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了解“博士”这个称谓是在“文革”中期,那时我还是个少年。当时,美国外交家基辛格几度访华,践行了打破中美关系坚冰的破冰之旅。那时的媒体对他的称谓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基辛格博士”。后来,基辛格真的由学界步入政界,当上了美国国务卿,又数度访华。中国媒体对他的称谓便改成“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从此我感到博士的称谓既表明有学问,又可以终身;教授的称谓虽也表明有学问,但似乎不能终身。不过那时丝毫没想到教授、博士等称谓与我有什么关系。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后恢复了高考。本人在参加两次高考后于1978年夏考入了大学,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接着又考上了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当上了助教。以后一步步地当上了讲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再以后又攻读了博士研究生获得了博士学位,做完了博士后研究工作。再以后当上了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暨博士后合作导师……教授、博士、博导等称谓与我直接关联上了。
我在称呼别人和被别人称呼的实践中,在观察和思考中渐渐感受和体验到关于博士、教授称谓用法的微妙之处,现总结如下:
1、博士是最高学位,表明获得者有学问,且可以终身。譬如基辛格离开大学步入政界后,我们的媒体仍称他为基辛格博士。我甚至认为,即使一个博士违了法犯了罪,在被判刑治罪那天,他仍是博士。比如我国的法院布告对罪犯的判决一般开头便如此写道:某犯某某,男女,现年多少岁,生于某地,某某文化程度……这文化程度一般写小学、或初中、或高中、或大专、或大学……倘若某罪犯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其文化程度便是研究生或硕士,倘若是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其文化程度便是博士。
2、教授是高等院校教师中的最高一级技术职称,表明获得者很有学问,但不能也不应终身。同样如基辛格当上国务卿不再在哈佛大学任教后,我们的媒体便称他为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而不再称他教授了。假如一个教授违了法犯了罪,在被判刑治罪那天,布告一般会这样写:……某某文化程度,被捕前是某大学的教授或教师。“被捕前”三字颇有意味。因为一个人从犯罪案发被捕到被宣判治罪,必然有段时间过程。而他(她)在案发被捕后,必然已被所在学校撤消了一切职务职称,开除了公职。如同个别领导干部犯罪被判刑之前必然已被开除了党籍撤消了党内外一切职务开除了公职一样。所以到宣判之日他(她)已不是大学教授了。
3、现在教授称谓有泛滥的趋势。比如有的人曾经是大学教授,但在工作调动提干后,当上了处长、局长、厅长、县长、市长等。他已离开了高校甚至离开了高教系统,但在自称(如个人名片)、他称和报道中仍称教授,如“某某市市长某某某教授”,“某某厅厅长某某某教授”。我认为,这是不可取不应该的。是教授便应该在高等院校工作上班,承担和完成本科生教学任务,招收和指导研究生,从事科学技术或学术文化研究。若一个人已不再在大学上班、讲课、研究,他就不再是教授了,他的自称、他称,对他的报道也不应该称其为教授了。而博士则可以终身,如某某县县长(或某某局局长)某某某博士。
4、更令人堪忧和可笑的是,现在有的人从来没在高校当过教师,从来没有评上过教授职称。只因他(她)现在当了较大的官,掌了较大的权,或成了企业家实业家,有较多的钱,或成了明星、名人,有较大的知名度,又与某些大学有点交往,对学校有点资助、支持等,于是便被一些高校聘为客座教授、名誉教授、兼职教授、特约教授,等等。可他们仍从不在学校承担课程讲课等,但却在自称、他称和报道中,称某某(指客座等)教授,有时更简称为某某(指姓名)教授。对这种不合理的事情,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就应该抵制,不称他、不报道他是教授,而称他、报道他是客座、名誉、兼职、特约等教授。因为道理很简单,客座、名誉、兼职、特约(等)教授≠教授。如同封建王朝时代,由于各种原因而被朝廷授予的“同进士”、“如夫人”不等于进士、夫人。
此外,在语言生活实践中,我体验到教授有较浓的年龄色彩,往往与老年人、壮年人、中年人关联。而博士没有什么年龄色彩,它完全可以与青年人关联。设一个人七岁发蒙,六年小学,六年初中高中,四年大学,三年硕士生,26岁便可能考上博士生。一旦考上博士生,人们一般就可以打马虎眼地提前称他(她)为博士了。因为大部份博士生三五年后都能获得博士学位。即使要严格,那么一般29岁便可以毕业了。博士也可以与中年人、壮年人、老年人关联。按现行的研究生制度和学位制度,中年人也可以攻读博士(生),中年人和壮年人也可以以同等学历的身份申请博士学位(俗称论文博士)。由于博士是终身,故老年人也可以称之为博士。譬如我们今天仍称已是耄耋老人的基辛格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称杨振宁为“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博士”,等等。而一个人升到教授,一般得到壮年时至少得到中年时。这是由教授乃高校教师中的最高职称之性质所决定的,你必须一步步一级级地才升得上来。
院士、教授、博士都可用作对高级知识分子的称谓或称呼。院士毕竟极少,全国迄今仅一千多人。教授不多,全国约几十万人(加上其他正高级职称者,如研究员、主任医师、正高级高工、编审等等,全国约有几百万人)。博士也不多,全国现有几十万人,倘加上在读的博士研究生,则有一百多万人。由于教授不是终身,又有年龄辈份的色彩,故用作称呼的场合和时候有限。而博士是终身,又无年龄、辈份、性别、亲疏、严肃与轻松、正式与非正式等的色彩,故用作称呼的场合和时候很广很多,所以我在招呼人时在两可的时候常称某人为某博士(如果是的话)。因此之故我有时也对我的孩子说,为了让别人便于称呼你,为了让你的称谓多一个供人选择的较好选项,将来还是读一下博士生拿个博士学位吧。
我在称呼别人和被别人称呼的实践中,在观察和思考中渐渐感受和体验到关于博士、教授称谓用法的微妙之处,现总结如下:
1、博士是最高学位,表明获得者有学问,且可以终身。譬如基辛格离开大学步入政界后,我们的媒体仍称他为基辛格博士。我甚至认为,即使一个博士违了法犯了罪,在被判刑治罪那天,他仍是博士。比如我国的法院布告对罪犯的判决一般开头便如此写道:某犯某某,男女,现年多少岁,生于某地,某某文化程度……这文化程度一般写小学、或初中、或高中、或大专、或大学……倘若某罪犯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其文化程度便是研究生或硕士,倘若是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其文化程度便是博士。
2、教授是高等院校教师中的最高一级技术职称,表明获得者很有学问,但不能也不应终身。同样如基辛格当上国务卿不再在哈佛大学任教后,我们的媒体便称他为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而不再称他教授了。假如一个教授违了法犯了罪,在被判刑治罪那天,布告一般会这样写:……某某文化程度,被捕前是某大学的教授或教师。“被捕前”三字颇有意味。因为一个人从犯罪案发被捕到被宣判治罪,必然有段时间过程。而他(她)在案发被捕后,必然已被所在学校撤消了一切职务职称,开除了公职。如同个别领导干部犯罪被判刑之前必然已被开除了党籍撤消了党内外一切职务开除了公职一样。所以到宣判之日他(她)已不是大学教授了。
3、现在教授称谓有泛滥的趋势。比如有的人曾经是大学教授,但在工作调动提干后,当上了处长、局长、厅长、县长、市长等。他已离开了高校甚至离开了高教系统,但在自称(如个人名片)、他称和报道中仍称教授,如“某某市市长某某某教授”,“某某厅厅长某某某教授”。我认为,这是不可取不应该的。是教授便应该在高等院校工作上班,承担和完成本科生教学任务,招收和指导研究生,从事科学技术或学术文化研究。若一个人已不再在大学上班、讲课、研究,他就不再是教授了,他的自称、他称,对他的报道也不应该称其为教授了。而博士则可以终身,如某某县县长(或某某局局长)某某某博士。
4、更令人堪忧和可笑的是,现在有的人从来没在高校当过教师,从来没有评上过教授职称。只因他(她)现在当了较大的官,掌了较大的权,或成了企业家实业家,有较多的钱,或成了明星、名人,有较大的知名度,又与某些大学有点交往,对学校有点资助、支持等,于是便被一些高校聘为客座教授、名誉教授、兼职教授、特约教授,等等。可他们仍从不在学校承担课程讲课等,但却在自称、他称和报道中,称某某(指客座等)教授,有时更简称为某某(指姓名)教授。对这种不合理的事情,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就应该抵制,不称他、不报道他是教授,而称他、报道他是客座、名誉、兼职、特约等教授。因为道理很简单,客座、名誉、兼职、特约(等)教授≠教授。如同封建王朝时代,由于各种原因而被朝廷授予的“同进士”、“如夫人”不等于进士、夫人。
此外,在语言生活实践中,我体验到教授有较浓的年龄色彩,往往与老年人、壮年人、中年人关联。而博士没有什么年龄色彩,它完全可以与青年人关联。设一个人七岁发蒙,六年小学,六年初中高中,四年大学,三年硕士生,26岁便可能考上博士生。一旦考上博士生,人们一般就可以打马虎眼地提前称他(她)为博士了。因为大部份博士生三五年后都能获得博士学位。即使要严格,那么一般29岁便可以毕业了。博士也可以与中年人、壮年人、老年人关联。按现行的研究生制度和学位制度,中年人也可以攻读博士(生),中年人和壮年人也可以以同等学历的身份申请博士学位(俗称论文博士)。由于博士是终身,故老年人也可以称之为博士。譬如我们今天仍称已是耄耋老人的基辛格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称杨振宁为“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博士”,等等。而一个人升到教授,一般得到壮年时至少得到中年时。这是由教授乃高校教师中的最高职称之性质所决定的,你必须一步步一级级地才升得上来。
院士、教授、博士都可用作对高级知识分子的称谓或称呼。院士毕竟极少,全国迄今仅一千多人。教授不多,全国约几十万人(加上其他正高级职称者,如研究员、主任医师、正高级高工、编审等等,全国约有几百万人)。博士也不多,全国现有几十万人,倘加上在读的博士研究生,则有一百多万人。由于教授不是终身,又有年龄辈份的色彩,故用作称呼的场合和时候有限。而博士是终身,又无年龄、辈份、性别、亲疏、严肃与轻松、正式与非正式等的色彩,故用作称呼的场合和时候很广很多,所以我在招呼人时在两可的时候常称某人为某博士(如果是的话)。因此之故我有时也对我的孩子说,为了让别人便于称呼你,为了让你的称谓多一个供人选择的较好选项,将来还是读一下博士生拿个博士学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