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_spi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教学现实中出现的这一状况,要求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采取新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分层递进教学”的教学方式正是体现这一教学理念的较好模式。
  “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这与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的“孔子教人,各因其材”的“因人施教”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主要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生冒出来,使多数学生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教学班级整体优化”。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下面仅对“分层递进教学”的具体实施谈如下几点建议。
  一、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知识,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知识,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知识,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二、教学目标分层
  A层学生在知识学习上能全面并深入地理解教材,积极主动地钻研教纲(高考﹑奥赛﹑会考)考纲范围内的课外参考资料;在能力上综合能力强,教学中全面提高各种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他们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思维培养方面,全面培养并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同时,特别注重挖掘他们潜在的各种思维能力,注重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要求他们在学习成绩上要成为尖子,要求该科高考突破130分,最低要求也要达高考120分。
  B层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能全面地理解教材,积极主动地钻研老师指定的课外补充资料;在能力上能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要达到各种能力的一般要求外,还要注重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观察思考能力﹑转化迁移能力的培养;在思维品质上注重思维的严谨性和延伸性的培养;在学习成绩方面要求高考冲击120分。
  C层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能全面了解教材的同时,要求深入理解教材重点内容﹑高考会考的热点内容;在能力上要达到教纲的基本要求外,强化学生模仿能力﹑记忆贮存能力的培养;在思维品质上注重思维的严谨性和求同性的培养;在学习成绩方面要求高考上省大专线,冲击本科线。
  三、预习要求分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前预习成为教学流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中生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课前预习时,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预习指导,设置不同的预习要求,从而获得了较为理想的预习效果。比如,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同学,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完成练习题;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的同学。
  四、课中讲授分层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构建良性互动的师生的双边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而且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在授课过程中,对优秀生要做到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努力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对中等生和后进生要做到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引领学生紧扣教材,努力达到最基本教学要求,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教学设计时,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教学还要始终遵循循序渐进,逐步上升的规律,以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从而达到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
  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能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在为他们减轻负担的同时,让他们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素养,也能为喜爱数学的学生提供更充足的数学食粮,使他们尽早接受现代数学基础的熏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研究.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药
研究背景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危重类型,脑出血后最初30天的死亡率是43-51%,存活者75%留有不同程度残疾,致使病人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同时也给社会、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担。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的发现给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但由于脑出血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发生的数目有限,不足以修复脑出血后神经损
目的: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传统开腹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2月 ~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阑尾炎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将其分为对照组和
生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源头活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让语文教学向生活开放  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因而,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一、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  很多老师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首先,本文分析了工程建设项目监理工作的特点,分别对其服务性、独立性、公正性以及科学性加以说明;接下来,又指出工程建设项目监理企业特点在于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性质及建筑市场三
摘 要: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基本理念。目前研究的范围停留在三个方面:从理论层面上阐述在数学教育中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通过调查分析,提出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重视数学应用教学,提倡数学建模,强化数学应用意识。研究应该深入拓展。  关键词: 数学应用意识 相关研究 主要方向    一、引言  教育部2003年4月颁布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摘 要: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就是指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育资源,把人才学、教育学、创造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
摘 要: 提高数学素养、培养数学创新人才,“过程→生成”教学模式是较好的选择。学业评价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基于“过程→生成”教学理念,讨论了与之相适应的学业评价模式。  关键词: 高等数学教学 “过程→生成”理念 学业评价    学业评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往往左右着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所以学业评价改革也是教学改革重要环节。基础教育新课改已进行多年,然而高等学校、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