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语文教师要在关注我们语文学科的同时,关注我们的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要以人为本做好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
【关键词】新课程 以人为本 感受
对于语文教学课堂来说,既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生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又是新课程课标实施的关键,而新课程要求的是以上培养和形成的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是他们学习知识的海洋,教师只是这个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质,落实人文教育是语文的重要任务。那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如何在关注我们的学科、关注我们的教学的同时,关注我们的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儿童文化,从而实现心心相应的真教育?
一、倡导个性化的阅读——追求真感受
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与独特的体验。如在《夹竹桃》一文中,“韧性”是夹竹桃的魅力之一,如何让学生真切的感悟而不是肤浅的接受呢?教者通过设问“‘韧性’体现在夹竹桃身上该如何理解呢”,让学生默读思考,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感悟。于是学生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读出了“坚强”;从“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体会出了“生命力顽强”;从“然而”悟出了“与众不同”;从“悄悄地一声不响”读出了“韧性”就是默默无闻地奉献……从而,感受到“韧性”就是坚强,就是默默地奉献,就是坚持不懈……
再如,《夹竹桃》一文中由夹竹桃产生的幻想,老师首先进行了入情入境的配乐朗读 ,随后学生们在轻柔的乐声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产生了不同的幻想与感受,有“环游宇宙的飞船”,有“神奇的海底世界”,还有“夹竹桃仙子轻盈的舞姿”……教师便鼓励大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同桌。再来听此时的朗读,已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涌动着灵气与个性。感悟语言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感受,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多方面的差异,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区别。因此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感悟,发掘学生的灵气,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具有个性化的理解与真实感受。
二、开发人文因素——交流真情感
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无不富于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长效的营养剂。因此,在语文课中,教者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与文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现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还是以《夹竹桃》为例,当学生对韧性有了充分的感悟后,教师通过“悄悄的,一声不响的,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无闻以及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使我们想起了很多很多……”这一段富有诗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联想。学生们开始了与文本的对话,与他人的心灵的交流。有的想起了默默无闻的工作在大街小巷的徐虎;有的想起了每日迎着朝阳美化世界的清洁工;有的想起了以前学过的天游峰的扫路人;还有的想起了今年战斗在非典第一线的白衣战士;也有人说起了学校传达室看门的老爷爷……
三、运用激情的语言——实现真体验
课堂中,教师与文本融为一体的语言,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诗意的环境,学生们在这个处处散发着人文气息的氛围里,进行着真实而精彩的体验。如《夹竹桃》一课的导入部分“麻烦哪位把大家带入作者家的美丽小院”,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情境;读完全文,教者通过“我们看此时的夹竹桃,它已不再平凡,它的片片绿叶流淌着缕缕诗情,它的朵朵鲜花包蕴着点点浪漫”这一段充满激情的话语,又欣赏了一首歌咏夹竹桃的古诗,激发学生放飞诗情,体验诗情,还语文教育人文性。于是像“白色的夹竹桃像一朵朵小雪花,正在飘落;红色的夹竹桃像一簇簇火苗,正在跳动。白色的夹竹桃带领我走向白云妹妹的房间,红色的夹竹桃带领我走进太阳公公的宫殿”之类的美文从学生的笔下流淌出来,学生们也在创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滋味。
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化课堂改革理念
1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一开始还不能够自主探究,甚至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此时,做好学生的督促学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尽可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知识的意识,让学生能够自愿去学习。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把课堂全部还给学生。
2 、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除此之外,还要认真地处理好课堂教学改革与减负工作之间的关系。尽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乐”相结合。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因为“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3 、知识的点拨与补充以及教师本身语言的规范化。
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当学生说出多种答案时,教师就适当地做出点拨和补充。要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而不能让他们在模棱两可的答案中徘徊。
4 、学生的预习环节。
我认为学生的预习应当是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些预习的大范围模块,让学生按照这个模块进行预习。而并非直接给学生练习式的提纲去预习课文,这样的话并没有完全解放学生的思想,更没有解放我们的教学模式,反而锁定了学生的思。,
总之,对于语文教学课堂来说,既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生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又是新课程课标实施的关键,而新课程要求的是以上培养和形成的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是他们学习知识的海洋,教师只是这个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体,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关键词】新课程 以人为本 感受
对于语文教学课堂来说,既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生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又是新课程课标实施的关键,而新课程要求的是以上培养和形成的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是他们学习知识的海洋,教师只是这个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质,落实人文教育是语文的重要任务。那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如何在关注我们的学科、关注我们的教学的同时,关注我们的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儿童文化,从而实现心心相应的真教育?
一、倡导个性化的阅读——追求真感受
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与独特的体验。如在《夹竹桃》一文中,“韧性”是夹竹桃的魅力之一,如何让学生真切的感悟而不是肤浅的接受呢?教者通过设问“‘韧性’体现在夹竹桃身上该如何理解呢”,让学生默读思考,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感悟。于是学生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读出了“坚强”;从“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体会出了“生命力顽强”;从“然而”悟出了“与众不同”;从“悄悄地一声不响”读出了“韧性”就是默默无闻地奉献……从而,感受到“韧性”就是坚强,就是默默地奉献,就是坚持不懈……
再如,《夹竹桃》一文中由夹竹桃产生的幻想,老师首先进行了入情入境的配乐朗读 ,随后学生们在轻柔的乐声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产生了不同的幻想与感受,有“环游宇宙的飞船”,有“神奇的海底世界”,还有“夹竹桃仙子轻盈的舞姿”……教师便鼓励大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同桌。再来听此时的朗读,已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涌动着灵气与个性。感悟语言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感受,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多方面的差异,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区别。因此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感悟,发掘学生的灵气,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具有个性化的理解与真实感受。
二、开发人文因素——交流真情感
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无不富于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长效的营养剂。因此,在语文课中,教者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与文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现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还是以《夹竹桃》为例,当学生对韧性有了充分的感悟后,教师通过“悄悄的,一声不响的,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无闻以及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使我们想起了很多很多……”这一段富有诗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联想。学生们开始了与文本的对话,与他人的心灵的交流。有的想起了默默无闻的工作在大街小巷的徐虎;有的想起了每日迎着朝阳美化世界的清洁工;有的想起了以前学过的天游峰的扫路人;还有的想起了今年战斗在非典第一线的白衣战士;也有人说起了学校传达室看门的老爷爷……
三、运用激情的语言——实现真体验
课堂中,教师与文本融为一体的语言,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诗意的环境,学生们在这个处处散发着人文气息的氛围里,进行着真实而精彩的体验。如《夹竹桃》一课的导入部分“麻烦哪位把大家带入作者家的美丽小院”,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情境;读完全文,教者通过“我们看此时的夹竹桃,它已不再平凡,它的片片绿叶流淌着缕缕诗情,它的朵朵鲜花包蕴着点点浪漫”这一段充满激情的话语,又欣赏了一首歌咏夹竹桃的古诗,激发学生放飞诗情,体验诗情,还语文教育人文性。于是像“白色的夹竹桃像一朵朵小雪花,正在飘落;红色的夹竹桃像一簇簇火苗,正在跳动。白色的夹竹桃带领我走向白云妹妹的房间,红色的夹竹桃带领我走进太阳公公的宫殿”之类的美文从学生的笔下流淌出来,学生们也在创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滋味。
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化课堂改革理念
1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一开始还不能够自主探究,甚至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此时,做好学生的督促学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尽可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知识的意识,让学生能够自愿去学习。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把课堂全部还给学生。
2 、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除此之外,还要认真地处理好课堂教学改革与减负工作之间的关系。尽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乐”相结合。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因为“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3 、知识的点拨与补充以及教师本身语言的规范化。
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当学生说出多种答案时,教师就适当地做出点拨和补充。要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而不能让他们在模棱两可的答案中徘徊。
4 、学生的预习环节。
我认为学生的预习应当是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些预习的大范围模块,让学生按照这个模块进行预习。而并非直接给学生练习式的提纲去预习课文,这样的话并没有完全解放学生的思想,更没有解放我们的教学模式,反而锁定了学生的思。,
总之,对于语文教学课堂来说,既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生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又是新课程课标实施的关键,而新课程要求的是以上培养和形成的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是他们学习知识的海洋,教师只是这个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体,真正做到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