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胡适的尝试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ong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穆先生喜欢说,中国的史学是以“人”为中心的,西方的史学是以“事”为中心的。传记这一领域中,“精英”一统天下的格局在晚近的历史研究中渐呈式微之相,“匹夫匹妇”的历史获得更多关注,不少学者津津乐道于诸如清代山东郯城一个无名农妇的遭遇(见史景迁的《王氏之死》)。应该提醒的是,为小人物提供空间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大人物与时代的关联,仍是史家不可逃避的课题。
  罗志田教授的《再造文明的尝试:胡适传(1891—1929)》一书具有别样的启示意义。胡适在20世纪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上,长处风口浪尖,一起随潮流波荡。近十年,大陆以“胡适传”为题之作就有五六种,《胡适文集》、《胡适日记全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等资料也相继出版。比起众多同类著作,这本书利用的均是常见材料,却能令人有耳目全新之感。这与作者对胡适心理的把握有关。
  作者认为,精神分析是思想史研究者必需的训练之一。《胡适传》的特点之一,就是对传主心理细致入微的体贴。作者并未使用精神分析术语,而是采用历史学最基本的叙述方法,引领读者进入传主内心世界。全书的第三部分《受学率性与作圣的徘徊》是给人印象最深的篇章之一。作者从青少年胡适所处家庭环境和校园经历人手,剖析其徘徊于“率性”与“作圣”之间的人生道路的心理根源。经此分析,胡适一生诸多令人困惑的“矛盾”涣然冰释。  
  20年代初,胡适一度恋上表妹曹佩声,心情大好,“性情举动与平素截然有异”。某日,张君劢初见陈衡哲大为倾倒,“适之不禁狂笑”。作者说,“胡适自小斯文内向”,此时“既笑且狂”,“活泼泼的”,“实在不多见”。这段看似突如其来的妙笔,实是建立在对胡适一生行事的了解之基础上的。
  王国维说,为学当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研究历史人物,尤当如此。不入,则终究是山外看山,莫明所以;不出,则又有执著之蔽,看似入了人心,其实还是徘徊心外。罗教授的胡适研究,建基于他对20世纪社会与文化发展历程的把握。即如前述的一场“婚外恋”,也绝不是为了满足市民报纸“八卦”版的需要,盖这段“率性”之事与胡适在那段时期对自身今昔的反思有直接关联,不可不述。换言之,写胡适的同时,作者着力和着意之处,不啻于写一部清末民初的思想史、学术史、社会史。
  胡适的自我认知与读者认知的胡适并不一致,甚至有较大的距离。因此,研究胡适及其时代,既要注意“那些得到喝彩的文章”,也要揣摩“那些用了心力却为人冷落的篇章”。正因有此自觉,作者才不能被胡适读者或胡适本人牵引,开掘出不为人熟知却又贴近真实的胡适。
  胡适并不完全是历史的成功者——至少,他并不永远成功。胡适晚年曾说,自己“四五十年的工作,好像被无数管制不住的努力打消了,毁灭了”。前人之作,不论褒贬,多注意胡适“得意”的一面,这本书最后却落脚于其“失望的心情”。中国史学自司马迁始就注意失败的英雄,同情而外,不无注意到“世变”之义。
  人物造时势;时势创人物。作者研究胡适,没把他孤立起来,而是将他放入时代语境中,既看到人物影响世道的一面,也看到时势如何塑造人物。全书第二部分“语境:从西学为用到中学不能为体”值得细读。它不但为胡适的一生所思定下了基调,也是罗教授对近代中国思想史的提纲挈领之作,构成作者近十年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基本骨架。读者有意,借此章转入罗氏的其他著述,大概也可获得左右逢源、触类旁通的阅读乐趣。
  
  《最“危险”的总编辑》
  
  美国著名报人布莱德利的自传,向读者呈现了他70余年的传奇人生——从求学哈佛到奔赴太平洋战场,直到在《华盛顿邮报》步入事业巅峰。从1965年担任总编辑以来,布莱德利和记者们并肩奋战,将邮报打造成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最受关注的媒体之一。在此期间,《华盛顿邮报》通过“水门事件”的报道将美国总统尼克松拉下马,创造了新闻媒体的“神话”;在关于五角大楼文件报道的事件中,面对政府的高压,他不卑不亢还以颜色,最终改写了美国的历史。
  
  《黑暗时代的人们》
  
  汉娜·阿伦特是20世纪最伟大、最具原创性的女性思想家之一。1933年纳粹上台,她流亡国外,这是她所谓的“黑暗时代”。本书是传记性质的“人物素描”构成的文集。这些人物,罗莎·卢森堡、卡尔·雅斯贝尔斯、瓦尔特-本雅明、海尔曼·布洛赫……大多是她的同代人及朋友,同她一样见证了二战时期欧洲的不幸和苦难。他们的生命和作品,阿伦特视作黑暗时代的“微弱的光亮”,虽然闪烁不定,却是在几乎所有情况下都点燃着的,人们期待的光亮。
  
  《博客语录》
  
  据说生活就是看法,据说看法就是博客。有人一天不写博客手就发痒,有人写了几天博客马上关了,有人因为能写被称作“水龙头”,有人自己写不了就转别人的,有人通宵熬夜看完某个博客的所有文章,有人把博客当作扯嗓子骂人的大街……如果博客更多提供的是事实,那说明我们有好奇心,如果博客更多提供的是观点,那说明我们有求知欲。浏览观点盼作用,就是把“我们如何生活”这一问答题变成选择题。时不时做做选择题不会降低一个人的智力品质。
其他文献
摘 要 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优异的耐热性(高温抗氧化性)以及对光和热的反射率的镀铝钢板广泛用于汽车、家用电器和新能源等各个领域。钢板的连续热浸镀锌的生产工艺与常规连续热浸镀锌的生产工艺基本相同。然而,由于铝的高熔点,较差的镀层性能,对钢板和浸入零件的强腐蚀,连续和可靠地生产连续的熔融铝钢面临许多问题。还原镀铝退火炉冷却气氛管理控制,镀铝涂层镀铝端口加热管理关键技术热浸镀铝涂层端口控制和热浸镀后加热
倘若把自己从芸芸众生中分离出来,从某个高度俯瞰,那么梦想成名这一人类的愚行就会显得可悲并且值得同情。  我不妨在此说说自己的经验,说说我在维尔诺求学和从事文学活动的开始。在预科学校,我的作文好像写得还不错。我也曾在一次文学比赛中获奖,好像凭的是一首十四行诗。然后是上大学,写作班,“灾祸派”,急切地希望博得同行的赞许。这种赞许是我需要的。至于那些不懂诗歌的公众,我为什么要在乎他们怎么看呢?我想要得到
为了维护社会关系中的人性基础,追求发现真实的法律必须舍国保家,作出巨大的让步    要问中国时下最有知名度的举报人是谁,恐怕非王静莫属。这位19岁的山东女大学生,两次进京向中纪委举报父亲“包二奶”,要求“开除我爸爸党籍”;她还自建两个“反包二奶”网站,网站的名字就叫“父亲不如西门庆”。如此惊世骇俗的举报事件,自然引发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进而引发了一场事关道德、法律宏旨的争论。  女儿该不该以反腐之
王熙凤虽非贾府的“董事长”,但她是贾府的高層管理者,大事小事都由她说了算,可谓八面玲珑。那么,作为管理者的王熙凤是如何管理人的呢?一、管人就得有计谋1.管理好领导眼中的红人——激励性管理  在贾府没有人比贾宝玉更受宠了,王熙凤是如何拉拢他的?一个字——哄。首先,安排贾宝玉喜欢的工作。没事帮他搞个诗社,让他给自己写写文章。其次,用优厚的薪酬激发他的积极性。在贾府,只要是最好的东西,王熙凤都不忘给贾宝
格兰特将军雕像  喜欢战争史、军事史的人,一定知道美国的格兰特将军。他是美国南北战争中北军最重要的统帅。南军中有充满领袖气质、传奇色彩与悲剧命运的李将军,北军的将领没有任何人可以在这几个方面和李将军平起平坐,勉强要比,只能比军事、战略上的专业成就,那么格兰特就脱颖而出了。  格兰特除了是南北战争中的英雄之外,还是美国第十八任总统。他在1868年代表共和党竞选总统获胜,1872 年又当选连任。两次选
与疫情赛跑,为决策献力,一场疫情防控的“数据阻击战”在厦门市统计局打响。厦门市统计局第一时间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统计调查,保障工作不断、数据不乱,积极主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高质量统计保障。快速响应 高质量统计助力防控与复工  疫情发生以来,厦门市统计局联动上万家企业,每天处理数以十万计的报表信息,积极响应国家统计局“确保调查工作不断、数据生产不
4月12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因感染新冠病毒入院治疗一周后出院,根据医疗团队建议,他将前往乡间住所休养身体,暂不会立刻恢复工作。  自4月6日住进ICU后,这位首相的健康状况牵动着整个英国,人们自此才惊觉,他们之前好像并没有为首相万一倒下后谁来顶班做好充足准备。放眼世界,给首脑找“备胎”,确实是个敏感而时常被忽略的话题。英国虚惊一场  对于约翰逊一旦染病无法履职的问题,英国政府也是紧急讨论后
《专家之死:反智主义的盛行及其影响》《专家之死:反智主义的盛行及其影响》  [美]汤姆·尼古拉斯  中信出版社 2019年3月出版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络社会的“大数据”至上和数字媒体的“人性化”设计——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当代社会的人们似乎个个都是“高知”。在一种自大、自恋、自我中心的盲目狂妄中,人们拒绝专业知识的获取,拒绝理性判断和行为能力的提升;在一种反智主义和平民主义相结合的文化心态
來说说当贵族的基本功。首先得会打仗。贵族们为上级效力,主要是打仗。那时是驾着马拉战车,打车战。战车都是四匹马拉着,车厢很小,一米见方,赶车的驭手站中间,拿弓箭的站左边,拿戈的站右边,跑着打。  春秋时候一场大仗,双方投入的战车有几百辆、上千辆。这么多车列队跑起来,浩浩荡荡非常壮观。春秋以后就再没有这么大规模的车战了。  农民没有驾战车的资格,他们跟主人出征,都是当苦力干活,伺候主人的人和马。打仗轮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十五字诀,是陈云从实践中切身体验和总结出来并贯彻始终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是他一生心领神会、运用自如的思想方法,是他的思想精髓,也是他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他为别人题字的时候多次写这几个字。  陈云“十五字诀”提出于延安时期。关于提出“十五字诀”的缘起,他自己说:  “在延安的时候,我曾经仔细研究过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当我全部读了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