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拓展型结尾例说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迈入21世纪,语文教学怎样“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搞好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语文课堂结尾的拓展对于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又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创设形象 激发想象
  
  有人形象地把一篇好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分别比喻为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说文章的中间部分内容要丰富充实,开头和结尾也很重要。教学过程也是这样,开头和结尾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好的开头还需有好的结尾与之呼应。一堂课快结束时,学生往往沉浸于深奥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里,或久坐显得精力困乏,这就要求结尾的吸引力不能亚于开头和主体。
  在教学顾拜旦的《奥林匹克精神》结束时,我结合奥运会联系现实出题:5月22日,奥运火炬将通过苏通大桥!这一神圣时刻,这一欢腾场面,一定会令人心潮澎湃,振奋不已。请你给这一镜头拟写一段话外音(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语言富有文采,不少于60字)。有学生这样写道:带着亿万人的祝福,传递和平的佳音。祥云火炬来了,来到了举世瞩目的苏通大桥。人们啊,为什么你们的脚步如此轻盈?因为你们迈步在世界第一斜拉索大桥上;为什么你们的笑容如此灿烂?因为民族自豪感在你们心中升腾。看,鸥鸟翔去,长江波涌,欢呼天堑变通途,歌颂奥运谱新篇。学生不仅抓住了题干中的意象:奥运火炬、苏通大桥、欢腾场面,而且很好的运用了平时记忆中的修辞,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更能活跃其思维。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驰骋想象,使他们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二、创设情境 领悟多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在汶川地震期间,我以母爱为主题,将学生收集的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在课堂上交流、体会、感悟,但这些只是特定时期所发生的特殊事件,我们也只能坐在教室里想象这一切,所以结束课堂教学时,就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请学生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爱的言行,结合该情境,用语言表达对此的感想。学生的答题不拘一格、匠心独运,摘录如下:
  1、生活细节:“冬夜,炉火渐尽,屋内的空气更显萧寒,待我们上床入睡后,母亲坐在炉旁,借着昏灯,开始为我们缝补衣袜。有时她用锥子锥穿厚厚的布鞋底,再将棉线穿过针孔,一针一针的勒紧,那痛苦的承受,大概就是待新鞋制好,穿在我们脚上时,所换得的欣快的透支罢!”
  2、古诗: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周寿昌《晒旧衣》“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母旧线痕。”
  3、焰——罗曼罗兰;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4、文章摘抄:母爱如山!如山的伟大,如山的崇高,如山的厚重……理解了母亲的爱,我们才能爱人爱己,才能让爱迸发出光辉,照亮我们未来的路!
  5、歌词: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噢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
  由此,不仅拓展了课堂教学,让学生对母爱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取得“一箭三雕”的效果。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堂的例子只是语文知识拓展的载体,课堂教学的目的无非是通过这些载体,去丰富教学的多彩性,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三、放飞思绪 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因而,学生课堂后思维的放飞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显得极为重要。
  例如,高三总复习的诗歌鉴赏课结束的时候,针对有关诗歌中关键词的替换哪个更好的这类题型,布置一项作业:唐朝诗人韦应物的《淮上喜会梁州故人》“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中用“有”好还是“对”好?这就是诗歌鉴赏中的炼字题型,学生根据刚刚课堂上学过的解题技巧,即首先从字本身的含义出发,弄清字与字之间的区别,然后联系整首诗的基调或上下文推敲它的合理性、选择性,并结合曾经学过的《题李凝幽居》中有关“推”与“敲”的解答的经验,学生做了这样两种合理的理解:第一种认为“有”字巧妙地回答了“为何不归去”的设问,只因为留恋淮上的山水美景,才没有回故乡;第二种认为“对”字用得好,诗歌中诗人问不知何因使自己滞留此地不能回故乡,结果使得自己客居淮水,愁对秋山,表明诗人欲罢无计的愁苦和不能主宰命运的悲痛。学生的个性化答题,不但显示了他们较好的消化、巩固了当堂内容,而且其思绪得到放飞。
  “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妙词。”何谓“拓展”,拓展就是展开想象与联想的双翼,拓展就是进发创新思维的火花,拓展就是放飞思绪。“吹尽狂沙始到金”,课堂结尾时的拓展常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
  
  周建云,语文教师,现居江苏通州。本文编校:高述新
其他文献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近年来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纵观扬州近年的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考查所占的比重不小,一直维持在16分左右,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文言文考查,
我,叫倪佳。上了初中,到了一个新的班级,同学们一定很想了解我吧!首先,镜子最了解我的样子,就请它来介绍一下我的容貌吧!镜子说:“这个小姑娘,长得还不错,一双柳眉下有两只水灵灵的大
★教学目标  1、了解想象、联想的基本知识  2、初步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试写一个片段  ★教学设想  1、这节课是力求体现本人作文教学新理念的一节实践课。其最大特点是,变“一中心”为“三中心”:即把教学中一切以高考为中心的片面做法纠正为以作文教学本身的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需要这三个中心的科学操作。  2、采用借班上课(地点在我市六中)的形式,对象是高一学生。这节课所有的环节均不预设,追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是五万字以上”,同时指出“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由此可见,阅读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阅读是每个孩子的第二次生命。但低年级的孩子持续性注意差,认识的字又有限,这一特点极大制约了他们的自主阅读,也影响了孩子读写思悟等语文能力的发展,而绘本阅读则能有效地解决这
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如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笔者认为:    首先,要明确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要求,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要求作了具体而明确的阐述。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应该“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往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
东台的发绣是一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一种将艺术创作过程,将艺术中的“形”“神”“韵”通过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今的发绣不再忽视艺人的精神表达,而
在这个情窦初开的年纪,总有那么一些人。偏执地以为自己懂了爱情。他坐在班级最后一排的角落里,大多数时候都是低着头,趴在桌子上,要不就干脆不来了,和几个所谓的“兄弟”去外校“
语感能力就是人们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语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育中的地位。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那
“他让我告诉你”,这简单的六个字中却包含了三个人称代词,这样的题目能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冯苗苗同学的作文构思巧妙,文章披着早恋危机的外衣却暗藏浓浓亲情。一位母亲为了
低年级写话教学是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基础,它是学生写作的启蒙,是引导学生迈入作文大门的关键一步。在写话兴趣的有效激发上,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捕捉灵动的话题,引领低年级写话“踏歌而行”呢?  一、 话题来自课文,让写话在依托中轻松活泼  低年级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颇有情趣,这些学习材料是学生练习写话的优质资源。  1. 把握特点仿写。仿写是让学生仿思路、仿方法、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