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双古塔南北一长街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rdo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西双古塔,南北一长街。”这是1960年10月,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到福建泉州视察时留下的一句诗,其中“一长街”指的就是泉州近百年来最繁华的中山路。 中山路骑楼建筑群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泉州有识之士提议“旧城改造”,以打破明、清时期以来泉州古城长期闭塞的落后局面。1924年,由南洋华侨投资改造成骑楼街道的南北大街全线贯通,其建筑形式明显受到南洋的影响。为了永久纪念孙中山先生,当时全国各城市的主要街道统一命名为“中山路”,泉州这条纵贯南北的千年古街遂改称“中山路”。
  骑楼可避风
  宽达12米的中山路上,红砖、条石、绿树相互辉映,历经多年风雨的中西式雕刻静立街旁,折射着泉州独有的建筑文化。“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中山路两侧的骑楼式建筑浓缩了南洋建筑精华,行人逛街时不仅可以轻松躲避突如其来的暴雨,也能免于太阳的暴晒,这种骑楼式建筑风格至今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华人华侨聚居区依旧保留。
  长达2公里多的中山路骑楼建筑,建成80多年来,至今依然保持着其建筑魅力和独特风貌,也成为泉州城市建设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历史见证,骑楼的命运正是这个城市历史发展的缩影。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山路骑楼的兴建,不但让中山路及其他旧城区的街、巷立面焕然一新,还带动了整个泉州地区对骑楼建筑的模仿建造,这些融合了南洋风格和闽南特色的洋房,至今仍可让人看到当时华侨们回乡兴业的热潮。
  新中国成立直至文革时期,中山路骑楼基本得以保存;文革之后,中山路上的人们开始翻修破旧的骑楼,整条路的骑楼风格得到了很好的维护,有的还适当加入了当时的现代元素。
  中山路骑楼建成后,很长一段时间都盛行着家庭式的店铺经营方式,即楼上或里间住家,沿街店面经营生意,街市的繁华让骑楼内外的泉州人都感受到整个古城重新焕发出的旺盛生命力。这种店面大多为单开间,少数为两开间,三开间和三开间以上的极少见,后来的“九间”就是以其经营规模庞大而远近闻名。
  骑楼不论昼夜晴雨都方便行人逛街的特点,加之地处城市轴线,使得中山路当仁不让地成为泉州最具人气的商业街。发展到现在,骑楼里的生意早已变换了千百个行业,店面的主人也换了一茬又一茬,绝大多数都是租赁经营。
  1998年,泉州市政府决定整治这条历史老街,以保护为主、修旧如旧、继承特色、保持完整风貌、沿袭历史文脉为原则,对中山路进行“洗脸镶牙”式的整治。整治的范围北起钟楼,南至顺济桥,全长约2.5公里。这一次的整治,使泉州中山路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这是福建省建筑物首次获此殊荣,也是一次成功的整治先例。
  走在今日已成步行街的中山路上,看那些残留在骑楼外墙上的繁体字店名,正如它们经历过的年代一样,已成为一段段历史,湮灭在风尘往事中,但有意思的是,它们的斑驳正映衬着今日的繁华。已成步行街的中山路人来人往经过整治的骑楼焕然一新历经80多年风雨,中山路骑楼依旧完好。
  路浓缩百年侨胞情
  中山路从建造以来,就一直是泉州重要经济文化街的中山路,凝聚了众多海外华侨华人的故土情,其中西合璧的独特形貌也成为海外侨亲怀念家乡的感情寄托。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推介评选组委会副主任宋合意表示,“泉州中山路建筑风格保持了闽南传统特色,糅合了南洋风格,是泉州人民和海外侨胞情感相系、血浓于水的实物体现,是泉州籍侨胞寻根谒祖、思乡、爱国的亲情信物,是侨乡的象征性建筑。”
  纵贯古城南北,拾掇泉州历史,徜徉中山路就像翻阅一本厚重的书籍,可以通读古城泉州的今昔。在中山路两侧,泉州历史古迹星罗棋布,闽南名楼威远楼、中山街标志性建筑钟楼、原为施琅后花园的泉南基督教堂、有“圣贤门”美誉的泮宫等众多古城遗迹数不胜数,散发出特有的魅力。
  1998年,经过“洗脸镶牙”式的整治,中山路比较完整地了保留了古街区的历史原貌,并于2001年荣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宋合意称,“泉州中山路具有极高的建筑、科学、艺术价值,这条形成于上世纪初的老街区,作为古城泉州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是古城整体格局中美好的一笔。”
  中山路自形成以来,一直是泉州最繁华的商住街,也是“老店号”最集中的一条街。当时泉州名气大、上规模的百货业、图书文具业、照片业、甘味业、药业、金融业、电影业大多汇集于此街。至今,中山路仍维持着原有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文化活力。
其他文献
ai读ai的常用字有:哎 哀 埃 挨 唉 娭欺 嗳。  哎,惊讶或不满意,或提醒。哀,悲伤。埃,尘土。唉,应答或叹息。埃,年老妇女。应答或叹息。它们的同义在哪?  哎,字音象声,象人惊呀或不满口中发出的声音。哎,你怎么忘了我对你的好呢?  哀,字音也是象声,象人在悲伤时口中发出的声音。  埃,本义尘土,和哎有什么关系呢?埃不是地上的尘土,而是弥漫在空气中的尘土。有成语:黄埃蔽天。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
期刊
目前,创新,成为各界议论的热点,各行各业学习的重点,各条战线发展的基点。值此,学术界更应该积极探讨相关问题,为理论探讨和实践创新,提供坚实的支持。  1 锐意创新治学法的性质和意义  锐意创新治学法,就是以继承性研究为基础,以刻意追求创新为出发点和终极点,以敢于、善于探索和突破为方式,获取学术研究的新颖成果的治学方法。其中的锐意是指态度坚决,意志坚定,不懈坚持。这样的“三坚”,完全与态度迟疑、意志
期刊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购物车有8.23米长,4.57米高,2.43米宽,是美国人弗雷德里克·雷弗斯泰克(Frederick Reifsteck)制造的。
期刊
黄德宽教授新近出版发行的《开启中华文明的管钥——汉字的释读与探索》一书,囊括了他30多年文字学研究中各个阶段的重要成果。全书有条有理、层次分明地阐释了中华文明进程的另一面——汉字的文化意义及其价值所在,这就是汉字不仅折射出民族凝聚向心强盛之象,也展示了民族性格中“刚性”元素的文字情结,并依据充分地交代了象形文字的起源和形声结构的演进,尤其对于汉字的文化考辨与阐释,更加彰显了民族灵魂及文化内蕴。黄德
期刊
日本气象卫星“向日葵8号”近日在距离地球3.58万千米处拍下地球影像,这是第一张未经任何颜色修饰的地球最原始样貌照片。
期刊
美国明尼苏达州污染物控制处理部门制成了一个废纸球,该纸球直径约2.87米,圆周长约9.81米,重约193.2公斤,警示人们珍惜可再生资源。
期刊
日前,在德国阿本斯贝格,奥利弗·施特吕姆普端起了27个1升啤酒杯,并成功打破了“手端最多数量1升啤酒杯行走40米”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期刊
“异读”和“又音”是语音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两个概念,各位学者对其界定不一。参照1985年国家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异读现象的处理情况可以看出,“异读”是书写形式相同,读音不同的字以及由这些字构成的词。在现代汉语这一共时平面上,这些异读字在意义和用法方面的情况又可分为三类:
期刊
走过三坊七巷,  途经一卷丹青。  灰白的墙,弯弯的屋檐,冷冷的月光。  想象着冰心或是林徽茵在小巷的尽头。  想象着以竹简的形式与你相对,  是否就能绵延无尽的诗韵墨香。  古老的青石板无语,  不远处现代文明嘈杂,  往日的亭台楼阁能否安然入梦乡。  走过三坊七巷,  看一城千古繁华,  踏着石板路上前朝留下的履痕,  嗅着古房檐角里时间的芬芳。  天空忽然有雨丝轻扬。  时空的对话终结于今晚
期刊
部首这个术语对于一般人来说并不陌生,其实对于很多部首我们的认知是不够准确,甚至是错误的。如,“彳”,俗称“双立人”,根据我们的思维习惯,如果“亻”表示的是“一个人”,“彳”则表示“两个人”,所以“双立人”这个名称是由“单立人”(亻)得来的。《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中也是将“彳”命名为“双立人”。这个名称很容易让非汉语专业的人产生误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