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中职语文校本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总结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校本教材编写的几个基本理念。
关键词:中职;语文;校本教材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行,中职语文校本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和规模,但“热闹”的背后是——很多校本教材出版后没有真正使用过,基本上是“形象工程”,大多用于发放给前来视察的上级领导和参观的同行。其原因显而易见,即没有跳出统编中职语文教材的局限。怎样才能编写出优秀的校本教材?笔者认为,用一诗句来概括就是“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思想“远”
俗话说,思想有多远,人就能走多远。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应注重用意境悠远、境界高尚的文章启发、引导中职生积极上进。例如顾城的《小巷》,如果把小巷比作少年的理想,把钥匙比作少年探寻的希望,小诗体现的是一种绝望中的渴望,能让中职生明白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只有执着地走下去,才能寻找到自己的方向,实现人生的理想,平凡的小诗蕰含着不平凡的魅力。潘向黎的《做个少年郎》,是一篇借古说今、生动活泼而又不失深刻的散文,能激发当代中职生对时代、对人生的一种向往和追求,立志做一个英气勃勃、豪气万丈的少年郎。再如秦文君的《我们是一家人》这篇散文,反映了当代部分青年的思想和生活状态,能让中职生理解成长和独立的意义,明白家和家人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归宿。古典名著里也有大量精短的古典美文,都能激发中职生把自觉学习作为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境界。
二、距离“近”
职业教育强调“对接”,中职语文教材也应如此。教材所精选的课文,要能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应用,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无论是编写理念、结构框架和课文选材,还是语言应用、学法指导和练习设计等方面,都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古典诗文诵读、现代诗文阅读到应用文体写作,都应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和亲近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有效发挥语言学习的读写功能。例如《目前的形势和我国科技战线的任务——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节选)》、《红毛线,蓝毛线》等,虽然是好文章,但笔者认为,作为中职语文教材的精选篇目,完全可以用《丰碑》、《鞋》等代替,课后也可以欣赏《亮剑》、《集结号》等优秀的影视剧。
三、立意“高”
平中见奇,低中见高,这是一种境界。例如朱自清的《匆匆》、陆机的《短歌行》和曹操的《短歌行》,不仅立意很高,而且富于震撼力。中职生能通过这些文章明白: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不要沉溺于幻想明天或感叹昨天,应该充分利用当下的时间,不断充实自我,为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正如文嘉先生所说:“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不同题材的文章引导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热爱生活。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和《秋天的怀念》等散文,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中职生,唯有自知,才能够清醒地认识自我,只有不断克服自身不足,奋力前行,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四、起点“低”
面对中职生文化基础差、底子薄的现实,教材编写者不能一味追求高深,而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和话题切入,选取起点低、易接受的若干篇章,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例如现行教材中梁实秋的《雪》、余秋雨的《仁者乐山》、李乐薇的《空中楼阁》等课文,对大部分中职生来说难度较大,不易理解和掌握。笔者认为可以用《地球,我们的家园》《向芨芨草道歉》《敬畏自然》《大自然的哀歌》和《太空垃圾飘过来》等文章替代,这些文章表述的现象和事实更接近中职生的生活,这种低起点的内容安排,能引起学生的广泛共鸣,更能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的主体意识。另外,如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朱光潜的《咬文嚼字》和马南邨的《不求甚解》等文章,可以选择一些主题相近,但学生乐于接受的篇目替代。
总之,中职阅读教材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职业,易于理解和接受,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结构框架、语言应用、学法指导和练习设计等方面的问题。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职业技术学校)
见习编辑:陈春阳
关键词:中职;语文;校本教材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行,中职语文校本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和规模,但“热闹”的背后是——很多校本教材出版后没有真正使用过,基本上是“形象工程”,大多用于发放给前来视察的上级领导和参观的同行。其原因显而易见,即没有跳出统编中职语文教材的局限。怎样才能编写出优秀的校本教材?笔者认为,用一诗句来概括就是“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思想“远”
俗话说,思想有多远,人就能走多远。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应注重用意境悠远、境界高尚的文章启发、引导中职生积极上进。例如顾城的《小巷》,如果把小巷比作少年的理想,把钥匙比作少年探寻的希望,小诗体现的是一种绝望中的渴望,能让中职生明白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只有执着地走下去,才能寻找到自己的方向,实现人生的理想,平凡的小诗蕰含着不平凡的魅力。潘向黎的《做个少年郎》,是一篇借古说今、生动活泼而又不失深刻的散文,能激发当代中职生对时代、对人生的一种向往和追求,立志做一个英气勃勃、豪气万丈的少年郎。再如秦文君的《我们是一家人》这篇散文,反映了当代部分青年的思想和生活状态,能让中职生理解成长和独立的意义,明白家和家人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归宿。古典名著里也有大量精短的古典美文,都能激发中职生把自觉学习作为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境界。
二、距离“近”
职业教育强调“对接”,中职语文教材也应如此。教材所精选的课文,要能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应用,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无论是编写理念、结构框架和课文选材,还是语言应用、学法指导和练习设计等方面,都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古典诗文诵读、现代诗文阅读到应用文体写作,都应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和亲近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有效发挥语言学习的读写功能。例如《目前的形势和我国科技战线的任务——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节选)》、《红毛线,蓝毛线》等,虽然是好文章,但笔者认为,作为中职语文教材的精选篇目,完全可以用《丰碑》、《鞋》等代替,课后也可以欣赏《亮剑》、《集结号》等优秀的影视剧。
三、立意“高”
平中见奇,低中见高,这是一种境界。例如朱自清的《匆匆》、陆机的《短歌行》和曹操的《短歌行》,不仅立意很高,而且富于震撼力。中职生能通过这些文章明白: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不要沉溺于幻想明天或感叹昨天,应该充分利用当下的时间,不断充实自我,为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正如文嘉先生所说:“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不同题材的文章引导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热爱生活。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和《秋天的怀念》等散文,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中职生,唯有自知,才能够清醒地认识自我,只有不断克服自身不足,奋力前行,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四、起点“低”
面对中职生文化基础差、底子薄的现实,教材编写者不能一味追求高深,而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和话题切入,选取起点低、易接受的若干篇章,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例如现行教材中梁实秋的《雪》、余秋雨的《仁者乐山》、李乐薇的《空中楼阁》等课文,对大部分中职生来说难度较大,不易理解和掌握。笔者认为可以用《地球,我们的家园》《向芨芨草道歉》《敬畏自然》《大自然的哀歌》和《太空垃圾飘过来》等文章替代,这些文章表述的现象和事实更接近中职生的生活,这种低起点的内容安排,能引起学生的广泛共鸣,更能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的主体意识。另外,如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朱光潜的《咬文嚼字》和马南邨的《不求甚解》等文章,可以选择一些主题相近,但学生乐于接受的篇目替代。
总之,中职阅读教材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职业,易于理解和接受,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结构框架、语言应用、学法指导和练习设计等方面的问题。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职业技术学校)
见习编辑: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