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余市的老干部眼中,市委书记汪德和是一位尊老敬老的好书记,他为老干部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受到老干部的广泛好评。
尊老敬老 虚怀若谷
汪德和待人真诚,对待老干部,更是真心实意的关心、尊重。2003年8月,他到新余任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刚一上任,就挨家挨户看望原市四套班子的离退休老干部。每到一处,他都和老同志亲切交谈,问寒问暖,诚恳地请老同志多关心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多向政府提宝贵意见。他说:“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过去为建设新余和发展新余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余能有今天,凝聚着历届领导的心血和汗水,对老同志的历史功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老同志今后有什么困难和问题,请直接找我和市政府,我们将尽心尽责帮助老同志落实好各项待遇。”
汪德和说到做到。他在新余先后担任市政府和市委的主要领导,工作一直非常繁忙,但是再忙他也要抽出时间经常和老干部沟通思想,通报情况,让老同志及时了解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他特别强调,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关心、重视老干部工作,关心尊重老干部要从市委书记做起,从他本人做起当表率。
汪德和对老干部尊重,还表现在虚心听取老干部意见和建议上。每逢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之前,他都要听一听老同志的意见。去年,在市第六届党代会召开之前,汪德和又指示党代会报告起草小组,将报告稿印发给老同志征求意见。当老干部局把老同志对报告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汪书记后,他十分重视,亲自交代起草小组要根据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将报告稿修改好。
汪德和对老同志在政治上的要求也十分尊重。去年,市里有部分厅级老干部很希望到延安去走一走,一方面学习老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另一方面也参观一下延安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变化。这个要求反映到汪书记那里,他极为重视,立即批示财政拨出专款由市委老干部局和市委接待处共同组织老同志赴延安、西安参观考察,并对老同志出行的安全、注意事项作出详细交代。老同志在延安期间,汪德和又亲自打电话询问情况,一再叮嘱老干部在外面要保重身体、注意安全、劳逸结合。老同志参观考察回来后非常高兴、非常满意,主动邀请汪书记参加他们考察归来的座谈会。汪德和二话没说,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参加了老同志延安、西安之行的座谈会。晚上,汪书记还宴请了全体老干部,为他们接风洗尘。老干部们每每提及此事,都非常感动,齐声称赞汪德和真是个尊老、爱老的好书记。
倾力支持 不遗余力
汪德和对老干部工作,办老干部事业,总是倾力支持,不遗余力。2004年,市里决定在城北新建一个老干部活动中心,时任市长的他就提出,为了给老干部创造一个舒适的活动环境,我们要把新活动中心建成全省一流。在活动中心建设过程中,无论哪个环节遇到困难,他总是有求必应,亲力亲为。省领导到新余视察工作,看到崭新漂亮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大楼后,都称赞新余市委、市政府为老干部办了一件大好事。在建新活动室的同时,汪德和听说老干部也希望改善一下城南老活动室的活动条件,便先后两次拨款30余万元,用于维修城南的老活动室和添置新设备。现在,新余市城南、城北两个活动室大楼都漂漂亮亮,室内都装上了空调,摆上了沙发,换上了新式的棋牌桌,老干部在里面活动感到心情特别愉快。
汪德和经常说,只要对老干部身体健康有益的,能为老干部造福的事,我们都要大力支持,尽力去办。新余市老年大学这几年发展很快,但是学校机构编制、经费问题一直困扰着老年大学。事情反映到汪书记那里,他一如既往地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彻底解决了市老年大学办学上的种种难题。现在新余市老年大学的硬件、软件建设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被评为江西省老年大学示范校。
雪中送炭 情暖夕阳
汪德和是一个关心群众疾苦,热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好领导。对待老干部的困难,他更是尽力帮助。市外贸局下属的轻纺化进出口公司副县级退休干部赵钧林,身患多种疾病,每年需要花费医药费一万多元。可他所在的企业偏偏不景气,交不起职工的医疗保险金,致使赵老不能正常参加医疗保险,医药费无处报销,生活非常困难,老人甚至有了却残生的念头。汪德和了解到这一情况,马上责成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办法。他说,决不能让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的老同志连有病都得不到治疗。在他的关心下,赵老的医药费终于有了着落,老人感激地说:“汪书记真是雪中送炭啊!”
市食品公司在胜利北路有一处宿舍,居住着35户人家,大部分都是离退休干部职工。2005年食品公司改制后,这处宿舍连同土地一起拍卖给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建新住宅楼,35户老干部和老职工拆迁后在原地安置。但是开发商拆掉了老干部的住房后,由于规划等方面的原因,新房迟迟不能开工。35户老干部、老职工到处租房、借房度日,生活非常不便。眼看着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工地上还毫无动静,大家心中十分着急。汪德和得知此事后,立即找到有关部门负责人,要求他们尽快办理。在汪书记的亲自督办下,目前该项工程已经顺利开工建设。老干部住上新房指日可待,老同志逢人便讲:“汪书记真是一位亲民为民的好书记。”
新余是一座工业城市,国有企业很多,20世纪90年代后,改制、破产的也比较多。这些改制、破产企业的老干部,大多数人过去工资很低,还有很多人老伴没有工作,子女又下岗。特别是企业改制后,部分老干部生活上、医疗上的一些待遇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导致有的老干部生活困难。这一切,汪德和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非常关注改制、破产企业老干部的生活问题。2004年初,还是在他任市长期间,就要求有关部门认真调查研究,拿出改制、破产企业老干部安置、管理和待遇落实的办法。在他的关心支持下,新余市在全省设区市中最早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改制、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之后,在汪德和书记的提议下,市里又多次召开协调会,具体落实改制、破产企业离退休干部的各项待遇,其中他本人亲自主持参加的就有两次。此后,新余全市改制、破产企业的老干部都做到安置、管理、服务和待遇落实四到位,老干部“两费”从未发生过拖欠。为了随时了解改制、破产企业老干部的生活情况,汪德和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老同志,要他们有什么困难直接和他联系,老干部们十分感动,都说:“汪书记把一片真情奉献给了老同志。”
责编/晓辉
尊老敬老 虚怀若谷
汪德和待人真诚,对待老干部,更是真心实意的关心、尊重。2003年8月,他到新余任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刚一上任,就挨家挨户看望原市四套班子的离退休老干部。每到一处,他都和老同志亲切交谈,问寒问暖,诚恳地请老同志多关心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多向政府提宝贵意见。他说:“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过去为建设新余和发展新余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余能有今天,凝聚着历届领导的心血和汗水,对老同志的历史功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老同志今后有什么困难和问题,请直接找我和市政府,我们将尽心尽责帮助老同志落实好各项待遇。”
汪德和说到做到。他在新余先后担任市政府和市委的主要领导,工作一直非常繁忙,但是再忙他也要抽出时间经常和老干部沟通思想,通报情况,让老同志及时了解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他特别强调,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关心、重视老干部工作,关心尊重老干部要从市委书记做起,从他本人做起当表率。
汪德和对老干部尊重,还表现在虚心听取老干部意见和建议上。每逢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之前,他都要听一听老同志的意见。去年,在市第六届党代会召开之前,汪德和又指示党代会报告起草小组,将报告稿印发给老同志征求意见。当老干部局把老同志对报告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汪书记后,他十分重视,亲自交代起草小组要根据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将报告稿修改好。
汪德和对老同志在政治上的要求也十分尊重。去年,市里有部分厅级老干部很希望到延安去走一走,一方面学习老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另一方面也参观一下延安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变化。这个要求反映到汪书记那里,他极为重视,立即批示财政拨出专款由市委老干部局和市委接待处共同组织老同志赴延安、西安参观考察,并对老同志出行的安全、注意事项作出详细交代。老同志在延安期间,汪德和又亲自打电话询问情况,一再叮嘱老干部在外面要保重身体、注意安全、劳逸结合。老同志参观考察回来后非常高兴、非常满意,主动邀请汪书记参加他们考察归来的座谈会。汪德和二话没说,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参加了老同志延安、西安之行的座谈会。晚上,汪书记还宴请了全体老干部,为他们接风洗尘。老干部们每每提及此事,都非常感动,齐声称赞汪德和真是个尊老、爱老的好书记。
倾力支持 不遗余力
汪德和对老干部工作,办老干部事业,总是倾力支持,不遗余力。2004年,市里决定在城北新建一个老干部活动中心,时任市长的他就提出,为了给老干部创造一个舒适的活动环境,我们要把新活动中心建成全省一流。在活动中心建设过程中,无论哪个环节遇到困难,他总是有求必应,亲力亲为。省领导到新余视察工作,看到崭新漂亮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大楼后,都称赞新余市委、市政府为老干部办了一件大好事。在建新活动室的同时,汪德和听说老干部也希望改善一下城南老活动室的活动条件,便先后两次拨款30余万元,用于维修城南的老活动室和添置新设备。现在,新余市城南、城北两个活动室大楼都漂漂亮亮,室内都装上了空调,摆上了沙发,换上了新式的棋牌桌,老干部在里面活动感到心情特别愉快。
汪德和经常说,只要对老干部身体健康有益的,能为老干部造福的事,我们都要大力支持,尽力去办。新余市老年大学这几年发展很快,但是学校机构编制、经费问题一直困扰着老年大学。事情反映到汪书记那里,他一如既往地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彻底解决了市老年大学办学上的种种难题。现在新余市老年大学的硬件、软件建设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被评为江西省老年大学示范校。
雪中送炭 情暖夕阳
汪德和是一个关心群众疾苦,热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好领导。对待老干部的困难,他更是尽力帮助。市外贸局下属的轻纺化进出口公司副县级退休干部赵钧林,身患多种疾病,每年需要花费医药费一万多元。可他所在的企业偏偏不景气,交不起职工的医疗保险金,致使赵老不能正常参加医疗保险,医药费无处报销,生活非常困难,老人甚至有了却残生的念头。汪德和了解到这一情况,马上责成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办法。他说,决不能让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的老同志连有病都得不到治疗。在他的关心下,赵老的医药费终于有了着落,老人感激地说:“汪书记真是雪中送炭啊!”
市食品公司在胜利北路有一处宿舍,居住着35户人家,大部分都是离退休干部职工。2005年食品公司改制后,这处宿舍连同土地一起拍卖给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建新住宅楼,35户老干部和老职工拆迁后在原地安置。但是开发商拆掉了老干部的住房后,由于规划等方面的原因,新房迟迟不能开工。35户老干部、老职工到处租房、借房度日,生活非常不便。眼看着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工地上还毫无动静,大家心中十分着急。汪德和得知此事后,立即找到有关部门负责人,要求他们尽快办理。在汪书记的亲自督办下,目前该项工程已经顺利开工建设。老干部住上新房指日可待,老同志逢人便讲:“汪书记真是一位亲民为民的好书记。”
新余是一座工业城市,国有企业很多,20世纪90年代后,改制、破产的也比较多。这些改制、破产企业的老干部,大多数人过去工资很低,还有很多人老伴没有工作,子女又下岗。特别是企业改制后,部分老干部生活上、医疗上的一些待遇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导致有的老干部生活困难。这一切,汪德和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非常关注改制、破产企业老干部的生活问题。2004年初,还是在他任市长期间,就要求有关部门认真调查研究,拿出改制、破产企业老干部安置、管理和待遇落实的办法。在他的关心支持下,新余市在全省设区市中最早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改制、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之后,在汪德和书记的提议下,市里又多次召开协调会,具体落实改制、破产企业离退休干部的各项待遇,其中他本人亲自主持参加的就有两次。此后,新余全市改制、破产企业的老干部都做到安置、管理、服务和待遇落实四到位,老干部“两费”从未发生过拖欠。为了随时了解改制、破产企业老干部的生活情况,汪德和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老同志,要他们有什么困难直接和他联系,老干部们十分感动,都说:“汪书记把一片真情奉献给了老同志。”
责编/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