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主要课程,而生活化教学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传统教材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社会生活,并与社会生活进行交流。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教师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贯彻生活教育理念。道德与法制教学,对学生提升个人思想道德水平的认知水平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能够很好的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修养,从而为日后更好的人生道路奠定基础。随着小学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逐渐侧重学生身心的身心健康发展。而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进行教育的基本导向。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策略研究
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生活教学法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起到的积极作用也愈发明显,真实案例在教学活动中的加入,很好的提升小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更加感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在有了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和法治观后,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为未来成为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打下基础。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概述
生活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注重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生活背景当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入的学及理解,使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注重以学生为生活主体,对教学目的进行有效转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方向转变,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及进步打下坚实基础。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问题及不足分析
(一)教学观念的滞后性
在生活化教学理念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模式虽然得到了应用,但是在教学结合方面缺乏有效整合,影响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同时,生活化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改革没有有效契合,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二)教学反馈不足
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有效把握,没有对学生的反馈问题做好把握。受此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把握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无法对课堂教学工作进行有效改善。这样一来,在开展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会对学生学习及运用知识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
(一)加强生活化实践,巩固教学成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而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不能只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来养成,必须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和社会上进行反复的践行,才能够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内容。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外,要积极组织各类社会实践。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资源来组织生活化实践活动。例如,学校可以邀请社会人士以及专业组织,举行各种专题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验证和调整自己的思想体系。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家长共同参加各类活动,通过家庭教育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多组织各类纪念馆等社会教学基地的参观,让学生直观地去感受,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形成。
(二)在教学中加大生活化教学内容的比例
中国的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个特征,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严格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和顺序来。这一教学特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也存在。这一特征,导致了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多是空洞的大道理的说教,与实际生活之存在不小的距离。而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这是一门以学生的精神层面引导为主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理解、认同以及实践的基础上。因此,教学中必须加强生活化的特征。而当前要想加强教学生活化,首先教师们要增加生活化教学内容的比例。具体而言,教师应该在全面调研和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生活中的喜好,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筛选和设计,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来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三)生活对话,增强师生互动交流
课堂是师生之间进行多维互动和心灵对话的舞台。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够起到活跃氛围、促进理解和增进情感的重要作用。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生本教育的真谛与源泉,只有立足于生活这一沃土,让对话扎根于生活,以丰富的生活“对话”代替单向的知识灌输,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彰显潜能和个性。课堂教学既是生活的教学,同样也是对话的教学。只有给予学生足够表达展示自我的机会,才能让他们毫无保留参与到课堂生活中,放飞情感、获得智慧。
(四)趣味化拆解教材内容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当中,很多理论的知识比较抽象呆板,学生阅读起来会有无聊感,并且单纯的文字难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但是教材当中很多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的例子,还有小故事,却充满着趣味性。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当中的这些趣味化故事,将知识融入进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一般是先讲解知识,然后利用故事化的例子去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改变这种教学方法,先讲解教材当中的趣味小故事,然后再从故事当中引出教材当中的理论知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中渗透着道理,也能够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
结束语
总之,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把握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突出小學生的主体地位,联系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内涵,做好课堂教学反馈,针对性地做好教学安排和教学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宗红.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46.
[2]祝校美.关于情境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的探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77-183.
[3]张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讨[J].安徽教育科研,2019(22):11-12+77.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策略研究
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生活教学法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起到的积极作用也愈发明显,真实案例在教学活动中的加入,很好的提升小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更加感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在有了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和法治观后,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为未来成为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打下基础。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概述
生活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注重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生活背景当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入的学及理解,使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注重以学生为生活主体,对教学目的进行有效转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方向转变,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及进步打下坚实基础。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问题及不足分析
(一)教学观念的滞后性
在生活化教学理念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模式虽然得到了应用,但是在教学结合方面缺乏有效整合,影响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同时,生活化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改革没有有效契合,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二)教学反馈不足
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有效把握,没有对学生的反馈问题做好把握。受此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把握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无法对课堂教学工作进行有效改善。这样一来,在开展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会对学生学习及运用知识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
(一)加强生活化实践,巩固教学成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而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不能只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来养成,必须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和社会上进行反复的践行,才能够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内容。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外,要积极组织各类社会实践。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资源来组织生活化实践活动。例如,学校可以邀请社会人士以及专业组织,举行各种专题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验证和调整自己的思想体系。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家长共同参加各类活动,通过家庭教育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多组织各类纪念馆等社会教学基地的参观,让学生直观地去感受,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形成。
(二)在教学中加大生活化教学内容的比例
中国的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个特征,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严格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和顺序来。这一教学特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也存在。这一特征,导致了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多是空洞的大道理的说教,与实际生活之存在不小的距离。而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这是一门以学生的精神层面引导为主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理解、认同以及实践的基础上。因此,教学中必须加强生活化的特征。而当前要想加强教学生活化,首先教师们要增加生活化教学内容的比例。具体而言,教师应该在全面调研和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生活中的喜好,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筛选和设计,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来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三)生活对话,增强师生互动交流
课堂是师生之间进行多维互动和心灵对话的舞台。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够起到活跃氛围、促进理解和增进情感的重要作用。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生本教育的真谛与源泉,只有立足于生活这一沃土,让对话扎根于生活,以丰富的生活“对话”代替单向的知识灌输,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彰显潜能和个性。课堂教学既是生活的教学,同样也是对话的教学。只有给予学生足够表达展示自我的机会,才能让他们毫无保留参与到课堂生活中,放飞情感、获得智慧。
(四)趣味化拆解教材内容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当中,很多理论的知识比较抽象呆板,学生阅读起来会有无聊感,并且单纯的文字难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但是教材当中很多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的例子,还有小故事,却充满着趣味性。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当中的这些趣味化故事,将知识融入进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一般是先讲解知识,然后利用故事化的例子去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改变这种教学方法,先讲解教材当中的趣味小故事,然后再从故事当中引出教材当中的理论知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中渗透着道理,也能够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
结束语
总之,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把握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突出小學生的主体地位,联系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内涵,做好课堂教学反馈,针对性地做好教学安排和教学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宗红.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46.
[2]祝校美.关于情境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的探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77-183.
[3]张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讨[J].安徽教育科研,2019(22):11-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