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伸手可摘知识果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825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因材施教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个别施教;应该保证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积极运用;应该在教学中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应该充分发挥教师个人对学生的直接影响。
  【关键词】语文教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设置的问题有些学生从来不举手回答,即便被点名站起来也是“不知道”“不会”,导致老师的授课情绪降低、学生的注意力也分散了,降低课堂效率!在语文课堂上,讲究从多种角度去考虑问题,尤其是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改革下,更应提倡孩子们多角度解决问题,不拘泥于一种答案。经过这两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一个原因导致了某些学生不愿回答问题:不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老师的授课都缺乏梯度性。即学生不了解自我的学习状况,不知道该学什么,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老师提问时不分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对应关系。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让教学成为学生智力发展的手段;一个学校应该有丰富多彩的智力生活;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个别施教;应该保证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积极运用;应该在教学中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应该充分发挥教师个人对学生的直接影响”。这是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讲究梯度,不分梯度地教和学,都会导致这样的后果:部分学生注意力涣散,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难以活跃起来;师生互动不起来,抹杀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效率低下。
  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让所有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发挥才能的天地?一直以来我们提倡的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存在的差异因素(智力发展速度不同、认知结构不同、行为习惯不同),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的学习习惯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今天提出的“梯度教与学”从更深意义上来说是对分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具体来说,一种模式即梯度的预习——老师有梯度的备课——有梯度的师生互动,在这里我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二、方案的探索与实施
  (一)分梯度进行预习和备课
  在实际教学中,每个小组的组长将简单的基础知识分给差生完成,其他组员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设计问题,且每人制作一张学习卡(不允许有重复的),由小组长检查并做好统计归纳,上报老师,师给予检查提示。而老师以学习卡的内容为基础,将设置的问题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既有基础又有升华,真正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经过这种有效预习,学生们的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设置的问题太难而去抄袭或者完不成,每个学生都力所能及的完成自己的任务。而老师在备课方面,设置问题也就有了依据,不会形成“满堂问”的情况。
  (二)分梯度检查
  学生在做好了分梯度的预习之后,我们的老师也要实施起来:检查。不是检查预习的内容,检查过程中的力度又不能太大,应该要让“权力”下放到组长的那里。在上课之后的3分钟,由组长提问之前组员自己写的问题,回答错误的,要及时让他们纠正。检查结束,老师要将题目与学生的掌握能力、认知情况及理解程度相结合,在适当的时间抽取一到两名同学进行再次回答。通过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理解自己的任务得到了学生及老师的认可,他们的学习卡片能够被采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步提高,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
  (三)课堂教学有坡度
  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安排不同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内容。对于程度差的,应以一般性的属记忆和理解水平的训练项目为主,而对于程度好的,除了一般性的项目之外,还可相机进行一些属于运用水平的难度较大的项目的训练。
  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要有坡度,要通过课堂提问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开辟通往教学目标的渠道。有效地引导不同程度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并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面向全体,获得较好的整体效益。
  (四)布置作业的梯度性
  作业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迁移学法的重要教学环节,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业内容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与教学内容相一致,难易有别,呈阶梯式,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深化题,符合各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作业设计、批改和讲评的分类要求,将使学生学以致用,各尽其能,可较好地促使优等生的发展和保持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教学真正面向全体,获得较好的整体效益。
  (五)课外阅读分梯度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在课堂上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分梯度教学,都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外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乐学、善学。其实,课堂上主要是进行语文基本知识结构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课外是课内教学的发展和延伸。我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求学生要进行一定数量的阅读,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我预先从书店里去寻找适合小学生读的作品,要求语文能力强的学生阅读其中的多数作品,并写出读后感;能力中等的学生,要求读完我指定的作品,并且摘抄精彩段落,细细品读;能力稍弱的学生,要求阅读指定的文章,摘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使语句更通畅。搞好阅读,读出文中之味,品出文中之情,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作文质量,促进语文教学。
  以上五点就是我总结的梯度教学方法,对于我们很多语文教师在如何有目的、分层次教学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学科是广博精深的学科,其中既蕴含丰富的情感因子,更富有深邃的学习方法。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优化教学思路,将三维目标的教学落实在点滴教学中,从而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既获取知识,更内化情感,掌握方法,使自己得以全方位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三维目标;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三维目标,也就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摘要】人们通过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的想象基本上都属于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是一种低层次的想象;我们可以通过正确教育对其进行更正,使其向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的现实性方向改变,即发展想象的更高等级,使儿童发现和再造新的形象。我们从语文教学方面来谈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 创造;思维;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 “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乃至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2011年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充实并细化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相关内容,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大有可为;同时还提出“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掌握了猜灯谜的方法后,亲
【摘要】自然界中,花的纤柔是一种姿态,树的挺拔是一种姿态,山的沉稳是一种姿态,水的灵动也是一种姿态。作为一门学科在课程教学中也应有自身独有的姿态。苏教版小学教材中有数篇科普类课文,分散在各个年级中。低中年级的科普童话、小品文等将科普知识融入生动的故事中,趣味性强,富有感染力。高年级的科普文则带有了说明文的特点,体现了小学与初中教材内容的过渡衔接,它们的语言简洁,表达严谨,少了有趣的故事情节。这类文
【摘要】初中生告别小学,进入更为系统的阶段性学习,而初中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体现的愈加明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逐渐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而传统教学“一刀切”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语文课堂,对于学生参差不齐的语文水平只会起到恶化作用。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即分层教学法,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有效改善初中语文教学水平高低不一,层次机构不明显的问题,真正做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学科,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日后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本文主要想通过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包括多媒体教学、提高阅读水平和展开兴趣小组等教育形式,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丰富多彩,以达到最终培养孩子自主的学习习惯和调动学习兴趣的目的。  【关键词】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阅读能力;兴趣小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高尔基
【摘要】为了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展现古诗的深刻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诗配画,乐配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从无声到有声,从无形到有形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诗的意境出发,让学生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去感受,去思考。然后有所感,有所悟,欣赏之中出见解,思考当中有交流。在品味古诗内容的同时,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思想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增强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学习古诗的真正
【摘要】本文理论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以身边教学实例为证,紧扣“课内得法,课外延伸”这一主题,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娓娓道来,例证详尽独特,说理透彻明了,文学气味颇浓。  【关键词】创新阅读;适度扩展;下水作文;语文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相长是每位老师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如何督促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呢?怎样才
【摘要】初中生的作文語言平淡,缺乏个性,味同嚼蜡。如何指导学生丰富自己的作文语言,就成了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寻写作的方法,做到读写结合,善于从美文的学习中积累作文语言,从而使学生作文语言鲜活丰润起来。这是写作训练的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作文教学;读写结合;学习经典;鲜活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摘要】从人生视角解读泰格特的小说《窗》,通过这扇“窗”来透视两个人物的心灵状态,探求一点人生的启示。分析领悟欣赏者和漠视者,利人者和利己者的人生得失和生活状态。  【关键词】人生视角;解读;利人;利己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文学作品的解读视角很多,这里我尝试着从人生视角解读泰格特的《窗》。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作品是由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胡山林提出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