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企业内部的“小慈济”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a123mu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彼得·杜拉克的管理思想成就了很多世界500强企业,但是它在引入中国之后的落地遇到了极大挑战。因为西方管理思想建立在基督文化之上,离开此背景再谈杜拉克的管理思想恐怕就没有意义了。
  然而,大多数中国企业家尚未认识到这一点,还在专心研习基于西方管理理念的技术细节。
  在我看来,中国式管理的出路在于:回归到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管理上来。因为中国长期淫浸于儒道法的思想与传统之中,此背景下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经营人心”,而实现的路径则是依靠传统文化。
  慈济慈善基金会的事业,就是中华文化在经营人心中的一个伟大实践。这项事业呈现给人们的,正是其经营人心后的成果。其实,慈济管理思想在这一点上,与稻盛和夫的管理思想有颇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经营人心的典范。那么,如何将这些来自东方的管理智慧与管理实践引入中国企业呢?
  据我观察,中国目前已经有好几家企业,正在把慈济管理智慧引入到企业管理当中,从目前看效果还不错。概括起来讲,企业要想引入慈济管理智慧,第一步是将员工变成“志工”,第二步是在企业内部成立“幸福企业志工团”。
  让员工自愿成为“志工”
  一旦员工变成“志工”,整个企业的管理就会发生巨大变化。
  据我了解,苏州有一家知名的电脑生产公司,共有3万多名员工,员工离职率非常高,公司每月要新招5000人,一年就有6万新员工进入这家企业!员工流失率如此之高,想把产品做到极致,几乎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这就是当前中国企业里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人们心不在焉,做事魂不守舍,人在心不在,所以难出高质量产品。如果按照西方的管理,可能会认为激励或者控制等环节出了问题。但在我看来这是人心问题,当然也是中国式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
  在西方,由于大多是基督教背景的国家,95%以上的民众是基督教徒,这一点恰好为人们解决了道德问题。西方的企业,不用向员工灌输敬业、诚信、有爱心等职业伦理,因为道德问题是上帝的事,不是企业的事。员工到企业以后,不需要跟他探讨怎么做人,只需讨论怎么把事情做好。
  但在中国企业里,只讨论如何做事是不够的,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我认识一位企业家,他在慈济做志工,他公司有2300位员工,他先是用了两年多时间把426人变成了慈济志工;今年,他又计划将600多人变成志工,这样一来他公司中一半的人都是志工。这个时候,其实他的管理就非常容易了,一方面公司内部非常融洽和谐,另一方面员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去填充一些管理上的空白。
  每个人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大家都用心把每件事做得更好,你还要用制度去管理他吗?我们现在有很多企业需要制度,那是因为中国社会的道德基础太差。甚至很多企业你管严一点,员工就不干了,那你还谈什么执行力呢?所以,问题在于基本的道德层面。
  当员工的价值观改变以后,他做事不是带着一个赚钱的心,不是带一个贪求的心,而是带一颗纯净的心,为了地球,为了后代,为了积福,为了社会更加祥和。这时候,生命的价值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他不仅是给地球带来好处,而且还给整个社会带来祥和。
  把公司成为学习与修行之地
  当企业里的员工变成志工后,他心里就有了向善的理念:我想做好事,我要做个善人,我要每天做件好事。那么如何让员工成为志工?企业可以培训,听完3天课程之后不想成为志工的,我相信不会超过5%。但成为志工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你还要营造环境。
  比如:当员工有向善理念的时候,你要给他创造机会,公司里要成立“幸福企业工作部”,专门策划各种活动。
  人是环境的产物。如果没有一个类似于“幸福企业工作部”的部门去每天推动,你辛辛苦苦推动的志工项目就会泡汤。这就好像你听了5天课,之后说我一定要做个好人,但是当你去了一个城市后,这个城市没有相应的组织,你一个人在一个杂乱纷扰的环境中,很快就又回到原来的状态了。
  所以我们要在企业中形成一个团队,营造一种氛围,每天都在感动当中。比如有报纸,有媒体,有内部电视台,有微信,有各种活动策划,每天都在把你沉浸在这个美好的世界当中,你的价值观就会固化。
  比如:企业有100位员工,把其中30位员工变成志工,进而变成内部“幸福志工团”。其中有三五个人可能要参加慈济基金会的活动,把慈济活动中的一些经验带回来分享。其实这样的话,并不需要企业有很多员工变成慈济志工。
  其实,公司引入慈济管理理念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企业变成一个学校,变成一个“道场”,大家每天在这里学习和修行,用心把每件事做好,不仅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还可以把公司出现的所有空缺都给填满。
  你想想看,如果一个企业不管大小,有1/3的员工变成志工时,其实公司氛围就不一样了。试想你周围的三个人当中,有一个人每天都在关心你,你每天怎么不开心呢?
  目前来讲,围绕这两步走完之后,会发现,企业里很多管理上的问题就已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责任编辑:李靖
其他文献
这是王琛第一次去泰国,24周岁的生日是在曼谷过的。  通往25岁的第一个夜晚,他在帕堤雅的街头,吃着街边的炒饭、青口贝和烤鱼,配送的调料辣得他直跺脚。  几个来自中国安徽的游客聚上来,都还在短暂离乡的兴奋里,年龄又是6岁之内的悬殊,于是相互间打听怎么来的,王琛说,我们是跟兰世立来的。  兰世立?兰世立是谁?他们问。  以勇敢来影响  如果允许,王琛会把他所知道的兰世立的故事讲给他们听:1991年辞
期刊
很多人认为,想抢到更多顾客,营销预算必须加倍、营销技巧得要翻新,而且永远要走在营销科技的最前端。但事实上,无论公司在营销上花了多少心力与预算,都看不到顾客人数明显的增长。因为营销并不会为公司带来顾客,只是让外界知道公司是谁,敲锣打鼓让别人注意到公司之后,公司还得把这份注意力转换为真正掏出钱包的动力。  基础一:找出公司的顾客是谁。写下公司理想顾客应该具备的条件,然后从目标市场着手寻找他们。不可能一
期刊
如今的三星电子,正面临多年快速发展后的重要转折点。  根据三星电子的第二季度财报,三星第二季度营业利润同比去年大降24.6%!环比前一个季度下滑15.3%。  虽然之前只是预警,但当三星的业绩“拐点”真正到来之时,还是让人惊愕。  那么,三星电子的真正问题到底在哪里?对其他企业又有怎样的警示?对“定位之父”里斯先生的专访。  三星式困境并不罕见  《中外管理》:直接来看,三星主打的智能手机业务疲软
期刊
论瓷砖的品质,山东淄博出产的并不比来自广东佛山的差。并且,许多广东陶瓷企业因为做瓷砖,还要乐此不疲地跑到淄博去进原料。  但是,一片同样质量的瓷砖,产地标上“广东佛山”可卖到百元以上,而冠以“山东淄博”的名头,身价就下跌至几十元。被视为低价砖、劣质砖的产地“怪圈”,一度让淄博这个原本拥有优质仿古瓷砖原料的陶瓷产区陷入尴尬,金狮王面临的同样也是这个困扰。  怎样才能破除这个产地“怪圈”,并从陶瓷行业
期刊
欢缪居然是希腊神话里被后人涂抹掉的职场女神,透过振动波的储存与神经元系统和其他人  的脑波链接,做了一次异时空的对话,把众人震惊得不轻。然而并没有太多的时间给他们消化这  件事,外面的世界已经大乱,智能机器人正入侵人类身份识别系统,又一场斗争将要展开……  被篡改的数据  “散!”熊翼的机械手一指,房间又开始上升……还没有升到地面,五人的可穿戴通讯设备同时亮灯,雷蕾的是戒指,白边的是袖口,楚汉的是
期刊
“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无法接受放弃”。世界著名蓝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对蓝球的热爱有一种深深的情怀,生命、态度与体育融入在一起,造就了伟大的乔丹。  从不放弃、不找借口,是所有杰出运动员的共性。世界著名女子蹦床运动员、世界冠军黄汕珊的运动员时期,从不为失败找借口、从不放弃。每一次出现在赛场、出现在镜头前,即使面对失败,她都会以微笑面对。  “成绩固然重要,但心态更重要。对我来说,从不为每一场比赛输赢找
期刊
在我们谈论组织如何创新时,除了理性的架构机制,其实始终有另一股鲜活的力量在支撑创新挺过最艰难的时刻,做出最勇敢的决策,最终让成功成为可能。它是什么?  马布里的“拧巴”  竞技体育,往往是将组织起伏、人生成败加以浓缩而感性呈现的最佳形式。这也是我屡次谈论体育赛事的原因。2013~2014的CBA联赛,在一个月前已随北京金隅男篮三年两冠而落幕。但是CBA当之无愧的最佳领袖,即我前年曾在卷首语里赞美过
期刊
嘉宾:  郑文龙 北京狂飙堂汽车运动有限公司总经理  姜培峰 数字华夏(北京)品牌传播机构总经理  袁小芮 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CEO  宫文婷 数字华夏(北京)品牌传播机构副总经理  讨论企业:  北京狂飙堂汽车运动有限公司(狂飙堂汽车俱乐部)  主持人:  李 靖 《中外管理》杂志副主编  企业说法:  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赛车迷,最早接触飘移之后就疯狂地爱上了这项运动,2004年4月辞去
期刊
马航事件,在一切都不确定的情况下,有一股力量却是确定无疑的,这就是慈善的力量。  3月8日,在马航失联事件爆发的第一天晚上,一个世界性慈善组织的身影出现在乘客家属集中的北京丽都饭店:来自慈济基金会马来西亚分会的志工,与北京的慈济志工在这里会合,共同“陪伴”乘客家属。  直到如今,乘客家属的身后,还依然有慈济志工的关怀和支持。而一些受创较深的家属,也已纳入慈济基金会的长期支持系统。  慈济基金会,这
期刊
不论是创办自己的企业,还是履职清华校企,不论是以董秘俱乐部为载体试图打破管理边界的半正式组织,还是“寻找白莲花”的红尘间打拼。奇遇汇成的人生,在“生”的层面上多出了那么一点意思,多出来的那么点意思,他把它称为“美感”,“王济武”的美感。  时光逝如东流水,清华学子回到清华校办企业,再与清华产生深度关联,这时,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启迪控股)总裁王济武已不再是24年前的求学青年。24年间的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