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peng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阶段是人的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学家往往称这一时期为“危险期”。在这一时期,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逐渐趋于成熟,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的个性发展也将日趋完善。
  一、艺术类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现状分析
  艺术类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现状表现在诸多方面,由于工作关系,笔者根据工作中实际面对的问题,对南京艺术学院附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学校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长期跟踪,并与南京艺术学院附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而以掌握关于艺术类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相关资料,因此,本研究以艺术中学生个性发展特点为基础结合案例和访谈等研究方法,从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和行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艺术类中学生在其生活学习中个性发展的现状。
  (一)艺术类中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意识方面的现状及问题
  艺术类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现代心理学认为:个性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文化、教育教养内容和方式的塑造。因此个性的发展离不开思想观念和意识的发展,艺术类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是其对生活、学习、艺术等最基本的认识,是个性发展程度的反映。因此,首先从思想观念意识方面去了解他们的个性发展现状,
  通过对南京艺术学院附中学生的长期观察发现艺术类中学生思维观念灵活但自我意识过强,因此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他们的个性发展特征在以下案例中凸显出来。
  案例一:章某,女,二胡专业学生,文化专业成绩优秀,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上进心,管理起来属于比较省心的孩子。她在学习方面比较自信,自我意识很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特别好面子,遇见疑难问题不会轻易向外界寻求帮助。一贯优越的在一次比赛中没有获得很好的名次,心理无法接受,整个人的状态突然发生转变。变得什么都不在乎,比较放纵自己。
  从这位女学生文化专业成绩优秀可以看出,她的思维比较活跃,有着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思想,但是她有着艺术生的共性,长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实现个人利益为目的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从而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从章某的身上我们能看出她的自我意识明显高于非艺术生。
  笔者对南京艺术学院附中学生的调查问卷中也明显显示出学生往往存在着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对于自我的过度认可:在“我认为身边的同学都太自信了”的调查中发现有78.2%的学生同意,其中有45.7%的学生认为“非常同意”:在“不会的题中基本会等着老师讲而不愿意问其他同学中”有87.5%的学生选择了“同意”,其中“非常同意”的占38,9%。而对于其原因的选项则是:“懒得问别人”为25.7%,“我不会别人会丢面子”为28.3%,“会不会对我不重要”为30.5%,“老师早晚会讲的”为14.4%,“说不好”为1.1%,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艺术类中学生往往更加关注自己,更多的是以自己为中心。在现实观察会发现此类情况:很多学生以为自己曾经拿过奖,参加过很多比赛,自认为比普通中学生更加有一技之长,而对于那些文化课,就是自己不愿意学,只要学会比谁都强,因此比普通中学生更加自信,平时对于别的同学都不屑一顾,认为我就是中心的思想意识在他们身上长期滋长。
  (二)艺术类中学生个性发展的价值观方面的现状及问题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艺术类中学生的价值观就是其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与评价,例如对学习、对老师、对学校等等。学生的个性发展离不开其价值观,其价值观也直接体现着个性的发展。
  通过对南京艺术学院附中学生的观察与调查发现艺术类中学生价值观念在其个性的引导下,往往出现偏差,他们的价值取向与追求更多的是在理想之中,并没有把理想化动力,学习与生活动机与理想往往不是同一个方向,而造成其个性发展中错误的价值观,从以下案例中能够凸显出他们的这种个性发展特征。
  案例二:宋某,舞蹈专业学生,在班上是唯一的一位男生,专业很突出,专业上优越感很强,因为全班除他之外都是女生,老师对他的要求相对较宽松,平时他跟同学沟通的机会也比较少,长此以往在同学心目中树立了一个孤傲、自大的形象。他对自己专业学习很严格,也树立了远大的目标,经常在同学中显摆自己的理想,但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就是专业和文化要同时兼顾,舞蹈训练消耗的很大精力,以至于他文化课上经常睡觉,刚开始老师觉得他很辛苦,也就没有太多的管束,长此以往他形成了一个上课睡觉习惯,老师管教也没有用,谁管他他都认为老师在跟他过不去,最后使得他的文化成绩一塌糊涂。慢慢他对照一下自己的目标,在思想上产生了负担,然而他没有正确看待这一问题,反而觉得文化课就是他的累赘,对文化课的学习产生的厌倦,文化课经常旷课,因为旷课受到很多次处分,最后学校决定让他留校察看,他都没有醒悟。专业考完他的专业排名前三,虽然他不服管教,但老师还是想拉他一把,每天找他谈心并想找时间给他补课,但他钻进自己设置的一个牛角尖,认为老师都在跟他作对,处处找他麻烦,最后老师也放弃了。高考文化分没有过线,最后只上了一个高职班。拿到通知书才后悔他之前的行为。
  在这位案例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学生目标远大但一曝十寒,他的特点就是理想远大而且最初学习有动机,在长期的艺术学习中,由于学习累、自我意识强烈等因素的影响,对学习有着极其厌恶的情绪,而且对文化课的学习有着错误的价值观,认为“文化课就是他的累赘”,进而旷课受处分,甚至老师的帮助当作“找麻烦”、“与他作对”等。因此,我们可以发现艺术类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缺乏学习中的人文精神,考虑问题时也以其个性本身为出发点,长此以往价值观发生了扭曲。
  对南京艺术学院附中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艺术类学生往往更加注重艺术课程的学习,而对于基础文化的学习大多表示不重要,对于身边的人和事也表现出冷漠的态度,例如在“对于艺术生更重要的是学好本身的艺术课程,对于基础文化课,全国普遍分数都低,高考前冲刺下就可以了”的调查中发现有68.6%的学生同意,其中有30.7%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同意”:在“我对基础文化课的学习产生了厌倦”,其中有75,7%的学生选择了同意:在“我认为文化基础课作用不大,只有自己的特长学好了才对以后更加有用”的回答中可以发现有61.5%的同学选择了同意,对于“身边的人和事与我无关”的调查中发现59.3%的学生选择了“同意”,而“非常同意”有29.7%,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艺术类中学生的价值观有着明显的偏差,在学习方面,他们往往更加注重艺术类课程的学习。而对于其它则不喜欢甚至感觉到厌倦。通过日常的观察中笔者发现。艺术类学生认为文化基础课好不好无所谓,更重要的是只要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以后一样可以有好的前程,因此他们的理想目标往往与学习动机方向不一致,对于文化课的学习动机更是弱,所以也出现了“学习强中有弱”的特点,而对于身边的人和事,艺术类学生往往最多关注的是与自己有关的,而人际关系的相处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却要差很多,尤其是人际关系中的师生关系和与长辈的关系,因为在他们的价值观念中往往是自己是中心,有着“我有我的个性,其它与我无关”的价值观念,因此艺术类中学生相比普通中学生,他们的价值观更容易出现偏颇,价值取向与价值追求往往与主流价值观不同。   (三)艺术类中学生个性发展的行为方面的现状及问题
  行为是人类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及具体的生活方式,它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不同的个人或群体,在社会文化制度、个人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或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做出的能动反应。艺术类中学生个性发展的行为主要是指艺术类中学生在其个性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以及在具体生活学习中的方式,这种行为受到其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的影响,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艺术类中学生的行为是其个性发展的外在表现,直接反映了其个性特征。
  通过对南京艺术学院附中学生的观察与调查发现艺术类中学生个性发展中,有的学生行为上不受约束、自由散漫,有的学生独到独行、行动单一,有的学生行为被称为“另类”、与众不同,总之,艺术类中学生其个性发展的特点在行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以下案例中能够凸显出他们的这种个性发展特征。
  案例三:周某,男,钢琴专业学生,有强烈的创作欲望和创作能力,由于受专业课模式等因素的影响,行为习惯自由散漫,文化课几乎不上(特别是数学课),专业课很认真也很投入,思考问题的角度比较极端。高三时,几乎所有文化课都不能正常,最后家长给其请假,只上专业课,文化课自己想办法解决。高考文化分极低,后因专业优秀被上海音乐学院爵士钢琴专业以特优生录取。
  这位学生身上凸显出来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创造力极强,行为上不受约束,自由散漫,艺术类的学生专业课的模式基本上都是一对一的上课,教学模式也基本上是利用形象思维的模式,以至于学生的模仿和再创能力很强,集体的文化大课,如果老师的授课方式再古板枯燥一点,他们更是没有耐心听,特别是数学课。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导致他们长期厌学的主要根源。这类现象在同学中加以效仿,长此以往形成了他们行为上自由散漫。
  对南京艺术学院附中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艺术类学生更加喜欢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的生活行为方式。如对于问题“生活学习中我习惯于自由散漫”中有68.3%的学生“同意”,有21.5%的同学选择了“不同意”:“我喜欢做任何我喜欢的事情,尽管有些事情会被社会认为不正常”中,有65.4%的学生选择了“同意”,“不好说”的有10.5%,“不同意”的有24.1%:“对于专业特长课程的学习我全心全意投入其中”中有88.7%的学生“同意”,其中“非常同意”的有50.6%。“在学习中对于数学、语文、英语等的学习,我往往能拖就拖”中,有70.4%的学生选择了“同意”,其中有33.8%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同意”。从以上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艺术类中学生往往更加投入于专业课,而对于基础文化课则是能拖则拖,不喜欢学习,日常观察中我们也发现他们在基础课的课堂上往往非常不愿意听课。基本是拖到一起或者找家教来补课,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其他行为,则是表现的多样化,如有独行的、有拉帮结伙的、有懒散拖拉的,但共同的表现则为自由散漫、我行我素。在穿衣打扮上有时尚的、有前卫的、更有另类的,尤其前卫和另类的学生要比普通中学生的比率高很多,所以艺术类中学生个性发展从行为上表现的极为明显,应引起教育学者的关注。
  总结以上几个案例和问卷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艺术类学生所形成的个性发展问题不是个别问题,而是普遍问题。在教育与教学之中,对艺术类学生如何实施个性化管理与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我们必须结合艺术类学生的个性特征,究其根本原因,从原因入手推行有别于普通学生的个性化管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艺术类中学生个性发展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上艺术类中学生个性发展现状中的问题的出现,不能说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部门的错误,也不是短时期出现的,更不是只有艺术类学生独自面对的,而是一系列复杂的因素造成的,例如我国传统的教育文化、教育思想给我国教育中带来的影响,我国的高考制度体系中的弊端,我国社会中大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等,白瑾在影响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因素也做了相应的分析,笔者把她的论述大致可以概括为下几个方面:①社会方面的影响:②学校方面的影响:③家庭方面的影响:④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笔者借鉴其研究,认为可以从影响艺术类中学生个性发展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外部因素
  人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社会环境之中的一切外部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更大的作用,因此,本研究的外部因素主要从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方面进行探讨。
  1.社会因素的影响
  环境既包括以空气、水、土地、植物、动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也就是说环境是围绕在人们周围的一切,可以促进人的发展,也可以制约人的发展,是人生存的发展的必要基础。本研究中主要探讨的是环境中的社会因素,特别是当前社会中的艺术环境因素和社会艺术认知因素对艺术类中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1)社会艺术环境因素
  社会艺术环境因素对艺术类中学生个性发展起到了反面的作用,当前社会艺术环境特别是社会文艺环境,从表面看可以说其在蒸蒸日上、不断发展,但透过现象看本质,社会文艺环境在繁荣发展的同时存在诸如一夜成名、功利、炒作、潜规则等走捷径的不正常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使得很多艺术类学生认为只要通过以上走捷径的方式,自己很有可能大红大紫,因此努力学习、发展个性只是在做无用功,只要把自己包装够另类就可以了。因此,学生的发展虽说也走了个性的路线,但这里的个性就不是正确理论上的个性发展,因为并不能使学生的艺术天赋得以充分展示,而且还会造成身心上的损坏,从而影响艺术类中学生的正常发展,所以社会艺术环境是对艺术类中学生身心发展起着反面典型的作用。
  (2)社会艺术认知因素   当前,人们对对艺术类学生个性发展的认知存在着极大的歧义,所以社会艺术认知因素对艺术类中学生个性发展起到了误导的作用,社会上只要人们提到艺术人,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长头发的男生”、“长长的络腮胡子”、“穿着奇怪”、“打扮另类”等艺术人的形象:而一提到“个性”,通常人们会想到这样的形容:“与众不同”、“行为怪异”、“刁钻不合群”、“不走寻常路”等。因此,要把“艺术人”和“个性”与“学生”联系到一起。人们就自然而然地习惯性认为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就是做事古怪、不听别人的劝告、不去学习正经东西的穿着另类的学生,这种人有个性强,弄不懂,当然也有的人把个性的发展认为是学生专业特长的发展,实际上这都是人们对“艺术人”、“个性”认知偏颇造成的,他们只是从表象去看,没有深层去了解,因此导致认知的不够全面、彻底,最终对艺术类学生个性发展存在着争议。
  2.学校因素的影响
  学校中的教育观念、方式、方法都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教育中的管理者、一线教师的思想理念、对个性发展的理解、教育教学中的行为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身心发展都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国家教育理念的执行部门,有着学生发展需要的硬件环境,主要指学校的设备设施:有着引导学生发展的软件环境,主要指学校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教师,学校的硬环境取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当地的生活条件,而学校的软环境则取决每位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取决于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本研究试着从学校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教师观念两方面为出发点,探讨学校因素的对艺术类中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1)学校的管理方式方法的影响
  学校的管理方式方法影响着学生个性发展。首先,由于在考试体制之下,学校的管理方式方法一切都是为了高考服务,学校更多关注的是升学人数,升学率和重点率成了社会和家长评价学校的唯一指标,因此学校教育都是围绕分数而展开的,学校对艺术类学生进行管理时,自然而然地要求学生要像普通学校学生那样中规中矩,而且有的管理者甚至对于艺术类学生进行一定的约束,制定一定目标,对于艺术类学生而言,这样的管理方式方法不但不会奏效,反而会起到逆反心理,甚至与学校作对,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其次,学校对于艺术类中学生课程开始往往出现不合理现象,例如学校认为艺术类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就会为艺术类学生增加更多的文化基础课,而一些活动课、劳动技能课则被替换掉,这样文化基础课多,会使学生对文化基础课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导致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三,学校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冷漠,由于高考制度的影响,学校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分数,而对于个性发展,很多学校认为这是大学以后的事情,中学时期更重要的是学习文化课,对于专业的学习只给少部分时间,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对于专业课的学习不能够深入,对于个性发展更是一味的被压制,因此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后,对于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更是完全按照高考的考试方式方法去学习。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学校往往只关注学生是否答对了,而对于学生一些特别的答案急于否定,很多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也缺少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欣赏式教学,学生期待的欣赏与鼓励经常得不到使用,结果使许多课程在学生眼里变成了一堆枯燥无味、毫无吸引力的冰冷数字与字符,专业课的学习也变成简单的应试技巧训练,学生的价值观、思想理念、行为不被重视反而束缚,从而限制了学生从思想上、价值观上的个性发展,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校要从根本上找原因,寻找适合艺术类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管理方法,从而达到让艺术类中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和发展的目的。
  (2)教师教育观念的影响
  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因此教师教育观念也决定着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充分发展。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的教育理念就是学生就是要学习的,不需要进行个性发展,要学好专业课和基础文化课,只有提高高考所考的课程成绩才是正路,高考时考个优异的成绩,能够上大学,才是最正确的教育,而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则不重要,对学生未来的并不起决定作用,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学习在学习,最终考上如意的大学才是好学生,因此在教育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际观察与平时的交流中,笔者也发现很多教师对于个性发展尤其是课程改革中的所提出的个性展的不透彻,很多教师可以说只是简单了解新课程所提出的个性发展观点,但这只是表面的知道了解,并没有刻意去求解究竟什么是个性发展,而且相反认为个性发展是不务正业,认为个性发展会阻碍了本来就基础差的艺术类学生的前途。
  3.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教育因素也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中相辅相成的两个部分,家庭教育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家庭教育具有个别教育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的提高,社会对艺术方面的人才素质的要求就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个性化,在具有创新型、个性化、身心健康的艺术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充分挖掘艺术类中学生每个个体的内在潜能,发展每个人的个性,培养人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也直接影响着每个个体的个性发展和完善。因此,家庭教育因素中的家庭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和家庭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程度影响着艺术类中学生个性发展。
  (1)家庭对学生教育的方式方法
  很多家庭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就是,从孩子小时候甚至婴幼儿阶段就给孩子请家教、上特长班,但这些教育,主要目的不是培养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艺术灵感,更多的是急功近利:为了将来考试加分、为了将来更容易考上大学、为了学习一技之长去赚钱、为了孩子将来的选择更多等等。学生到了中学阶段,对于家长这样的方式方法更是反感,更多的是与家长作对,不去好好学。这样没有一个正确的教育目的,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态度,更多的是运用逼迫等手段让学生去学习,让学生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甚至走极端——“你越让我学,我就越不学”的心理,扼杀了学生的天真与烂漫,从而导致个性的丧失,在很多家长之中还有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家长就是学生的保姆,要为学生摆平一切生活中的干扰因素,甚至为学生选择好将来的路。尤其对于生活小事,更是处处为学生着想,替代学生去做,让学生完全丧失了生活的技能,对于孩子的任性也是处处让着,阻碍了学生的人格发展,从而完全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家庭中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方法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应引起家长的高度关注。   (2)家庭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程度
  普遍家庭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关注程度很低,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艺术课程学习的熟练程度如何,由于社会选拔人才的方式方法和高考的压力,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希望孩子听话,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学习,去弥补他们的遗憾,这样的孩子就是最好的孩子,最终必能走上他们所期望的道路:因此在家庭教育时间,家长往往给学生找各种各样的补习班、速记班,让学生无时无刻没有休息时间,而拼命地去补习、去背诵考试需要的法则、原理,去练考场上管用的专业技巧,至于孩子的生活能力、人际关系等问题并不需要孩子自己去想、去做,更没有关注孩子真正的理想是什么,孩子的价值观、思想和意识是否得到正确的发展,最终让学生成为了真正无个性、无情感的“学习机器”。而对于“个性发展”的理解,他们往往认为“个性”就是不听话、不好好学习、没有正事,所以“个性发展”更加存在歧义,由于他们对“个性”的理解的不当甚至存在歧义,他们更多的是没有意识到个性发展的重要性,不给孩子个性发展的空间,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认为孩子还是不要有“个性”最好,有个性的孩子不好管,以后很容易走上歧途。所以由于家长对孩子无尽的期望,产生了对个性的误解。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个性发展也得到了限制。
  (二)内部因素
  人的个性发展最终的决定因素取决于个体本身。个体如果没有发展个性的意愿,外界的任何因素都影响不到其发展,因此本研究试图从内部因素去寻找影响艺术类中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因,影响艺术类中学生个体发展的内部因素主要从个体的心理方面、成长背景方面、个体能力方面去探讨。
  1、心理方面
  首先,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好坏能够影响到学生个性的发展,很多艺术类中学生在面对个性的时候表现出焦虑、担心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紧张的学习中,这种焦虑与担心更是充斥着学生的身心,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个性太明显,而刻意用其它一些行为去掩饰,例如孤僻、不愿与外人接触:有的学生则怕自己没有个性,则反其道而行之,积极的加入集体,做各种奇怪的事情去引起同学、老师的注意。实际学生的这些外显行为很好的印证了其内心世界的焦虑与紧张,也就是个性行为的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心理问题。
  其次,学生精神的压力也影响着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发展。大部分艺术类的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直接导致其想到学习就有精神的压力,直接压抑着其个性发展。很多学生反映他们既要学习专业课,又要学习基础文化课,有时候还要参加一些比赛等活动,这使得学生想到学习就头大,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关注学习以外的世界,更不要提个性的问题了。在调查中,一些学生反映:他们每天几乎没有自己做喜欢做的事情的时间,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学习、训练,没有自己的时间,没有自己的思考,即使他们有自己想法、意识,往往也会被家长、老师扼杀在萌芽之中,因此给学生的精神上增加了压力和负担,遏制了个性的发展。
  2、成长背景方面
  首先,个体的自身所具备的素质即遗传素质为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个体的先天素质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而每位人根据其基因的不同,所具备的素质亦不相同,有的学生由于遗传基因的优越,对于后天的学习很容易就做到,而有的学生则相反。因此,对于个性发展也一样,有的学生天生就具备个性发展的潜质,而有的学生则需要后天的不断引导与挖掘,所以说个体的自身素质影响着个性是否得到顺利发展,对与艺术类中学生个性发展来说同样如此,先天禀赋、先天遗传因素的差异,直接影响艺术类中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也深刻的影响着个体完善个性品质的速度与质量。
  其次。艺术类中学生的家庭条件对其个性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作为艺术专业的学习,需要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因此艺术类中学生的家庭条件是其能否完全发挥其艺术特长的一个重要保障,艺术类中学生因后天家庭培养等方面的不均,导致一个班级甚至同一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水平、艺术基础理论等方面出现分化。一些学生,虽全心热爱艺术,有志投身专业学习,但家庭经济条件限制或者家长培养目标偏差等原因,使他们在艺术学习中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他们出现太多的无奈,而影响艺术特长的发挥,无法使其特点发挥更大的优势,难以实现变“艺术特点”为“艺术特长”的目标。久而久之,由于家庭条件的原因,艺术类中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其艺术个性渐渐消失,伴随而来的是自卑和焦虑,或者表现为情绪的急剧波动,丧失文化和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想方设法的逃避现实,从而影响了其个性的发展。另外,有的艺术类中学生家庭条件则过于优越,造成了学生傲慢、自大的性格,使其在艺术领域的学习生活中显得不认真,使其价值观、理想信念等也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进而也影响了其个性向着积极向上的航向正常发展,
  3、个体能力方面
  这里的个体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外界的种种经历,她所获得的思想认知上的发展、个体经验和个体自制力的相关个体能力对其个性发展的影响,
  首先,学生的思想认知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发展有其很大的影响,因此,艺术类中学生的思想认知对其个性发展也具有影响作用,在对部分艺术类学生的平时交互过程中,随机问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的学习,认为这个专业的学习对将来有什么作用,很多学生都能够很自如的回答出所以然,但是进一步询问他们将如何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如何更进一步发展,很多学生都表示有困惑,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缺乏了自己所应有的个性,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个性发展策略,甚至一些学生认为学习次专业都是家长的功劳,从最初的专业启蒙学习,到中学全依赖家长安排,让师长拿主意等,自己没有打算。因此,很多学生的思想认知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而思想认知上的困惑却是越来越多,直接从思想上影响了艺术类中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其次,个体经验是个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有学者认为任何个性的发展都是根据个体已有经验对外界因素有所选择的过程,离开个体经验,个性不可能仅仅从外界因素中获得发展的动力,事实却是如此,个体的经验是其成长的宝贵财富,更是个性成长的基石,个性的发展依赖于个人在过去所形成的经验,艺术类中学生在文化和专业学习的双重压力之下,同学交往、社会实践、兴趣发展等个性体验的机会几乎越来越少,这严重的制约着艺术类中学生个性的发展。部分学生,因其专业学习的特殊性,演示、参与的机会比较多,在主动或被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加了与外部的接触和了解,但这种片面的、单向的体验对学生自身个性发展又反过来起着抑制的作用。
  另外,个体的自制力是个性健康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自制力是个体能自觉地、理性地去控制自己,包括自己的思想、情绪、行为。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个体,应既善于激励自己勇敢地去执行采取的决定,又善于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情绪,它是个体成熟的标志,是个性发展的重要保证。如果一个人的自制力不够强,那么它会被很多东西而吸引,而丧失了自我,丧失了个性的发展。对于艺术类中学生来说,尤其是那些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刺激物,例如艺术界中存在的“一夜成名”、“超级男女生”等等的影响之下,很多学生尤其是艺术类学生则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往往把一些精力浪费成名、成星之上,而影响了自己的发展,最终也影响了个性的发展。因此,个体良好的自制力是艺术类中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总之,从以上的分析之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外部因素还是内部因素对艺术类中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只有不断从各方面找出抑制艺术类中学生个性发展的根源,认真思考如何在教育实际中挖掘艺术类学生的个性特征,寻找艺术类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使其个性得以不断发展,才能得以最大发挥,成为具有专业特长、身心健康的创新型艺术人。
其他文献
从去年开始,喜欢海外音乐的歌迷就过足了演唱会瘾。内地演唱会市场可以说是“洋气十足”。3月份,成军40年的老鹰乐队首次在中国内地巡演,当《加州旅馆》和《亡命之徒》这些中国观众十分熟悉的歌曲再一次唱起时,大家都找到了当年的回忆。还有同时期五项格莱美奖得主亚瑟小子(Usher)也在上海完成了自己的演唱会,这也是他世界巡演在亚洲的唯一一场演出;4月份,美国民谣之王鲍勃迪伦(Bob Dylan) 在北京开唱
因电影《画壁》热映而备受关注的包贝尔和柳岩这对“情侣档”获邀为BTV网络春晚录制《画壁》主题曲。此番挑战邓超孙俪为《画壁》献唱的同名主题曲,从未进过录影棚的包贝尔显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方法分析,首先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入手,然后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方法进行有效评价,主要内容有:把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把阅
本文探讨了提高语文教师语言修养的几种办法。
本文用最小作用量原理推导出变厚度国薄板在均匀载荷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变分方程,采用伽辽金法和摄动变分法,将非线性微分方程线性化,对周边固定变厚.度国板非线性振动问题进
本文对职业技术学院焊接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职业资格证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数学的本质是数形结合。“数”包含数字语言、数量关系,“形”包含图形语言、位置关系,前者代表抽象思维,后者代表形象思维,通过文字语言将数字语言与图形语言、数量关系与位
本文阐述了青年教师心理品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本文通过"5.7"空难失事飞机的搜寻和打捞工程实施情况,介绍了搜寻和打捞飞机残骸及黑匣子的施工工艺和方法.该工程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赞扬,对其他类似工程
<正>近日闭幕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传来消息,我国5G频谱牌照最快将于今年年底发放,中国三大运营商均计划2019年实现5G预商用、2020年实现5G正式商用。中国移动明确表示要在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