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一片真情奉献给了老同志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ming336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余市的老干部眼中,市委书记汪德和是一位尊老敬老的好书记,他为老干部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受到老干部的广泛好评。
  
  尊老敬老 虚怀若谷
  
  汪德和待人真诚,对待老干部,更是真心实意的关心、尊重。2003年8月,他到新余任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刚一上任,就挨家挨户看望原市四套班子的离退休老干部。每到一处,他都和老同志亲切交谈,问寒问暖,诚恳地请老同志多关心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多向政府提宝贵意见。他说:“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过去为建设新余和发展新余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余能有今天,凝聚着历届领导的心血和汗水,对老同志的历史功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老同志今后有什么困难和问题,请直接找我和市政府,我们将尽心尽责帮助老同志落实好各项待遇。”
  汪德和说到做到。他在新余先后担任市政府和市委的主要领导,工作一直非常繁忙,但是再忙他也要抽出时间经常和老干部沟通思想,通报情况,让老同志及时了解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他特别强调,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关心、重视老干部工作,关心尊重老干部要从市委书记做起,从他本人做起当表率。
  汪德和对老干部尊重,还表现在虚心听取老干部意见和建议上。每逢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之前,他都要听一听老同志的意见。去年,在市第六届党代会召开之前,汪德和又指示党代会报告起草小组,将报告稿印发给老同志征求意见。当老干部局把老同志对报告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汪书记后,他十分重视,亲自交代起草小组要根据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将报告稿修改好。
  汪德和对老同志在政治上的要求也十分尊重。去年,市里有部分厅级老干部很希望到延安去走一走,一方面学习老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另一方面也参观一下延安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变化。这个要求反映到汪书记那里,他极为重视,立即批示财政拨出专款由市委老干部局和市委接待处共同组织老同志赴延安、西安参观考察,并对老同志出行的安全、注意事项作出详细交代。老同志在延安期间,汪德和又亲自打电话询问情况,一再叮嘱老干部在外面要保重身体、注意安全、劳逸结合。老同志参观考察回来后非常高兴、非常满意,主动邀请汪书记参加他们考察归来的座谈会。汪德和二话没说,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参加了老同志延安、西安之行的座谈会。晚上,汪书记还宴请了全体老干部,为他们接风洗尘。老干部们每每提及此事,都非常感动,齐声称赞汪德和真是个尊老、爱老的好书记。
  
  倾力支持 不遗余力
  
  汪德和对老干部工作,办老干部事业,总是倾力支持,不遗余力。2004年,市里决定在城北新建一个老干部活动中心,时任市长的他就提出,为了给老干部创造一个舒适的活动环境,我们要把新活动中心建成全省一流。在活动中心建设过程中,无论哪个环节遇到困难,他总是有求必应,亲力亲为。省领导到新余视察工作,看到崭新漂亮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大楼后,都称赞新余市委、市政府为老干部办了一件大好事。在建新活动室的同时,汪德和听说老干部也希望改善一下城南老活动室的活动条件,便先后两次拨款30余万元,用于维修城南的老活动室和添置新设备。现在,新余市城南、城北两个活动室大楼都漂漂亮亮,室内都装上了空调,摆上了沙发,换上了新式的棋牌桌,老干部在里面活动感到心情特别愉快。
  汪德和经常说,只要对老干部身体健康有益的,能为老干部造福的事,我们都要大力支持,尽力去办。新余市老年大学这几年发展很快,但是学校机构编制、经费问题一直困扰着老年大学。事情反映到汪书记那里,他一如既往地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彻底解决了市老年大学办学上的种种难题。现在新余市老年大学的硬件、软件建设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被评为江西省老年大学示范校。
  
  雪中送炭 情暖夕阳
  
  汪德和是一个关心群众疾苦,热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好领导。对待老干部的困难,他更是尽力帮助。市外贸局下属的轻纺化进出口公司副县级退休干部赵钧林,身患多种疾病,每年需要花费医药费一万多元。可他所在的企业偏偏不景气,交不起职工的医疗保险金,致使赵老不能正常参加医疗保险,医药费无处报销,生活非常困难,老人甚至有了却残生的念头。汪德和了解到这一情况,马上责成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办法。他说,决不能让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的老同志连有病都得不到治疗。在他的关心下,赵老的医药费终于有了着落,老人感激地说:“汪书记真是雪中送炭啊!”
  市食品公司在胜利北路有一处宿舍,居住着35户人家,大部分都是离退休干部职工。2005年食品公司改制后,这处宿舍连同土地一起拍卖给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建新住宅楼,35户老干部和老职工拆迁后在原地安置。但是开发商拆掉了老干部的住房后,由于规划等方面的原因,新房迟迟不能开工。35户老干部、老职工到处租房、借房度日,生活非常不便。眼看着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工地上还毫无动静,大家心中十分着急。汪德和得知此事后,立即找到有关部门负责人,要求他们尽快办理。在汪书记的亲自督办下,目前该项工程已经顺利开工建设。老干部住上新房指日可待,老同志逢人便讲:“汪书记真是一位亲民为民的好书记。”
  新余是一座工业城市,国有企业很多,20世纪90年代后,改制、破产的也比较多。这些改制、破产企业的老干部,大多数人过去工资很低,还有很多人老伴没有工作,子女又下岗。特别是企业改制后,部分老干部生活上、医疗上的一些待遇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导致有的老干部生活困难。这一切,汪德和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非常关注改制、破产企业老干部的生活问题。2004年初,还是在他任市长期间,就要求有关部门认真调查研究,拿出改制、破产企业老干部安置、管理和待遇落实的办法。在他的关心支持下,新余市在全省设区市中最早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改制、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之后,在汪德和书记的提议下,市里又多次召开协调会,具体落实改制、破产企业离退休干部的各项待遇,其中他本人亲自主持参加的就有两次。此后,新余全市改制、破产企业的老干部都做到安置、管理、服务和待遇落实四到位,老干部“两费”从未发生过拖欠。为了随时了解改制、破产企业老干部的生活情况,汪德和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老同志,要他们有什么困难直接和他联系,老干部们十分感动,都说:“汪书记把一片真情奉献给了老同志。”
  
  责编/晓辉
其他文献
延缓衰老的对策      延缓衰老,首先要培养科学的生活方式,保持心理平衡,注意合理的膳食结构,适当的体育运动,加强自我保健,从而为延缓衰老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适当应用抗衰老药物也是有必要的。     1、树立正确的抗衰延寿观。只有正确地认识衰老的机制,主动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延缓衰老的进程。有人将抗衰延寿的经验总结为“运动为纲,情志顺畅,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用药为辅,防病身强”。    
期刊
周恩来总理功高盖世,永为亿万人民怀念,他的人格风范广为世人敬仰。刘九洲是江西于都县人,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就在周恩来身边担任警卫员。他亲历的几件往事,周恩来的伟大人格,让刘九洲铭记一生。     崂山遇险     1937年5月,身任党中央副主席的周恩来要到西安同国民党谈判。在那艰苦的年代,不像现在这样有小轿车,革命圣地延安只有几辆大卡车,还是旧的。启程时,周恩来的随行人员有红军副总参谋
期刊
1928年4月底,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组建中国红军第四军。从人数上看,这是一次规模很小的会师,两支部队会师后,人数才不过万人左右。但从她对中国革命的进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来看,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会师。她加快了井冈山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壮大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力量,并最终实现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建立了新中国。     何长工——朱、毛会师的联络员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
期刊
我把“茶”真正当作开门七件事,是从几年前去漳州开始的。   漳州那地方没有冬天,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当地人说,扁担插在地上都会发芽。举目望去,四处是浓浓的绿得发亮的菠萝、香蕉、柑橘、柚、龙眼和荔枝林。街边的芒果伸手可以摘到。在自然经济时代,漳州平原的富庶太有名。近代几次重大的国内战争,处于弱势的一方都曾挥兵长驱来此征筹军需,皆所获甚丰。   漳州的朋友很有意思,见到的几位,总是一面对漳州的往日津津
期刊
老伴儿申凤英被推进空军总医院手术室的那一刻,巩怀书将军心头几乎一片空白。他在医院长长的走廊里来来回回地踱步,额头上的汗水一层一层往外沁。   2000年初冬,珠海国际航空展开展,即将退休的将军,利用休假,带老伴儿去珠海观看展览。作为一名空军老兵,在观摩各种机型与飞行表演时,他着实地兴奋了一番。而后,便顺道去广西看望一位老战友。在钦州军分区,老伴儿突然发病,不省人事。送到医院,确诊为脑血管瘤破裂出血
期刊
老家的人茶余饭后常常聚在一起闲聊。谈兴正浓时又常常有人冷不丁冒出一句“人生在世——”。短暂的停顿之后,便是各式各样的说教,抑或人生观的表白。它们虽则简短直截,却又不失生动,不缺意蕴。比如: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你尽可以笑话它是“庸人哲学”,但你不得不承认,它毕竟反映了人的最基本生存需求。且不说旧社会广大劳动者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光是回首30多年前“瓜菜代”、“三尺布票”的日子,“吃穿”二字
期刊
1993年临近年关,我因事出差去新华社总社。在招待所住下后,社机关事务局的一位同志找到我,要我回江西后去樟树四特酒厂买酒,好让即将来总社参加年会的驻外记者尝尝周总理称赞过的四特酒。   “为什么不在北京买呢?”我问。   事务局的同志说:“快过年了,四特酒在北京很难买到。前些年北京还要凭户口本,每户只供应两瓶,而且听说还要搭买其他品种的酒呢!”   我不喝酒,对酒自然知之甚少。北京如此看重四特酒,
期刊
中国人民银行萍乡市中心支行退休干部黄树明数十年来立足故土,心系乡民,一心想着如何促乡民致富,不辞辛劳地帮群众解困,为社会,为村民倾注着全部爱心和精力,被乡民称为“山沟里的好支书”。他先后获得省、市“先进离退休干部”及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江西省分行“先进离退休人员”、总行“十佳”离退休干部、武汉分行“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双扶”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黄树明暑期给未成年人讲课     借水行船甘
期刊
我6岁开始记事就是奶奶当家,那时我与奶奶形影不离,变着法儿讨奶奶的欢心,因为我知道这个家奶奶说了算,全家人的衣食住行大小事都要奶奶去操办。奶奶是从解放前开始当家的,到她不能说话为止整整当了70年家。  奶奶18岁嫁给爷爷,结婚那天,奶奶坐着大花轿,唢呐乐队随行,鼓声震天,在当时旧社会的穷人家,这就算得上是大操大办了。以后的日子里,受封建礼教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严重影响,我们家与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一样
期刊
在黄洋界山脚下,有一个小山村茅坪村,一条小河从村前缓缓流过,这就是茅坪河。   当年毛主席进驻井冈山闹革命的时候,曾在这个小山村里住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光辉著作,就是在这个小山村里的八角楼上写的。   今天,我又来到了河边,望着这清澈见底的河水,不由我想起了那难以忘却的一幕。   30多年前,我和一个叫毛舜华的姑娘一起调入茅坪中学。她是上海人,毕业于上海复旦外语学院,分配在江西省外事办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