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c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不仅可以带来身心的欢愉,也能带来灵魂和品质的修炼,更在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的人生轨迹。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凤凰副刊上有这样一段对子女说的话:“我怕你变成画长颈鹿的提摩,不是因为他没钱没名,而是因为他找不到意义。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读书,从小到大都像是一把丈量我们人生品质的标尺。”
  人都需要良师或益友,他们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正身正形、排解忧患和孤独。这位良师益友也许是一个自然人,也许是一个正能量的兴趣爱好,比如运动,比如旅行,比如读书。当你悲伤的时候,你可以挑选一个暖心的故事走进去;当你失落的时候,你可以挑选一段励志的人生去学习;当你乏味的时候,你可以挑選一路精彩的冒险去同行。不管何种目的,当你开始读书的时候,你内心的纠结和迷惘也随之打开和舒展。梁文道先生这样描述读书这件事情:“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读书本就随性而起,又随心而深入,最后弥漫到自己的生活和精神,塑造成我们独有的品性和风骨。
  生命的开始本就如一张白纸,需要时间去勾勒和填充色彩,等到油尽灯枯,曲终人散之际,这本生命的书籍到底是薄如蝉翼还是厚如萤石?短暂的人生,时间显得捉襟见肘,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收获更多的乐趣和能量,也许“捷径”就在书中。
  文字没有情感和温度,但是文字下蕴藏的作者的心却是真实而可敬的,也许温润,也许激愤,也许孤独。俄国作家鲁巴金说过: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读书是一座桥梁,勾连起两个不同人生的桥梁。有趣的地方就在于,这两段人生也许风格迥异大相径庭。一个牧民也许读到了一个医生的内心,走了进去,完成了一段奇妙的旅行。每个人的世界其实都很小很局限,貌似可以窥探整个世界的博大,其实只是禁锢在一个杯中的鱼儿,看得到云彩和花鸟,却无法触及,也无法体会。而读书这座桥梁延展了我们局限的目光和心灵,在原本单调的人生苦旅中开出了别样的花朵。
  所以,当你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或者感觉到了旅行的孤独,仰或是隔壁的美丽姑娘让你日夜思念沉醉,不妨捧起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去打开另一扇门窗,去开启另一段美妙的旅行。
  张明礼荐自《人民邮电》2017年6月9日
其他文献
一  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和他的母语的程度有很大关系。一个中国人除非生长在外国,从小就学那一国文字,自然就以那一国的文字为母语,如果那是英语,那么他的文化水平和他的英语水平有很大关系。  比起上一代的人,就是比我的老师或者父母辈,我的旧学底子差多了。但是在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应该说再跟下一代比起来的话,我们又好像学得稍微多一些,这个情况很不一样。  举一个例子,有一次一些人在随便聊天的时候说到了一些官场
期刊
别以为大学老师上课时都一本正经,不怎么正经的也是不乏其人的。例如我。也是因为正赶上世界读书日,一次上课我对满教室男女本科生说,胸有诗书气自华怎么个“华”法,一时倒是说不清楚,不过有一点当场即可判定:看书的和不看书的,眼神肯定不一样。尤其站在讲台往下一看,昨晚哪个看书了,哪个打电子游戏了,马上一目了然!甚至同样看书,哪个看的是唐诗宋词或《纯粹理性批判》,哪个看的是《金瓶梅》或《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你
期刊
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木心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尼采  遇见你之前我从未想过结婚,遇见你之后我只想结婚,我所见到的最美的样子,就是你的样子。  ——钱钟书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王小波  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  ——泰戈尔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期刊
1896年,有个小男孩6岁了,要和他的兄弟姐妹合影。小男孩非常重视:这么一个大家族,以后看到照片,别人找不到我怎么办?于是,他在拍摄的时候,就伸手去够旁边桃树的枝儿。他成了这一堆小孩中,唯一手握桃枝的人——并不是要沾想沾桃花运,他只是想有一个细节,这样别人能找到他,他也能找到自己。  这个小男孩叫陈寅恪,是我很喜欢的历史学家。他6岁的时候就知道如何将自己嵌入历史,不被遗忘。  细节对我来说是启蒙式
期刊
孔子讲礼乐,一生都在推崇和普及。礼乐的意义在于约束,以之约束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礼乐应该越完备越好,最好层峦叠嶂,密不透风。问题是,孔子还说了这样一句话。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意思是,我的学生中,早先那一批人,在礼乐方面,有野朴之气。后来的这些人,在礼乐方面已经有君子之气了。但如果让我使用之,我宁愿使用先进
期刊
曾有一阵子人们把“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当贬意看。在教条主义盛行的情况下,为了强调直接经验,贬它一下也未尝不可。不过,真正客观地说,“秀才不出门”也确有“便知天下事”的时候。没上过火星的人怎么能知道火星上至今还有流水的痕迹?那肯定是从书本上看到的。今人谁也没有跟司马迁聊过天,没请司马光品过茶,如何能确认历史上肯定有这么两位了不起的史学家?还不是从书本上看到的!学问是属于博览群书的人。人的知识有
期刊
“儿童邪典片”,一种听起来就很邪的文化垃圾,正在受到举国关注,国家有关部门都祭出了“杀招”。1月22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针对利用经典卡通形象制作传播涉暴力、恐怖、残酷、色情等妨碍未成人健康成长的有害视频情况,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已部署开展深入监测和清查。  “儿童邪典片”指向的是一类不健康的视频短片。这些视频短片以卡通片、儿童剧、木偶剧为包装,对一些经典卡通形象进行恶搞
期刊
有一次,笔者到一个社区调研,可能是没听仔细,几次把工作人员口中的“民生工程”听成了“名声工程”。不过转念想想,虽然听的或有不对,但在某些基层领导眼里,“民生工程”还真是“名声工程”。  民生工程易得名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基层组织把工作重心放在民生工作上,解决了群众就业、就学、就医、出行、养老等方面一大批问题,群众获得感和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大幅提升。一些在这方面成绩卓著的干部被提拔重用,一些重视民
期刊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犹是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文化自信,根基深厚。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笔者以为,从祖先崇拜来理解“三个更”,是一个很好的角度。在中国,祖先崇拜根深蒂固,范围广泛,几乎是“人人、时时、处处”。  流变至今的中华民族祖先崇拜,大致可分三个层面,各有载体。一是以姓氏、家族、谱牒为基线,尚血统的祖先崇拜,主
期刊
当年,中央几家报社要拍一幅邓小平同志日理万机的照片,并策划了一个大致的构图:台灯之下伏案工作,案头文案堆积如山。邓小平看过方案之后诙谐地说:“我从不办公。”最终,记者只好拍了一张邓小平悠闲地躺在沙发上,拿着老花镜在台灯下看报纸的照片。  “仕而废其事,罪也。”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每天有批不完的公文,怎么说“从不办公”呢?这是一种“将军赶路,不追小兔”的战略思维,一种“有所不为,为则必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