则进行,同时注意控制加温速度,避免油内含水发生突沸事故。储油罐脱水应在油罐停止进油并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缓慢打开排水阀。脱水期间必须专人全程值守,发现油花时,立即关闭排水阀,停止脱水作业。
2.2储油罐的安全管理要求
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熟悉管线和阀门的作用、原理以及油品的物性与存在风险,清晰储油罐区的安全注意事项。
油罐区要经常保持清洁和整齐,油罐20米或防火堤内无干草并禁止存放可燃物,禁止穿钉子鞋的人员进入罐区,严禁用铁器等非防爆工具敲打金属物体。使用防爆手电筒必须在上罐前打开,下罐后关闭。严禁在人孔口和一切有油气的区域开关手电筒。储油罐上的量油孔要盖好,打雷时禁止人员上罐。在盘梯、罐顶不允许一次五人以上同时上罐,防止盘梯或罐顶因强度不够、浮船重心偏移发生危险。储油罐、油管线的动火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动火制度,并进行彻底清洗吹扫,经测定分析含可燃气体在爆炸极限下限时,再封住下水井,进行全面检查,各项安全措施到位后,再行动火作业。
2.3储油罐的维护保养
2.3.1储油罐的日常维护保养
储油罐的维护保养应按照规范、规程对人孔、排水阀、呼吸阀、液压阀、阻火器、防雷、防静电装置、泡沫灭火发生器、盘梯、罐顶及平台、量油孔等处按时进行巡回检查,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确保其状态、性能完好。
另外,根据不同季节、地区定期对液压呼吸阀更换合格的油品,并保持正常油位。检查搅拌器齿轮箱内润滑油液位应在满刻度1/3-2/3之间,运行时无异常声响。浮舱盖板活动灵活,舱内无渗油、无腐蚀现象,密封良好。紧急排水管内水封水位达到设计要求。
2.3.2储油罐的大修理
为了保障安全生产,提高储油罐的使用寿命,通过对储油罐的检测评定及大修周期确定储油罐的大修理工作。经过清罐作业后,对油罐的排水阀、呼吸阀、液压阀、阻火器、防雷、防静电装置、泡沫灭火发生器盘等附件维修更换。检查储油罐的腐蚀情况,对焊缝及罐底板进行检测,检查油罐阳极地床的腐蚀情况,根据标准进行更换,确保油罐阴极保护措施有效、可靠。
3.结束语
输油站(库)中储油罐的安全运行与管理是石油石化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工作。近年来连续发生了多起储罐区的着火爆炸事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社会影响,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在当前严格的安全环保形势下,各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储油罐区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储油罐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王庆金 浅析油罐区安全生产运行管理[J].中国化工贸易.2017,9(30)
[2] 邹昕 论大型油罐的安全管理[J].科技展望.2016,26(9)
[3] 殷雁军,徐建庆 大型油罐的安全运行管理[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2,(12)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
【关键词】储油罐;附件;管理;维护保养;注意事项
储油罐是储存原油及其炼化产品的储存设备。在石油储运系统中,储油罐是输油站(库)的主要设施。在输油管道的首、末站和中间站都需要设置储油罐。首、末站储油罐分别用来调节油田与首站、末站与收油(或转运)单位间输量的不均衡。储油罐还可以作为原油交接计量之用。首、末站的储罐容量一般都较大。非密闭(旁接)输油的中间站设置储油罐是为了平衡中间站进出油的输差。密闭输送的中间站可以只设置供水击泄放的储油罐。因此,储油罐是输油站(库)储运系统、炼油、化工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储油罐的日常安全运行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1储油罐的基本结构与主要附件
1.1 目前石油储存常用的油罐是立式圆筒形金属拱顶罐和立式金属浮顶罐。下面简要介绍这两种储油罐的基本结构。
⑴ 立式圆筒形拱顶金属罐
立式圆筒形钢油罐由底板、壁板、顶板及油罐附件组成。其罐壁部分的外形为母线垂直于地面的圆柱体。立式金属油罐一般都是在现场焊接安装,底板直接铺在油罐基础上,立式金属油罐的基础、底板、壁板等施工焊接安装方式基本相同。立式圆筒形拱顶金属罐一般在输油管道的中间站作为压力泄放罐使用。
⑵ 立式浮顶金属罐
根据油罐外壳是否封顶,浮顶油罐主要分内浮顶和外浮顶油罐两种,通常外浮顶油罐储存原油,内浮顶油罐储存轻质油品。输送原油管道常用的是外浮顶油罐,并且浮顶油罐只是在首、末站及油库常见,一般中间站很少安装浮顶油罐。
浮顶是一个覆盖在油面上并随油面升降的盘状物。由于浮顶与油面几乎不存在气体空间,可以极大地减少油品的蒸发损耗,减少油气对人身的危害,减少油气对大气的污染,减少油气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同时,浮顶油罐也可以减缓油品的质量变化。
1.2 储油罐的主要附件
储油罐附件是油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较大容量的储油罐都配置有完善的设备附件,以便于油品的收发和储存,并保证油罐的安全使用。有些附件是各类金属罐共有的,如盘梯、栏杆、人孔、量油孔、透光孔、清扫孔、放水管、避雷针及静电接地释放装置等。
有些设备附件是储油罐所特有的,如拱顶罐的机械呼吸阀、液压安全阀(液压呼吸阀)、阻火器(防火器)等;浮顶罐的中央排水管、浮梯、浮顶立柱、紧急排水口、隔舱人孔、折叠排水管等。
2 储油罐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
2.1储油罐的工艺运行管理要求
在储油罐的日常管理中,各级人员要认真贯彻执行各类储油罐的规范、规程及专项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作业文件要求。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完善对油罐收发油及报警连锁控制措施,防止储油罐冒顶、抽瘪事故的发生。当自动化系统故障时,应采用加密人工检尺的方式,密切关注储油罐液位。
2.1.1对储油罐的日常检查要求
在储油罐管理中明确检查频次、检查要求,对检查罐体、进出口阀门、管线、人孔、清扫孔、排水阀、蒸汽阀盘根及排污阀应不渗不漏。在特殊天气情况下,如雪、雨、风沙天之后,应及时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清除油罐顶部的积雪或积水。在气温低于0℃时,每个班还要按规定检查油罐排污阀、脱水阀、机械呼吸阀一次,防止冻结。
对于拱顶油罐特有附件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阀、液压安全阀、阻火器及检尺孔完好、灵活好用。液压安全阀应保持相应的安全油位高度,油品符合规定要求,阻火器内阻火网(罩)应无尘土、杂物。检查罐上的检测仪器、仪表应齐全完好。
对于浮顶油罐特有附件的检查,重点检查紧急排水管内水封水位达到设计要求。检查挡雨板与管壁间应无杂物及油蜡。浮顶盘板表面不存雨雪,无油污、无渗漏、无腐蚀现象。检查浮舱盖板活动灵活,舱内无渗油、无腐蚀现象,密封良好。检查扶梯导轨上无杂物,滚轮转动灵活并加注润滑油,导向装置无卡阻现象。检查油罐消防系统、防静电设施、防雷装置应完好。
2.1.2储油罐的运行操作管理
(1)储油罐收发油作业及储存管理是油罐日常运行管理的重点工作。在流程切换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先开后关”的操作原则,避免出现里程切换不畅通,甚至于罐体、管线“憋压”导致事故的发生。储油罐的收发油作业包括进油前的检查油罐附件完好,进油流程准确无误。进油操作主要控制进油速度,拱顶罐在进油管浸没前,控制进油初速在1m/s以下,待进油管线浸没后控制进油速度在4.5m/s以下。浮顶罐在浮顶起浮前,控制进油初速在1m/s以下,待浮顶起浮后控制进油速度在4.5m/s以下。在进油过程与结束后,要重点检查油罐附件的完好情况。
(2)储油罐的加温与脱水的管理
储油罐内对油品的加温应遵循“先开立式、后开水平”加热器和“先开回水(汽)、后开进水(汽)”阀门的原则进行,同时注意控制加温速度,避免油内含水发生突沸事故。储油罐脱水应在油罐停止进油并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缓慢打开排水阀。脱水期间必须专人全程值守,发现油花时,立即关闭排水阀,停止脱水作业。
2.2储油罐的安全管理要求
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熟悉管线和阀门的作用、原理以及油品的物性与存在风险,清晰储油罐区的安全注意事项。
油罐区要经常保持清洁和整齐,油罐20米或防火堤内无干草并禁止存放可燃物,禁止穿钉子鞋的人员进入罐区,严禁用铁器等非防爆工具敲打金属物体。使用防爆手电筒必须在上罐前打开,下罐后关闭。严禁在人孔口和一切有油气的区域开关手电筒。储油罐上的量油孔要盖好,打雷时禁止人员上罐。在盘梯、罐顶不允许一次五人以上同时上罐,防止盘梯或罐顶因强度不够、浮船重心偏移发生危险。储油罐、油管线的动火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动火制度,并进行彻底清洗吹扫,经测定分析含可燃气体在爆炸极限下限时,再封住下水井,进行全面检查,各项安全措施到位后,再行动火作业。
2.3储油罐的维护保养
2.3.1储油罐的日常维护保养
储油罐的维护保养应按照规范、规程对人孔、排水阀、呼吸阀、液压阀、阻火器、防雷、防静电装置、泡沫灭火发生器、盘梯、罐顶及平台、量油孔等处按时进行巡回检查,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确保其状态、性能完好。
另外,根据不同季节、地区定期对液压呼吸阀更换合格的油品,并保持正常油位。检查搅拌器齿轮箱内润滑油液位应在满刻度1/3-2/3之间,运行时无异常声响。浮舱盖板活动灵活,舱内无渗油、无腐蚀现象,密封良好。紧急排水管内水封水位达到设计要求。
2.3.2储油罐的大修理
为了保障安全生产,提高储油罐的使用寿命,通过对储油罐的检测评定及大修周期确定储油罐的大修理工作。经过清罐作业后,对油罐的排水阀、呼吸阀、液压阀、阻火器、防雷、防静电装置、泡沫灭火发生器盘等附件维修更换。检查储油罐的腐蚀情况,对焊缝及罐底板进行检测,检查油罐阳极地床的腐蚀情况,根据标准进行更换,确保油罐阴极保护措施有效、可靠。
3.结束语
输油站(库)中储油罐的安全运行与管理是石油石化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工作。近年来连续发生了多起储罐区的着火爆炸事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社会影响,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在当前严格的安全环保形势下,各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储油罐区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储油罐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王庆金 浅析油罐区安全生产运行管理[J].中国化工贸易.2017,9(30)
[2] 邹昕 论大型油罐的安全管理[J].科技展望.2016,26(9)
[3] 殷雁军,徐建庆 大型油罐的安全运行管理[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2,(12)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