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番侃侃而谈,一番娓娓道来,让集名厨、学者和管理者多重身份于一身的他大放光彩,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尤其以75岁的高龄,仍站在第一线带领着上百名员工打拼的经历,更让人叹为观止,仿佛在书写着一部不老的传说。
“陈大爷”与“不老松 ”
和许多名厨一样,陈连生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里。1948年春天,12岁的他,为了能够找个吃饱肚子的地方,瞒着家人,悄悄地跟着一位邻居,跑到北京原宣武区珠市口的一家清真餐馆学厨。不久,父母知道了,虽然没有责打他,但向他提出一个很高的要求,“好好干,将来自己做掌柜的”。
在父母的激励下,最初懵懵懂懂的陈连生开始有了清晰的未来。但那个时候学徒非常苦,本来就特别瘦小单薄,当时身高还够不着面案,干活脚下就必须垫块砖,和面、切菜、擀皮,掏灰、捅火、砸煤,什么脏活累活都得抢着干。晚上,师傅们睡在案子上,而自己只能躺在案子下的地上。每天,天没亮就要去屠宰场取料,回来后再为客户送饭。
陈连生的吃苦耐劳不但赢得了师傅的喜欢和领导赏识,也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石,很快迅速成长为北京餐饮业一颗耀眼的新星。1956年,他年仅20岁,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被选为有40多名职工的珠市口食堂经理,而且成为北京市基层餐饮业数千人里惟一的一名党员;两年后,他被点名调入北京服务行业28面红旗之一的兴盛饭馆任团支书、副经理;又仅仅过了两年,他出任北京四大小吃店之一的南来顺饭庄总经理;1989年调到北京翔达饮食集团任副总经理。2002年,66岁高龄的陈大爷再次出马,出任总经理。
陈大爷餐饮经:
诚信为本
白水羊头是吐鲁番餐厅的招牌菜,虽然供不应求,但每天只做20个。“做多了,功夫下不到,保证不了品质,会砸了招牌。”
北京小吃的“活化石”
陈大爷让业界刮目相看的不仅是老骥伏枥,还有对餐饮文化的研究,尤其是对北京小吃的挖掘、整理和抢救工作。他对北京小吃情有独钟,矢志不移,使许多失传的北京传统名吃而得以发扬光大,堪称北京小吃的活化石。
说起北京的传统小吃,尤其提到自己当年如何挖掘、抢救北京传统小吃的经历时,陈大爷金丝眼镜背后的双目显得格外神采奕奕。
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北京有四大小吃店,彼此之间竞争非常激烈。当时陈连生在南来顺饭庄任总经理,年轻气盛,“就是不服输”,一心想让南来顺发扬光大。为此,他就想办法动员、激励员工,参与饭店建设。恰巧,当时南来顺有一大批民间小吃名家,都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古稀老人,个个身怀绝技,精通各种小吃。陈连生就发动这些老人,讲述小吃的制作工序和手艺,编成手册。
后来,“文化大革命”爆发,南来顺饭庄和北京小吃发掘工作都受到冲击。正常途径行不通,陈连生就另辟蹊径,暗地里请老人们喝茶、聊天,记录他们的谈话内容,就这样把一大批北京传统小吃保存了下来。
多年来,他整理、挖掘了200多种北京小吃,并率先推出小吃宴,轰动京城,正如当年《北京日报》头版报道的那样,“南来顺把生意做活了”!著名艺术家英若诚在临终前,唯一的愿望就是想尝尝老北京小吃“果子干”,最后是由相声演员孟凡贵通过陈老学得这一手艺,让英若诚尝到失传多年的“果子干”,以至感动得热泪盈眶。
陈连生对民族传统美食非常有感情,是名厨,更像学者。他先后著有七本美食文化书籍。1979年《北京小吃》以小册的形式在天津、北京出版;1984年,《北京清真菜典集锦》诞生。这两本书,对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餐饮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被一些重操旧业的餐饮名店都奉之为圭臬。
为什么现在的小吃没有了小吃味?陈大爷说,因为现代很少有人能真正掌握其中的要领,或者说,根本没有按照工序走。要想保持原汁原味,就不能怕麻烦,比如制作果子干,有人随便用凉水冲泡,而他仍坚持用白开水,所以他的果子干保持原来的风味,客人爱吃。
陈大爷餐饮经:
挖掘创新走在前
菜肴没有翻新,环境没有变化,没有新的招数来招徕顾客,经营之路就会越走越窄。因此,产品要随着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但创新不是模仿也不是跟风,而是以挖掘为主的,在传统的基础上再加以创新。
经营餐厅就是“经营人”
如今的吐鲁番餐厅已今非昔比,成为门庭若市的名店,除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外,靠的就是陈大爷独到的经营理念。
他认为经营餐厅就是“经营”人,“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叫‘不做金钱的奴隶,做企业的主人;通过我们的劳动,体现自身价值,为社会作贡献。’职工的觉悟高了,不用去灶间、前台或者门口盯着他们看,他们自己就会把工作做好。”
陈大爷“经营人”的管理理念,对待顾客上就是“以人为本”。他一再强调做人,给与顾客人文关怀。吐鲁番餐厅与顾客之间的许多佳话印证着陈老对“以人为本”的身体力行。牛街危改回迁户举办乔迁庆宴,许多人家选择在吐鲁番餐厅举行。有一名顾客在饭后,特意给陈老来信说:我母亲患糖尿病,没几颗牙,餐厅的林经理立即和前台打招呼,告诉厨房做菜不要放糖,菜要酥软……,服务员更是微笑着为我们端茶倒水,使我们感受到一流服务的愉悦。信中还说:母亲86岁了,因拆迁三年没回牛街,在餐厅用餐后,回家就说还是咱牛街人好,还告诉儿子、孙子以后外出用餐就去吐鲁番餐厅。
这种顾客与饭店的关系,在2002年陈大爷刚接手吐鲁番餐厅时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当时,由于经营不理想,顾客意见特别大,“甚至掀桌子的都有”。而一旦碰到类似的事情发生,陈老说自己就像一个救火队员,举着一杯白酒,向客人赔礼道歉。“我可是烟酒不沾啊,那时候,一天两瓶白酒,上下午各一瓶。一年后,情况就好了,现在已经没有这些现象了。”
在陈大爷办公室的墙上,挂着著名书画家淳一的题词:“勤于敬业,有苦有乐,经营有方,潇洒人生。”这是对他最好的写照。而这位古稀老人,在匾额下愈发显得精神抖擞。
陈大爷餐饮经:
质量是根本,价位是关键,服务是宗旨,管理是核心,品牌是效益。
质量、价位、服务、管理和品牌,是餐饮业的五道坎,顺利度过这五道坎,顺利把头回客做成回头客,你才能看到赢利的曙光。
“陈大爷”与“不老松 ”
和许多名厨一样,陈连生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里。1948年春天,12岁的他,为了能够找个吃饱肚子的地方,瞒着家人,悄悄地跟着一位邻居,跑到北京原宣武区珠市口的一家清真餐馆学厨。不久,父母知道了,虽然没有责打他,但向他提出一个很高的要求,“好好干,将来自己做掌柜的”。
在父母的激励下,最初懵懵懂懂的陈连生开始有了清晰的未来。但那个时候学徒非常苦,本来就特别瘦小单薄,当时身高还够不着面案,干活脚下就必须垫块砖,和面、切菜、擀皮,掏灰、捅火、砸煤,什么脏活累活都得抢着干。晚上,师傅们睡在案子上,而自己只能躺在案子下的地上。每天,天没亮就要去屠宰场取料,回来后再为客户送饭。
陈连生的吃苦耐劳不但赢得了师傅的喜欢和领导赏识,也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石,很快迅速成长为北京餐饮业一颗耀眼的新星。1956年,他年仅20岁,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被选为有40多名职工的珠市口食堂经理,而且成为北京市基层餐饮业数千人里惟一的一名党员;两年后,他被点名调入北京服务行业28面红旗之一的兴盛饭馆任团支书、副经理;又仅仅过了两年,他出任北京四大小吃店之一的南来顺饭庄总经理;1989年调到北京翔达饮食集团任副总经理。2002年,66岁高龄的陈大爷再次出马,出任总经理。
陈大爷餐饮经:
诚信为本
白水羊头是吐鲁番餐厅的招牌菜,虽然供不应求,但每天只做20个。“做多了,功夫下不到,保证不了品质,会砸了招牌。”
北京小吃的“活化石”
陈大爷让业界刮目相看的不仅是老骥伏枥,还有对餐饮文化的研究,尤其是对北京小吃的挖掘、整理和抢救工作。他对北京小吃情有独钟,矢志不移,使许多失传的北京传统名吃而得以发扬光大,堪称北京小吃的活化石。
说起北京的传统小吃,尤其提到自己当年如何挖掘、抢救北京传统小吃的经历时,陈大爷金丝眼镜背后的双目显得格外神采奕奕。
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北京有四大小吃店,彼此之间竞争非常激烈。当时陈连生在南来顺饭庄任总经理,年轻气盛,“就是不服输”,一心想让南来顺发扬光大。为此,他就想办法动员、激励员工,参与饭店建设。恰巧,当时南来顺有一大批民间小吃名家,都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古稀老人,个个身怀绝技,精通各种小吃。陈连生就发动这些老人,讲述小吃的制作工序和手艺,编成手册。
后来,“文化大革命”爆发,南来顺饭庄和北京小吃发掘工作都受到冲击。正常途径行不通,陈连生就另辟蹊径,暗地里请老人们喝茶、聊天,记录他们的谈话内容,就这样把一大批北京传统小吃保存了下来。
多年来,他整理、挖掘了200多种北京小吃,并率先推出小吃宴,轰动京城,正如当年《北京日报》头版报道的那样,“南来顺把生意做活了”!著名艺术家英若诚在临终前,唯一的愿望就是想尝尝老北京小吃“果子干”,最后是由相声演员孟凡贵通过陈老学得这一手艺,让英若诚尝到失传多年的“果子干”,以至感动得热泪盈眶。
陈连生对民族传统美食非常有感情,是名厨,更像学者。他先后著有七本美食文化书籍。1979年《北京小吃》以小册的形式在天津、北京出版;1984年,《北京清真菜典集锦》诞生。这两本书,对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餐饮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被一些重操旧业的餐饮名店都奉之为圭臬。
为什么现在的小吃没有了小吃味?陈大爷说,因为现代很少有人能真正掌握其中的要领,或者说,根本没有按照工序走。要想保持原汁原味,就不能怕麻烦,比如制作果子干,有人随便用凉水冲泡,而他仍坚持用白开水,所以他的果子干保持原来的风味,客人爱吃。
陈大爷餐饮经:
挖掘创新走在前
菜肴没有翻新,环境没有变化,没有新的招数来招徕顾客,经营之路就会越走越窄。因此,产品要随着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但创新不是模仿也不是跟风,而是以挖掘为主的,在传统的基础上再加以创新。
经营餐厅就是“经营人”
如今的吐鲁番餐厅已今非昔比,成为门庭若市的名店,除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外,靠的就是陈大爷独到的经营理念。
他认为经营餐厅就是“经营”人,“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叫‘不做金钱的奴隶,做企业的主人;通过我们的劳动,体现自身价值,为社会作贡献。’职工的觉悟高了,不用去灶间、前台或者门口盯着他们看,他们自己就会把工作做好。”
陈大爷“经营人”的管理理念,对待顾客上就是“以人为本”。他一再强调做人,给与顾客人文关怀。吐鲁番餐厅与顾客之间的许多佳话印证着陈老对“以人为本”的身体力行。牛街危改回迁户举办乔迁庆宴,许多人家选择在吐鲁番餐厅举行。有一名顾客在饭后,特意给陈老来信说:我母亲患糖尿病,没几颗牙,餐厅的林经理立即和前台打招呼,告诉厨房做菜不要放糖,菜要酥软……,服务员更是微笑着为我们端茶倒水,使我们感受到一流服务的愉悦。信中还说:母亲86岁了,因拆迁三年没回牛街,在餐厅用餐后,回家就说还是咱牛街人好,还告诉儿子、孙子以后外出用餐就去吐鲁番餐厅。
这种顾客与饭店的关系,在2002年陈大爷刚接手吐鲁番餐厅时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当时,由于经营不理想,顾客意见特别大,“甚至掀桌子的都有”。而一旦碰到类似的事情发生,陈老说自己就像一个救火队员,举着一杯白酒,向客人赔礼道歉。“我可是烟酒不沾啊,那时候,一天两瓶白酒,上下午各一瓶。一年后,情况就好了,现在已经没有这些现象了。”
在陈大爷办公室的墙上,挂着著名书画家淳一的题词:“勤于敬业,有苦有乐,经营有方,潇洒人生。”这是对他最好的写照。而这位古稀老人,在匾额下愈发显得精神抖擞。
陈大爷餐饮经:
质量是根本,价位是关键,服务是宗旨,管理是核心,品牌是效益。
质量、价位、服务、管理和品牌,是餐饮业的五道坎,顺利度过这五道坎,顺利把头回客做成回头客,你才能看到赢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