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国家的发展变化

来源 :中学政史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i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要点】
  世界历史下册第四、五、六单元从各个国家或联盟的角度切入,讲述了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日本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苏联虽通过一系列改革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最终走向解体;东欧各国为摆脱斯大林模式,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却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结果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改变。亚非拉各国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复习目标】
  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2.知道欧洲联盟。
  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主要史实。
  4.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5.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6.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7.通过印度独立、“非洲独立年”、古巴革命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8.知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知识链接】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一、美国经济的发展
  二、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西欧经济的发展
  (二)欧洲的联合
  1.欧盟的性质:经济政治联合组织。
  2.欧盟成立带来的变化:①欧盟各国逐步使用统一货币——欧元。(口袋里的欧洲)②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③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④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三)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1.①1964年,日本东京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不断膨胀,军费开支不断增加。
  2.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①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②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③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一、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赫鲁晓夫改革
  ①时间:1953—1964年。
  ②内容: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③评价:虽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时间:1985年。
  ②前期重点: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
  ③后期重点:政治改革。
  ④影响: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3.苏联解体(1991年底)
  ①原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②催化剂:“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
  ③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匈牙利的改革
  ①背景:斯大林模式严重阻碍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②目的:通过改革推动经济的发展。
  ③措施:在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在经济上,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在工业方面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
  结果: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全面经济改革奠定了较好基础。
  2.东欧剧变
  (1)原因: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b.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c.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2)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改变。
  (3)启示:a.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b.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c.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d.要加强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一、亚非拉的奋起
  1.印巴分治: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后来,印、巴分别成立了共和国,尼赫鲁出任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2.非洲独立年: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历史上称这一年为“非洲独立年”。
  3.纳米比亚独立及其意义:1990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这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4.拉丁美洲的革命:1959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99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里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
  二、动荡的中东地区
  1. 战火频仍的中东
  (1)背景:①一戰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并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②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
  (2)表现:以色列国成立后至1973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发生了四次战争,史称中东战争。   2.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1)原因:①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②大国的介入使问题更加复杂。③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矛盾更加复杂化。
  (2)关键:巴以冲突。
  3.现状:中东和平进程出现曲折和反复,步履维艰。
  【重难点解析】
  1.理解欧盟的建立和发展对欧洲和世界产生的影响。欧盟建立以后,成员国的人民生活、政治、外交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国际地位。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2.要能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的基础上归纳出共同的原因。共同原因包括科教兴国和制定积极、恰当的政策两个方面。欧、日崛起的原因还有美国的援助或扶持。
  3.动荡的中东局势引发的感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
  【真题解析】
  1.(2016·河北)经过调整和改革,20世纪50—9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避免了发生像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那样大的经济波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世界经济持续繁荣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已经消除
  C.发达国家干预经济效果显著
  D.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鼎足之势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解答此题需要学生仔细分析题意,寻找有效信息。“避免了发生像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那样大的经济波动”,说明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了克服经济大危机的经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成功解决经济大危机的罗斯福新政是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渡过经济大危机的。故C项正确。
  2.(2017·广东深圳)下图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A.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持续增长
  B.五六十年代罗斯福实行新政推动经济发展
  C.70年代中期增长率最低
  D.新经济的出现促进了90年代的经济增长
  解析:本题考查了美国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具有周期性,且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并不是持续增长的,A项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是20世纪30年代的政策,B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C项错误。新经济的出现促进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经济增长,D项正确。
  3.(2016·山西)下面一组图片呈现的是德国小伙儿威廉的生活片断。为他的快乐生活提供了如此便利的直接原因是( )
  A.联合国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欧洲联盟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
  C.亚太经合组织促进了区域化合作
  D.世贸组织有利于成员国贸易自由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欧洲联盟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盟各国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的发展。故选B。
  4.(2017·江苏南京)下列属于二战后去殖民地化进程中赢得独立的亚洲国家是( )
  ①印度 ②巴基斯坦 ③纳米比亚 ④巴拿马
  A.①②B.①③④C.①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好此题需要准确识记相关国家所在的大洲。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主要集中在亚非拉。印度、巴基斯坦在亚洲,纳米比亚在非洲,巴拿马横贯南北美洲是一个美洲国家。故选A。
  5.(2017·山西)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召开主题研讨会,下面是四名同学的发言。从他们的发言中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
  ①罪恶的黑奴贸易造成非洲传统文明的衰落,经济社会倒退 ②非洲版图上各国疆界以直线居多,是殖民主义留下的烙印 ③二战后印巴分治遗留下的克什米尔问题,成为印巴冲突不断的历史根源 ④巴拿马运河战略地位重要,但运河主权直到1999年才被巴拿马政府收回
  A.国家独立与统一B.殖民主义的恶果
  C.领土主权与疆域D.地区冲突的加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黑奴贸易、非洲殖民主义留下的烙印、印巴分治的遗留问题、巴拿马运河的主权问题都是殖民主义的恶果。故选B。
  【试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信息化和全球化是( )
  A.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B.苏联新经济的主要特征
  C.美国新政治的主要特征D.日本新经济的主要特征
  2.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演说中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 )
  A.苏联的威胁B.西欧和日本经济竞争
  C.第三世界的崛起D.美国经济滞胀
  3.到欧盟各国,你可以看到( )
  ①大多数成员國使用单一的货币 ②成员国内部人员自由流动
  ③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已完全消除 ④成员国内部货物自由流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雨果曾预言:“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1993年,欧洲初步实现这一预言而建立的“高一级整体”是( )   5.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A.进行反封建民主改革
  B.充分利用外援
  C.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成果
  D.发动对外战争,扩大国际市场
  6.张亮同学以“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下他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印度獨立后大力发展科技,成就显著
  ②1956年埃及宣布将巴拿马运河收归国有
  ③1959年古巴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④纳米比亚的独立宣告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二战后,日本教育经费在政府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20世纪90年代日本有1/3以上的成年人受过大学教育。这说明日本( )
  A.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B.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C.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
  D.十分重视教育
  8.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 )
  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
  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
  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9.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图三所示人物分别是哪个国家的领袖人物?
  (2)据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学习主题。
  10.材料 苏联解体以来,中国学者对苏联解体原因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苏联落后于时代是其垮台的根源。斯大林当政的最后几年,理论上的教条化、内外政策的僵化,即社会主义体制的僵化,实际上成为苏联社会主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斯大林之后的30年间,经济上,苏联早期的高速工业化,被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并最后停滞的衰落景象所取代;政治上,曾经被看作是解放者和人类希望的苏联社会主义,开始到处推行扩张、干涉他国他党内政的霸权主义;理论上,苏联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生气勃勃的局面,已经被远离实际、僵硬的死气沉沉的教条主义所取代。这为苏联最终走向解体准备了条件。
  一种观点认为,苏联解体是由其计划经济制度导致的。计划经济制度有着内在不可克服的矛盾: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在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的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但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
  还有观点认为,作为执政党的苏共及其领导人,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苏共正是由于长期脱离群众才最终为群众所抛弃。这首先表现为苏共失去了思想的先进性,脱离现实,人们对苏共的宣传失去了信任,从而对苏共也失去了信任。其次在苏共执政的70多年里,苏联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实际上是处于贫困状态,开放使人们看到了与西方国家的巨大反差,从而引起了强烈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对苏共来说是毁灭性的……加上戈尔巴乔夫改革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加速了苏联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危机,造成了全面的混乱和动荡。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维埃俄国的创始人是谁。
  (2)从材料表述的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观点中,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证。(要求:先概括出观点是什么,然后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参考答案
  1.A 2.B 3.D 4.B 5.C 6.C 7.D 8.D
  9.(1)印度、埃及、古巴。
  (2)亚非拉的奋起。(意思相近即可)
  10.(1)列宁。
  (2)答案一:苏联落后于时代是其解体的根源。(若答出苏联落后于时代也可)
  因为:斯大林后期体制僵化:经济上,制度缺乏创新;政治上,推行霸权主义;思想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共领导人未能与时俱进;没有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等。(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所以,苏联落后于时代是其解体的根源。
  答案二:苏联的计划经济制度导致苏联解体。(若答出苏联的计划经济制度也可)
  因为:苏联的计划经济制度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苏联的计划经济制度压制个人消费,使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苏联的计划经济制度,导致经济发展比例失调;苏联的计划经济制度,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苏联的计划经济制度,未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苏联的计划经济制度,助长了腐败等。(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所以,苏联的计划经济制度导致苏联解体。
  答案三:苏共及其领导人对苏联解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若答出苏共及其领导人的责任也可)
  因为:苏共及其领导人长期脱离群众;苏共失去了思想上的先进性,使人民对苏共失去信任;苏共没有使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苏共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苏共的对外政策失误;斯大林后期体制僵化;赫鲁晓夫等苏共领导人的改革,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等。(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所以,苏共及其领导人对苏联解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他文献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课程价值在于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因此,体育与健康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任。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摆在我们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途径;分析    一、体育教育可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挫折有两种意义:第一,是指个体动机性行为受阻的
当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差异,特别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人格差异,对教育效果有显著的影响。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与普通大学学生一样要学习文化理论课,但是又要学习体育专业技术、参加运动训练。那么,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格差异与学习差异的关系怎样呢?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格因素的调查研究,试图对体育专业的教学管理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山东体育学院的2005
不分层次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由于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特征,不仅会使一些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从而泯灭学生的人生智慧,也加重一些学生的学习负担。为顺应教育教学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确立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就会极大地促进学生进步。分层教学可分步骤实施:    一、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测评后进行合理分层,是教学的准备    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发展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别,作为教师在教学时需要
《白雪歌送武官归京》是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一首鼎足之作,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主要风格。在这首诗里,诗人从塞外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着笔,通过特殊环境背景的描绘。反映了军幕中的生活,衬托出对朋友的送别之情。“雪”在诗中,构成了贯串全篇的线索,并加强了抒情的形象性。  在叙事上,文章一开始从凛冽的朔风着笔,引出“雪”,描写了我国西北边塞八月飞雪的奇特景色。我们的思绪不由被带到了那个大雪纷飞的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写字具有审美功能,能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有效的写字教学实际上是一个感受美、探索美、领悟美和表现美的能动的构建过程。写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对于小学的审美教育有着独特的意义。  但综观现今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由于应试的功利目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影响,以及上课教师对写
一、调查目    1、了解聋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必要,为今后聋校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依据。2、了解聋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现状。3、了解聋生当前的心理特点、心理差异以及提出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4,寻找使聋生形成健康心理、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二、调查时间    问卷调查时间(2008年9月——2009~6月)对我校90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    三、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语言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掌握汉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也是学习其他课程和日后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识字教学的这一理念,明确指出了识字教学的三个策略:1、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生活习惯进行识字教学。2、注重教给儿童识字方法,使之逐步形成识字能力。3、力求识用相结合,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识字能力。  对于儿童来说识字的过程主要是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实现的,在识字的过程中,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
一、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社会的进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促使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采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企业的要求。同时,现代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厌学、自信心不足、不善交流等现象。结合以上两犬现象背景,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主要方面     1、了解社会需求,明确教学目标。计算机及
在我国,双语教学主要指英语和汉语共同作为两种教学语言,或汉语和一种少数民族语言共同作为教学语言。我国双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国际交流和科技切磋扫除语言障碍。  1929年。国际教育局在卢森堡召开的第一次双语教学会议是国际双语教育理论研究的里程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际双语教育研究至今形成了三种基本取向:第一,“实践模式”取向。致力于教学模式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