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根据图示理论,在理解英语源语的过程中,口译者应充分激活大脑中已存的各种图式知识,这会使对源语的解码更加迅速、准确。在对译语进行编码时,口译者应做到有利于激活译语听者的已有图式,同时也要有利于帮助译语听者建立新的图式,以便全面了解传递的信息。
口译是一种口头表达方式。它是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的转换过程,这种过程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语言活动,但从口译的主体即译者的角度来说,口译实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在这一思维活动中,译者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环节,即:图式的转换。因为在口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对源语图式进行正确解码才能达到“信”,同时还必须将了解的源语图式恰到好处地移植到目的语中去才能达到“达、雅”。也就是说,口译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图式转换的过程。图式理论对口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尝试将图式理论运用于英语口译之中,以便更加真实、全面地传递其中所包含的信息。
一、图式理论
图式(schema)理论自衍生以来,一直受到了语言学家及语言教师的极大关注。它是认知心理学家们用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是心理学对记忆进行研究产生的一个重要成果。“图式”最早是康德(1781)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其他心理学家也纷纷对“图式”所反映的思想做出各自的论述,有的称它为“脚本”(script),有的又称为“框架”(frame),还有的则称之为“文本图式”(textualschemata)。现代图式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代表人物有Minsky、Rumelhar和Schank。
图式理论的主要论点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方能产生理解。即对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解码、编码必须与图式网(schemata)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通俗地讲,每个人的大脑中都储存着世间无数的事实。这些事实在大脑中按情境分门别类,组合成网络图式,给听者提供一种参照系,使听者对所听到的材料能够正确理解。这样一来,随着知识的增加形成了不同门类和不同层次的各种图式群。
口译的质量取决于其本身所特有的思维模式,感悟性和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由于译者与异族文化的原语发出者的世界观、文化底蕴不同,造成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就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内容图示,也就很难有译者和原语发出者同等反应。
因此,口译者在具体的语用场合要想做到“量体裁衣”,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就必须同时启动两套图示:一套是异族文化的图示,另一套则是本族文化的图示。译者拥有的异族文化图示越丰富,越有利于他在口译时溶人原语者的角色中,深刻地理解并及时发现原语中隐含的信息,避免错误的理解,也就是要构建与原语者最相近的图示,才不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图示的构建是建立在个人所拥有的广泛知识以及过去的经历之上的。
二、应用于口译实践的可行性
(一)加强口译员记忆和信息的提取
人们在获取信息时,首先要将信息输人他们大脑中已有的图式里,那些同已有的图式相一致的部分被立即保存下来,而那些相矛盾的部分就很快被忘掉,要么经过修改,同已有的图式相一致后被储存下来。因此,译者头脑中已有的语言知识结构或图式是认知和记忆语言的重要保证,而图式的缺省会导致理解记忆的中断,译者在短时间里无法建立起语言符号和所指之间的联系。如果口译员已经具备了相关的图式知识,因此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会对输人的新信息特别敏感,注意力也就能高度集中,更能抓住发言人的思路,并能从正确的角度去理解并记住发言的要点。
(二)正确预测下文
口译活动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现场言语交际活动,一般围绕给定的主题进行。如果译员能预测到发言人接下去要讲什么,就会变被动为主动,抓住发言人的大体走势,进而减轻很多记忆负担避免漏译重要信息。口译中的预测是一个分析综合和逻辑推理的过程,也是先存信息和新信息加工整合的认知行为。译员激活与原语的主题、语境等相关的知识,对源语信息所做出的预测进行语义筛选、推理整合等认知层面加工。图式使信息有条不紊地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给预测提供依据。
(三)合理分配注意力
首先来看口译的基础环节—听和理解。在口译中,译员首先接触到的是语音符号,语音符号刺激听觉,译员靠听觉来完成原语意义的理解。因此可以说口译理解的关键是听觉解码,因为只有理解了的信息才能存储在记忆中并通过目标语表达出来。背景知识图式在这个环节的效应特别明显。在确定的背景下进行口译,可大大提高听觉感知的敏锐度。
三、结语
从以上可以看出,图式理论充分体现了人类已有的认知结构在处理外界信息时的主动作用。这种作用贯穿于信息加工的全过程。口译过程是输人信息和口译员头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图式的动态交互过程。译员的背景知识(图式)对口译过程中的理解、记忆和预测等方面起关键作用。口译工作者要尽可能的获取更多新的知识,从而积累尽可能多的图式知识,以备口译过程中的随时调用,减轻口译过程中信息处理的负担,从而提高口译效率。
【参考文献】
[1]林超伦.实战口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倪攀.图示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04)
[3]膝亿兵,李云平.源语概括能力在口译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其培养方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卷专辑)
[4]王立弟.翻译中的知识图式[J].中国翻译,2001(02)
[5]吴玲娟.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口译研究及口译教学[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0(12)
【作者单位: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根据图示理论,在理解英语源语的过程中,口译者应充分激活大脑中已存的各种图式知识,这会使对源语的解码更加迅速、准确。在对译语进行编码时,口译者应做到有利于激活译语听者的已有图式,同时也要有利于帮助译语听者建立新的图式,以便全面了解传递的信息。
口译是一种口头表达方式。它是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的转换过程,这种过程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语言活动,但从口译的主体即译者的角度来说,口译实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在这一思维活动中,译者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环节,即:图式的转换。因为在口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对源语图式进行正确解码才能达到“信”,同时还必须将了解的源语图式恰到好处地移植到目的语中去才能达到“达、雅”。也就是说,口译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图式转换的过程。图式理论对口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尝试将图式理论运用于英语口译之中,以便更加真实、全面地传递其中所包含的信息。
一、图式理论
图式(schema)理论自衍生以来,一直受到了语言学家及语言教师的极大关注。它是认知心理学家们用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是心理学对记忆进行研究产生的一个重要成果。“图式”最早是康德(1781)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其他心理学家也纷纷对“图式”所反映的思想做出各自的论述,有的称它为“脚本”(script),有的又称为“框架”(frame),还有的则称之为“文本图式”(textualschemata)。现代图式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代表人物有Minsky、Rumelhar和Schank。
图式理论的主要论点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方能产生理解。即对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解码、编码必须与图式网(schemata)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通俗地讲,每个人的大脑中都储存着世间无数的事实。这些事实在大脑中按情境分门别类,组合成网络图式,给听者提供一种参照系,使听者对所听到的材料能够正确理解。这样一来,随着知识的增加形成了不同门类和不同层次的各种图式群。
口译的质量取决于其本身所特有的思维模式,感悟性和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由于译者与异族文化的原语发出者的世界观、文化底蕴不同,造成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就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内容图示,也就很难有译者和原语发出者同等反应。
因此,口译者在具体的语用场合要想做到“量体裁衣”,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就必须同时启动两套图示:一套是异族文化的图示,另一套则是本族文化的图示。译者拥有的异族文化图示越丰富,越有利于他在口译时溶人原语者的角色中,深刻地理解并及时发现原语中隐含的信息,避免错误的理解,也就是要构建与原语者最相近的图示,才不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图示的构建是建立在个人所拥有的广泛知识以及过去的经历之上的。
二、应用于口译实践的可行性
(一)加强口译员记忆和信息的提取
人们在获取信息时,首先要将信息输人他们大脑中已有的图式里,那些同已有的图式相一致的部分被立即保存下来,而那些相矛盾的部分就很快被忘掉,要么经过修改,同已有的图式相一致后被储存下来。因此,译者头脑中已有的语言知识结构或图式是认知和记忆语言的重要保证,而图式的缺省会导致理解记忆的中断,译者在短时间里无法建立起语言符号和所指之间的联系。如果口译员已经具备了相关的图式知识,因此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会对输人的新信息特别敏感,注意力也就能高度集中,更能抓住发言人的思路,并能从正确的角度去理解并记住发言的要点。
(二)正确预测下文
口译活动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现场言语交际活动,一般围绕给定的主题进行。如果译员能预测到发言人接下去要讲什么,就会变被动为主动,抓住发言人的大体走势,进而减轻很多记忆负担避免漏译重要信息。口译中的预测是一个分析综合和逻辑推理的过程,也是先存信息和新信息加工整合的认知行为。译员激活与原语的主题、语境等相关的知识,对源语信息所做出的预测进行语义筛选、推理整合等认知层面加工。图式使信息有条不紊地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给预测提供依据。
(三)合理分配注意力
首先来看口译的基础环节—听和理解。在口译中,译员首先接触到的是语音符号,语音符号刺激听觉,译员靠听觉来完成原语意义的理解。因此可以说口译理解的关键是听觉解码,因为只有理解了的信息才能存储在记忆中并通过目标语表达出来。背景知识图式在这个环节的效应特别明显。在确定的背景下进行口译,可大大提高听觉感知的敏锐度。
三、结语
从以上可以看出,图式理论充分体现了人类已有的认知结构在处理外界信息时的主动作用。这种作用贯穿于信息加工的全过程。口译过程是输人信息和口译员头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图式的动态交互过程。译员的背景知识(图式)对口译过程中的理解、记忆和预测等方面起关键作用。口译工作者要尽可能的获取更多新的知识,从而积累尽可能多的图式知识,以备口译过程中的随时调用,减轻口译过程中信息处理的负担,从而提高口译效率。
【参考文献】
[1]林超伦.实战口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倪攀.图示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04)
[3]膝亿兵,李云平.源语概括能力在口译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其培养方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卷专辑)
[4]王立弟.翻译中的知识图式[J].中国翻译,2001(02)
[5]吴玲娟.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口译研究及口译教学[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0(12)
【作者单位:河南机电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