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后处理的脑机制及治疗进展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urev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脑缺血后许多分子调节途径在脑组织损伤中起着调节作用,以使缺血半影中的细胞存活,线粒体的凋亡和坏死途径是脑缺血中脑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脑组织中的氧化应激会立即刺激线粒体ROS的产生和胞质NADPH的产生,从而破坏脂质、蛋白质和DNA等细胞大分子。低氧诱导因子(HIF)是氧调节的转录因子,在低氧感测和适应中起重要作用,ROS还激活其他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包括MAPK、NF-kB和MMP的上游。缺血后ROS水平的增加会引起明显的氧化激,并导致神经元损伤,因而自由基成为脑梗塞重要的治疗靶标,许多研究集中在评估抗氧化剂的应用上,急性脑缺血的治疗取决于对这些药物对脑血管和脑实质内,特别是对脑血流、血脑屏障和神经元细胞活性的作用。
  关键词:脑缺血性中风;氧化应激;低氧诱导因子;酪蛋白激酶2;活性氧
  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也是缺血性损伤最易感的器官。在脑缺血中,流向大脑的血液受阻,导致脑组织受损或死亡。在不超过临界水平的时间内,可以通过再灌注疗法来恢复由缺血预处理引起的整体损害。几种分子调节途径在决定缺血预处理中血流阻塞后的脑组织命运中起着调节作用,以使缺血半影中的细胞存活。
  缺氧在不利的外部和内部影响下造成脑组织最大程度的破坏,众所周知,急性缺氧抑制神经可塑性、引起认知和记忆障碍,并对最易感的大脑结构如海马神经元产生破坏作用。另一方面,中度缺氧表现出相反的位点作用,这种现象已被用于制定预防措施以增强大脑对缺氧的耐受力(间歇性缺氧训练、缺氧和缺血预处理)或康复((早期、延迟和远距缺血性后处理)(IPostC)、常压和低压缺氧后处理(分别为NBHPostC和HBHPostC))[1]。
  一、概述
  线粒体的凋亡和坏死途径是脑缺血中脑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缺血性中风会引起氧化应激和线粒体肿胀,从而导致Na + / K +泵功能障碍以及细胞钙稳态破坏。中风后,脑组织中的氧化应激会立即刺激线粒体ROS的产生和胞质NADPH的产生,从而破坏脂质、蛋白质和DNA等细胞大分子,这些过高的细胞内ROS水平在几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也显示出它们的病理生理效应。缺血性中风的亚硝化应激也触发蛋白质错误折叠和线粒体成分聚集,从而导致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衰老甚至癌症[2]。
  低氧诱导因子(HIF)是氧调节的转录因子,在低氧感测和适应中起重要作用。它们作为对缺氧水平的反应至关重要的效应器,HIF-1α的表达以及线粒体ROS的生成可由缺血性氧化应激而上调。在缺氧状态下,HIF-1α可以通过线粒体中复合物III积累从而升高ROS水平,其机制是脯氨酰羟化酶(PHD)酶催化位点中非血红素铁的氧化失活,HIF-1α在神经元细胞中的蓄积具有保护作用,而内皮HIF-1α的诱导与血脑屏障(BBB)的破坏有关。重要的是,缺氧驱动的ROS激活NF-kB和其他转录因子,例如NRF2,它们在调节抗氧化剂防御相关蛋白质的转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ROS还可以激活MAPK途径,导致VEGF表达增加,VEGF及其受体VEGF-R1和R2的表达增加也归因于ROS对HIF-1α的激活,并且在提高细胞存活率中具有基本作用。 ROS还激活其他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包括MAPK、NF-kB和MMP的上游[3]。
  二、脑缺血中涉及的信号通路
  缺氧的发展是脑缺血性中风的關键事件之一。在脑缺血中,线粒体呼吸链中会产生ROS和有毒代谢产物,这些物质与负责神经元细胞存活或死亡的细胞信号通路的失调有关。另外,ROS与特定的信号通路协同作用使HIF和NF-kB完全活化,缺氧和活性氧都参与氧化还原稳态和各种细胞信号通路的维持。
  (一) ROS信号通路
  低水平的ROS在正常的生理信号和代谢途径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在脑缺血后,会发生多种有害过程,例如氧化产物的过量生产,解毒系统失活和抗氧化剂的消耗,从而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此外,由于兴奋性毒性引起的钙和ROS的积累破坏了脑组织的天然抗氧化防御能力,各种基因表达也通过基于各种信号通路的转录因子的参与而被调节。所有这些事件均协同作用,破坏细胞蛋白、脂质和DNA,从而破坏细胞结构,并通过坏死、凋亡或两者兼而有之途径来诱导细胞死亡,并且还通过改变靶分子的功能、损害器官的功能而导致许多病理[4]。
  (二)HIF-1信号通路
  HIF-1,一种二聚体蛋白复合物,与缺氧时的血管生成有关。在缺血状态下,HIF-1发挥双重作用,这取决于其靶蛋白在某些特定类型的脑细胞中的各种功能。它具有两个亚基:HIF-1α和HIF-1β,后者对氧张力情况不敏感,并且以本构关系表达。 HIF-1α是连续合成的,在正常的细胞氧张力下会降解。在缺氧情况下,HIF-1α降解受到抑制,因此,它迅速积累并与缺氧反应元件(HRE)结合,从而激活其靶基因,在局部缺血的大脑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在缺血性脑缺氧区域,HIF-1α是通过诱导多种糖酵解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来协调从有氧代谢到无氧代谢的主要基因。 HIF-1α调节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的表达,葡萄糖转运蛋白3是神经元中葡萄糖的主要转运蛋白[5]。
  HIF-1α在脑缺血中的表达与细胞ROS水平相关,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ROS水平升高导致HIF-1α表达降低,当然也有其他研究表明其没有作用。在缺氧条件下,线粒体复合物III产生稳定HIF-1α的ROS,但是在细胞质中,ROS可能源自NADPH氧化酶,在缺氧条件下,ROS对HIF-1α表达的影响比缺氧更为重要。 ROS和HIF-1α在脑缺血中关系的复杂性主要归因于线粒体O2代谢产生的ROS种类繁多,以及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如化学性质、反应性、特异性和半衰期[1]。
  (三)CK2信号传导通路   酪蛋白激酶2(CK2)是一种重要的致癌激酶,在脑缺血中ROS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它通过Rec1调节抑制NADPH氧化酶(NOX)作为神经保护剂,从大鼠局灶性缺血的观察表明,抑制缺血区域中的CK2会导致PARP-1积累,从而导致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和AIF,从而激活一系列凋亡事件。最近的报道还显示CK2直接磷酸化JAK以及STAT3,促进SOD2转录以降低ROS。此外,CK2通过磷酸化激活HIF-1α和NF-kB,以生产VEGF和其他血管生成蛋白以及从缺氧状态改变所需的其他血管生成蛋白[6]。
  (四)EGFR信号通路
  许多报道描述了在缺血和再灌注条件下EGFR通路的过度激活,其中通过磷酸化作用的EGFR反式激活导致AKT激活,AKT通过调节forkhead转录因子(FKHR)和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从而在神经保护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BAD或caspase-9或其他凋亡成分有助于避免细胞凋亡。也有报道说,由缺血性ROS激活的AKT为低温调节ROS的产生提供了低温条件,AKT抑制Raf使ERK1 / 2在缺血状态下被激活,但在再灌注时情况相反[7]。
  (五)TGF-β信号通路
  TGF-β是在脑缺血中高表达的细胞因子介导的因子之一,它主要调节凋亡蛋白(Bad)和抗凋亡蛋白(Bcl-2,Bcl-x1)的表达,还通过反激活ERK1 / 2而与MAPK通路发生交叉对话进行神经保护。最近的研究表明,TGF-β1通过上调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使神经元免于兴奋性毒性,从而消除了t-PA增强的NMDA诱导的缺血性神经元死亡[8]。
  (六)NF-kB信号通路
  NF-kB通路在脑缺血中起重要作用,ROS激活的NF-kB调节Bim和Noxa、TNF、IL-1,IL-6、iNOS、ICAM-1和MMP9、胞质磷脂酶A2、COX-2和微粒体前列腺素E合酶1,它也可以直接调节HIF-1α,所有这些下游因素都可能导致细胞凋亡、细胞损伤或者以复杂的方式促进细胞存活[9]。
  (七)钙信号通路
  脑缺血中另一个最重要的途径是钙信号传导,通常Ca2 +信号通过扮演次级信使的作用于细胞间的通讯和生存,但Ca2 +在缺血区域的超载会导致钙蛋白酶介导的钠钙交换剂(NCX)的抑制以及caspase和Ca2 +依赖的核酸内切酶激活导致细胞凋亡,它还通过钙调蛋白-NOS途径有助于一氧化氮(NO)的产生,过量的NO可能与其他ROS结合生成过氧亚硝酸盐(ONOO-),对蛋白质、膜脂质和DNA造成损害[10]。
  三、脑缺血的治疗进展
  改善脑缺血性中风的体征和症状的多种药物可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由于治疗时间窗狭窄,因此不耽误治疗急性脑缺血。神经保护策略旨在挽救半影组织细胞并延长血管重建的时间范围。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没有神经保护剂显示出影响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结果,诸如抗血小板药(即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噻氯匹定和氯吡格雷)等药物[11]已成功用于预防继发性中风超过20年。
  (一)基于抗氧化和降低ROS的治疗策略
  在正常的脑组织中,在生理过程中会不断产生ROS,然而这些可以通过抗氧化剂携带的内源防御机制进行调节。缺血性损伤后,自由基的生成迅速增多,并在内源性抗氧化剂系统中引起氧化还原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降解系统抑制,氧化劑过量生产,缺血后ROS水平的增加会引起明显的氧化激,并导致神经元损伤,因而自由基成为重要的治疗靶标,许多研究集中在评估抗氧化剂的修复作用上。抗氧化剂通过三种主要途径起作用:(i)抑制自由基产生; (ii)清除所产生的自由基,以及(iii)加速自由基的降解,聚焦于内源性抗氧化剂的上调或外源性抗氧化剂的应用[12]。
  1. 抑制自由基产生
  在这种方法中,疾病状态下ROS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某些引起ROS产生特定酶的抑制剂。缺血再灌注损伤中ROS产生的一个基本来源是NADPH氧化酶(NOXs), 在脑卒中的啮齿类动物模型中,再灌注前使用抑制NADPH氧化酶复合物的抑制剂载脂蛋白Apocynin已显示缺血面积的减少[13]。
  黄嘌呤氧化酶(XO)是与氧化还原信号通路相关的另一种蛋白质,并且是缺血损伤过程中ROS的重要来源。 抑制XO是治疗缺血的另一种潜在的方法。别嘌醇是一种通常使用的XO抑制剂,可降低尿酸水平并降低超氧阴离子水平,这种药物的初步试验很有希望,与安慰剂相比,在用别嘌呤醇治疗的患者中,可以改善血管炎性指数[14]。
  2.清除产生的自由基
  尽管临床前的临床试验令人大失所望,但某些化合物能够清除缺血性中风中产生的自由基。在Tirilazad的临床试验中,在局灶性缺血之前对660名患者给药,显示出最大的疗效,但从缺血发作后的给药时间中观察到的效果下降。另一种有前途的药物是NXY-059,但在4000名患者的临床试验中未能显示出临床疗效。从不同的报道中可以明显看出,NXY-pre059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在啮齿动物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不同中风模型中引起神经功能恢复。依达拉奉(Radicava)是另一种自由基清除剂,被日本临床医生广泛用于治疗梗塞。依达拉奉的疗效尚不清楚,但是已知它可以清除过氧化物、羟基和超氧化物自由基[15]。
  3.促进自由基降解
  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升高与病灶进展中的ROS有关可以通过针对SOD来降低氧化应激。 SOD的整体功效是由其将O2-转化为反应性较低的H2O2的催化活性而引起的。显然,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有助于消除H2O2的副产物。当腺病毒载体过表达CAT并用PEP-1-CAT融合蛋白转导证明其具有神经保护能力时,可以看出CAT对缺血性损伤的体外疗效[16]。   Ebselen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样活性的抑制剂,可与ONOO-反应并随后清除它。另一种新的抗氧化剂方法是在缺血后或缺血期间吸入气体,在短暂脑局部缺血模型中,使用吸入氢气来选择性还原羟基自由基会产生有益的效果。除此之外,在多项研究中已证明常压氧气(NBO)可减少局灶性缺血的啮齿动物模型中的梗塞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此外,在啮齿类动物缺血性损伤后,采用NBO和乙醇的联合疗法被证明具有神经保护作用[17]。
  治疗缺血性损伤的另一种方法是诱导天然细胞保护分子NO,它是由内皮NO合酶(eNOS)、诱导型NO合酶(iNOS)或神经元NO合酶(nNOS)产生的血管活性分子。它是一种短暂的,高反应性的中间体,因其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对脑血管循环的贡献而受到关注。从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可以明显看出,在啮齿动物中风模型中,吸入NO可以显着减少缺血性脑损伤并改善神经功能。气态处理有几个优点,因为它可以快速渗透生物膜并扩散到细胞质、线粒体和细胞核中[1]。
  Lubeluzole可通过抑制谷氨酸介导的一氧化氮合酶途径而导致NO含量降低,并随后在缺氧细胞中产生ONOO-,但一项针对超过1700例患者的大型临床研究在鲁贝卢唑组或安慰剂组之间未观察到明显的差异。因此,现在仍需要寻找一种更为显著的治疗方式[18]。
  (二)再灌注疗法
  当缺血期间缺氧后血液供应返回组织时,就会发生再灌注损伤。在局部缺血期间由于血液的阻塞而缺乏氧气和营养供应减少,在这种状况下,循环的恢复会导致炎症和氧化损伤,并诱发氧化应激。尽管再灌注对于保护脑组织至关重要,但也会导致继发性损伤,通常会导致癫痫发作。脑再灌注综合征表现为同侧头痛、对侧神经功能缺损、脑出血(ICH)的三联征和癫痫发作。症状的出现可能是从恢复血流后立即开始直到恢复后的一个月。与未接受急性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静脉内纤溶酶原激活剂再灌注治疗和动脉内治疗的急性中风患者发生癫痫的风险更大[19]。
  四、总结
  总之,本综述说明了我们目前对脑缺血性中风的认识,其原因在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的多种信号网络的参与,包括由ROS诱导的HIF1α、NF-κB、Stat3和其他信号通路,进而可以调节脑缺血下ROS的产生。从分子的角度来看,转录因子HIF1α、Stat3和NF-kB在这种情况下可被视为主要调控因子。阿司匹林和链激酶抑制剂等联合治疗策略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应在临床前使用适应仔细研究,抗血小板药物具有通过多种机制降低血小板活性的能力,它们的生物学活性远远超出血小板,包括对全身其他细胞的影响。急性脑缺血的治疗取决于对这些藥物对脑血管和脑实质内,特别是对脑血流、血脑屏障和神经元细胞活性的清楚了解,以寻找最有益的药物将使脑缺血中的脑损伤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Sarkar S, Chakraborty D, Bhowmik A, Ghosh MK (2019)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cellular fate and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 Front Biosci (Landmark Ed) 24:435-450.
  [2]Liu Z, Zhou T, Ziegler AC, Dimitrion P, Zuo L (2017) Oxidative Stres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From Molecular Mechanisms to Clinical Applications. Oxid Med Cell Longev 2017:2525967. doi:10.1155/2017/2525967.
  [3]Engelhardt S, Huang SF, Patkar S, Gassmann M, Ogunshola OO (2015) Differential responses of blood-brain barrier associated cells to hypoxia and ischemia: a comparative study. Fluids Barriers CNS 12:4. doi:10.1186/2045-8118-12-4.
  [4]Ruiz-Meana M, Garcia-Dorado D, Miró-Casas E, Abellán A, Soler-Soler J (2006) Mitochondrial Ca2+ uptake during simulated ischemia does not affect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opening upon simulated reperfusion. Cardiovasc Res 71 (4):715-724. doi:10.1016/j.cardiores.2006.06.019.   [5] Liu Y, Li YM, Tian RF, Liu WP, Fei Z, Long QF, Wang XA, Zhang X (2009) The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HIF-1alpha and GLUT-3 in glioma. Brain Res 1304:149-154. doi:10.1016/j.brainres.2009.09.083.
  [6]Mandal T, Bhowmik A, Chatterjee A, Chatterjee U, Chatterjee S, Ghosh MK (2014) Reduced phosphorylation of Stat3 at Ser-727 mediated by casein kinase 2 - protein phosphatase 2A enhances Stat3 Tyr-705 induced tumorigenic potential of glioma cells. Cell Signal 26 (8):1725-1734. doi:10.1016/j.cellsig.2014.04.003.
  [7]Ban K, Peng Z, Kozar RA (2013) Inhibition of ERK1/2 worsens 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PLoS One 8 (9):e76790. doi:10.1371/journal.pone.0076790.
  [8]Buisson A, Lesne S, Docagne F, Ali C, Nicole O, MacKenzie ET, Vivien D (2003)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and ischemic brain injury. Cell Mol Neurobiol 23 (4-5):539-550. doi:10.1023/a:1025072013107.
  [9]Zhang W, Potrovita I, Tarabin V, Herrmann O, Beer V, Weih F, Schneider A, Schwaninger M (2005) Neuronal activation of NF-kappaB contributes to cell death in cerebral ischemia.J Cereb Blood Flow Metab 25 (1):30-40. doi:10.1038/sj.jcbfm.9600004.
  [10]Forman LJ, Liu P, Nagele RG, Yin K, Wong PY (1998) Augmentation of nitric oxide, superoxide, and peroxynitrite production during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 the rat. Neurochem Res 23 (2):141-148. doi:10.1023/a:1022468522564.
  [11]Bednar MM, Gross CE (1999)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acute cerebral ischemia. Stroke 30 (4):887-893. doi:10.1161/01.str.30.4.887.   [12]Baranova O, Miranda LF, Pichiule P, Dragatsis I, Johnson RS, Chavez JC (2007) Neuron-specific inactivation of the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alpha increases brain injury in a mouse model of transi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J Neurosci 27 (23):6320-6332. doi:10.1523/jneurosci.0449-07.2007.
  [13]Connell BJ, Saleh MC, Khan BV, Saleh TM (2011) Apocynin may limit total cell death following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by enhancing apoptosis. Food Chem Toxicol 49 (12):3063-3069. doi:10.1016/j.fct.2011.09.010.
  [14]I?ik N, Berkman MZ, Pamir MN, Kalelio?lu M, Sav A (2005) Effect of allopurinol in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Surg Neurol 64 Suppl 2:S5-10. doi:10.1016/j.surneu.2005.07.040.
  [15]Shichinohe H, Kuroda S, Yasuda H, Ishikawa T, Iwai M, Horiuchi M, Iwasaki Y (2004)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the free radical scavenger Edaravone (MCI-186) in mice permanent focal brain ischemia. Brain Res 1029 (2):200-206. doi:10.1016/j.brainres.2004.09.055.
  [16]Zhang YE, Fu SZ, Li XQ, Chen P, Wang JL, Che J, Tang JM, Chen SY, Wang JN (2011) PEP-1-SOD1 protects brain from ischemic insult following asphyxial cardiac arrest in rats. Resuscitation 82 (8):1081-1086. doi:10.1016/j.resuscitation.2011.01.034.
  [17]Shi SH, Qi ZF, Luo YM, Ji XM, Liu KJ (2016) Normobaric oxygen treatment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a clinical perspective. Med Gas Res 6 (3):147-153. doi:10.4103/2045-9912.191360.
  [18]Garnier Y, L?bbert T, Jensen A, Berger R (2002) Lubeluzole pretreatment does not provide neuroprotection against transient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in fetal sheep near term. Pediatr Res 51 (4):517-522. doi:10.1203/00006450-200204000-00019.
  [19]Pan J, Konstas AA, Bateman B, Ortolano GA, Pile-Spellman J (2007) Reperfusion injury following cerebral ischemia: pathophysiology, MR imaging, and potential therapies. Neuroradiology 49 (2):93-102. doi:10.1007/s00234-006-0183-z.
  基金項目:连云港市卫生计生科技项目“血清神经颗粒素、缺氧诱导因子-1及E-选择素在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价值”(项目编号:201734)
  作者简介:杜守云(1970—  ),男,汉族,江苏灌云人,本科,主任医师,神经内科主任,副院长,研究方向:脑血管病和神经变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依托高校人工智能课程,结合垃圾分类这一重要民生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NAO机器人的垃圾识别与目标抓取创新实验。基于NAO的实验开发平台Choregraphe,使用视频监视器进行图像数据的学习,建立图像数据库,进而使用Vision Reco.指令盒进行视觉识别。根据机器人运动学理论,实现NAO对目标的抓取动作设计,并使用NAOMarks进行定位信息处理,确保NAO正确定位垃圾桶位置。经过教学实
期刊
摘 要:对于航空企业而言,安全教育培训是其开展各项工作的关键保障与第一要务,企业通过切实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有利于提升企业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素质。然而在具体实践中,航空企业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依然存在一些误区,这就难以发挥出安全教育培训的作用和价值,影响到企业的安全运行。基于此,本文对这些误区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旨在确保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
期刊
摘 要: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下,为缓解日益紧张的城市土地不足问题,高层建筑逐渐在城市建筑中占据重要比例。由于高层建筑体量大、空间跨度大、结构功能复杂,一旦发生火灾,极易给人们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本文针对高层建筑火灾类型、特点、难点及作战的主要任务,诠释高层建筑灭火救援作战编成的战术,探讨如何和做好高层建筑灭火救援作战编成工作,进一步探索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的战术战法,切实提升高层救援的技战术水平。
期刊
摘 要:压缩空气作为一种重要的动力源,在生产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卷烟厂用气末端车间生产中使用的压缩空气质量含油量和固体颗粒严重超标,会影响卷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造成烟草产品不合格。而通过凝聚式过滤器、活性炭罐和除尘过滤器进行一系列处理之后,可以得到满足ISO 8573-1 2级含尘和1级油含量标准的高品质压缩空气,满足卷烟厂用气末端车间使用标准,从而得到高品质的烟草产品。  
期刊
摘 要:大学生是知识付费的主要受众群体,为揭示影响大学生线上知识付费意愿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本文基于TPB等相关理论对大学生在线知识付费意愿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收集来自海南大学儋州校区的231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主观规范对大学生在线知识付费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2)价格权衡对大学生在线知识付费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未来,知识付费行业应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与发展,新能源汽车占据的市场份额逐年提高,未来将指导汽车、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必然发展趋势。本文对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进行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选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最终选定最优方案。首先,综合考量区域内的发展潜力,建立评价指標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综合得分,在划定的三个区域内选出最优候选区域。其次,研究初期,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查阅和资料收集,并实地考察了六盘水
期刊
摘要:鼓励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和使用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也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公共课《信息化教学及其环境应用》(原《现代教育技术》)为例,通过引进和使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拓展了教学时空,丰富了课程内容,也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  关
期刊
摘要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实效的内在要求。“纲要”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既要明确线上课堂“教什么”和“怎么教”,又要探索线下教学如何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如何与线上平台有机结合,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混合式教学提升“纲要”课程教学效果非常明显,但也存在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方式的认知不够、教学设计能力不足等问题,在“纲要”教学中发展好混合式教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期刊
摘要:2020年,我教研室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线上教学直播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本文对此次线上教学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和讨论,以期为今后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组织学与胚胎学;直播教学;钉钉  2020年直播课堂成为信息传播的承载工具,成为高校教师线上教学的重要手段[1]。我校为确保教学工作平稳有序进行,要求全校师生及时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将线下面对面课堂全方位转换为“线上
期刊
摘要: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HH)是临床上逐渐被认识的遗传异质性疾病,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应用,许多基因被发现导致IHH。由于IHH涉及复杂的基因突变和临床表型,本文旨在探讨IHH和青春期障碍的分子基础,建立IHH的分子诊断方法,避免鉴别青春期体质性延迟和性腺功能减退的不确定性和延迟性。  关键词:特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基因型-表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基因突变  特发性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