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的修正研究——以芜湖市耕地为例

来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w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GM(1,1)模型预测的不足,对其进行修正得到修正模型,并利用芜湖市耕地变化进行实例验证和应用。结果表明:1)应用灰色预测的修正模型对耕地变化进行预测比直接应用灰色预测模型更精确;2)分段建模和建立灰色—马尔柯夫模型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GM(1,1)模型进行修正,但两者可以相互结合,使预测结果更准确。3)建立灰色—马尔柯夫模型可以避免其他多种影响因素,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其他文献
人均消费产品的数量是计算区域人均生态足迹关键和基础的一步。通过实地问卷调查,运用自下而上法收集资料,计算小尺度生态足迹。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2003年的生态足迹计算结果为:人均生态足迹0 892hm2,男、女生的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0 976hm2和0 788hm2。这些数据与全国或者西部的人均生态足迹相比明显偏低,但总生态足迹为4119 3hm2,是校园面积的73 7倍。因此,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针对平面连杆机构轨迹再现问题,本文以自主设计的自动落纱机拔管机构上料夹的运动轨迹为例,对实现预期轨迹的自动落纱机拔管机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参考人手拔管过程中纱管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城市土地利用剧烈变化使城市土地利用问题成为研究的重点。在重新界定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内涵的基础上,以特大城市武汉市为例,对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演变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演变的规律及趋势,并对长期以来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低下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的对策。
通过分析归纳日本与韩国城市化过程,模式,机制的共同特点,比较浙江省与日韩两国城市化学 发展的区域的基础与社会经济条件,借鉴日韩城市发展的经验与才识探索浙江省城镇体系发展
"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是对面积数据进行空间统计分析时不可回避的问题。该文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为契机,探讨了由于"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的存在而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中的尺度效应问题。通过构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探究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反映驱动因子与土地利用变化(耕地扩张与草地收缩)关系的ExponentBeta系数
风力发电已经被用在电网中,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的稳定性。做为分布式能源,其建模的研究一直缺乏系统性与普遍性。特别风电系统的结构日趋复杂,变化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
以MgO,CeO2,富铈稀土作为添加剂,用特殊工艺制备了一种PSZ泡沫陶瓷过滤器,试验证明其具有较好的高温性能。在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泡沫陶瓷过滤器晶相及组织形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添加剂对部分稳定氧化锆中稳定相含量及高温性能的影响。
应用有限差分方法,采用不规则多边形剖分,对昌马冲洪积扇区地下水资源数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灌区地下水的补给,将由现状以河水入渗补给为主变为以农灌水入渗补给为主,主要补给区由南部洪积扇区移至北部细土平原区;天然排泄量减少,人工排泄占有重要地位,地下水排泄的重心也和补给一样向北迁移;地下水均衡状况将由现状的基本均衡变为负均衡,年均收支逆差2 288亿m3;地下水位总体持续下降,局部略
文学作为一个符号和命名,不会有恒定不变的所指。其所体现出的社会的功用、内涵和根本性质也都是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的。而今,艺术及符号本身就是多元的,产品设计的语意问
本文以我国农业行业在沪深两市上市的股份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前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己取得的研究成果,通过文献查阅与分析、获得较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