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xua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一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一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
  实践操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左右半球各有不同的优势功能,右脑以形象的感知。
  记忆、时间概念、空间定位、音乐、想象和情绪等活动占优势。由于大脑的功能具有整体性,只有左右半球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人的智力发展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数学思维活动主要受左脑支配,而使用直观的教学材料,由于其具有形象的特点,再加上儿童实际动手操作,使多种感官一起发挥作用,从而促使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掘儿童的智力潜能。
  二、实践操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例如:“10以内的加减法”是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数的组成即是数的分与合,在5以内数的分与合教学中先让学生拿出2个木块,分成左右两堆(1,l)。得到并学会用分与合说组成。再让学生拿出4个木块。也要分成左右两堆,想想可似怎么分,要求同桌要分得不一样,通过交流发现有三种:(1,3)、(2,2)、(3,1)。老师提问:“刚才大家每人又摆了其中的三种,谁有本领能把这三种分法一个不漏而且又是很有规律地找出来?”学生们互相讨论,边议边摆摆弄弄。他们想出了好办法,发现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左边,每次移l个到右边,就(3,l)、(2,2)、(l,3);也有的讲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右边,每次移1个到左边,这样也是有序地分,就成了(1,3)、(2,2)、(3,l)。两种分法都有道理,教师及时地给予表扬,同学们得鼓励,主动探索的劲头更足了。
  三、实践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
  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折、比较,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发展思维。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用多种方法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这时,老师追问:“为了不重复也不遗漏可以怎样数呢?”“逼”着学生思考,最后得出数面的一般方法是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共有6个面。学生认识什么是相对面后,再引导观察比较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你发现了什么?再一次“逼”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的用手摸一摸,有的用直尺量,有的把两块一样的长方体拼在一起,有的把长方体相对的面沿着外框画在纸上比较,等等。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初步感知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一样。接着,教师用取下长方体相对面的方法验证大小、形状一样。通过一系列操作、观察、思考,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面的大小、形状一样。这样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动手中思维,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使思维得到发展。
  四、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创新
  一个人的实践活动能力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一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
  如教学第一册“数学乐园”时,由于“起立游戏”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在帮助学生复习基数、序数等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又如,在“拼积木”活动中,让学生把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拼成不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对此颇感兴趣,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卡车、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的形状。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
其他文献
徐卫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标准》还指出: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
【摘要】高中数学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为此,教师在日常的数学解题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使得学生的练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显著的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 解题 思路  数学由于其自身的知识体系富含一定的理论性和抽象性,简单的言语讲解难以让学生真正领悟数学知识的内涵,高中数学涉及到很多抽象的定理、复杂的公式运算,这些知识
实践证明,地方电台、电视台要保持新闻节目比较高的收听率、收视率,就要在新闻本身上下工夫。因为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和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高质量的新闻节目才能吸引受众
目的:通过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相关文献中的经验、医案进行梳理,建立高血压中医药知识库,探索中医药在高血压病诊治方面潜在的、有价值的临床规律,以期为临床诊疗工作及科研设计
以往的教学把传承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这种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索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愿望要比其获得有限的知识更有价值。为此,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为体现这一新理念,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动手操作,启迪学生思维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
数学是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我们研究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与消除的目的是:(1)便于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反思,以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发扬成绩,纠正错误;(2)把握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状态,加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益;(3)试图探讨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因素及与素
电视人文谈话节目,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近年来出现在电视荧屏并深得大众的喜爱,已成为我国电视节目的一种新类型。大众文化的勃兴,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变革的
2011年的《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变“要我学”为“我会学”。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同下有所发现,有所收益,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呢?  一、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使
【摘要】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数学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巧设数学问题情境,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欲望、诱发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想象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过程必然伴随着数学问题的产生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和交流,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明确自己的不足。并且在同学和任课老师的指点之下,思维受到启发,能更加全身心的投入教学活动当中,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阐释,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的应用策略。  【摘要】浅谈合作学习中职数学应用  1.引言  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中职数学教学,能促进学生更好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