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人教版二上《我是什么》教学中,我通过营造氛围、找准起点、自主探究等策略,实现了“真说、真学、真读、真悟、真写”的“以生为本”的“五真课堂”。
【关键词】让学;《我是什么》;真
小学语文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每位教师自觉的“让学”行为;即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如何“让学”?现在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真说
营造一种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显得迫切而重要,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們好奇好问,对一切不理解的新异事物都感兴趣,我们更要努力保护好这颗颗童心,使他们的好奇心和认知兴趣在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中得到恣意张扬。
课始,我创设了一个“趣味猜谜”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竖耳听一听→大胆猜一猜→看谜面辩一辩→趣味奖一奖(如猜出谜底‘雨’就奖可爱的图片‘小雨点’)”的游戏过程中诱使孩子们敢说、想说、乐说、善说。
在猜第二个谜语(谜面为:小小硬球光又亮,夏季啪啪从天降。小朋友们捧在手,慢慢变成水一滩)时,有孩子只听了第一句就迫不及待地喊出了谜底“雹子”,看来这是个已经预习过课文还很懂老师心理的孩子。
我让他说说理由,他搔搔头皮说:“因为小硬球光又亮,所以是‘雹子’。”其他同学纷纷表示异议,有的说玻璃弹子也是光又亮的,有的说珍珠也是光又亮的……我顺势说道:“听完再猜才会更正确,对不对?”于是孩子们重新认认真真听完了谜面。有孩子猜是“冰”,显然他关注了后两句,一个胖胖的小男孩很是激动地说:“冰是冬天的,这个小硬球是夏天的,所以应该是‘冰雹’”。多厉害的发现啊!多精彩的争辩啊!在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中师生畅所欲言,孩子们错也错得可爱,对也对得可爱,这份可爱源自于无拘无束的“真说”。
二、真学
《我是什么》这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谜,孩子们是多么喜欢猜谜啊!所以在初读以后,我感觉到孩子们的兴奋点在猜猜“我是什么”上,就因势利导,问:这个“我”到底是谁呢? 我请了几个把手举到我鼻子底下的孩子,生1说是“云”,生2说是“水”,生3说是“雨”。我把球抛给了孩子们,问:你们同意谁的说法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水”。看来大多数孩子初读的起点不低。那么如何在此起点上展开教学,使孩子们对文章内容有一个较为正确的整体认知和把握呢?
我又抛出一个问题:你能从课文中找找句子说说理由,来说服刚才有不同意见的小朋友吗?
以下是孩子们的精彩发言:
生1:因为水能灌溉田地。
生2:只有水才会冲毁房屋。
生3:只有水会淹没庄稼。
生4:水会变成汽,汽会变成云,云还会变成雨、雹子。
生5:水会躺在池子里,跑到小溪里、江河里、大海里的都是水。
多会读书的孩子啊!不但猜出了“我”是“水”,还说得有理有据的。看来只要我们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教学,孩子们就会产生浓浓的学习兴趣,迸发出真真切切的学习智慧。
三、真读
了解内容读。《我是什么》第一、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水的三态变化过程。教学中我运用“借助句式概括段意”的策略,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然后思考:水变成了什么呢?能借助这个句式说一说吗?
句式一:“我”会变,变成( ),再变成( )。
句式二:“我”还会变,变成( ),变成( ),变成( )。
就这样在“自主读一读→借助句式说一说”的过程中学生初步了解的水的三态变化,读懂了文本内容。
获取信息读。水是怎么变成云的?这是个难点。我们都知道语文课要坚守语文教学本真,不能为他人作嫁衣裳——上成科学课,那么该使用什么样的语文手段让学生在自己跟文本打交道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突破这一难点呢?我借鉴教研员方老师的办法,采用“画一画”的策略来达到这一目的。老师在孩子们的“帮助”与“指导”下完成了简笔画,孩子们在开开心心中获取了文本信息,突破了教学难点。
欣赏表达读。《我是什么》第一自然段有一组拟人句: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如何让二上的孩子体会到这一写作特色呢?我借助媒体,创设情境,在配乐配图朗诵后,采用了移情体验的策略。
就这样,孩子们在“欣赏→体验→积累”中与课文语言进行了一次亲密涵泳。
四、真悟
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那么如何利用好课文这个“例子”呢?就是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进而实现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的思维碰撞,互动交流,以实现“例”的增值。《我是什么》第二自然段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小硬球”、“小花朵”这两个比喻的确切性及“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这三个用词的准确性呢?这既是个重点,又是个难点。我采用“生生合作,揣摩交流”的策略开展探究式学习。课前,我先在信封里装进去一张背景图(标有“雨”、“雹子”、“雪”的简笔画)和“小水珠”、“小硬球”、“小花朵”、“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六个词;然后同桌合作一起排一排,并讨论这样排列的理由;最后开展全班性的师生互动交流。孩子们在自主探究式的揣摩、感受与交流中,初步悟到了比喻的真谛,悟到了用词的合理性,很好地实现了例子的增值。
五、真写
《我是什么》一课,要求会写8个生字。教学时我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写字练习,引导孩子们发现两点水、三点水、四点底的书写规律,再充分进行书写练习,之后开展评价反馈,使写字教学落到实处。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就要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就要有策略地把学生的学习活动——读、思、问、品、议、写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教师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江赛娟.小学高年级识字教学的缺失与对策[J].吉林教育,2013年04期
【关键词】让学;《我是什么》;真
小学语文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每位教师自觉的“让学”行为;即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如何“让学”?现在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真说
营造一种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显得迫切而重要,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們好奇好问,对一切不理解的新异事物都感兴趣,我们更要努力保护好这颗颗童心,使他们的好奇心和认知兴趣在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中得到恣意张扬。
课始,我创设了一个“趣味猜谜”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竖耳听一听→大胆猜一猜→看谜面辩一辩→趣味奖一奖(如猜出谜底‘雨’就奖可爱的图片‘小雨点’)”的游戏过程中诱使孩子们敢说、想说、乐说、善说。
在猜第二个谜语(谜面为:小小硬球光又亮,夏季啪啪从天降。小朋友们捧在手,慢慢变成水一滩)时,有孩子只听了第一句就迫不及待地喊出了谜底“雹子”,看来这是个已经预习过课文还很懂老师心理的孩子。
我让他说说理由,他搔搔头皮说:“因为小硬球光又亮,所以是‘雹子’。”其他同学纷纷表示异议,有的说玻璃弹子也是光又亮的,有的说珍珠也是光又亮的……我顺势说道:“听完再猜才会更正确,对不对?”于是孩子们重新认认真真听完了谜面。有孩子猜是“冰”,显然他关注了后两句,一个胖胖的小男孩很是激动地说:“冰是冬天的,这个小硬球是夏天的,所以应该是‘冰雹’”。多厉害的发现啊!多精彩的争辩啊!在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中师生畅所欲言,孩子们错也错得可爱,对也对得可爱,这份可爱源自于无拘无束的“真说”。
二、真学
《我是什么》这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谜,孩子们是多么喜欢猜谜啊!所以在初读以后,我感觉到孩子们的兴奋点在猜猜“我是什么”上,就因势利导,问:这个“我”到底是谁呢? 我请了几个把手举到我鼻子底下的孩子,生1说是“云”,生2说是“水”,生3说是“雨”。我把球抛给了孩子们,问:你们同意谁的说法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水”。看来大多数孩子初读的起点不低。那么如何在此起点上展开教学,使孩子们对文章内容有一个较为正确的整体认知和把握呢?
我又抛出一个问题:你能从课文中找找句子说说理由,来说服刚才有不同意见的小朋友吗?
以下是孩子们的精彩发言:
生1:因为水能灌溉田地。
生2:只有水才会冲毁房屋。
生3:只有水会淹没庄稼。
生4:水会变成汽,汽会变成云,云还会变成雨、雹子。
生5:水会躺在池子里,跑到小溪里、江河里、大海里的都是水。
多会读书的孩子啊!不但猜出了“我”是“水”,还说得有理有据的。看来只要我们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教学,孩子们就会产生浓浓的学习兴趣,迸发出真真切切的学习智慧。
三、真读
了解内容读。《我是什么》第一、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水的三态变化过程。教学中我运用“借助句式概括段意”的策略,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然后思考:水变成了什么呢?能借助这个句式说一说吗?
句式一:“我”会变,变成( ),再变成( )。
句式二:“我”还会变,变成( ),变成( ),变成( )。
就这样在“自主读一读→借助句式说一说”的过程中学生初步了解的水的三态变化,读懂了文本内容。
获取信息读。水是怎么变成云的?这是个难点。我们都知道语文课要坚守语文教学本真,不能为他人作嫁衣裳——上成科学课,那么该使用什么样的语文手段让学生在自己跟文本打交道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突破这一难点呢?我借鉴教研员方老师的办法,采用“画一画”的策略来达到这一目的。老师在孩子们的“帮助”与“指导”下完成了简笔画,孩子们在开开心心中获取了文本信息,突破了教学难点。
欣赏表达读。《我是什么》第一自然段有一组拟人句: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如何让二上的孩子体会到这一写作特色呢?我借助媒体,创设情境,在配乐配图朗诵后,采用了移情体验的策略。
就这样,孩子们在“欣赏→体验→积累”中与课文语言进行了一次亲密涵泳。
四、真悟
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那么如何利用好课文这个“例子”呢?就是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进而实现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的思维碰撞,互动交流,以实现“例”的增值。《我是什么》第二自然段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小硬球”、“小花朵”这两个比喻的确切性及“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这三个用词的准确性呢?这既是个重点,又是个难点。我采用“生生合作,揣摩交流”的策略开展探究式学习。课前,我先在信封里装进去一张背景图(标有“雨”、“雹子”、“雪”的简笔画)和“小水珠”、“小硬球”、“小花朵”、“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六个词;然后同桌合作一起排一排,并讨论这样排列的理由;最后开展全班性的师生互动交流。孩子们在自主探究式的揣摩、感受与交流中,初步悟到了比喻的真谛,悟到了用词的合理性,很好地实现了例子的增值。
五、真写
《我是什么》一课,要求会写8个生字。教学时我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写字练习,引导孩子们发现两点水、三点水、四点底的书写规律,再充分进行书写练习,之后开展评价反馈,使写字教学落到实处。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就要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就要有策略地把学生的学习活动——读、思、问、品、议、写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教师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江赛娟.小学高年级识字教学的缺失与对策[J].吉林教育,2013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