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的“知”与“行”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k3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原点和思想基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安身之魂与立命之本,是深刻领悟我们党百年功业承前启后、千秋伟业继往开来的“金钥匙”。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深邃内涵、提出背景及重大现实意义,在深学深思中汲取踏入新百年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引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砥砺前行,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的优异答卷。
  关键词:建党精神;科学内涵;价值意蕴;弘扬与践行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09-0008-03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他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这一科学论断,概括凝练、丰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谱系,为新时代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1.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党勇毅前行的思想指南。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科学性、开放性、道义性与实践性等特点,它构成了共产党理想信念的基石。而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价值目标和崇高追求,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才能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思想指南应用到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伟大实践当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2]从理论层面看,马克思主义蕴含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指明了人类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具有人民性和实践性。它立足于人民之立场,为构建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打下了理论基础。同时它又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并伴随着时代的跃迁而不断进行完善。从历史层面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回首建党百年,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无比强大的思想武器,引领着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指引着中国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推动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从实践层面看,马克思主义真理禁得起实践的检验。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发展实践凝聚的中国智慧、经济建设取得的伟大奇迹、在探索中国道路过程中总结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模式,无不映照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力量,无不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靠得住、行得通的。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心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心怀“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的英雄气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义无反顾奋斗牺牲。大量事实证明,坚固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战胜一切艰难困苦、攻坚克难的动力源泉。“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根与魂。新时代走好长征路,需要培根铸魂、传承信仰、坚定信念、增强信心,用共同理想增长民族志气、凝聚民族意志,让马克思主义真理在21世纪的中国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2.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党行稳致远的政治品格。初心指引方向,使命催人奋进。何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答案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百年峥嵘奋斗史,是一部增进人民福祉、为实现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光辉历史。一百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结束了任人欺辱、生灵涂炭的历史,为救国、兴国、富国、强国不懈奋斗,使中国大踏步追赶上了时代,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令国人骄傲,令全世界瞩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进入了不可逆转阶段,全体中华儿女践行初心和使命,办成了很多大事,解决了许多难题,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功业,书写了人类发展史和社会进步史上的精彩篇章。
  初心因践行而被坚守,使命因担当而被传承。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执着地坚守着理想信仰,努力践行着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知所从来,方明所往。百年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勇气先登势无敌”的魄力,坚守“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初心,才能够在社会主义浩荡征途上大踏步前进。展望未来,我们必须永葆初心,始终不渝地践行政治使命和责任担当,与人民群众想在一处,干在一起,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征服一座又一座险峰,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坚定不移地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开启“十四五”时期的奋进新征程。
  3.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党精神谱系的坚强内核。一百年来,我们党在艰难的历史进程中锻造了英勇无畏、不惧牺牲、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刚毅品质,这是最难能可贵的精神风骨。不怕牺牲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团结带领人民许党报国、敢于牺牲、不屈不挠的政治品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拼搏出来的,惊天动地的伟大社会主义事业是无数的革命烈士、英雄模范、仁人志士用鲜血和汗水、斗争和牺牲实干出来的。世界上从没有哪个政党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和艰难险阻,中国共产党在苦难中缔造的不怕牺牲精神,奠定了精神谱系的鲜红底色,熔铸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习近平总书记说:“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3]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热爱英雄、崇尚英雄,必须继续发扬党的不怕牺牲精神,在困难和挑战面前甘洒热血、逆势而上,创造新的伟绩和辉煌。
  斗争是历史向前发展的推动力,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伟大建党精神是在无数次斗争的洗礼中诞生、发展和壮大的。从斗争中汲取智慧力量、增强斗争本领、磨砺斗争意志,是中国共产党直面矛盾和团结带领人民保持昂扬斗志、夺取胜利的政治本色。回首漫漫百年征途,在那些为革命事业誓死抗争壮烈牺牲的红军烈士身上,在有着冲天干劲为我国油田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铁人王进喜身上,在无数奋战在抗击疫情防控第一线的所有奋斗者身上,在为了脱贫攻坚取得胜利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扶贫干部身上,无不彰显着不畏牺牲的顽强拼搏、英勇斗争精神。新百年新作为,为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和人民生活幸福的美好愿景,我們将不惜流血牺牲,九死不悔,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铸就勇敢的政治品格,跟随我们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辉煌和胜利。   4.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党情系人民的崇高情怀。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于人民。中国共产党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通过坚持不懈的斗争和接续奋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加快发展,锻造了忠诚、廉洁、担当的崇高品格,展现了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最重要的政治素养,从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之日起,就要保持对党的事业忠诚、对党的信仰虔诚、对党的组织赤诚、对党的各项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认真遵守并贯彻执行。一路走来,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在艰难困苦面前压不垮、打不倒,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忠诚情怀。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朴素的话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见证了百年来党与人民紧密相依的鱼水情深。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提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立志做人民的公仆,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坚定依靠群众,始终与群众齐心协力、患难与共。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全力解决百姓急难愁盼等民生问题,充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党百年,党向14亿人民递交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极大提升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4]。有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将更加辉煌。
  二、深入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
  1.伟大建党精神是对百年党史的深刻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精神之源。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建党一百周年,不仅是一部波澜壮阔、激荡人心的奋斗史,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日益成熟和自我完善的精神史诗。中国共产党有很多精神内涵和外延,都是由伟大建党精神派生而来,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和拓展。不同发展时期有不同的精神特质和具体表现,如在极其凶险和异常艰苦的条件下英勇抵御强敌、一往无前的长征精神和东北抗联精神;敢于吃苦、勇于战斗,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情怀相结合的抗美援朝精神;自立自强、攻坚克难,勇于向高科技攀登和发起挑战的载人航天精神;还有敬业爱岗、甘于平凡、勇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等等。这些宝贵的精神是赓续相传的,表面看似不同,实则具有本质统一性和时代接续性。它们跨越了历史的长河,不断更新,每一笔独特的精神财富,都已经深深融入党、国家和人民的血脉之中,为党的建立、发展和强大提供了丰富滋养。在所有的精神体系中,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线就是伟大的建党精神,它对不同时期的精神起着统领和支撑作用,是深刻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个历史之问的“金钥匙”,凭借着这把金钥匙,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如日方升,前景愈加光明。
  2.伟大建党精神为新时代共产党人砥砺奋进、接续努力提供强大动力。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丰富和完善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具有深远之义。当今正处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百年最严重疫情的叠加冲击,国际秩序面临深刻调整,世界经济与安全形势遭遇重创,各种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日渐突出,全球化面临重大考验。如何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如何坚持伟大梦想和伟大事业,做到知难迎难、知重负重、披荆斩棘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进军,是新时代共产党人面临的现实课题。习近平总书记讲:“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5]伟大建党精神为新形势下伟大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支持,用伟大建党精神激励共产党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在实践中继续弘扬和丰富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在新的征程上再接再厉,不断取得新成就、铸就新辉煌。
  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奋进新时代赶考路
  1.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始终坚持对党忠诚,毫不动摇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百年历史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中流砥柱和“定海神针”。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磅礴伟力,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质体现在两个“严”,即組织纪律要严明、管理监督要严格。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应遵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治党原则,面对各种社会思潮和各种复杂环境的影响,全体党员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严格自律。我们党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道路上努力探索,始终保持并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效能,必须全面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完善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增强党的抵御风险、化解危机和开创新机的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6]。
  2.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筑牢强党兴国的坚实根基。古语有云:“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中国共产党与其他一切政党最大的区别在于,从建党之日起,我们党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七千余字的讲话全文中,“人民”一词出现了86次,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全文。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聚力量于人民,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所有辉煌成就,无不凝聚着广大人民的磅礴之力。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要坚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保持心手相连、情意相通。要深刻理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7]这句话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史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打江山、守江山,要守住人民的心。要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做事,多了解困难群众的期盼,尽心竭力为群众解决好急难愁盼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民主制度,优化民主形式,让人民群众充分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收获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要明确发展为了谁,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是党带领广大人民共同奋斗出来的,人民群众是力量之源泉、胜利之根本,发展成果要惠及14亿人民。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要心系百姓,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与矛盾。上下同欲者胜。在实现新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8]   3.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增强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勇于作为的使命担当。“青年当努力为国家自重”。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在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下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救国真理,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包括一代代中国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华民族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发展到国富民强、欣欣向荣,国际地位和话语权得到大幅度跃升。一百年后的今天,身处和平安定年代的青年,要为自己、为国家、为世界担起什么样的重担?如何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百年大计,教育先行。为使青年更好地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明确时代责任,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善用“大思政课”,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及时有效地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帮助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全面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精髓。把握理论、知识与情感共融育人的内在逻辑,用党的思想伟力感召青年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筑牢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勇挑时代重担。生逢盛世,不负盛世,在新百年新征程,以奋斗谱写无悔的青春华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1.
  [2]习近平.在紀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6.
  [3]习近平.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6-29.
  [4]何虎生.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意蕴[N].四川日报,2021-07-06.
  [5]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8.
  [6]曲青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N].人民日报,2021-07-08.
  [7]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5.
  [8]习近平.二○一九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8-12-31.
   (作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责任编辑:李 慧)
其他文献
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明知”幼女在强奸罪中的法律定位以及“明知”的内涵存在认识上的分歧,从而对“明知”的证明造成影响.应当在责任主义原则的立场上分析这一要素的法律定位
摘 要:“民国”时期因为新旧时代嬗变的社会背景,新儒学流派新生的同时伴随着一众优秀新儒家学者的涌现。张君劢作为其中一员,其新儒学思想体系可以用两层面三维度来概括,即形而上和形而下两层面,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和文化复兴三维度。“内圣外王”作为近现代新儒学流派发展根本方针,如何在实现“内圣”的同时拓新“外王”道路,可谓是几代新儒家学者为之努力的方向。当前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后现代性问题层出不穷,如何
随着宠物饲养数量的不断增加,动物伤人已经成了我国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但是,在我国既有法律体系之中,这一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在域外国家与地区之中,以刑法手段对危险动物
摘 要:权力或国家利益与道德的关系是汉斯·摩根索研究的重点。基于世界的利益冲突性与对抗性的理论前提,立足于以生存与延续为基本、权力欲占支配地位、兼具多元且理性特点的人性的分析,争夺权力成为国际政治的必然。为使国家与世界不致在权力斗争中走向毁灭,限制权力、求取和平便成为永恒的主题。限制权力的两条路径分别指向权力与道德的双重维度,权力路径的意涵是以权力制约权力,即权力均衡;道德路径的意涵是以道德制约权
第三人利用受托代为行贿、受贿之机截留贿赂的行为中,贿赂财物不因被不法行为所利用的“被动状态”而丧失受法律保护的资格;防止贿赂被其他不法行为再度侵害和肆意践踏之必要
摘 要:人才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和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在斗争中不断争取、吸引、汇聚和培育优秀人才,从而保证党的目标顺利实现的奋斗史。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形成了人才集聚的四个高峰期——延安时期的“投奔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归心潮”和“归国潮”、改革开放初期的“解放潮”以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才集聚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四个人才集聚高峰期的历史经验表明,人才集聚必须有一个人心
摘 要:人们习惯于将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视为一个整体,但对危机管理中的府际协作问题却重视不够。政府职能、危机的扩散性和资源有限性要求各级政府必须以协作的方式应对危机,并树立维护安全、提高效益等共同目标。在府际协作达成中既有公共利益等正向驱动力因素,也有地方主义等负向驱动力因素,多种因素在同一场域下进行博弈从而产生主动协作型、命令协作型等协作模式。  关键词:公共危机;府际关系;协作模式  中图分类
“三步骤”认定国家工作人员,第一步看职责,即是否从事公务,在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第二步看委派主体是否具有委派资格,在非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只
摘 要:人民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实践支点与价值原点。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工作的新发展、新变化,做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明确回答了新的历史阶段中维护和保障人民利益的方向,形成了新时代人民观的整体理论形态。把握其生成逻辑和价值意蕴是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的本质要求,是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的力量之源,标定“中国之治”新境界的价值
有组织犯罪的企业化趋势是我国社会重大转型期所面临的众多复杂犯罪现象之一.我国有组织犯罪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时期,即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形成期、20世纪90年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