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教学思想趋于成熟,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教学,对于学生们的实际学习质量要求,也在随之不断提升。为了能够使学生们的数学知识水平得到综合性提升,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为在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对于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入,对应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也在不断累积。所以,教师立足于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学习现状,设计高效的教学方法,使之有效提升学生们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提升能力;教法研究
在教师指导学生们学习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期间,应当强化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而调动学生们的实际解题能力。所以,教师在为学生们设计相应的数学知识教学内容时,需要为学生们强调提炼关键题目信息的重要性,以此使学生们在解题过程中获得完整的解题思路。同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有效分析,使学生们掌握解题模型解决相关问题。此外,教师应当为学生们设计分层性教学任务,使学生们的解题能力得到全面优化。
一、提炼问题中的有用信息,构建完整的解题思路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为学生们强调解题思路的重要性,这样能够使学生们在思考问题时,有效理清自己的解题思路,从而更好地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们相关数学知识内容时,需要为学生们设计相应的有用信息提炼方法,使学生们在读题思考的过程中,就能够将题目中涉及到的关键知识进行有效标记。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们解决数学问题时,首要的教学任务就是为学生们讲解提炼题目信息的方法。为此,教师要求学生们在读题期间,将其中的数字信息进行还原,使之成为直观的数学语言,从而帮助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之真正便于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学习“比例关系”的知识时,就可为学生们设计相应的信息提炼教学策略,以此充分锻炼学生们提炼核心问题内容的能力。为此,教师为学生们设计如下问题:“服装厂第一车间有工人150人,第二车间的工人数是第一车间的2/5,两个车间的人数正好是全厂工人总数的5/6,全厂有工人多少人?”此时,学生们需要按照教师教授的方法,從中提炼有效信息:一车间150人,二车间是一车间的2/5,二车间和一车间总人数150(1+2/5)。而后,学生们需要将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计算,便可获得正确的问题结果。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们提炼问题中的数学要素,可以切实帮助学生完整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助力学生分析问题,强化解题模型的理解
对于学生而言,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知识要点的总结,才能够再次遇到相似问题时,做出最为直接有效的解题判断。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学习期间,需要为学生们强调对所学问题的分析和总结,而后将其转化为自己能够即用即取的解题模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相关数学问题。所以,教师帮助学生整理当前所学的数学知识,以及其已经解决的相关数学问题,进行解题方法的研究和总结,从而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解题关键。通过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相应的解题模型,可以使学生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更加有的放矢,提升其解题的速度和质量。
其中,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学习“差倍问题”的内容时,就可为学生们设计相应的问题分析教学策略。通过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找到其中的解题关键——数量关系。此时,教师为学生们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内容,以及学生们在实际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进行哪些有效的辅助设计等。为此,教师带领学生们进行相应的模型设计,要求学生们再遇到相关问题时,采用线段长度转化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解题辅助设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问题中涉及的数量关系。通过教师为学生们分析相关问题的本质,并带领学生设计解题模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三、采取分层教学设计,逐步优化解题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们学习小学数学知识,需要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解题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相应的教学指导期间,需要为学生们选取分层教学策略,使学生们能够按照教师预期的教学进度,逐步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需要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所以为学生们设计分层性的教学方法,以此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切实优化学生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此,教师为学生们讲解“溶液浓度”的相关问题时,就可采用分层教学策略,为学生们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为其设计的问题难度也不尽相同,使得相应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最大化的解题训练。假如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则可在学有余力的状况下,进行更为深刻的知识学习和探究,从而逐步提升学生们的解题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授学生解决小学阶段的数学问题时,需要为学生们设计综合性的教学策略,使之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沈百梅.让“解题”变得流畅起来——小学生解题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7(10):71-72.
[2]李燕华.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9):77-78.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提升能力;教法研究
在教师指导学生们学习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期间,应当强化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而调动学生们的实际解题能力。所以,教师在为学生们设计相应的数学知识教学内容时,需要为学生们强调提炼关键题目信息的重要性,以此使学生们在解题过程中获得完整的解题思路。同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有效分析,使学生们掌握解题模型解决相关问题。此外,教师应当为学生们设计分层性教学任务,使学生们的解题能力得到全面优化。
一、提炼问题中的有用信息,构建完整的解题思路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为学生们强调解题思路的重要性,这样能够使学生们在思考问题时,有效理清自己的解题思路,从而更好地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们相关数学知识内容时,需要为学生们设计相应的有用信息提炼方法,使学生们在读题思考的过程中,就能够将题目中涉及到的关键知识进行有效标记。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们解决数学问题时,首要的教学任务就是为学生们讲解提炼题目信息的方法。为此,教师要求学生们在读题期间,将其中的数字信息进行还原,使之成为直观的数学语言,从而帮助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之真正便于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学习“比例关系”的知识时,就可为学生们设计相应的信息提炼教学策略,以此充分锻炼学生们提炼核心问题内容的能力。为此,教师为学生们设计如下问题:“服装厂第一车间有工人150人,第二车间的工人数是第一车间的2/5,两个车间的人数正好是全厂工人总数的5/6,全厂有工人多少人?”此时,学生们需要按照教师教授的方法,從中提炼有效信息:一车间150人,二车间是一车间的2/5,二车间和一车间总人数150(1+2/5)。而后,学生们需要将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计算,便可获得正确的问题结果。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们提炼问题中的数学要素,可以切实帮助学生完整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助力学生分析问题,强化解题模型的理解
对于学生而言,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知识要点的总结,才能够再次遇到相似问题时,做出最为直接有效的解题判断。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学习期间,需要为学生们强调对所学问题的分析和总结,而后将其转化为自己能够即用即取的解题模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相关数学问题。所以,教师帮助学生整理当前所学的数学知识,以及其已经解决的相关数学问题,进行解题方法的研究和总结,从而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解题关键。通过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相应的解题模型,可以使学生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更加有的放矢,提升其解题的速度和质量。
其中,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学习“差倍问题”的内容时,就可为学生们设计相应的问题分析教学策略。通过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找到其中的解题关键——数量关系。此时,教师为学生们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内容,以及学生们在实际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进行哪些有效的辅助设计等。为此,教师带领学生们进行相应的模型设计,要求学生们再遇到相关问题时,采用线段长度转化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解题辅助设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问题中涉及的数量关系。通过教师为学生们分析相关问题的本质,并带领学生设计解题模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三、采取分层教学设计,逐步优化解题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们学习小学数学知识,需要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解题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相应的教学指导期间,需要为学生们选取分层教学策略,使学生们能够按照教师预期的教学进度,逐步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需要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所以为学生们设计分层性的教学方法,以此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切实优化学生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此,教师为学生们讲解“溶液浓度”的相关问题时,就可采用分层教学策略,为学生们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为其设计的问题难度也不尽相同,使得相应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最大化的解题训练。假如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则可在学有余力的状况下,进行更为深刻的知识学习和探究,从而逐步提升学生们的解题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授学生解决小学阶段的数学问题时,需要为学生们设计综合性的教学策略,使之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沈百梅.让“解题”变得流畅起来——小学生解题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7(10):71-72.
[2]李燕华.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9):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