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学生思维能力高低对其日后的学习,特别在解决数学问题上影响颇深。本文在结合教学实例的基础上,立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展开思考,着重分析了如何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训练
1引言
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中,侧重于对学生数學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小学生思想僵化,主动探究问题能力不强。数学教师教学方法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利于小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有计划的实行思维训练,不断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小学生养成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好习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训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简单分析。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方面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质就在于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习惯与思考方式,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具有独创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优秀品质。但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不能给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空间,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缺失了对学生理性思维训练的环节。
2.1不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
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决定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方式,这使小学生不能过多地接受抽象性的数学语言,同时也造成了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中形象与抽象之间的矛盾。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不注重学生的感知能力,不能将书本上抽象的数学语言转换成直白形象的口头语言,这也是学生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的关键原因。
2.2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的差异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具备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应当从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和思维习惯出发。但是,数学作为精密的逻辑系统,数学知识具有概括性、跳跃性和复杂的排列结构,这往往高于学生的思维水平。
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策略
3.1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
内在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因为内在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因此,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内在动机。那么,如何才能激发起他们的思维动机呢?我认为,教师必须先从自身做起,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因素,联系学生自身具备的生活常识,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主动提高的内在动机。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恰当地为学生创设一个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动机,自然会全身心地投身到各项数学教学活动中。
3.2在知识迁移中,优化学生思维训练
所谓的知识迁移也就是把原有的知识概念和规律进行迁移,可以是新旧知识间的迁移,也可以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等。众所周知,小学数学的特点是有序的,是一个发展的整体。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将新知识的认知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这不仅巩固了旧知,学习了新知,也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解分数乘法意义时,一个数乘以一个分数之后,结果是多少?在学生原来的知识中,已经了解数字之间的倍数关系,利用这个知识点,可以让学生知道,一个数乘以一个整数,求的是这个数的倍数,如果一个数乘以的是分数,那么求的就是这个数的几分之几倍,通常我们都把“倍”字省略不说,这样的解释方式有利于乘法内容的扩展,新概念的形成,学生通过旧知识的迁移,理解了新知识的含义。
3.3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和锻炼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最佳方法,也是养成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途径。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数学难题,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合作与独立思考,让学生在自由的交流讨论中,进行数学思想的碰撞与交融,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其次,还可以选择数学教材中适合合作学习的章节,寻找多种策略,还可以在互相挑错活动中,使学生的思路得到纠正。
3.4善于使用教具激发学生的思维
教具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辅助教学的工具,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方法。有效的运用教具,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运用教具为学生拓展多种解题思路与方法,使学生获得更加直观和多样的数学感受。例如,有些数学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教师可以运用数学教具拉近知识与学生认知的距离。
3.5具体与抽象的思维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过程是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教师要循序渐进,做好学生思维的逐步过渡工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将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为真实、具体,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这一系列的观察、思考和归纳,让学生在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同时,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变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法。
4结语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当在数学教学的日常实践中,有计划的实行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小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小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转变,提高解题能力,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建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课堂永恒的主题[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4,02(09):547-548.
[2]严建东.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应注重三对思维方式训练[J].考试周刊,2011,2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训练
1引言
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中,侧重于对学生数學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小学生思想僵化,主动探究问题能力不强。数学教师教学方法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利于小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有计划的实行思维训练,不断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小学生养成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好习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训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简单分析。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方面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质就在于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习惯与思考方式,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具有独创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优秀品质。但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不能给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空间,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缺失了对学生理性思维训练的环节。
2.1不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
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决定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方式,这使小学生不能过多地接受抽象性的数学语言,同时也造成了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中形象与抽象之间的矛盾。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不注重学生的感知能力,不能将书本上抽象的数学语言转换成直白形象的口头语言,这也是学生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的关键原因。
2.2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的差异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具备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应当从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和思维习惯出发。但是,数学作为精密的逻辑系统,数学知识具有概括性、跳跃性和复杂的排列结构,这往往高于学生的思维水平。
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策略
3.1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
内在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因为内在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因此,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内在动机。那么,如何才能激发起他们的思维动机呢?我认为,教师必须先从自身做起,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因素,联系学生自身具备的生活常识,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主动提高的内在动机。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恰当地为学生创设一个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动机,自然会全身心地投身到各项数学教学活动中。
3.2在知识迁移中,优化学生思维训练
所谓的知识迁移也就是把原有的知识概念和规律进行迁移,可以是新旧知识间的迁移,也可以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等。众所周知,小学数学的特点是有序的,是一个发展的整体。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将新知识的认知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这不仅巩固了旧知,学习了新知,也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解分数乘法意义时,一个数乘以一个分数之后,结果是多少?在学生原来的知识中,已经了解数字之间的倍数关系,利用这个知识点,可以让学生知道,一个数乘以一个整数,求的是这个数的倍数,如果一个数乘以的是分数,那么求的就是这个数的几分之几倍,通常我们都把“倍”字省略不说,这样的解释方式有利于乘法内容的扩展,新概念的形成,学生通过旧知识的迁移,理解了新知识的含义。
3.3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和锻炼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最佳方法,也是养成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途径。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数学难题,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合作与独立思考,让学生在自由的交流讨论中,进行数学思想的碰撞与交融,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其次,还可以选择数学教材中适合合作学习的章节,寻找多种策略,还可以在互相挑错活动中,使学生的思路得到纠正。
3.4善于使用教具激发学生的思维
教具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辅助教学的工具,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方法。有效的运用教具,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运用教具为学生拓展多种解题思路与方法,使学生获得更加直观和多样的数学感受。例如,有些数学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教师可以运用数学教具拉近知识与学生认知的距离。
3.5具体与抽象的思维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过程是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教师要循序渐进,做好学生思维的逐步过渡工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将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为真实、具体,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这一系列的观察、思考和归纳,让学生在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同时,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变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法。
4结语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当在数学教学的日常实践中,有计划的实行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小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小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转变,提高解题能力,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建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课堂永恒的主题[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4,02(09):547-548.
[2]严建东.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应注重三对思维方式训练[J].考试周刊,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