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项目课程课改现状及其问题与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两年来,项目课程教学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探索领域。本文通过对项目课程教学的研究,职业院校课改现状及其所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就如何深化项目课程教学改革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 职业院校项目课程课改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项目课程教学的由来、内涵及其对当今职教的意义
  项目课程教学是当今世界最为各国所重视和认可的一种职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现已逐渐形成系统、完整的职教思想体系。项目课程教学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罗马圣路卡艺术与建筑学院的“项目教学”,20世纪60年代的北美培养职业人员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以及北欧理工科“以项目为基础PBL(Project-based Learning,)”的学习模式等。
  多年来,关于项目课程教学的理念、模式及内涵,许多世界著名教育大家、学者作了大量的实践探讨和理论研究,使项目课程教学内涵越来越丰富。如:美国教育家基尔帕特里克认为,项目课程教学模式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中发生的、全身心的、有计划的行动”;世界著名学者贝母更(Boehm)认为项目课程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完整的实践性的工作打算或教学主体是一个由学生自己开发的计划来实现的”;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弗瑞则做了更为具体的解释,认为这种教学法是“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在某个内容范围内进行工作,实施一个项目。小组成员自己计划并执行他们的工作,通常在结束时有一个可见产品(如装置、仪表、文件、演出等)”等。所有这些教育大家对项目课程的潜心研究,促使项目课程的内涵、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和理论研究方面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
  在大师们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我通过实践教学深深感悟到:项目课程教学法实际是一种基于校内实训基地、操作基地、校内实验室,以及企业工作现场真实情景(以企业现实生产环境)为背景;以企业现有的工艺技术和现实的工作任务为教学主线和依据;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以学生实践体验、自主学习,教师策划、引导、指导、督导为教与学的全新的职教模式。项目课程教学法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理论教学为依据、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知识为主导思想的传统“学科教学模式”的彻底颠覆。项目课程教学的真正意义可以从四个方面去理解:一是通过强调实践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教学、工作任务教学等,很好地将学校的职业教育活动融入到企业生产过程和社会活动过程,使学生摆脱教师课堂上的“清谈”和“空洞说教”,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技术、管用的技术、实用的技术、先进的技术和鲜活的知识;二是项目课程教学很好地强调了理论与实践在时空上的统一、教与学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以及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社会对人才要求的统一。更重要的是通过完整的项目课程教学,使学生学会如何相互合作、如何在企业做事、怎样在社会做人等,即:把自己培养成为当代社会需要的有理想之人、有才之人、有德之人;三是项目课程教学方法,很好地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地位,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地位和督导地位。这就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自由空间、想象空间、创新空间等,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崭新的职教模式;四是项目课程教学模式不仅很好地倡导了教师教学的灵活性、人本性,务实性,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教师职教理念的革新、人才培养观的革新、教学方法的革新等,使职业教育实践与理论探索得到不断深化和升华。因此,项目课程教学模式对变革我国传统职教理念,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探索符合“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职教模式、新职教方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高职院校项目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职业院校不少专家学者都对项目课程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有关项目课程研究的文章不下千百篇。大多数学者主要围绕项目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实践运用展开研究,涉及教学的各方面,都从各自的专业和不同的角度,对项目课程教学法作了有益的探索,并在实践中获得了一定成效,为创新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供了有益启示。
  但我也注意到,不少职业院校对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与对项目课程课改的理解缺少深度。传统的学科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仍然在影响和主导职业教育,导致在推行项目课程时出现一些问题,存在一些困难,遇到一些阻力。
  1.一些职业院校忽视和颠倒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项目课程项目选择、内容开发,导致项目课程教学脱离企业生产实际,偏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就业方向。
  人才培养目标是一切教育的依据。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各层次(初、中、高级)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解释不清楚,描述不具体,缺少量化标准”,从而导致各层级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其实,职业教育既是技术教育又是就业教育,具有很强的人才培养目标性、标准性和行业针对性。项目课程教学首先应当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三个基本命题来展开研究,搞清各科、各层次职业教育应当让学生了解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术,具有哪些素质和能力等。只有将这些问题搞清楚、弄明白,项目课程的“项目开发”才能找到依据,否则必然导致项目开发和内容选择脱离企业和社会。这就是长期以来一些企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不能给予足够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2.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对项目课程课改的本质与内涵的认识不到位,导致院校项目课程课改难以深入。
  目前,一些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对项目课程本质和内涵的认识不够深入,陷入“盲人摸象,各持一说”的局面。一些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把项目课程教学仅仅当成是单纯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不是人才培养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系统性的变革。因此,有教师认为“项目课程教学就是实践教学,只要把过去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变成实践教学为主就行了”;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知道项目课程改革改什么,以及怎么改。这不仅是导致一些职业院校对项目课程教学贯彻难、推行难,执行难的原因所在,而且是目前一些职业院校长期惯用的学科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在延续,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教学方法难以杜绝,建立在学科教学模式上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观难以彻底克服的主要原因。
  3.专业教师职业素养普遍较低,难以满足课改主体,即:课改执行者——老师职业素养的要求。
  由于长期以来的学科教育思想影响,以及长期以来国家重理论轻实践的政策误导,我国相当一部分的职业院校的相当一部分的专业教师(包括双师型教师)长期缺少企业实践,长期脱离企业实践,其专业技术水平、实践能力不仅不能与时俱进,反而在不断弱化、老化、退化。我据调查统计,在我国职业教师队伍中,能完全胜任实践教学,表现出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包括双师型教师)仅占专业教师的5%左右。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不仅数量不足,更重要的是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亟待提高”。如果处于职业教育核心地位的专业教师长期脱离企业实践,长期不下企业进行科研,不了解企业的最新发展、行业的最新变化,甚至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严重缺失,这样的教师靠什么来教学生?又如何胜任课改重任?如何确保项目课程教学改革能够达到理想目标?
  4.项目课程改革急于求成,有可能使项目课程改革变成教育上的“大跃进”和“一阵风”。
  在高职院校项目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少院校想一夜之间就彻底转变过去几十年的职教思想和教学习惯;一夜之间就把新的职教理念完全注入到每一个老师的头脑里;一夜之间每一个老师都能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并成为专家等,而采取“大跃进”式的办法,以行政性、指令性的方式,在大部分教师对项目课程教学模式还一知半解,甚至模糊不清,不经过系统的深入学习,不进行试点,不经过论证,且校本教材还没编写出来,设备设施还没调整补充到位的情况下,就强行推行、快速实施,导致许多职业院校在推行项目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收到负面效果。一些学校老师凭自己的想象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打“无准备之战”、“无把握之战”,因而在教学课程安排上、教学内容选择上及教学形式和方法上出现许多失误。如:学校在相应的教学设备、实训场地还没能满足项目课程教学要求的情况下,仓促推行项目课程教学,从而无法满足项目课程教学要求,更无法将学生从过去的纯理论教学中解放出来,使课程教学陷于进退两难;又如,不少院校项目课改的宣传仅仅是在教师范围内进行的,学生在毫无认识准备、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接受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导致一时难于理解老师的教学意图而无法与老师配合。这是许多职业学校共同出现的并被许多学者总结到的:“把老师下达的工作任务当儿戏和游戏”、“把组织工作任务讨论当闲聊”、“把社会调查当放假”等种种怪现象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也是当前一些职业院校项目课程教学难以贯彻的重要原因。
  三、解决在推行项目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的对策
  我认为项目课程课改是一项涉及职教理念、职教思想、职教模式和职教方法的系统工程和长远工程,要有条不紊地推动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从把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新的人才培养观,强化项目课程学习,深化项目课程认识,以全面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抓手。从职教规律和逻辑顺序而言,有条不紊地推动职业院校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把握好职业教育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细化、量化人才标准,为项目课程的课程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整个职业教育的基础和依据,就像裁缝做衣服,要以人的性别、身材体型为依据。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量身定制”。可以这样认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全部职业教育活动过程,决定了教师、教材、教法的配备和选择,决定了整个教学活动所需的教学设备及其辅助设施的配置,甚至决定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教学管理方式等。只有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教育与教学活动的开展才能有的放矢。
  关于人才培养目标问题,我认为必须明确“五个基本点”:一是明确为谁(社会、企业)培养人;二是明确培养什么层次(一般技术工、高级技术工、工程师、初级管理、高级管理等)的人;三是明确各层次的人才的具体标准(了解那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具备哪些能力、具有哪些素质等);四是根据前三项确定“教学科目菜单”,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是满足企业、社会对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要求;五是明确通过什么教育手段和方法确保培养出的人才完全满足企业、社会不断提升的人才素质标准要求等。只有先把这五个问题搞清楚了,才能把握好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方向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应需培养”人才,才能真正做到“应需施教”。
  2.深化项目课程内涵的认识,把握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的精神实质,提升专业教师项目课程理论水平,确保项目课程课改顺利进行。
  项目课程改革首先应当是人才培养观念的变革,然后才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变。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之所以在项目课程课改中遇到这样的困难和那样的阻力,主要原因是对项目课程的课改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对项目课程的科学内涵认识不到位,对项目课程课改的目的认识不到位等。为此,深化教师对项目课程内涵的认识,提高教师项目课程理论水平,把握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的精神实质,是确保项目课程课改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
  3.加强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培训,全面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确保专业教师满足项目课程教改的职业素养要求。
  长期以来社会、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评价不高,对毕业生拿出的各种职业技能证书不重视等,并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育的问题、学校的问题、教师的问题。“名校出高生,名师出高徒”,尤其是职业院校如果没有一大批既懂教学又精通技术,既有较高职业素养又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较高教学水平的专业教师把关在教学的第一线,要想培养有一流的人才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当前形势下,深化教师项目课程认识,强化专业教师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培训,全面提升专业教师职业素养,是确保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当下推动项目课程课改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而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专业教师定期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作科研,技术技能“升级”等,以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满足项目课程教改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
  4.搭建项目课程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设备、人才等的资源优势,确保项目课程的开发质量和实施效果。
  职业教育说到底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人才的,学校的办学条件再好,也无法超越企业所拥有的技术、设备、人才等优势。另外,企业始终是处于市场的风口浪尖,他们最先感受到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行业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并对职业院校应当培养怎样的人才最具发言权。为此,职业院校在当前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办学条件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没有理由不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设备、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企业与院校的合作优势,共同把职业院校办成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中心,为企业培养和输送具有实用性、竞争性的创新型人才。
  为此,职业院校在进行项目课程课改时,有必要让企业积极参与到项目开发、课程设置、校本教材编写及顶岗实习等教学活动中来,在相互商讨、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良好校企合作氛围中确保项目课改顺利、健康地进行,确保课改高质量和高水准。
  5.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项目课程教学改革,有条不紊地推动项目课程课改向纵深发展。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尤其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更是一场从思想观念到职教理念,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方法,从教学主体到教学客体,从教学管理到行政管理,从老师教学方法到学生学习习惯改变等一系列教学环节的变革,是一项涵盖学校各部门,涉及校内全员工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久性工程。因此,为推动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项目课程教学改革全过程。这里所强调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整个课改过程要尊重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把握职业教育职业人才培养特点。如:在制定课改翻案时要有系统观;推行课改计划时要有循序观;变革教学方法时要有科学观;检验课改成果时要有实效观等。为此,项目课程教学改革应该分为八个步骤进行:(1)系统学习。了解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文件和资料,了解国外项目课程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2)转变观念。通过系统学习认清传统学科教学的人才培养的弊端,确立新时代、新人才培养的新职教理念;(3)研究制定课改翻案和课改计划;(4)编写项目课程教学大纲和校本试用教材;(5)试点教学。在试点教学前要向学生宣传项目课程教学与传统学科教学的利弊,让学生充分认识两种教学的不同教学理念、模式及所产生的不同学习效果,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课改活动中去;(6)效果论证。组成由学生、专业教师、院系领导、教材编写人员、企业技术专家等相关人员听课,并作出评价;(7)纠正、完善。由听课的各方代表包括专业教师、院系领导、教材编写人员、企业技术专家等,对教案、教材、教法、教辅设施等各教学环节和要素提出纠偏意见,以求进一步完善项目课程教学;(8)示范、推广。
  四、结语
  项目课程教学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我通过实践教学体会和理论分析研究,深刻体会到项目课程教学法不仅仅是职业教育方法的变革,更是职教活动全过程和全系统的变革。“变革”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和整个教学系统的各环节、各要素。其中教师职业教育观改造和教育理念的革新,是课改的基本立足点,而最终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徐国庆.国外两年制高职课程特点及启示.中国高教研究,2005,(2).
  [3]路妹娟.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的思考.高职教育,2007,(36)2.
  [4]壮国祯.高职项目课程内容选择问题探讨.2007.
  [5]赵丹.吉林航空工业学校.项目课程教学法在单片机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6]项目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内容的选择.高职项目课程内容选择问题探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1,(290).
  [7]赵志群.从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谈项目课程开发中的两个基本认识问题(编号1).青年论坛·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深层次问题研究,教育通讯,2007,(4):17.
  [8]黄燕.“由知识演择技术”转变为“由技术演择知识(编号4).中国高教研究,2009,(6):77-78.
  [9]徐国庆.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与设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10]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5.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特纳综合征(TS)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确诊为TS的患儿38例为研究对象,每晚均接受rhGH治疗,剂量0.11~0.21 IU.kg-1.d-1,疗程6~36个
《矿产与地质》创刊于1981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地质类学术刊物。是中国科技论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分析了学生会干部的素质现状与特点,研究并提出了加强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生会干部综合素质的对策。 In view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higher
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学生日后成长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并积极探索各种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和途径,从而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优秀
摘 要:长期以来,批改学生作业一直是教师的沉重负担。“零作业批改”让学生参与作业的批改过程,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零作业批改”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作业批改 教学改革 教师 学生    “零作业批改”这种模式在很多学校悄然盛行,教师不再耗费大量精力一本一本地批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语文教学不仅是素质教育也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中的一部分。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营造和谐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
期刊
日本电视动画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播至今逐渐扩展了其受众的年龄覆盖层,儿童受众不再是电视动画的“主体受众”,儿童电视动画作品数量在电视动画作品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也整体
作为设备与设备之间信号的配线与转换工具,配线架发挥着连通、调节、转接、测试等功能.为适应综合布线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配线要求,各综合布线厂家分别推出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
为促使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更富成效,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建高校发展型学生党支部,实现支部成员和党组织的全面发展。 In order to make college student p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