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音乐53期选歌

来源 :非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t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Wakethisday
  Wakethisday有一种让人说不出的感受,他能引导我们陷入忧伤和沉思。乐思简单清新,像早晨的阳光,却蕴藏着悲情和绝望。乐曲从头至尾贯穿了一个固定的乐思,sol mi re do被重复了无数次的四个简单音符,在这里深藏的意图被放大,被锐化,被赋予更深的意义让大家回味。
其他文献
Ibiza,这个位于地中海西部的西班牙小岛,拥有着无限神奇的魅力。这个被人们冠以“地球上最著名的日落景点”美称的小岛,如今已成为了享誉一方的锐舞圣地。不过尽管Ibiza的名字已经与Rave Party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但是人们谈到这个岛屿时,更多的还是联想到这个地中海小岛所特有的灿烂阳光和蓝天白云,轻抚着皮肤的海风、迷人的沙滩和清澈的海水,随处都可以感觉到的那股迷人而慵懒的生活气息。当然,还有那
期刊
关于上帝的形象自然无需我多说,尽管John Lennon的名曲《Imagine》里唱着要大家想象一个没有天堂没有上帝的世界,但是不论你信教与否,冥冥之中的那位God一直都在每个人心中的某个角落里徘徊着,尽管他在每个人心中皆有不同的形象,他依然是惟一。但是当一个新的群体渐渐壮大的同时,又产生了另一位God,他的名字是Matthew Lush,被人称为是来自Myspace上的“Gay God”。
期刊
我对西雅图夜晚的直观感受来自于十多年前,甜姐Meg Ryan和痴心帅哥Tom Hanks联袂主演的《Sleepless in Seattle》,只记得西雅图的夜晚有无数个失魂落魄的人,等待在收音机前接通热线电话诉说心事,等待着在电波中遇见同病相怜的知音。2007年冬天,2002年从西雅图地下破土而出的The Chromatics用他们的第四张专辑《Night Drive》,含混复古的键盘,华丽的拨
期刊
Don't Take Just Give/Don't Find Just Lose/Don't Hate Just Love/Don't Think Just Do  ——胡蓓蔚《Don't Think Just Do》    其实我想说,多年前我还太年轻,还相信很多东西,还能被细微的故事所打动,还在听一些港台的流行歌,口水歌。胡蓓蔚2002年12月推出的那张国语专辑《停格爱情》,我是在03年才听
期刊
对于巴西,单单足球和桑巴舞就能概括它的全部。虽然不乏激情和音乐的天分,但是从巴西走出的独立音乐却没有太多让人惊喜的,2006年,CSS(Censei De Ser Sexy)的出现填补了这个空白,他们成为第一支签约美国著名独立厂牌Sub Pop既而在全世界获得成功的南美乐队。
期刊
Angus&Julia Stone-A Book Like This  名称:A Book Like This  艺术家:Angus&Julia Stone  唱片公司:Capitol  发行日期:September 8,2007  专辑流派:Folk/Indie    Angus&Julia Stone是一对兄妹档的组合。一点点英伦风,一点点后摇风。哥哥Angus和妹妹Julia一起居住在悉尼东
期刊
提到最近几年在瑞典涌现的后摇新人,大家可能会首先想到Pg.Lost,但其实还有一个和Pg.Lost一样出色却容易被忽略的遗珠“Moonlit Sailor”。Moonlit Sailor组建于2006年,乐队最初风格是独立摇滚,后期转到器乐摇滚。乐队成员包括鼓手Adam Tornblad,吉他手Joakim Miik和Oscar Gulbrandsen,贝司手Rundlof,看这个架势就是一个标准
期刊
其实,忘记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最笨拙的方法是努力让自己去忘记,这样反而愈渐清晰其实最好的遗忘状态是:根本就没有再想起过,自然而然。记忆这玩意儿跟大脑分泌物有关,不要去刺激,一旦刺激感情的激流就会喷涌而出,而且愈刺激愈敏感。在音乐里散步,却忘记了正要去做的正经事……
期刊
如今登录任何一个中国的门户网站,在最显要的位置,我们总是能看到有关性的新闻和其它所有的男女之事。性正在迷惑着中国人,而爱情在消失。爱情之事不再为大众所关注,因为他们知道,在势利和利益主导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爱情连一个交易的砝码都不是,它已经成为了历史,只发生在那些伟大的文艺作品里。  在一个遍地失意的国度,没有人会不失恋。失恋会毁掉一个人,也会使一个人获得新生,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洛在伦敦
期刊
这是一本反对“左岸”的唱片知识分子的书,虽然本书的副题就是“来自左岸的音乐极乐同盟”。唱片知识分子在本书作者看来,是收藏有多于1000张或者3000多张唱片,有着“唱片病”的那些唱片宅男,这类人动辄用超过几万或者几十万的HI-END音响来收听上世纪起码是70年代前的历史录音,比如1934年某个版本的贝多芬或者60年代的美国爵士乐的唱片。但《流亡的语速》其意并不在于谈唱片的圣经,或者梳理唱片知识分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