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各高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但长期以来素质教育的模式过于单一、枯燥,不能与企业需要向结合。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于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途径,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新方法,构建与社会需求相接轨的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创新与继承传统相结合,努力完善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224-01
在竞争激烈的新时代中,高素质人才是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思想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
根据马斯洛对于人的需要和人的根本属性的定义,教育的目的既要满足人的需要也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素质教育的定义就应为: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懂得以正确的态度待人处事,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具有从事社会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的教育过程。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内容和目标的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教育。从各高校开展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来看,大学生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思想教育,旨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二是文化教育,也就是专业教育,在必要的知识传授和积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三是身心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身体,坚毅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育。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误区
1.对于素质教育的错误理解
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许多高校都存在着理解误区,表现为把素质教育理解为艺术教育或者是人文教育,认为开设一些人文的课程或者一些文艺类的课外活动就是进行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了。事实上,这些活动并不能够真正让学生从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素质能力,往往就沦为了“歌舞升平”的娱乐活动。
从专业教师的角度,“两课”的建设始终围绕着理论的传授,缺乏实践和总结;思想教育和素质提升则成了学生工作教师的专项工作,在一带多个班的情况无疑降低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也在努力通过四年的学习和工作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但是不知道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够给社会和企业认可,其结果就是形式化教育直接导致学生能动性差,使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开展难上加难。
2.素质教育不能与时俱进
当前大学生追求更加多元化和功利化的价值观,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逐渐淡化。尽管各高校都很重视思想素质教育,但往往都是以课堂讲授理论的规范教育模式进行,缺乏对教育本身的情感体验;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实用化,要求大学生应具有基本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要具有可以更强的实践理论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素质教育也就变得落后、单板、枯燥无味的说教和思想灌输,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3.素质教育缺乏切实的落脚点
如今的社会中,一个大学生已经不仅仅是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就找到工作了,而目前高校的素质教育模式仍然偏重于学习知识和掌握理论,缺少实践条件,更缺乏实习的环节,因而学生的动手能力低下,进入企业后必须完全从零开始学习。很多高校虽然也在积极的开展素质教育,但盲目开展的素质教育只是跟风式的素质拓展活动或者是一些简单的学生活动,完全起不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
三、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探索
1.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新方法
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素质教育不仅是“两课”教师和专业教师的任务,更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任务,它还应该是整个学校的任务。因此高校要把素质教育工作贯穿于高校的各个方面,更要在学生工作队伍中培养和建立一支具有专业技术水平、能够开展专项研究的素质拓展教练队伍;而高校的素质教育还应该多依靠社会的力量,调动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挖掘和整合素质教育的资源,为高校的素质教育提供实习和实践的便利条件,形成合力。
2.构建与社会需求相接轨的素质教育的新模式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以符合学科发展和时代进步要求的以人为本,并根据课程理论研究的深入不断优化的课程体系。遵循个人性化的原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于一些在某方面已经很优秀的学生需要开展更高层次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之外求新、求变,鼓励学生培养自己善于发现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提升自己的能力。
3.创新与继承传统相结合,努力完善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传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种传统我们要完整的继承下去,把素质教育渗透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去,通过健全学生党团组织生活,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通过更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锻炼学生的性格品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活动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全方位扩大素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磨练意志,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坚强、阳光的心理素质的壁垒,帮助学生把“内化”的素质转化为“外化”的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素质教育不仅涉及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理念的创新;同时也涉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导向性的转变。大学生素质教育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只有建立起完整而系统的体系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作者单位:1.辽宁中医药大学;2.大连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黄建顺.“大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及其实现[J].福州大学学报,2005(04).
[2]张元.试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J].商业经济,2008(01).
[3]董晓青.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时代思考[J].中州学刊,2010(05).
[4]陆亚平 曲澎.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5]盛昌琴.对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再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04).
[6]周永昌.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08(11).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224-01
在竞争激烈的新时代中,高素质人才是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思想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
根据马斯洛对于人的需要和人的根本属性的定义,教育的目的既要满足人的需要也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素质教育的定义就应为: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懂得以正确的态度待人处事,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具有从事社会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的教育过程。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内容和目标的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教育。从各高校开展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来看,大学生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思想教育,旨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二是文化教育,也就是专业教育,在必要的知识传授和积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三是身心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身体,坚毅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育。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误区
1.对于素质教育的错误理解
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许多高校都存在着理解误区,表现为把素质教育理解为艺术教育或者是人文教育,认为开设一些人文的课程或者一些文艺类的课外活动就是进行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了。事实上,这些活动并不能够真正让学生从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素质能力,往往就沦为了“歌舞升平”的娱乐活动。
从专业教师的角度,“两课”的建设始终围绕着理论的传授,缺乏实践和总结;思想教育和素质提升则成了学生工作教师的专项工作,在一带多个班的情况无疑降低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也在努力通过四年的学习和工作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但是不知道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够给社会和企业认可,其结果就是形式化教育直接导致学生能动性差,使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开展难上加难。
2.素质教育不能与时俱进
当前大学生追求更加多元化和功利化的价值观,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逐渐淡化。尽管各高校都很重视思想素质教育,但往往都是以课堂讲授理论的规范教育模式进行,缺乏对教育本身的情感体验;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实用化,要求大学生应具有基本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要具有可以更强的实践理论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素质教育也就变得落后、单板、枯燥无味的说教和思想灌输,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3.素质教育缺乏切实的落脚点
如今的社会中,一个大学生已经不仅仅是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就找到工作了,而目前高校的素质教育模式仍然偏重于学习知识和掌握理论,缺少实践条件,更缺乏实习的环节,因而学生的动手能力低下,进入企业后必须完全从零开始学习。很多高校虽然也在积极的开展素质教育,但盲目开展的素质教育只是跟风式的素质拓展活动或者是一些简单的学生活动,完全起不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
三、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探索
1.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新方法
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素质教育不仅是“两课”教师和专业教师的任务,更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任务,它还应该是整个学校的任务。因此高校要把素质教育工作贯穿于高校的各个方面,更要在学生工作队伍中培养和建立一支具有专业技术水平、能够开展专项研究的素质拓展教练队伍;而高校的素质教育还应该多依靠社会的力量,调动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挖掘和整合素质教育的资源,为高校的素质教育提供实习和实践的便利条件,形成合力。
2.构建与社会需求相接轨的素质教育的新模式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以符合学科发展和时代进步要求的以人为本,并根据课程理论研究的深入不断优化的课程体系。遵循个人性化的原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于一些在某方面已经很优秀的学生需要开展更高层次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之外求新、求变,鼓励学生培养自己善于发现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提升自己的能力。
3.创新与继承传统相结合,努力完善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传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种传统我们要完整的继承下去,把素质教育渗透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去,通过健全学生党团组织生活,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通过更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锻炼学生的性格品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活动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全方位扩大素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磨练意志,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坚强、阳光的心理素质的壁垒,帮助学生把“内化”的素质转化为“外化”的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素质教育不仅涉及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理念的创新;同时也涉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导向性的转变。大学生素质教育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只有建立起完整而系统的体系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作者单位:1.辽宁中医药大学;2.大连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黄建顺.“大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及其实现[J].福州大学学报,2005(04).
[2]张元.试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J].商业经济,2008(01).
[3]董晓青.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时代思考[J].中州学刊,2010(05).
[4]陆亚平 曲澎.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5]盛昌琴.对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再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04).
[6]周永昌.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