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汉画像石的背景与艺术功能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画像石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任何一个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汉画像石的背景展开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在汉画像石中凝聚着汉代人民创意的结晶,可以充分展现出汉代人们的艺术审美,对汉画像石的艺术功能进行探讨可以有效提升人们审美能力,同时还可以为现代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基于此,文章将对汉画像石的背景和艺术功能进行探讨,深入分析汉画像石的价值。
  关键词:汉画像石;背景;艺术功能
  考古事业的持续发展让更多的汉代隐性艺术—墓葬艺术在我们的眼前出现,而汉画像石作为墓葬艺术所特有的一种形式,也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现代人常常将汉画像石视作一种非常宝贵的历史文物,并将其视作当时社会背景的一种呈现方式。基于此,有关研究人员针对汉画像石的艺术功能和背景展开了全面细致的探讨,通过对汉画像石的分析可以有效提升我们的历史文化水平和鉴赏能力,有利于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让我国的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1 汉画像石的有关概念
  1.1 汉画像石的界定
  画像石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石刻艺术,这种艺术形式在汉代最为流行,该艺术兴起于西汉中期,演变到东汉时期逐渐发展到高潮,直到东汉末年,随着汉王朝的衰亡而逐渐没落。汉画像石是在墓室、门阙、祠堂等建筑表面出现的具有一定故事性的石刻壁画。在汉代人眼中,画像石属于“雕画”的一种形式,是超越建筑、版画及雕塑的一种艺术。在发展初期,与壁画的形式类似,在建筑上进行勾色涂彩,但是其中的大多数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脱落了。由此可见,在汉画像石发展的初期,没有将雕和画两种艺术形式进行区分。制作汉画像石的流程通常是由画手在制作完成的石块表面进行勾勒,描绘出底稿,再由石匠仿照画稿的形式展开雕刻,最后由画工为画稿涂上颜色,至此,就完成了一幅完整的汉画像石①。对众多已经出土的画像石进行分析,发现其题材内容可以包含4种类型,分别为:天上仙界题材、祥瑞之境、装饰纹样和真实生活的写照。
  1.2 汉画像石的种类
  1.2.1 墓室
  墓室画像石占据了现有汉画像石数量中的很大比重,通常是在地下墓室中刻画而成的。在进行墓葬时,其规模与墓主在世时的官职和财富水平成正比,墓室建筑通常由全石材和砖石两种形式构成。部分墓中所有的石材上都有画像,一些墓中多数石材上有画像,也有一些墓中只有在墓门的显要位置有画像。
  1.2.2 祠堂
  祠堂是用来祭祀先祖的地方,汉代人民经常将祠堂设在墓室旁边,用来祭祀墓主。而祠堂通常是用石板搭建而成的石屋,其内部的画像石上多是可以展现出墓主功德的内容,此外,也有用于教化子孙后代的内容。用于构建石祠堂的石板材质通常较为坚固,因此得以被很好地保存。
  1.2.3 门阙
  在我国古代,通常在宫殿、寺庙、陵园等建筑的两侧设立“门阙”,这是一种高层建筑物,我们常常可以从史书或图片中窥其全貌。在汉代建筑中,许多建筑物也都有门阙,具有典型的民族色彩。阙通常由土木结构或石结构构成,而以石阙存世最多。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石阙通常是位于汉代墓葬前的石阙,通常设立在大型墓冢前,用来彰显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1.2.4 摩崖
  早从原始社会开始就已经出现了摩崖雕刻的形式,在我国新疆、内蒙古地区都曾经发现过摩崖雕刻的痕迹,这是一种在山崖上雕刻的形式,通常体现为题字、岩画、摩崖造像等形式,但是很少出现画像的形式。在所有已经发现的摩崖画像中,尤以江苏连云港地区孔望山上的摩崖画像的艺术造诣最为突出,它也是汉代唯一一个由佛教道教所制的像群,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和丧葬不存在直接联系的汉画像石①。
  1.3 研究汉画像石的发展史
  对汉画像石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第一是金石学阶段,金石学兴起于宋代的中后期,然而,这一阶段对汉画石像进行探讨的书和文献通常较为简略,导致世人无法通过这些资料建立对于汉画石像内容的深入理解;第二是考古积累阶段,也就是搜集大量汉画像石的资料并进行积累的过程;第三,是综合研究阶段,也就是通过对所积累资料的分析,展开深入思考。
  1.4 拓印
  可以从现已发掘的汉画像石中简要概括其拓印特点:首先,有多种拓印方法,并且使用了多种拓印工具;其次,在汉画像石表面具有大量的损伤;再次,所用拓片不具有较高的艺术层次;第四,经常出现滥拓现象。此外,在针对汉画像石开展拓印工作时,需要有关人员密切关注以下问题:第一,要严格按照科学实用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拓包;第二,需要结合具体的画面挑选合适的宣纸;第三,需要提高对于拓印过程的关注,加强对于拓印细节的把控,并且密切关注各个拓印环节。
  1.5 制作工艺
  在制作汉画像石时,需要严格遵循以下几道程序:第一,选择并雇佣合适的石匠或画工;第二,展开对于石料的精细筛选;第三,针对石料进行加工处理;第四,根据画师的底稿实施雕刻;第五,将图像进行上色处理②。
  2 汉画像石的背景
  2.1 汉画像石的思想文化背景
  2.1.1 楚文化
  研究汉文化的起源可以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展开分析,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战争年代,所有的制度和秩序都被破坏,不同文化和思想观念相互碰撞,造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個学派先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且据此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基础。我国北方地区产生了充满理性思维、关注中原礼乐文化的北方文化。而南方地区则产生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宗教文化,十分关注巫术文化,其中尤以楚国表现最为明显。正是由于楚国这种对于神巫的执着态度,导致汉画像石中出现了大量含神话题材的作品。尽管汉代在统一之后,沿用了秦朝的政治制度,打造了统一的封建专制政权,但是他们在文化艺术领域却更多地受到了楚文化的影响,而汉化像石也受到了楚文化的熏陶。在此背景下,汉画像石非常关注作品的内在意蕴。   2.1.2 儒家思想
  在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有着独尊的地位。汉朝强调孝道的重要性,尊崇“以孝治天下”,以维护统治阶级的集权统治。此外,重孝行为甚至直接关系到学者的仕途,通过“举孝廉”的形式,对人们进行考察,导致汉代孝风盛行,儒学思想也深入人心。在重孝思想的背景下,产生了视死如生的丧葬观和厚葬的礼俗。而这两种形式都对汉画像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通过汉画像石可以将死者在去世前的生活场景,尤其是令死者感到骄傲的杰出成果进行真实再现,有效展现了事死如生的丧葬观;其次,子孙后代可以通过想象,在头脑中虚构一个死者死后可以在另外的世界中延续富贵生活的景象,这是后辈为了满足死者先辈的虚荣心而进行的孝道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子孙后代对先人的孝心,响应了事死如生的丧葬观;最后,自西汉开始,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享乐之风盛行,统治阶层、地主阶级、富商们开始追求物质层面的享受,同时也希望在自己死后可以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由此引发了厚葬之风。在墓葬中会放有各类稀奇珍贵的随葬品,而在汉画像石上也描绘了这些厚葬的场面,以此彰显自己的身份③。
  2.2 汉画像石的社会经济背景
  2.2.1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从汉景帝即位到汉武帝在位的几十年间,汉代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都实现了进步,水利灌溉技术得到了发展,同时牛耕技术也实现了广泛普及,铁器大量投入生产,让汉代的农业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时,西汉时期的手工业也以迅猛的态势发展,冶铁技术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丝织业和漆器行业都实现了繁荣发展。体现在商业角度,即使汉初统治者所建立的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抑商法除了提高了商人的赋税以外别无他用,人们仍然具有崇商从商思想,使得商业也实现了迅速发展。这种形势一直发展到西汉中后期,尽管统治阶级的扩张政策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消耗,但是仍未对百姓富足安定的生活造成影响。此外,刘秀在东汉建立后为了实现经济复苏也采取了许多政策,让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有效发展,也推动了庄园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汉代画像石艺术迎来了光明的发展前景,得到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有大量优秀的工艺匠人和管理人员为其保驾护航。基于此,我国汉代时期的画像石在质量和数目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2.2.2 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在西汉中后期以及东汉时期,确立了明确的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距,豪门望族越发壮大,富人渴望在去世后继续享用在世时所享有的荣华富贵。在此背景下,汉画像石墓葬逐渐兴起。同时,随着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迅猛发展,社会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财富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引发了厚葬之风,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东汉画像石的发展①。
  3 汉画像石的艺术功能
  3.1 艺术特征
  汉画像石具有丰富的题材,涵盖了从历史到现实,从民间到庙堂,从社会民生到神话故事,从人间到仙界,从珍奇异兽到世间万物的所有内容。通过艺术的手法,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进行有效结合,让人们仿佛置身于世俗之外去感受尘世喧嚣,有效缩短了人神之间的差距,让人们不再惧怕死亡,对死亡的另一个世界感受到浓浓的敬意,感受死亡赋予的生机和快乐,让人们在面对死亡时有更加平静的内心。通过画像石上的画面,为人们展现了无法通过史书感受到的景象,让人们可以借助画像石对于汉代历史进行深入了解。
  汉画像石是绘画和雕刻的完美结合,通过灵活运用多种雕刻手法,有效提升画像石线条的流畅性,营造了一个简单形象而又精致的画面,让人们可以在享受画像石的过程中被其中流露出的自然美感所打动。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展开对于汉画像石艺术特征的介绍:第一,汉画像石具有磅礴大气的格局,受汉朝文化和背景的影响,为汉画像石带来了恢宏的气质;第二,从人物构型的角度进行探讨,发现汉画像石具有形象丰富的人物构型;第三,从线条艺术的角度进行分析,汉画像石具有清晰可见的线条形式②。
  3.2 描绘的内容
  观察汉画像石所描绘的内容,可以发现其中具有恢宏的艺术气质。汉画像石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丧葬艺术,通过汉画像石描绘的内容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一种悲剧色彩浓重的情绪,可以让人们从中体会出未亡之人对死者的沉痛悼念,实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充分结合。
  3.3 思想内容
  汉画像石可以集中展现出汉代民间美术发展的程度和艺术造诣,具有非常丰富的思想内容,它不仅仅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也是平民阶级参与创作的集中体现。由此可见,研究汉画像石可以充分展现出平民阶级的思想情感。此外,在汉画像石中,人与鬼神的图像、种种生活场面都充分展现了汉代的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3.4 画像题材
  汉画像石具有非常多样化的艺术题材,包含了人物形象、宫廷景象、装饰内容和动物形象等各个方面,针对以上内容展开全方位的描绘,展现出强大的艺术功能,具有一定的传承价值③。同时,通过对汉画像石的学习可以激发我们浓烈的文化自信,建立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度认同,让我们自觉维护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集绘画、建筑、雕塑、工艺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汉画像石因其自由浪漫的风格、复杂多变的艺术手法而为人们所熟知。通过汉画像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我国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本文分别从文化和经济两个方面对于汉画像石背景展开分析,关注了汉画像石的艺术功能,明确了汉画像石的艺术特征,并且关注了汉画像石思想、题材等各个方向的内容,希望借此激发大家对于汉画像石的兴趣,强化大家对于汉画像石的了解和认识。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1例我科收治因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导致继发性范可尼综合征的诊疗过程,以引起临床医生对其的认识及重视,以早期发现ADV引起的肾损害,以尽早减
提出一种新的模拟信号非线性校正技术--连续模拟补偿法。文章阐述了连续模拟补偿法的工作原理,并以电桥测量和热电阻测温为例说明其具体应用方法。
文章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叙述独立CAN总线控制器SJA1000的使用方法,设计了用于CAN网络通信的网络节点,并给出了软件设计流程。
四元数调制(Quaternion Modulation,QMod)是一种新型高传输速率的极化调制(Polarized Modulation,PMod)技术,是未来卫星通信系统中极具潜力的多元调制方案之一。QMod将数据块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79例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纯西医治疗,研
1临床资料患者,女,20岁,汉族,农民,未婚.因反复经期规律性咳嗽、咯血6年余,而于2001年5月23日就诊.患者13岁前身体健康,无反复发热、多汗、咳嗽、咯血等病史.1994年5月23日,
介绍THS120A/D转换器的结构和特点,给出了THS1206与TMS320C54XX DSP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的接口原理图及相应的程序。
为迎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形势,本文主要立足于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态势,对当前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发展问题以及新闻编辑媒介素养的提升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与
7痉病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针对云计算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时延敏感型业务时存在的高传输时延问题,提出了一种WSN低功耗低时延路径式协同计算方法。该方法基于一种云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