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校一体”:中国开放大学办学模式的理想选择郭庆余善云

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ma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两校一体”院校反映了中国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现象,其中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现实原因,也有历史考量,更有地方利益和体制因素的多重文化因素交织。“两校一体”院校转型建设开放大学,可以说既是一种无奈的现实选择,也是国内外远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国开放大学办学模式的理想选择。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作为“两校一体”院校,在转型创建重庆开放大学的实践中,形成了切合实际的路径和步骤,不断推动着开放大学梦的实现。
  【关键词】 两校一体;转型发展;开放大学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4)08—0081—05
  进入21世际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发展的新阶段。随着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现了开大(电大)办学模式与高职高专办学模式并存的独特“两校一体”现象,“在全国44所省级电大中,有27所拥有全日制的普通中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占了总数的61.4%。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实施,提出了“办好开放大学”的任务。由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和高(中)等职业院校结构而成的“两校一体”院校,面临着建设新型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对“两校一体”院校“转型”建设新型开放大学,学术界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两校一体”院校“转型”建设开放大学,是一种无奈的现实选择,也有人认为这是必然的、理想的选择。本文结合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的探索和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两校一体”:中国开放大学
  建设的现实选择
  所谓的“两校一体”院校,是指由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学校结构而成的一个大学实体。这种大学实体的存在,反映了中国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现象,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在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变化。在“办好开放大学”国家战略引导下,“两校一体”院校面临着建设新型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这种“转型”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对现实的无奈选择。
  (一)从实际出发选择开放大学办学模式
  建设中国的开放大学,无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都应该是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我国开放大学的建设模式,旨在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目标、整合有关资源构建开放大学体系以及开放大学各层级各类型教育的综合、运作机制和工作方略的总称。纵观国际上的开放大学,其办学模式的选择关键在于体现开放的大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而不是要求所有的开放大学都是一个“模式”。英国开放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印度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Indira Gandhi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0f Southern Queensland)等远程教育大学,其办学模式不仅各具特色,而且还具有较大的差别。我国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开放大学建设不但要遵循开放大学的办学规律,而且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开放大学建设的基础条件,根据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
  (二)“两校一体”院校转型发展的无奈选择
  必须看到的是,由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结构组成的“两校一体”院校,其办学模式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广播电视大学自从创办以来,由于政策基础十分薄弱、国家和地方法制缺失等众多因素影响,学校的办学权长期得不到落实,各级电大之间办学主体又不明晰,尤其是在举办开放教育之后,不少的省级电大虽然办学规模得到快速增长,但作为大学的办学主体地位却在不断下降,大学的特性也越来越模糊,有的甚至完全变成了管理开放教育的中间机构,这不但使省级电大对发展远程教育的信心产生了动摇,而且还产生了极大的发展焦虑情绪。由于大学办学自主权长期得不到落实,在办学焦虑感的驱使下,不少的省级电大产生了另辟蹊径的想法,包括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在内的部分省级电大,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抓住国家和地方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性机遇,利用自身已举办多年的普通专科教育建立新的高职学院,进而形成了“两校一体”的办学模式。
  电大办学模式与高职高专办学模式在一个大学实体的并存,虽然暂时缓解了“两校一体”院校的生存危机,但随着2008年我国人口拐点的出现,高等学历教育的生源减少,“两校一体”院校面临的生源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未来15年,我国18岁至22岁的适龄青年将逐年下降。据不完全统计,至2018年,大学适龄青年仅为2008年的58%,由此而产生的生源危机将更加突出。同时,在一个实体里的两种教育,各种不同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源于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必然要发生冲撞。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着“两校一体”院校的发展。在生源危机、生存危机、发展危机日益扩大和深化的新形势下,“两校一体”院校从实际出发,“转型”建设新型开放大学,可以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三)“两校一体”院校转型发展的现实选择
  党的十七大确立了远程教育在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的战略地位,为包括“两校一体”院校在内的远程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3]”的战略任务,并把“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作为重要的战略措施。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作出了“拓宽终身学习通道”的决定。显然,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包括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在内的“两校一体”院校,承担着更新的重要使命。
  由省级电大和高职高专院校结构而成的“两校一体”院校,在30多年办学中形成了远程教育、高职教育、非学历教育三大教育形态,但也存在着如何把远程教育做强、高职教育做大、非学历继续教育做靓的问题。如何抓住机遇,促进电大和高职的办学理念从传统的办学向更加开放的办学转变、发展定位从重视规模向质量和规模并重转变、办学定位从重视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社会教育与学历教育并重转变,反映了“两校一体”院校面向未来、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为实施国家“办好开放大学”的决策,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决定在上海、北京、广东、江苏、云南和中央电大开展“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教育体制改革的“5 1”试点。“5 1”试点的展开,进一步激发了“两校一体”院校通过规模发展和内涵发展,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走独具特色开放大学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两校一体”院校转型建设新的开放大学,可以说也是中国开放大学建设中的一种现实选择。
  二、“两校一体”:中国开放大学
  建设的必然选择
  “两校一体”院校的办学模式,实际上就是远程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一个大学实体里相融共生,互补发展的办学模式,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学办学的“双重模式”,它不仅是中国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现象,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而且也是世界远程教育发展的普遍现象,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有国家政策和国内外的广泛实践作支撑,反映了中国开放大学建设的必然选择。
  (一)坚实的理论基础
  国际远程高等教育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总结实践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学派。远程高等教育在发展中,因国情、环境和文化的差异,出现了单一院校模式(如英国等)、双重院校模式(如美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多重系统模式(如中国、法国和加拿大)三种主要的实践模式。与远程教育实践模式相对应,国际远程教育理论也出现了革命学派、趋同学派、谱系学派三大学派,而趋同学派和谱系学派的理论为我国由远程教育和高职教育支撑的“两校一体”办学模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革命学派认为远程教育是教育史上的一场革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引起了教育形态的变革,并坚信远程教育可以实现很高的教育质量和成本效益,并最终取得与传统教育平等的地位而实现并行发展、共同繁荣。谱系学派认为,革命学派和趋同学派的观点都有极端性,应该进行折衷。他们认为,纯碎的传统校园面授教育和理想的开放与远程教育是两种理想化的抽象模式,如果过于硬性地把传统教育和开放与远程教育截然分开,都是在理论上根据不足,在实践上有害无利的。谱系学派的观点,显然是淡化传统校园教育与远程教育的界线,使这两种教育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融合发展。
  趋同学派认为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正在趋同,即由对立走向并合。他们认为,开放与远程教育、传统面授教育这两种形式正在日益趋同,正在相互接近、相互结合,界线越来越模糊。不仅在澳大利亚,在美国,在其他地方也一样,远程教育需要面授,乃至发展虚拟课堂教学。传统教育院校也开始更多地采用各种教育技术、教学媒体。传统教学也日益强调学生自学,重视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二)国家的政策要求
  为促进不同类型教育的沟通衔接、共同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在近年来颁布实施的一些列纲领性文件中,都把远程教育的发展,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指导高等教育破除传统思维观念约束,促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也为“两校一体”院校转型建立开放大学,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明确提出要在我国“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以“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这里所说的“各类教育”,显然也包括高职高专教育和远程教育。在“两校一体”的大学实体里,远程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在“沟通”和“衔接”中转型发展,建设新的开放大学,不但资源整合的难度很小,而且还可以通过大学内部的“沟通”和“衔接”,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尽可能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终身学习需要,履行开放大学服务终身学习、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时代使命。
  2013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6]这里提出的“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也意味着这两种教育的办学可以融合互补,其目的是为了“拓宽终身学习的通道”,为社会广大成员的终身学习,提供更多的终身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中央的这一决定,不仅进一步肯定了“两校一体”的办学模式,还指出了高职高专教育也要服务终身学习的这一方向,从而为“两校一体”院校转型建设新的开放大学,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
  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在这个《决定》里,国务院从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出发,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的灵活学习制度,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7]从中透出的信息不难看出,我国的职业教育再不仅仅是正规学校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已包括所有的劳动者,职业教育必须服务全体人民的终身学习,这与开放大学的使命几乎没有任何差别。“两校一体”院校转型建设开放大学,充分体现了国家发展的现实要求。
  (三)广泛的实践支撑
  “两校一体”院校的双重办学模式,并不是中国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或者开放大学的特有现象,从英国伦敦大学建立校外学位制度开始,远程教育与传统的普通教育一校运行的双重办学模式,就逐步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并逐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澳大利亚政府就积极鼓励传统院校开展分散灵活的校外教育和开放学习,倡导建立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综合一体化的体制和教育学理论。与此同时,英国的一些传统校园大学也开始介入开放与远程教育。在传统大学里,既有面授的教学模式,也有远程的教学模式,两种模式相得益彰,推动着高等学校的发展。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澳大利亚的高等学校中,有75%的高校都在举办远程教育,它们对学习者选择办学模式没有任何的限制,对远程教育与普通教育模式的运行,也没有任何的障碍。   在20世纪末,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也出现了竞相举办现代远程教育的热潮。67所高校的网络教育发展到今天,不能不说是普通高等学校传统的校园教育与远程教育两种办学模式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结果。而且有的普通高校,远程教育的办学规模与全日制学生的规模几乎已平分秋色,共同支撑着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基于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创新发展的双重需要,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不少的省级广播电视大学纷纷利用举办多年的普通专科教育建立新的高职学院,以一体化的教育学理论探索实践远程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两种模式一体运行的新路子,不但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创建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而且还极大地提升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两校一体”院校的办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终身教育开放、灵活、全纳、终身的教育理念,其转型建设开放大学,具有厚实的国家政策和国内外办学实践作支撑,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大趋势,无疑是中国开放大学在办学模式上的必然选择。
  三、“两校一体”:中国开放大学
  建设的理想选择
  近百年的远程教育实践已经证明,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仍然是面授教学。面对我国开放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日趋网络化、平台化、信息化、技能化、专业化、国际化的趋势,过分重视远程自主学习,就有可能引发开放大学教学技能水平的丧失。“两校一体”的办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面授教学和远程教育在线学习两者的不足,尤其是利用高职高专办学模式培训教师,提高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水平,将成为开放大学建设最为理想的选择。
  (一)双重办学模式发展的国际趋势
  在一体化教育学理论指导下,国际上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办学模式正在走向融合,两者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在澳大利亚,已经没有单一模式的远程教育大学,一体化双重办学模式是澳大利亚开展远程教育的主要方式。2008年,澳大利亚具有国家学历资格等级的大学有39所,其中以一体化双重模式开展远程高等教育的学校就有14所[8]。建立于1967年的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0f Southern Queensland),其前身是一所提供技术文凭的南昆士兰科技学院,也就是一所传统的大学,现已成功开创一体化双重院校模式,在校学生中只有25%的学生属于传统的校园学生,75%的学生接受的是远程教育的学习方式,与我国部分“两校一体”院校高职高专学生与远程教育学生的比例大体相当,已成为引领澳大利亚远程教育甚至世界远程教育发展的典范。
  在新加坡,远程教育“在线学习”的模式已经进入传统大学的教学领域,尽管还有不少的人仍然认为“在线学习不会取代传统的面授教学”,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校长陈祝全却指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将让新加坡大学普遍实施结合在线学习与面授教学两种不同学习方式的‘混合学习’模式。”[9]显然,传统的面授教学模式和远程教育模式已在新加坡的大学里很好地实现了结合,形成了“混合学习模式”,并已成为新加坡大学普遍的办学模式和最为理想的选择。
  (二)“两校一体”院校具有明显的优势
  以电大为基础建设中国的开放大学在我国已达成共识。以省级电大为基础建设地方开放大学,“两校一体”院校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些优势,可以从2011年省级电大发展状态得以凸显:
  2011年,全国44所省级电大的校本部,武汉、四川、辽宁、重庆、广东、宁夏、湖南、湖北、江苏、福建10所省级电大的专职教师均达到200人以上,除福建电大外,其余9所都是“两校一体”的院校,尤其是武汉、四川、辽宁3所“两校一体”的省级电大,专任教师都达到了400人以上。
  从教育教学基础设施来看,排列前4名的重庆、贵州、江苏、武汉4所电大 ,都是“两校一体”院校,其固定资产都超过了5亿元人民币,其中武汉、重庆电大校本部产权建筑面积分别达到了36万和28.8万平方米,远远高于独立设置的省级电大。显然,“两校一体”院校转型建设开放大学,将为中国开放大学建设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为适应办学需要,不少省级电大/开大加强了内涵建设,其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和水平大为增强,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迅速提升。如“两校一体的”重庆电大、贵州电大等,都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黑龙江电大主办的学术期刊,还进入了CSSIC期刊的行列。
  建设开放大学,其根本目标是为全民终身学习和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重要支撑,为包括社区教育在内的各类教育提供支持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要[10]。建设开放大学虽然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但在我国电大系统教育资源还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两校一体”院校形成的资源建设开放大学,无疑是中国开放大学建设的理想选择。
  (三)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的开创性实践
  作为“两校一体”办学模式的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在转型建设开放大学中,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和高职教育特色,确立了“建骨干、建开大、建大学”三大目标,采取切合实际的路径和步骤,扎扎实实地推动开放大学梦的实现。通过“建骨干(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把学校建成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在西部具有引领作用的现代服务业和创意产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以夯实开放大学建设的基础。通过“建开大”,探索继续教育发展新模式,形成覆盖全市城乡、面向全体市民的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以开放、灵活、全纳、终身的教育理念,提供面向城乡市民的教育与服务,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终身职业发展的需要。“建大学”就是用现代大学的理念和要求,来指导和推进开放大学的学术文化、学科专业、课程资源、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符合开放大学逻辑的内部治理结构和组织架构,使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服务社会的能力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建大学”犹如一面旗帜,不但为学校的发展定了位,引领着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学术文化发展、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还为教师专业化水平和个人发展提升指明了方向,拓展了空间。显然,“两校一体”院校转型建设开放大学,是中国开放大学建设多种模式中最为理想的选择。
  四、 结论
  “两校一体”双重办学模式的出现,是中国开放大学建设中,办学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自然选择,其中的原因当然很复杂,既有现实原因,也有历史考量,更有地方利益和体制因素等多重文化因素交织。对于这种现象存在的深刻反思,核心在于能否发挥开放大学的独立办学特色,能否有利于发挥开放大学的系统办学优势,能否有利于塑造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品牌。当然,也正由于此,“两校一体”办学现象的审视,就成为当下远程教育语境里,我国各地创建新型开放大学的一个办学热点,同时也成为远程教育界一个饱受争议的焦点。无疑,从这个角度分析“两校一体”双重院校办学模式以及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案例是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它有助于我们澄清思想,理清思维,端正认识,建构真正适合中国国情和各地区情的开放大学,以推动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开放大学梦。
  [参考文献]
  [1] 王一兵. 开放大学建设和发展的三个根本问题——国际比较的视角[J]. 南京: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5).
  [3] 中共中央、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 北京:教育部网站,2010,(7):29.
  [6] 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 北京:新华网,2013,(11):15.
  [7]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 北京,国务院网站,2014,(6):11.
  [8] 陈馨. 澳大利亚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发展概览[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3).
  [9] 杜威. 新加坡大学推“混合学习”模式[N]. 东方教育时报,2014,(2).
  [10] 张海深,余善云. 中国开放大学建设的基本走势[J]. 北京:中国远程教育,2013,(10).
  收稿日期:2014-05-15
  作者简介:郭庆,教授,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校长(400052)。
  余善云,教授,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发展规划处(400052)。
  责任编辑 碧 荷
其他文献
挑“T”玩家  保時捷Porsche718 Boxster T  ¥661,000起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里的“T”并非“Turbo”,而是“Touring”。 而在斯图加特人眼中,旅行中最重要的不是宽大舒适,而是妙趣横生的驾驶经历。新车带来了满额300马力的最大输出,同时车身偷轻到了1350千克。为此它甚至把内门把手换成了布条,如果你同意,连中控屏也能一道拆除。轻捷至此带来的好处是,保时捷718
【摘 要】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信息技术领域涌现的一个新生事物,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契机。针对传统学习中存在的教学课时少、学生人数多、师生课外互动少、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欠缺等问题,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梅里尔提出的首要教学原理及个性化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尝试充分挖掘微信公众平台的教育功能,建构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并以中职“AutoCAD制图”课程为例,开展了基于该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分析
《教育规划纲要》强调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或许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二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这里要说的是,无论怎么解读,主要面向成人开展继续教育,服务于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远程教育,同样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人才,应该既指“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也包括“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摘 要】  混合学习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学校教育线上线下缺乏有效融合。有研究者尝试把社交媒介(微信、QQ等)引入教学中,但是社交媒介的娱乐属性会对有效教学产生干扰。本研究把针对团队协作、支持泛在接入的Tower平台应用于教学中,并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探索出了基于该平台的专题协作式泛在混合学习模式(简称为“TCUBL模式”)。该模式强调协作知识建构,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混合学习,突出教
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消息,如何识別这些消息的真伪呢?有4种方法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Every time youre online, you are bombarded (轰炸) with pictures, articles, links and videos trying to tell their story. Unfortunately, not all of these sto
一、发现  3月才过半,福建东南丘陵深处的阳春村却像到了夏天,52岁的村民林永团这周末从泉州开车回阳春老家时,又回味起6年前3月那场充满机缘、改变了全村命脉的重逢:他是如何在那个春节刚过的午后没有如常睡午觉,又如何百无聊赖地打开了智能手机,直至见到那条新闻——  欧洲,匈牙利布达佩斯,2015年3月,全球多地的木乃伊在德伦特博物馆陈列,新闻图片中,有一尊来自中国福建的千年肉身佛,金面,身雕袈裟流线
【摘 要】   英国是世界上继续教育成绩显著的国家之一,其继续教育的成绩与政府实施的一系列计划和措施是分不开的。2010年5月,英国儿童、学校和家庭部和企业创新与技能部颁布了《英国继续教育与技能计划(2010-2013)》[1],该计划规定了2010至2013年英国继续教育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它对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继续教育;技能;信息技术;经济效益;英国教育    【中图
三年级的時候,“我”看了一段重现发现图坦卡蒙陵墓景象的录像。由此,“我”的一生与考古结缘。  When I was in Grade 3, I watched a video that recreated the discovery of King Tutankhamens tomb. I remember Howard Carter, a British archeologist who bec
【摘 要】 目前,采用远程教学方法的高等教育机构,无论是其机构性质、目标服务群体、经费来源还是所开设的专业/课程,都存在很大差异。本文旨在讨论不同类型的远程高等教育机构在数字化时代所面临的挑战,这些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远程大学与校园式大学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技术和教学基础设施的变化;从服务一国到面向全球;寻找学术界和产业界合适的合作伙伴的迫切需要;探索质量保证机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
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协会(ICDE)将携手西班牙UOC、南非远程教育学会(SAIDE)共同开发教师培训者课程,以提供高质量的远程开放在线学习。这一倡议在2013年初发起,并收到七份优秀的提案,旨在重新整合优质的开放教育资源,并开发出一套精致的开放在线课程来指导学习活动。  这一项目最初的重点目标是非洲。该项目不仅与UNESCO提出的创立“一个文化世界的全球联盟”的目标相一致,而且与非洲(非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