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先进高强度钢显微组织表征和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汽车工艺与材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shengqi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轻量化和安全性能提升需求,促进先进高强度钢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然而,高强度钢使用过程中常发生氢致延迟断裂现象,造成不可预知的脆性断裂。因此,研究氢原子在基体中的扩散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氢脆机理。本试验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ter, XRD)、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s, EDS)、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等技术手段对比材料的显微组织差异进行研究,并利用热脱附分析(Thermal Desorption Analysis, TDA)技术和U型弯方法分析两种钢的抗氢脆性能,最后用第一性原理研究完成材料中Cu析出相界面处的氢陷阱分析,验证Cu析出相对抗氢脆性能的积极作用。研究表明,氢原子会被束缚在Cu析出相界面处由4个铁原子和1个Cu原子共同构建的四面体间隙中,并且证实四面体间隙的能量比八面体间隙低,更容易俘获氢原子。该结论有助于解释氢在材料基体中的扩散方式、氢陷阱在材料中的分布状况,同时有助于基于Cu微合金化的抗氢脆高强度材料设计。
其他文献
铝合金挤压型材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结构件,同时使用手段也越来越精细化、科学化。以典型的铝合金挤压型材防撞梁总成为研究对象,以仿真模拟优化设计为先导,研究了不同性能的横梁和吸能盒匹配下,各防撞梁总成在汽车修理研究学会(Research Committee of Automobile Repairs, RCAR)低速碰撞和C-NCAP法规高速碰撞条件下的综合性能;并基于新开发的380 MPa级高强度6X
基于汽车内饰材料感知质量的表征状况及企业技术需求,综合对比分析了汽车感知质量表征现状,并从材料触觉、视觉、嗅觉、听觉4个感知维度出发,提出内饰材料感知质量的表征技术路线。该技术路线综合考虑了每个维度的研究现状、消费者的主观满意度评价及材料客观物理性能,希望能够更好地支持与服务主机厂在汽车内饰材料感知质量领域深入发展,达到提高整车品质的目的。
<正>日常生活中感冒很常见。治疗感冒用中成药副作用较小,但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辨证论治,而一般感冒患者却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为此,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就中成药治感冒的"精准"用药法介绍如下,供患者朋友参考。银翘解毒丸:风热感冒者最适用本药为辛凉解表类代表药,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临床上用于发热重、畏寒轻、头痛、咽干、咽痛、咳嗽、
期刊
本文通过十四个典型例题展示了如何通过尺规作图实现基本几何图形之间的转化,以及图形与数值之间的转化,如线等分、角等分等,并给出了部分简要证明.通过作图沟通几何与代数,实现乘法与除法等新颖的数学变换,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的 分析小针刀联合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治疗屈指肌狭窄性腱鞘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4月在松滋市中医院颈肩腰腿痛科就诊的60例屈指肌狭窄性腱鞘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定点介入疗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小针刀联合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定点介入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康复时间和治疗后疼痛评分、治疗前后生活质
学位
筛选具有创新价值的高质量论文是科技期刊审稿的主要目标.阐述了当前期刊论文审稿中创新性判断主要途径的现状和局限性,分析创新扩散理论应用于期刊论文创新性判断的可行性,论证了创新扩散趋势与发文量趋势的重合,并解释不同创新扩散阶段的曲线特征.研究表明:科技期刊论文满足创新扩散四要素,适用于创新扩散理论,根据期刊论文数据库的发文量趋势的数据支持,提出了科技期刊论文选题创新性快速判断方法与审稿优选建议,有助于
针对超高强钢冷成形开裂的理论分析与预测问题,归纳了现有理论模型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其在超高强钢成形断裂失效分析的应用现状,指出由于超高强钢的脆性化倾向导致其断裂分析存在的难点。基于超高强钢的材料特性及其准脆性断裂的本质,对成形开裂理论预测模型与数值模拟方法提出建议。
目的 建立胃癌恶性腹水来源类器官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化疗药物筛查。方法收集4例胃癌患者的腹水,离心处理后与基质胶混合种板,然后添加含有生长因子的培养基进行类器官培养。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胃癌腹水来源类器官和原始恶性腹水肿瘤细胞进行病理形态学及相关免疫标志物分析。通过对2种化疗药物顺铂和氟尿嘧啶的敏感性筛查,评估胃癌恶性腹水来源类器官用于药物筛选的适用性。结果 成功培养3例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