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及课的类型、教学目标各不相同,导入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几种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法又叫“开门见山”导入法,我们谈话写文章习惯于“开门见山”,这样主体突出,论点鲜明。当一些新授的数学知识难以借助旧知识引入时,教师可开门见山的点出课题,立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二面角》的内容时,教师可这样引入:“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我们已经掌握了它们的度量方法,那么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怎样度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二面角和它的平面角!”(板书课题),这样导入,直截了当,促使学生迅速集中到新知识的探索追求中。
再如,讲《用单位园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一节时,教师可作如下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每种三角函数的数值都是用两条线段的比值来定义的,这是我们在应用中带来诸多不便,如果变成一条线段,那么应用起来就会方便的多,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用单位园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这样引入课题,不仅明确了这堂课的主题,而且说明了产生这堂课的背景。
二、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是教师运用与新知识相关、有故事情节的资源,呈现其生动形象的情节内容,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感知体验,产生对新知识探求的迫切心情和欲望,进入对新知识学习的一种方法。
听传说、讲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这是由青少年生理、心理的特点所决定的。上课开始,一则美丽的传说,一个动人的故事,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从而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师就可以把握住有利时机,随着故事的讲述,引领着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讲授《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就以十八世纪的大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入题。由于这个故事学生都很熟悉,就请了一位学生来讲:有一次,高斯的小学老师想考考学生,就让学生算“1+2+3+…+100”。一会儿,高斯就举手回答:“5050。”老师大吃一惊,就问他为什么,原来高斯以首尾两数相加为101,共有50对,结果自然是101×50=5050。在学生觉得很有趣味的时候,我接上去:“这种思想方法充分体现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思想方法。今天,我們就来推导公式,用理论来说明问题,比高斯更进一步,怎么样?”
学生马上进入思维的积极状态,跃跃欲试,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大大提高了求知欲。经过引导探讨,学生较容易地掌握了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得出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三、设疑导入
教师对某些内容故意制造疑团而成为悬念,提出一些必须学习了新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
例如讲《余弦定理》时,教师可如下设置:“我们都熟悉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c2=a2+b2,那么非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怎样呢?锐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有c2=a2+b2-x?钝角三角形中钝角的对边是否满足关系c2=a2+b2+x?假若有以上关系,那么x=?教师从这个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设疑”引入了对余弦定理的推证。
再如讲立体几何《球冠》一节时,教师可如下设疑:“由三个平行平面截一个球恰好把球的一条直径截成四等分,试问截得球面的四部分面积大小如何?”教师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观察议论,学生一般猜测两头面积较小,中间的两“圈”面积较大。教师这时却肯定的说:“这四部分面积时一样的,都是球面积的1/4!”又说:“这难道可能吗?两头看起来确实好像小,中间的圈要大,可是它们的面积相等却是事实!让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球冠。”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学生自己就可以解开它们的面积为什么相等的迷。学生带着这个疑团来学习新课,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这个结论也将使学生经久不忘。如何处理教材,如何设置疑点,是教学艺术的表现,良好的设疑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更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
四、类比导入
类比导入法是以已知的数学知识类比未知的数学新知识,以简单的数学现象类比复杂的数学现象,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圆锥曲线”一章的学习,学习“椭圆”知识可用学生已有的“圆的知识”类比导入,而后续知识“双曲线与抛物线”的学习则可用已有的“椭圆”知识类比导入。
类比导入法运用了对比分析的做法,联系旧知,提示新知。这种比较有利于学生明白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而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知识的各个侧面,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对前后联系密切的知识教学具有温故知新的特殊作用。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类比的贴切、恰当,两种知识之间有很强的可类比性,才能使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识。
总之,导入方法的运用要因人而宜,要因教学内容而宜。灵活掌握导入技能就象要灵活运用写作手段一样,引人入胜是最基本目的。只要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导入方式,都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新颖有特色的导入方法常能营造最佳教学心理环境,常能改变学生上课的状态,使更多的学生进入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上课效率,能使学生乐在其中,把数学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从而使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了充分保证。
(河北师大附属中学)
一、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法又叫“开门见山”导入法,我们谈话写文章习惯于“开门见山”,这样主体突出,论点鲜明。当一些新授的数学知识难以借助旧知识引入时,教师可开门见山的点出课题,立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二面角》的内容时,教师可这样引入:“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我们已经掌握了它们的度量方法,那么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怎样度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二面角和它的平面角!”(板书课题),这样导入,直截了当,促使学生迅速集中到新知识的探索追求中。
再如,讲《用单位园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一节时,教师可作如下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每种三角函数的数值都是用两条线段的比值来定义的,这是我们在应用中带来诸多不便,如果变成一条线段,那么应用起来就会方便的多,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用单位园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这样引入课题,不仅明确了这堂课的主题,而且说明了产生这堂课的背景。
二、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是教师运用与新知识相关、有故事情节的资源,呈现其生动形象的情节内容,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感知体验,产生对新知识探求的迫切心情和欲望,进入对新知识学习的一种方法。
听传说、讲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这是由青少年生理、心理的特点所决定的。上课开始,一则美丽的传说,一个动人的故事,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从而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师就可以把握住有利时机,随着故事的讲述,引领着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讲授《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就以十八世纪的大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入题。由于这个故事学生都很熟悉,就请了一位学生来讲:有一次,高斯的小学老师想考考学生,就让学生算“1+2+3+…+100”。一会儿,高斯就举手回答:“5050。”老师大吃一惊,就问他为什么,原来高斯以首尾两数相加为101,共有50对,结果自然是101×50=5050。在学生觉得很有趣味的时候,我接上去:“这种思想方法充分体现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思想方法。今天,我們就来推导公式,用理论来说明问题,比高斯更进一步,怎么样?”
学生马上进入思维的积极状态,跃跃欲试,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大大提高了求知欲。经过引导探讨,学生较容易地掌握了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得出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三、设疑导入
教师对某些内容故意制造疑团而成为悬念,提出一些必须学习了新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
例如讲《余弦定理》时,教师可如下设置:“我们都熟悉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c2=a2+b2,那么非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怎样呢?锐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有c2=a2+b2-x?钝角三角形中钝角的对边是否满足关系c2=a2+b2+x?假若有以上关系,那么x=?教师从这个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设疑”引入了对余弦定理的推证。
再如讲立体几何《球冠》一节时,教师可如下设疑:“由三个平行平面截一个球恰好把球的一条直径截成四等分,试问截得球面的四部分面积大小如何?”教师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观察议论,学生一般猜测两头面积较小,中间的两“圈”面积较大。教师这时却肯定的说:“这四部分面积时一样的,都是球面积的1/4!”又说:“这难道可能吗?两头看起来确实好像小,中间的圈要大,可是它们的面积相等却是事实!让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球冠。”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学生自己就可以解开它们的面积为什么相等的迷。学生带着这个疑团来学习新课,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这个结论也将使学生经久不忘。如何处理教材,如何设置疑点,是教学艺术的表现,良好的设疑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更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
四、类比导入
类比导入法是以已知的数学知识类比未知的数学新知识,以简单的数学现象类比复杂的数学现象,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圆锥曲线”一章的学习,学习“椭圆”知识可用学生已有的“圆的知识”类比导入,而后续知识“双曲线与抛物线”的学习则可用已有的“椭圆”知识类比导入。
类比导入法运用了对比分析的做法,联系旧知,提示新知。这种比较有利于学生明白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而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知识的各个侧面,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对前后联系密切的知识教学具有温故知新的特殊作用。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类比的贴切、恰当,两种知识之间有很强的可类比性,才能使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识。
总之,导入方法的运用要因人而宜,要因教学内容而宜。灵活掌握导入技能就象要灵活运用写作手段一样,引人入胜是最基本目的。只要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导入方式,都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新颖有特色的导入方法常能营造最佳教学心理环境,常能改变学生上课的状态,使更多的学生进入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上课效率,能使学生乐在其中,把数学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从而使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了充分保证。
(河北师大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