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德育是教育中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之一,历来被人们所关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各级各类幼儿园、学校教育主题的今天,德育更是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阶段,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所以从小对幼儿实行德育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德育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本文从情感教育、行为习惯两方面探讨德育的内容。
[关键词] 情感教育 行为习惯
关于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定义,幼儿园的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这就是说,幼儿园的德育内容主要是发展幼儿的情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
对“幼儿园德育”来讲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重中之重。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很容易接受正确的、美好的、规范的刺激,而道德行为习惯是与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倾向相联系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
一、情感教育
“爱”的教育是培养幼儿的情感之首,是教育的基础。爱的情感教育是如今和谐社会建构必不可缺的情感元素。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孩子处于众星捧月般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倾向,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以我为中心、任性、骄蛮、无礼”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让孩子们成为一个有爱的人。
那么如何把爱的种子撒播到每个孩子的心中?让孩子心中爱呢?
1.让爱的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
要让孩子学会爱,教师必须先付出爱,先让孩子感受到爱。让孩子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爱。如晨间接待时在门口热情的和孩子打招呼,摸摸头、拉拉手欢迎他们的到来。我还有意识的寻找机会拥抱每一位孩子,分担他们的忧愁,分享他们的快乐。一个深情的拥抱传递着我对孩子们无限的爱:包容、接纳、关爱、信任、鼓励等等。
活动后休息时,找孩子谈谈心,对特别的孩子给予特别的爱,我们班有些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从小缺少父母的爱,老师的关爱显得尤为重要。
当孩子感受到爱之后,便要学习付出爱,老师可以在日常活动中创造机会在一次户外活动后,我感到肚子不舒服,回到教室后就坐在椅子上手捂着肚子,一个小朋友跑过来关切的问“老师,怎么了?”孩子们纷纷跑过来,有的摸摸我的额头,有的询问我是否很痛,让我勇敢一点,还有的说:“老师,到我妈妈医院去检查一下”,连平时对他人漠不关心的皓皓也投来了关心的眼神。看得出来,孩子们脸上充满了满足、快乐和成就感。让孩子们亲身感受,真正体验关爱他人,改变他们对周围的人缺乏关心的现状。
2.让爱的教育渗透于各项活动之中
我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有爱的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幼儿从中感受爱、体验对他人的爱。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学习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等,激发幼儿同情心和愿意帮助他人的情感,知道卖火柴的小女孩是那么可怜,孩子们的眼睛也红了,许多孩子主动提出我们要去帮助他,接着我问他们,“我们生活中那些人需要帮助,你会怎样帮助他们?”通过孩子们积极的探讨、交流、争论,让孩子学习关爱同伴,关爱他人,让幼儿在文学美的熏陶下以美育德、以美育爱。
3.让爱的教育融合在家园共建之中
纲要中提出:家园密切的合作,步调一致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过多“爱的教育”的盲区,许多孩子的父母还会通过自身的行动,向自己的孩子做出一些错误甚至恶劣的示范。爱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让孩子在被人爱中感受温暖、快乐,并由此学会爱别人,帮助别人,形成健康的人格。父母生病了,让孩子来照料;父母上班累了,让孩子多做一些家务;公交车上让孩子给老人让座位等借助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反复加深孩子的印象,使孩子明白帮助别人,能给被帮助者和自己都带来快乐。
二、习惯培养
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也是一个人品行的外在表现,判断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否形成,关键看他的日常行为是否合乎规范要求。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养成与培养的最初阶段,是激发幼儿创造性的启蒙阶段和萌芽时期,很多行为领域对幼儿来说尚是一块神奇的领地,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行为的正常发展,促进幼儿行为能力的真正提高是非常必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道德行为的最高层次。
1.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
2.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孩子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对于胆子特别小的孩子,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我们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当孩子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3.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及时发现,给予纠正。教育小朋友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争做好孩子。
4.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最近几年,对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庭的重视,这种趋势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有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这要求家庭和幼儿园要把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放在首位。
情感与行为习惯是幼儿德育的两个基本内容,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幼儿德育总的思路:从情感教育入手,以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为基础,激发幼儿内在情感为动力,以榜样引导和行为指导为基本手段,以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为主 ,协调家庭、社会教育力量,通过游戏活动、主题活动、结合节日设计活动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的行为意识,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高岚.学前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刘建君.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幼儿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J].山东教育,2001(7、8)
[关键词] 情感教育 行为习惯
关于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定义,幼儿园的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这就是说,幼儿园的德育内容主要是发展幼儿的情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
对“幼儿园德育”来讲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重中之重。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很容易接受正确的、美好的、规范的刺激,而道德行为习惯是与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倾向相联系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
一、情感教育
“爱”的教育是培养幼儿的情感之首,是教育的基础。爱的情感教育是如今和谐社会建构必不可缺的情感元素。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孩子处于众星捧月般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倾向,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以我为中心、任性、骄蛮、无礼”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让孩子们成为一个有爱的人。
那么如何把爱的种子撒播到每个孩子的心中?让孩子心中爱呢?
1.让爱的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
要让孩子学会爱,教师必须先付出爱,先让孩子感受到爱。让孩子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爱。如晨间接待时在门口热情的和孩子打招呼,摸摸头、拉拉手欢迎他们的到来。我还有意识的寻找机会拥抱每一位孩子,分担他们的忧愁,分享他们的快乐。一个深情的拥抱传递着我对孩子们无限的爱:包容、接纳、关爱、信任、鼓励等等。
活动后休息时,找孩子谈谈心,对特别的孩子给予特别的爱,我们班有些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从小缺少父母的爱,老师的关爱显得尤为重要。
当孩子感受到爱之后,便要学习付出爱,老师可以在日常活动中创造机会在一次户外活动后,我感到肚子不舒服,回到教室后就坐在椅子上手捂着肚子,一个小朋友跑过来关切的问“老师,怎么了?”孩子们纷纷跑过来,有的摸摸我的额头,有的询问我是否很痛,让我勇敢一点,还有的说:“老师,到我妈妈医院去检查一下”,连平时对他人漠不关心的皓皓也投来了关心的眼神。看得出来,孩子们脸上充满了满足、快乐和成就感。让孩子们亲身感受,真正体验关爱他人,改变他们对周围的人缺乏关心的现状。
2.让爱的教育渗透于各项活动之中
我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有爱的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幼儿从中感受爱、体验对他人的爱。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学习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等,激发幼儿同情心和愿意帮助他人的情感,知道卖火柴的小女孩是那么可怜,孩子们的眼睛也红了,许多孩子主动提出我们要去帮助他,接着我问他们,“我们生活中那些人需要帮助,你会怎样帮助他们?”通过孩子们积极的探讨、交流、争论,让孩子学习关爱同伴,关爱他人,让幼儿在文学美的熏陶下以美育德、以美育爱。
3.让爱的教育融合在家园共建之中
纲要中提出:家园密切的合作,步调一致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过多“爱的教育”的盲区,许多孩子的父母还会通过自身的行动,向自己的孩子做出一些错误甚至恶劣的示范。爱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让孩子在被人爱中感受温暖、快乐,并由此学会爱别人,帮助别人,形成健康的人格。父母生病了,让孩子来照料;父母上班累了,让孩子多做一些家务;公交车上让孩子给老人让座位等借助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反复加深孩子的印象,使孩子明白帮助别人,能给被帮助者和自己都带来快乐。
二、习惯培养
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也是一个人品行的外在表现,判断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否形成,关键看他的日常行为是否合乎规范要求。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养成与培养的最初阶段,是激发幼儿创造性的启蒙阶段和萌芽时期,很多行为领域对幼儿来说尚是一块神奇的领地,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行为的正常发展,促进幼儿行为能力的真正提高是非常必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道德行为的最高层次。
1.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
2.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孩子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对于胆子特别小的孩子,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我们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当孩子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3.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及时发现,给予纠正。教育小朋友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争做好孩子。
4.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最近几年,对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庭的重视,这种趋势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有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这要求家庭和幼儿园要把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放在首位。
情感与行为习惯是幼儿德育的两个基本内容,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幼儿德育总的思路:从情感教育入手,以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为基础,激发幼儿内在情感为动力,以榜样引导和行为指导为基本手段,以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为主 ,协调家庭、社会教育力量,通过游戏活动、主题活动、结合节日设计活动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的行为意识,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高岚.学前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刘建君.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幼儿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J].山东教育,20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