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课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变为现今课改的热点问题,它是一种高效率、高速度实现课改目标的有效手段.成功地将物理课程资源、课程内容、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可使各要素发挥出最大效益,从而达到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误区
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状:由于种种原因,多媒体课件在目前还常常只是教师上课的辅助工具,没能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认知工具.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具体列举一些现象.
1.用课件模拟实验替代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目前许多教师热衷于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这样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模拟实验不是真实的实验,它的可信度并不高,如果长期要学生接受他们所怀疑的信息,那么必然会使他们丧失质疑、创新的欲望和能力,重新回到机械接受和机械记忆的老路上,与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使学生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2.过滥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声、光、电等多种信号刺激,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如果不顾实际教学的需要,盲目使用各种媒体,使课堂中的信息过多过滥,则会造成无效信息的泛滥,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倒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要不要使用多媒体,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来确定,不应该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
3.盲目照搬他人的课件
目前,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课件都是从网上直接下载使用,这种“不分教材的版本、知识点的体系”,盲目照搬他人的课件,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会使教师沦为课件的奴隶,丧失了自身的教学特点.课件的制作要有创新,不能简单重复教材,不能过于华丽,否则同样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件的体积要尽量的小一些,能用平面表达思想的,不要用动画;能用二维动画表示清楚的,不要用三维动画.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做法
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和劳动者,现代教育思想体现的是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现代教育思想下的物理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都要从单一的物理知识的教与学中解脱出来,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将物理教学升华为能力提高、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素质自我完善的教育.把教学的触角伸向课外、社会乃至更为广阔的空间,我在实践中把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进行整合 ,具体做法如下.
1.用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教师在备课时,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创造性地设计生动、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上.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具有问题悬念的多媒体课件,或激起疑问、或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在情境中“受激”而进入一种好奇、渴望、急不可耐的求知境界,在头脑中形成“为什么会这样”、“究竟是什么道理”等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2)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感悟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
物理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广泛应用的原理,更重要的是传播科学思想,教给学生探索的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再现物理学家科学探究的经历,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感悟科学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用于揭示问题本质,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物理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有些演示实验的过程(如子弹穿过鸡蛋)时间很短,演示效果观察度很差,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物理过程,可以将静态的画面动态展现,将稍纵即逝的物理过程清晰地、缓慢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突破了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概念理解,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
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视频等方式可以将学生认为抽象、难理解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问题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实例;将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通过类比、模拟建立一个声、光、色、形于一体的形象化模型,这样所呈现的内容真实、生动、极富表现力,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能力与理解能力,便于学生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例如,在讲“透镜”时,教师可先演示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折射规律.在原有的认知基础(平行棱镜底面的光线向底面折射)上制作课件,把透镜分割成一块块小棱镜,模拟多束入射光的偏折情况.让学生经历从知道物理图景—>建立物理模型—>抓住物理规律—>找出物理现象发生原因的整个过程.
3.用于探究物理实验,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实现实验条件的理想化
教材中有些实验是理想状态下的实验,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只能让学生从理论上了解,学生对实验现象和探究规律往往理解不深刻.而采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让真正的“理想化”在现实中实现.如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利用计算机可以让运动的物体真正不受外力,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高速化和智能化,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采用光电进行数据采集,通过计算机进行实时测量、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迅速、准确地根据表中的数据作出图象,从而实现了物理规律的定量研究,提高实验的可信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再现实验操作的全过程
现在的中考物理试题注重对实验探究过程的考查.在复习时,绝大部分教师是在讲实验,并没有把实验重新搬回课堂,因为他们担心这样做会花费很多时间,课堂效率不高.其实,复习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再现物理实验过程,花时很少,效率却很高,这样不仅回顾了实验的过程,而且有利对实验结论的分析和理解,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4.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1)拓展学生课外实验
学生在课外用一些简单的仪器或自制的仪器独立地进行观察和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种很有效的补充形式.在现代教育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可以自行根据自身爱好、兴趣,选做课外实验,还可以和远在他方的同学共同协作来完成一项实验的探究.另外,新教材中的“课外活动”板块鼓励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鼓励学生上网收集相关知识,进行研究.
(2)辅助学生课外学习
网上的资源非常丰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或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和学生互相交流,了解学情,进行个别辅导或集体辅导.
总之,在当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充分考虑到现代教育技术和物理学的学科特点,才能够将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才能真正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误区
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状:由于种种原因,多媒体课件在目前还常常只是教师上课的辅助工具,没能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认知工具.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具体列举一些现象.
1.用课件模拟实验替代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目前许多教师热衷于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这样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模拟实验不是真实的实验,它的可信度并不高,如果长期要学生接受他们所怀疑的信息,那么必然会使他们丧失质疑、创新的欲望和能力,重新回到机械接受和机械记忆的老路上,与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使学生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2.过滥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声、光、电等多种信号刺激,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如果不顾实际教学的需要,盲目使用各种媒体,使课堂中的信息过多过滥,则会造成无效信息的泛滥,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倒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要不要使用多媒体,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来确定,不应该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
3.盲目照搬他人的课件
目前,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课件都是从网上直接下载使用,这种“不分教材的版本、知识点的体系”,盲目照搬他人的课件,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会使教师沦为课件的奴隶,丧失了自身的教学特点.课件的制作要有创新,不能简单重复教材,不能过于华丽,否则同样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件的体积要尽量的小一些,能用平面表达思想的,不要用动画;能用二维动画表示清楚的,不要用三维动画.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做法
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和劳动者,现代教育思想体现的是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现代教育思想下的物理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都要从单一的物理知识的教与学中解脱出来,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将物理教学升华为能力提高、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素质自我完善的教育.把教学的触角伸向课外、社会乃至更为广阔的空间,我在实践中把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进行整合 ,具体做法如下.
1.用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教师在备课时,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创造性地设计生动、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上.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具有问题悬念的多媒体课件,或激起疑问、或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在情境中“受激”而进入一种好奇、渴望、急不可耐的求知境界,在头脑中形成“为什么会这样”、“究竟是什么道理”等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2)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感悟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
物理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广泛应用的原理,更重要的是传播科学思想,教给学生探索的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再现物理学家科学探究的经历,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感悟科学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用于揭示问题本质,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物理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有些演示实验的过程(如子弹穿过鸡蛋)时间很短,演示效果观察度很差,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物理过程,可以将静态的画面动态展现,将稍纵即逝的物理过程清晰地、缓慢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突破了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概念理解,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
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视频等方式可以将学生认为抽象、难理解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问题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实例;将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通过类比、模拟建立一个声、光、色、形于一体的形象化模型,这样所呈现的内容真实、生动、极富表现力,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能力与理解能力,便于学生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例如,在讲“透镜”时,教师可先演示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折射规律.在原有的认知基础(平行棱镜底面的光线向底面折射)上制作课件,把透镜分割成一块块小棱镜,模拟多束入射光的偏折情况.让学生经历从知道物理图景—>建立物理模型—>抓住物理规律—>找出物理现象发生原因的整个过程.
3.用于探究物理实验,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实现实验条件的理想化
教材中有些实验是理想状态下的实验,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只能让学生从理论上了解,学生对实验现象和探究规律往往理解不深刻.而采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让真正的“理想化”在现实中实现.如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利用计算机可以让运动的物体真正不受外力,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高速化和智能化,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采用光电进行数据采集,通过计算机进行实时测量、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迅速、准确地根据表中的数据作出图象,从而实现了物理规律的定量研究,提高实验的可信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再现实验操作的全过程
现在的中考物理试题注重对实验探究过程的考查.在复习时,绝大部分教师是在讲实验,并没有把实验重新搬回课堂,因为他们担心这样做会花费很多时间,课堂效率不高.其实,复习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再现物理实验过程,花时很少,效率却很高,这样不仅回顾了实验的过程,而且有利对实验结论的分析和理解,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4.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1)拓展学生课外实验
学生在课外用一些简单的仪器或自制的仪器独立地进行观察和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种很有效的补充形式.在现代教育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可以自行根据自身爱好、兴趣,选做课外实验,还可以和远在他方的同学共同协作来完成一项实验的探究.另外,新教材中的“课外活动”板块鼓励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鼓励学生上网收集相关知识,进行研究.
(2)辅助学生课外学习
网上的资源非常丰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或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和学生互相交流,了解学情,进行个别辅导或集体辅导.
总之,在当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充分考虑到现代教育技术和物理学的学科特点,才能够将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才能真正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