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运动在小学体育中的发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123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武术教育。武术教育是当今武术界面临的重点课题,小学生正处于强身健体和塑造道德思想的最佳时期,所以应在广大青少年中通过武术教育培养品格和弘扬民族精神。我此次对武术在小学生中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现在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发现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找到解决的对策,以使武术在小学中进一步得到推广,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在小学开展武术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起着基础性作用。且在小学开展武术教育,有以下几点重要的作用。
  (一)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它不仅受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滋养,而且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武术运动吸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深邃,承袭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并与中国的释家玄儒、政治理论、兵农医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二)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
  武术运动具有整体育人的功能:从事武术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质、强健身体,而且能够提高对疾病的免疫能力;武术运动中蕴含的武德修养还能够培养学生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吃苦耐劳等优良的道德品质;武术运动能够开发智力,发展学生良好的记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中开展武术教材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
  (三)小学武术教育是整个武术运动发展的根基。
  在学校开设课程,将学校作为传播的主阵地,将学生作为传播的对象是三者的共同的成功经验,因为将学校作为传播的阵地有稳定的传播对象,特别基础教育是每个人必须接受的教育,在小学中开设课程,保证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机会受到这样的教育。
  武术运动事业要发展,从小培养,形成人才梯队是基础条件之一。武术运动在学校体育教材中,是普及大、中、小学的广大青少年健身活动的项目之一,这也是其获得传播发展的源动力。按照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全面性的原则,推动武术运动在小学校中顺利开展,使武术运动成为广大学生热爱的体育项目。
  三、武术运动在小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领导和家长的不够重视。
  近几年来,在升学考试中加试体育(主要是田径类的体育项目),使学校比较重视应试项目的教学与训练。由于武术不是升学考试体育加试中的必考科目,几乎没有学校予以重视。同时学校领导为了追求升学率,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文化课上,排挤学校体育教学,更谈不上重视关心武术项目的教学。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也因应试教育而过于功利化,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都觉得不太重要。所以对于不能马上见到效益的武术学习不十分支持,相反还有一些家长担心习武可能耽误孩子的学习。
  (二)小学的武术师资问题。
  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与教授武术的教师的水平有密切关系。据调查显示:专业的武术教师所占体育教师的比例非常小,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专业的武术教师,一般体育教师的武术素质又不高,不能很好地胜任中小学武术教学工作。可以说,现阶段武术师资缺乏和教学水平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了武术在中小学的发展。
  (三)武术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当前,武术教材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相对单一,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到大学所学的武术内容基本集中在五步拳、少年拳、简化二十四太极拳和初级武术套路;二是教材系统性较差,不能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需求;三是内容难易程度不确定,不利于学生学习。
  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教学手段简单,针对性不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多种能力方面考虑不周;内容较枯燥,趣味性、游戏性不强,不能有效激发中小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对策
  根据上述情况分析,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小学武术师资的培养。
  首先,中小学武术教师的培养问题,就要从高校师范类的体育教育本专科学生入手。让他们学会和爱好武术,这是从事武术教学的高校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爱好武术,掌握基本的武术技能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用武术服务于中小学体育教学。
  (二)武术教材方面。
  在武术教材方面要考虑:其一,基础性。能为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一定的素质技能基础;其二,典型性。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编入教材;其三,实用性。要对学生身心发展与武术能力、兴趣的培养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其四,文化性。提高学生的武术文化素养,通过习练武术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思想、品德、境界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五,系统性,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充分考虑学习与传授的递进关系。除此之外,武术教材还应分出重点教材、一般教材和介绍性教材,使武术教材在使用上具有更大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五、结语
  中华武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群众基础的体育项目,理应在学校体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加强对武术项目的改革,不断创新、完善,使其更容易普及推广,使其发展为年青一代热衷的运动项目是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
  发展需要过程,如何让武术在中小学扎根、发芽、成长,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武术在过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要让武术这一传统文化的瑰宝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为民族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2004.3.
  [2]吕韶钧.学校武术课程的改革与建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12.
  [3]李正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7.
其他文献
物理起源于生活,我们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掌握了物理规律,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到生活中。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学生在探索物理现象的过程中会充满无限乐趣;当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应用到日常生产、生活中时,它会获得巨大的成功与喜悦感。这些都会提高学生的整体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会议
会议
一、前言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课堂教学在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下,为实现体育课目的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三项任务,即: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与道德意志教育。为完成这三项教学任务,教师备教材、备器械,写教案吃力地教,学生费劲地学,心血与汗水付出很多,回报收益却少之又少。而新课标推陈出新,以发展的观点提出了运动参与、知识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五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