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肾移植人群IMPDH-II rs11706052位点多态性基因型分布频率的研究

来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ancy_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中国北方肾移植人群IMPDH-II rs11706052位点多态性基因型分布频率,探讨IMPDH-II rs11706052位点多态性检测在器官移植临床的意义。

方法

对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之间于中日友好医院随访的81例北方肾移植受者,采用数字荧光分子杂交测序法IMPDH-II rs11706052位点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IMPDH-II rs11706052位点多态性基因型分布频率及男女性别组间差异。

结果

本组81例北方肾移植受者中AA型65例(80.2%),AG型16例(19.8%),未检测出IMPDH-II rs11706052突变纯合子GG型受者。IMPDH-II rs11706052 A等位基因频率为90.1%,G等位基因频率为9.9%。本研究样本中男女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样本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9、0.416,P>0.05)。

结论

中国北方肾移植受者人群中IMPDH-II rs11706052基因位点突变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其突变基因G等位基因频率为9.9%。但与国内南方人群IMPDH-II rs11706052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其他文献
高迁移率族蛋白1 (high-mobility group box-1, HMGB1)作为一种重要的炎性介质,在炎症放大及维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HMGB1在急性肾损伤、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患者肾脏中表达显著增加,认为HMGB1与上述肾脏疾病密切相关。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的慢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导致中青年残疾的病因之一。随着该病逐渐被神经内科医生所认知,各类针对性用药被广泛用于控制其病情的进展。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泌尿系统的并发症同样严重地影响着MS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本文就MS的下尿路症状的诊断及治疗作相关综述。
自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问世,它所带来前所未有的微创优势一直被誉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运用不同设备开展前列腺腔内剜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各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微创手术不断涌现,使得该传统手术有逐渐被取代的趋势。本文回顾目前最新研究,分析了各种腔内前列腺剜除术的优缺点,以供广大泌尿外科医师参考。
经皮肾镜取石术是目前治疗直径大于2 cm的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和复杂肾结石的首选手术方式,但是由于其复杂的操作程序和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让许多泌尿外科医师望而却步。可视化穿刺系统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很大程度地降低了经皮肾镜取石术的难度,现对可视化穿刺系统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应用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病,由于细菌产生耐药性、抗生素使用不规范、女性雌激素下降等因素,尿路感染反复发生,病情迁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可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晚期出现肾功能不全,危及患者生命。二仙汤是20世纪50年代张伯讷教授所创方,全方由六味药组成:仙茅、淫羊藿、巴戟天、知母、黄柏、当归,集寒热补泻于一方,凉而不寒,温而不燥,阴阳并调。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二仙汤治疗尿路感染疗效显著,本文收集、整
IgA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肾脏病(CKD)的重要原因。目前针对IgA肾病仍缺乏特异且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对改善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可能导致更高风险的不良事件。本文对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骨髓嗜病毒整合位点1(Meis1)是在小鼠髓系白血病细胞中发现的病毒整合位点,在多个组织器官中都有所表达。Meis1基因不仅参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而且积极参与到血管发育和造血之中,还与白血病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Meis1在多种实体肿瘤中皆有表达,并且参与到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中。在血管新生与发育中,Meis1基因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和造血干细胞(HSC)介导的血管新
Kruppel样因子家族是锌指蛋白类转录因子,这个家族以羧基末端序列有3个锌指结构为特征,这一类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功能。KLF4是该家族中的一员,同样参与了体内许多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如细胞分化、细胞增殖、炎症调控、胚胎发育、抑制和促进肿瘤等。继续加深对Kruppel样因子家族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本文就目前KLF4在炎症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明显上升趋势。在治疗上,中、低危前列腺癌单靠根治性手术就能获得较好的疗效,而高危前列腺癌因其侵袭性强、易复发和易转移等特点,最佳治疗选择一直存在争议。手术、放疗、化疗、去势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案都对高危前列腺癌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暴露出各种弊端。随着微创外科和新兴放疗技术的应用,为高危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更多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是目前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最主要方法,但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切除不彻底、肿瘤易复发、切除的标本病理诊断不够精确、易产生闭孔神经反射等。基于上述问题,近期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整块切除"这一概念,并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