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他们居住形式各不相同,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和新型建筑材料的运用,我国传统民居建筑逐渐被新型建筑所代替,数量和种类也不断减少。为此,谈谈我国民居建筑以及南北方典型民居建筑之间的区别,希望在未来里,我们还会想起灿烂多姿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
关键词:传统居民建筑;南北方建筑;对比
人类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从古至今,都是以家庭为单位,一个“家”字就引出了古代的部落、现在的村落和城市。
一、传统民居建筑由来
最初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是穴居、半穴居的“土穴”。穴居是北方人的主要居住形式,穴居从竖穴、横穴展到半地穴,然后被木骨泥墙房屋代替。穴居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巢居是南方人的主要居住模式。原始人利用树木和杂草在树上搭建的一种原始建筑,因为形状特别像鸟巢,所以称之为巢居,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及长江流域以南。后来逐渐发展为后来的干栏式建筑。
二、南北民居建筑
(一)北方民居建筑—北京四合院
汉族民居除了部分窑洞民居外,其它各地的汉族民居大多以木架结构建造而成,作为三代首都的古城,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北方地区最为典型的传统建筑。其建筑的基本特征是以南北对称布置的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建筑外的人看不到院内的景象。院内由坐北的正房、东西对称的厢房、南面的倒座房组成,大门设在东南角,这种是最基本的一进式院落,如果需要扩建,就在倒座房与东西厢房间砌墙,把其分为两院,在用中间门相通,这样则为二进院落。如果在正房后面增添后罩房形成后院,则为三进院落。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是晚辈的起居室。
(二)北方民居建筑—陕西窑洞
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因为没有房子,就利用当地立体性能好的土层,建造了黄土高原上最独特的建筑—窑洞。窑洞分为土窑、砖窑、石窑等几种建筑形式。土窑顾名思义就是在土坡上挖成的黄土窑洞,该窑洞冬暖夏凉,保温隔音效果好。石窑和砖窑其实就是土窑的升级版,利用砖块和石块修建成拱形的窑洞,然后在盖上黄土,比土窑美观,更重要的是比土窑坚固。窑洞的建造不需要钢筋、水泥,所以造价很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窑洞的建造不断改进,黄土高原上的窑洞也变得美观和舒适,成为黄土高原独特的亮点。
(三)南方民居建筑—徽派建筑
南方中小型院落民居多由一或两个院落组成。徽派建筑多为进院落式和,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间为厅堂,两边为屋室,厅堂前方称为“天井”,用于采光和通风,还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正房即堂正房即堂屋前向天井,各屋都向天井排水。其外观十分有美感,高墙封闭,马头墙错落有致,砖墙抹灰,青瓦樯橹,色彩经典大方。在装饰方面,大多采用砖、木、石雕工艺,有木雕塑的窗棂、楹柱、砖雕的门罩,石雕塑的漏窗等,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如果置身在徽州的村落里,就仿佛置身于建筑雕刻的艺术长廊一样。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徽派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至今仍保持着自己独有的艺术风采。
(四)南方民居建筑—江南水乡
南方炎热潮湿,江南水乡民居多以穿斗式木构架结构建在河道旁,所以有旱街和水街两种形式。水街的桥连通旱街,桥型各式各样,也是江南水乡的典型标志之一。旱街里的民居建筑几乎是与园林合二而一,只要有宅必有园,这是典型标志之二。江南民居的布局与北京四合院相似,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迎面的正房为大厅,院内常建二层楼房。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天井”,住宅地面为了防潮,铺设石板,厅堂内用木鬲扇、屏门等分隔开,梁架没有过多彩绘,只稍加雕刻,建筑外墙多粉刷白色、屋顶砌黑色瓦片。整体色调素雅。
三、南北方民居建筑对比
(一)气候原因
北方建筑:由于气候原因就形成了与南方建筑不一样的建筑风格。北方建筑,如北京四合院就注重采光条件,为了满足充足的日照,多为坐北朝南的方位;为了保暖、抵御寒冷的气候,墙体建造比较厚;北方气候干燥,屋顶的设计要求过多讲究,平屋顶居多。
南方建筑:如徽派建筑与江南水乡建筑多使用穿斗式结构,多注重通风、排水;徽派建筑及江南水乡建筑物上可以看出屋面的坡度较大,利于排雨水;宅内的长廊不仅可以遮雨也可以遮阳。
(二)材料原因
北方建筑:北京四合院在造型与立面设计上,比较精致、实用、大方;建筑用材上多采用砖、石及木料;它的挑檐是最有特点的地方,雕刻比较美观细致,色彩较丰富。而窑洞则比较粗犷、朴实、大方;用材上既起到保证黄土稳定的作用又能修建出造型美观的建筑。
南方建筑:多粉浅色墙灰,多显得细腻、通透。建筑用材上不仅采用砖、石结构,也采用木结构、仿木结构。徽派建筑白墙、青瓦、砖雕门楼、木门窗,砖雕的雕工细致精美。而江南水乡的木构架建筑形式,装饰较多,突出表现在建筑内窗框、屋顶等方面。
(三)人文因素
北方建筑:四合院作为北方传统住宅,其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布置院子,正房与侧房居住布局,井井有条,体现了华北人民严谨的传统性格。四合院的修建亦是讲究风水的,从选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照风水理论来修建。而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民俗民风。
南方建筑:江南水乡修建一般依水而建,民居自然被融于水、路、桥之中。青砖蓝瓦、玲珑剔透的建筑风格,形成江南地区细腻、温情的水乡居民文化。而徽派建筑,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用唯一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交流。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成“四水归堂”。形象的反映了徽商的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
我国传统民居建筑作为传统建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南方建筑还是北方建筑,这所有的一切都体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建筑文化,都渗透着那时我国劳动人民的万千智慧。
【参考文献】
[1]王其钧,谢燕.中国建筑艺术典藏——民居建筑[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
[2]刘新迎.南北方建筑差异及其宜居形式[J].建筑设计,2011,10(7):200-201.
[3]颜红影.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文化内涵[J].商业文化研究,2011(05).
作者简介:魏颍惠(1994-),安徽阜阳人。河南师范大学在读本科13级环境艺术设计。
关键词:传统居民建筑;南北方建筑;对比
人类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从古至今,都是以家庭为单位,一个“家”字就引出了古代的部落、现在的村落和城市。
一、传统民居建筑由来
最初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是穴居、半穴居的“土穴”。穴居是北方人的主要居住形式,穴居从竖穴、横穴展到半地穴,然后被木骨泥墙房屋代替。穴居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巢居是南方人的主要居住模式。原始人利用树木和杂草在树上搭建的一种原始建筑,因为形状特别像鸟巢,所以称之为巢居,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及长江流域以南。后来逐渐发展为后来的干栏式建筑。
二、南北民居建筑
(一)北方民居建筑—北京四合院
汉族民居除了部分窑洞民居外,其它各地的汉族民居大多以木架结构建造而成,作为三代首都的古城,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北方地区最为典型的传统建筑。其建筑的基本特征是以南北对称布置的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建筑外的人看不到院内的景象。院内由坐北的正房、东西对称的厢房、南面的倒座房组成,大门设在东南角,这种是最基本的一进式院落,如果需要扩建,就在倒座房与东西厢房间砌墙,把其分为两院,在用中间门相通,这样则为二进院落。如果在正房后面增添后罩房形成后院,则为三进院落。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是晚辈的起居室。
(二)北方民居建筑—陕西窑洞
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因为没有房子,就利用当地立体性能好的土层,建造了黄土高原上最独特的建筑—窑洞。窑洞分为土窑、砖窑、石窑等几种建筑形式。土窑顾名思义就是在土坡上挖成的黄土窑洞,该窑洞冬暖夏凉,保温隔音效果好。石窑和砖窑其实就是土窑的升级版,利用砖块和石块修建成拱形的窑洞,然后在盖上黄土,比土窑美观,更重要的是比土窑坚固。窑洞的建造不需要钢筋、水泥,所以造价很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窑洞的建造不断改进,黄土高原上的窑洞也变得美观和舒适,成为黄土高原独特的亮点。
(三)南方民居建筑—徽派建筑
南方中小型院落民居多由一或两个院落组成。徽派建筑多为进院落式和,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间为厅堂,两边为屋室,厅堂前方称为“天井”,用于采光和通风,还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正房即堂正房即堂屋前向天井,各屋都向天井排水。其外观十分有美感,高墙封闭,马头墙错落有致,砖墙抹灰,青瓦樯橹,色彩经典大方。在装饰方面,大多采用砖、木、石雕工艺,有木雕塑的窗棂、楹柱、砖雕的门罩,石雕塑的漏窗等,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如果置身在徽州的村落里,就仿佛置身于建筑雕刻的艺术长廊一样。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徽派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至今仍保持着自己独有的艺术风采。
(四)南方民居建筑—江南水乡
南方炎热潮湿,江南水乡民居多以穿斗式木构架结构建在河道旁,所以有旱街和水街两种形式。水街的桥连通旱街,桥型各式各样,也是江南水乡的典型标志之一。旱街里的民居建筑几乎是与园林合二而一,只要有宅必有园,这是典型标志之二。江南民居的布局与北京四合院相似,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迎面的正房为大厅,院内常建二层楼房。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天井”,住宅地面为了防潮,铺设石板,厅堂内用木鬲扇、屏门等分隔开,梁架没有过多彩绘,只稍加雕刻,建筑外墙多粉刷白色、屋顶砌黑色瓦片。整体色调素雅。
三、南北方民居建筑对比
(一)气候原因
北方建筑:由于气候原因就形成了与南方建筑不一样的建筑风格。北方建筑,如北京四合院就注重采光条件,为了满足充足的日照,多为坐北朝南的方位;为了保暖、抵御寒冷的气候,墙体建造比较厚;北方气候干燥,屋顶的设计要求过多讲究,平屋顶居多。
南方建筑:如徽派建筑与江南水乡建筑多使用穿斗式结构,多注重通风、排水;徽派建筑及江南水乡建筑物上可以看出屋面的坡度较大,利于排雨水;宅内的长廊不仅可以遮雨也可以遮阳。
(二)材料原因
北方建筑:北京四合院在造型与立面设计上,比较精致、实用、大方;建筑用材上多采用砖、石及木料;它的挑檐是最有特点的地方,雕刻比较美观细致,色彩较丰富。而窑洞则比较粗犷、朴实、大方;用材上既起到保证黄土稳定的作用又能修建出造型美观的建筑。
南方建筑:多粉浅色墙灰,多显得细腻、通透。建筑用材上不仅采用砖、石结构,也采用木结构、仿木结构。徽派建筑白墙、青瓦、砖雕门楼、木门窗,砖雕的雕工细致精美。而江南水乡的木构架建筑形式,装饰较多,突出表现在建筑内窗框、屋顶等方面。
(三)人文因素
北方建筑:四合院作为北方传统住宅,其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布置院子,正房与侧房居住布局,井井有条,体现了华北人民严谨的传统性格。四合院的修建亦是讲究风水的,从选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照风水理论来修建。而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民俗民风。
南方建筑:江南水乡修建一般依水而建,民居自然被融于水、路、桥之中。青砖蓝瓦、玲珑剔透的建筑风格,形成江南地区细腻、温情的水乡居民文化。而徽派建筑,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用唯一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交流。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成“四水归堂”。形象的反映了徽商的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
我国传统民居建筑作为传统建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南方建筑还是北方建筑,这所有的一切都体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建筑文化,都渗透着那时我国劳动人民的万千智慧。
【参考文献】
[1]王其钧,谢燕.中国建筑艺术典藏——民居建筑[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
[2]刘新迎.南北方建筑差异及其宜居形式[J].建筑设计,2011,10(7):200-201.
[3]颜红影.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文化内涵[J].商业文化研究,2011(05).
作者简介:魏颍惠(1994-),安徽阜阳人。河南师范大学在读本科13级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