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在最需要的地方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rui146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月24日。
  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
  一个本该快乐祥和的日子;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而变得沉郁紧张起来。
  召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一天被告知:取消假期,全员上岗,进入战斗状态 。
  真正的战“疫”在这一天,拉开了序幕。
  在猎猎党旗下
  1月24日14:25,召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信息组几乎同时收到区人民医院和市中心医院报告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
  疫情就是命令。流行病学调查组、检验检测组、消杀消毒组接到通知,准备兵分两路,奔赴战场,召陵区疾控中心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战役正式开始。
  凝重的气氛中,所有人员在一楼大厅集结。出发前,中心主任李宏超进行了战前动员。
  他说,同志们,今天是大年三十,按照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此时此刻我们应该在家与家人团聚,品世间美味,享人间欢乐。但今年的春节与往年不同,因为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我们选择在岗位值守。疫情防控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生命的价值所在,舍小家顾大家,一家不圆大家圆。
  “無需理由,不论生死,通宵达旦,无怨无悔!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不止,战斗不息。”
  当全体职工庄重地举起紧握拳头的右手,在曹士杰书记的带领下齐声宣誓时,国旗飘扬,党旗猎猎,责任与激情充满每个人的胸膛。
  这个群体,共46人,其中27人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员到岗,无一缺位。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此时,到了真正践行的时刻。
  打仗,要靠党的统一指挥。
  召陵区疾控中心时刻听从党和国家的指挥,执行党和国家的决策。
  2月9日、14日,市委书记蒿慧杰先后两次来到召陵区密切接触人员集中隔离点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1月28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吕娜到召陵疾控中心指导工作。
  1月26日、28日,召陵区委书记刘耀军先后两次到区疾控中心指导工作。
  常务副区长丁晓勇、组织部部长刘剑、区委办主任孟建新、副区长任晓珍也先后到区疾控中心慰问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2月9日,漯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于新建和市疾控中心主任李业武一行来到召陵区疾控中心,慰问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干部职工们。
  上级党委和主管部门的指导,给召陵区疾控中心指明了方向,厘清了思路。区委、区政府尽力确保疾控中心的物资供应和车辆使用。至今,疾控中心的工作规范平稳有序。这是上级的肯定,也是自我努力的成效。
  打仗,要知己知彼。
  对于疫情,召陵区疾控中心,在春节前就追踪着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研判,做到“三早”,即收集信息早、物资储备早和培训演练早。大战在即,大考当前,召陵疾控中心,做了扎实的基础工作。
  首先,召陵疾控中心班子分析了战区形势,召陵辖区是漯河市中心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市第七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召陵区人民医院所在地,这些医院直接参与新冠肺炎患者的诊疗救治,而与医院对接的只有召陵区疾控中心,也就是说,召陵疾控中心以仅有的46人,要完成全市近一半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现场处置的工作量。
  其二是把高危人群纳入管理,特别是武汉铁路局漯河职工居住区、三五一五工人居住区以及双汇集团产业区。其业务与武汉联系较多,人员流动量大,为当地高危易感人群聚集区。
  其三,召陵区内工厂企业有400多家,还有漯河市的其他大型企业多在辖区、豫中南物流园也在辖区,人员流动性复杂多变,极难把控。
  “紧、急、险、难、多”,这就是召陵区疾控中心面临的现状。如何开展工作?
  思想到位,党员先行,干部引领,集中会商,分组管理,统一指挥。
  思路决定出路。很快,他们就打乱中心原来的格局,成立8个专业工作组,分别为专家组、疫情信息与流行病学调查组、消杀消毒组、检验检测组、密切接触者管理组、宣传教育组、综合组以及后勤保障组等。每一个小组组长均由疾控中心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由疾控中心中层骨干担任。全中心打破原来科室格局,进行重组。这既方便了工作,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1月23日,辖区市第六人民医院报告第一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这是漯河市的第二例新冠肺炎病例。按照规定,流调、检验、消杀等小组迅速介入。很多人是第一次面临这么重大的新发传染病,紧张担心是一种本能的反应。“科学操作,严格流程,党员班子成员先上!”疾控中心主任李宏超和专家组组长任东洋身先士卒,和同志们一起出现场。第一次出现场,6个班子成员,共有4个带队冲在前面。各组成员中,很多人是第一次穿上防护服,防护服都写着“党员某某”的字样。
  困难在哪里,党的组织就在哪里,党员就在哪里。
  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在防控一线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我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2月6日,流行病学调查组的杨杰向疾控中心党支部书记曹士杰第一个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专家组长任东洋在他的疫情日记中如下记录:杨杰、张鹏程第一时间找到我表达请求,申请入党。我介绍他们去找曹书记。他们平时表现都很优秀,在这关键时刻,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他们的思想早已入党,他们的行动正在接受组织的考验,他们,将在战斗中成长,在战斗中获得锤炼。
  接下来,先后又有6位同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们是陶哲、樊永立、高彬、辛星、韩鹏飞和潘丽芹,年龄最大的40岁,最小的不到20岁。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员均来自最具风险的流行病学调查组与消杀消毒组。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一次特殊战“疫”,燃烧着激情,在冰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们升华的思想,一定会在当下的工作及以后平凡的工作中得到印证。
  在这次战役打响之初,检验检测组的全体成员就交上了“请战书”,中心很多党员都表达了愿望,表示要听从指挥,听从调遣,争取去一线,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最危险的地方去。他们这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新时代疾控人的真实写照,是新时代疾控精神的集中体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的行动,充分诠释了作为疾控工作者的职责担当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在团队引领下
  第一次出现场,第一次穿防护服,第一次背起药桶进行消杀,第一次像侦探一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太多的第一次留在人们记憶之中。
  学习、培训是第一次开始的前提。任东洋,漯河市流行病学专家组成员之一,召陵疾控中心专家组组长。全程参与流行病学调查的工作,同时,还指导最前沿的消杀组和检验检测组的工作。
  规范就是安全,规范不仅可以推进工作,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同志。比如:消杀消毒,就是进入疫情现场后必须先用喷雾消毒的方法在地面开辟一条宽1.5米左右的消毒通道,然后才能出入确诊或疑似病例家中,地面消毒从外到内喷洒一次,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进行二次消杀。每一次消杀结束后,消杀人员还需要互相消毒,自我保护。
  检验检测组的流程更加严格,接近病人,核对病人临床、流行病学史等信息,收集咽拭子、痰液等标本,规范入箱,转送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中间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纰漏,不然出现交叉感染和信息错误,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流行病学调查就是用观察、现场调查或实验的方法进行的调查研究,是疫情应对中的一项基本工作。疾控人员到现场—面对面与患者交流—获得患者发病前暴露情况、就诊情况、活动轨迹、传播途径有关的蛛丝马迹—排查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撰写调查报告。调查过程越规范,调查员的风险也就越小。
  团队指导,团队推行,团队协作,在召陵区这次疫情大战中的效果得以显著呈现。
  由区疾控中心起草的《全区在职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要点》《召陵区公共场所预防性消毒技术要点》等5个技术文件,对指导全区防控工作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对密切接触者实行集中隔离,建立了新的隔离区,规范了隔离人员、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通道,形成规范的管理体系。疾控中心也建立了规范的洗消间。
  任东洋用疫情日记记录着他的感动。
  2020年2月1日,睛转多云,0-9℃。
  新冠肺炎防控进入攻坚期。上午,中心疫情防控会商会以后,我召集全体流调组人员在二楼疾控科开会,对当前流调工作进行了初步评估分析,对第三版防控方案进行了解读式现场培训。我看大家听得很认真,陶哲、芮准等几个同志提出了相关问题,我一一进行了解答,随后市疾控中心贾孝提科长和另两位同志也来流调组指导工作。忙碌才刚刚开始……
  从昨夜零时到开会前已有3例报告病例等待流调,第二流调组(应浩、杨杰)已整装待发。我默默地看着队员们有些疲惫而又坚毅的眼神,说了句:“赶快出发!”就从疾控科匆忙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之后我梳理一下思绪,把党娜转给我的昨天流调结束的5例调查报告从电脑中找了出来,一一进行了审阅,对找出的问题和流调人员进行了沟通,比对修改。其中一例病人流调中提到武汉“转口开发区”,当时感觉不对劲,就上网查了查,原来是“沌口开发区”,她们立即进行了修改。
  中午,综合协调组高斌拿来一份加急函,要求下午2点半到市疾控中心召开新冠肺炎疫情报告、流调等相关工作培训会。下午会议一直开到5点多,我们马不停蹄开车往单位赶。
  晚饭在单位食堂吃的,稀饭、馒头和一个豆角菜,我和李宏超主任、曹士杰书记在三楼曹书记办公室一起吃着商量着工作。目前,最紧要的还是防护用品不到位,两位领导正想办法解决。另外,信息组按市里要求要独立于流调组设置,现在人手不够,和张凤嫣副主任商量后决定让检验组的张路去。其他几个班子成员也都在单位,大家都在忙着自己份内的事情。
  晚上10点多,我来到疫情组,党娜、吕颖阁还在忙碌,晚饭还没顾上吃,疫情电话一直响个不停,吕颖阁正在忙着向电脑中录入白天流调表,整理疫情信息……
  一直忙到凌晨,大家准备和衣而眠。这时,正在科室忙碌的党娜手机接到了疫情预警信息,区人民医院又报告1例疑似病例,她立刻通知了流调组,随后接连收到另2个预警,她立刻警觉起来:聚集性病例?
  她立马把流调人员叫了起来,流调组人员均在待命。
  这时已是凌晨1点。
  党娜录了一段出发时的视频发在单位的微信工作群里,应浩、杨杰两个人前后上流调车,杨杰走着还向应浩交代着什么。看着他们的背影,我的眼睛湿润了!
  凌晨2点33分,杨光、宋文玲又出发,党娜在微信群中又发了一段视频,我看着视频,看着流调队员背影,看着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夜色中,我再次被他们所感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今晚,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战役!
  而召陵区的第5例确诊病例的出现,也完美地诠释了这一模式。下面是漯河日报社记者的亲历。
  刘某,女,36岁,现住漯河市召陵区召陵镇茨张村,自述发病前14天无武汉旅居史,1月20日左右曾到归村赶过两次集,1月27日出现发热症状,之后曾到茨张村卫生所就诊,病情无明显好转,1月27日至2月12日未出村,2月12日下午到召陵区人民医院就诊,2月14日确诊。
  这是我市的第34个确诊病例,召陵区第5例。
  2月15日8点30分,召陵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会商会如期举行,各工作组的组长、副组长全部到位,总指挥李宏超主持。疫情以来,他没有一次缺席。今天的主要议题是对刘某确诊后的情况进行研判,并布置任务。随后,他们会同市疾控中心的人员共17人,一起赶往确诊患者的居住地——召陵镇茨张村。
  昨夜一场雨雪过后,只有枯草上还有少量的残雪,而麦田因为雨润而更显生机。
  上午10点,茨张村。一切都在有序地展开,李宏超主任、乡镇领导和村委领导共同商讨防控对策。而消杀组的成员早已“杀”出一条路,通往确诊患者的家,对其邻居家进行全面消毒,并延续到各个小巷子。早在2月13日,他们就来过一次,对患者的家居环境进行消毒。每次下来,背药桶的闫奇峰、马洪涛两位的内衣就会湿透。
  流调组在专家组组长任东洋带领下,走访患者的四邻和村干部。了解患者近14天的行动轨迹。西邻夫妻两个带着两个孩子在徐州打工,回来后没有和患者明显接触。而东邻家长及小孩子因为与患者亲密接触已进行隔离观察。患者的亲密接触者共13人,已隔离安置妥当,其中4名12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也由乡村两级领导给予特别的照顾。   走访、调查。患者家中有几只鸽子散养情况和接触情况;患者在300米外的老张家曾经购买过两只鸡过年;患者去过的超市、看过病的诊所;患者有接触史的婆家大姑……全都采集在列。
  团队作战,优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与时间赛跑,与生命接力。
  这是一条发表在《漯河日报》上的消息:2月14日下午1点27分、1点30分,市中心医院接连报告两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接到报告后,召陵区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组10分钟内将队伍集结完毕,分两组到达现场开展调查。
  2月3日以来,召陵区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组为提高调查的速度和质量,优化流程,不断打破过往纪录。8小时,7小时,6小时,直至现在的不到2小时,接报、准备、现场调查、撰写报告,他们一直在与时间赛跑,努力把病毒传播风险控制到最低。
  消杀组不但负责疫点消杀消毒还负责工厂复工的疫情控制。复工企业众多,从工厂的门岗设置、疫情防控制度的落实、职工体温检测及厂区消毒工作现场培训,到《疫情防控工作整改建议书》,每一个环节里面都包含着消杀组有力确保了召陵区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规范。建议书修订多次,而每次修订都是创新。
  检验检测组随时准备把患者和疑似患者的样本送到市疾控中心。他们优化程序,细化对接,保证每一份样本都按时送达。
  由疾控中心工会主席郑素云负责的密切接触者管理组,负责信息及对密切接触者的管理。他们不敢懈怠,整夜坚守,怕贻误战机。密切接触者人员复杂,不乏老弱病残者,他们与乡镇、村委沟通,制定了一套精确的隔离模式,既加强了防控,也体现了人文关怀。
  集思广义,集体智慧,召陵疾控中心的战“疫”随时推进,只有奋进的激情,没有细微的闪失。
  战斗在最需要的地方
  在疫情面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是一支战斗在最前沿的部队。
  面对确诊病人,面对疑似病人,面对隔离人群,面对高危人群,面对各种扑面而来的疫情,召陵区疾控中心的全体没有退缩,逆向而行,坚守一线,表现出团队和单兵作战的非凡能力。
  疫情信息组是疫情接收最核心的地方。上传下达,机密精准。几点几分,哪个医院报告病例都是从这里发出,好比是疫情的枢纽。外对各医疗机构,内对各小组,疫情信息、疫情数据都要从这里发出,每天12时、24时准时上报数据。党娜和吕颖阁一直在坚守。
  关乎生命,一刻也不能耽误。2月6日早上7:20,检验检测组的同志跟往常一样在中心收拾好样本运输箱和防护物品,开车运往市疾控中心,谁知5日晚上下了一夜的大雪,天冷又有积雪,道路湿滑,崔一齐和李喜卓同志小心谨慎地驾驶车辆走到董庄桥时,董庄桥上因路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防护栏杆散落的满地都是,严重地阻碍了车辆的正常运行。为了赶时间,两位同志主动下车帮助出交通事故的车辆拨打了120,并清理了因碰撞而散落在道路上护栏,及时地把样本送到市里。
  1月23日,2月4日,2月6日,2月9日,2月14日,2月15日,2月20日,2月21日,2月23日,2月24日,2月25日,2月27日,2月28日……記录下的13天,仅仅为了一个病人,检验检测组共送检痰液与咽拭子样本13次,一次次的送样,不是单一的重复,而是执着和希望。
  我要冲在一线。1月24日是大年三十,流调组的芮准却接到了在外地住院亲人的病危通知书。“我是一名疾控人,更是一名党员,我有责任更有义务冲到第一线!”危急时刻,她顾不上病危的亲人,顾不上家里还没断奶的孩子,顾不上骨折卧床的母亲,毅然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对一位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患者因为在医院隔离治疗表现得恐慌又暴躁,调查几次中断,面对困难,她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克服,最终使患者放下心理负担,说出了自己真实的行动轨迹,避免了疫情进一步的传播。这就是一位母亲、女儿、妻子,也是召陵疾控人的家国情怀。
  他们就是“侦探”。2月2日子夜,召陵区疾控中心的大楼依然灯火通明,市一院又报告一例疑似病例,应浩、杨杰又一次奔赴现场开展调查。今天这个患者情绪不太稳定,询问过程非常艰难,他们耐心而又仔细地倾听和记录,生怕出现“漏网之鱼”。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可有些细节患者就是想不起来,要知道,在隔离病房待的时间越长,受到感染的风险就会越大。应浩和杨杰简直成为“谈判专家”。出来时,他们的衣服全湿透了,就这样,他们得到了第一手资料,共排查出密切接触者11人。
  最美的人脸照片。疫情发生是不分时候的,第三流调组陶哲记得,工作至凌晨是常有的事情。2月3日,她和陶昕、樊永立在隔离病区调查时,等走出隔离病区,卸下防护用具,陶哲、樊永立、陶昕的额头、鼻梁都被防护用具勒出了红红的印记,随手拍的照片发单位工作群里,大家都说“这是最美的疾控人脸照”。
  坚守和遗憾在一起。宣传教育组的刘洋还记得他第一次值勤。1月24日晚从18:30直至凌晨2:20,在漯河南站高速路口为回乡人员进行体温测量,车辆登记,宣传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寒风冷雨中,他坚守一线。2月5日下午,家人打来电话,说姥姥因年龄大,不慎从楼梯摔下不幸去世,噩耗传来他默默擦干眼泪后,继续坚守在一线。
  抗“疫”战场的夫妻档。杨红宇,一个文弱女子,奋斗在消杀一线。她的丈夫是另一家医院放射科医生,面对疫情,夫妻二人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将面临高考的儿子独自留在家中。夫妻俩互相鼓励,一场战役,两个战场,双方各自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团圆”与战“疫”中,毅然选择了后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家庭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不错过一个信息。这是宋侠飞、胡华南的坚守,很多时候,一个密切接触者的信息可以追踪落实到凌晨两点,她们说,再晚也不漏报、错报,时间就是生命,关乎疫情防控成败。
  一个电话确诊一个病例。2月1日13:31分,区疾控中心的热线电话铃声响起,接线员张艳琴刚拿起电话里面就传来一个急促的声音:“喂,召陵区疾控中心吗?”“是的,请讲。”“我是西华县纸坊镇卫生院的,向你们反映个比较紧急的事情。我县有个1月20日从湖北黄冈返回的人员,在老家西华县居住4天了,出现发烧症状,自行前往漯河燕山路旺旺家园,很为这个人担心”。张艳琴详细记录后,立即与病人联系,病人当时很无助,很恐惧,不敢出门,害怕别人知道,同时也担心传染其他人,不知道与谁联系,如何去医院。张艳琴安抚病人情绪。通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到现场核实情况,拨打120。最终120急救车把病人送至市中心医院进行检查,后通过核酸检测这个病人为确诊病例。
  疾控中心设立的咨询电话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实际需求和疑惑。接线人员24小时坚守,因为他们深知每个电话就是疫情的一部分,每个电话铃声就是战斗的命令。
  后勤组随时到位。他们认真地核对和分发物资,做好各种保障。刘立记忆最深的有两件事。一是2月1日,主任要他到郑州拉消毒等用品。他们赶到郑州三环接到货后,连夜返回。到家时已是凌晨一点多。另一个是疫情发生后面对食材紧缺的情况,他想方设法,只为保证一线人员吃上热乎饭。
  永远的进行时。马千里,作为一名入职不久还没有多少工作经验的疾控新人,能参与到此次的疫情防控中,对他来说是一种锻炼。作为一名疾控人,今后会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完成,他说,为国家战斗,他一直准备着。
  这是优秀的群体,单兵实力展现团队精神。
  坚守战斗,成就非凡的人生。
  战斗没有结束,召陵疾控人也没有停止冲锋。
  这是一个优秀的团队,
  整个战“疫”中没有一个人倒下;
  整个战“疫”中没有一个人退缩;
  整个战“疫”中没有一个人只记“小我”而忘记家国;
  整个战“疫”中没有一个人不在成长、历练、成熟……
  战斗在最需要的地方。
  这是召陵疾控人的初心,也必将成为他们永远无畏前行的强大动力。
其他文献
“很早以前,我有个舞台梦,只要能让我站到台上表演,我就满足了。到部队后,我站上了小舞台,又发现了大舞台,我又想,我得站到那个大舞台上表演,哪怕让我在上面表演一分钟,也不算虚度此生。没有想到,命运对我开的是一路绿灯,小舞台、大舞台、更大的舞台,不知不觉,我在舞台上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  听李明建讲故事,仿佛看他在穿糖葫芦,一个一个地穿,一个一个地往下流糖水。  李明建,高高的个子,敦实的身材,
期刊
一  大年初三,2020年1月27日,夜11点30分,喜欢夜生活的人们、沉浸于节日欢乐中的人们、尚在烛光灯影里流连的人们、早睡的人们或已进入节日疲惫的酣梦中。河南豫东第一大矿,永煤集团城郊煤矿工业广场上灯火通明,霓虹闪亮,五彩花树映衬得高广夜空缤纷灿烂。庆祝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庆祝2019年城郊煤矿取得安全生产双胜利,庆祝广大员工过上幸福生活的节日氛围正浓,周遭景色正美。  缤纷灯光里一队队穿好
期刊
一  早晨,太阳悬挂着寒霜,从豫北黄河滩地平线冉冉升起。人们忙碌着挂灯笼、贴对联,准备过年。  田书增眉头紧锁,凝视着手机屏,武汉新冠肺炎感染数字跳跃式的攀升使他意识到:“武汉疫情越来越严重,并且快速向全国各地蔓延,像当年的那场非典……”  此事,事关重大,容不得犹豫,他火急火燎地赶到厂里。  这天是2020年1月20日,农历腊月二十五。  农历腊月二十四,长垣健琪卫材公司召开了年会,开启了放假“
期刊
“俺不想走,俺想在这儿再住一段!”  “叔,您可以放心回家,两次化验都是阴了。”  “俺怕!看见恁俺才不怕……”  这是2月19日发生在河南省许昌龙耀医院的一幕。  泪水在“叔”眼里打转,年轻的护士长透过雾蒙蒙的护目镜依然看得清楚。  医院成了病人安全的港湾,医生成了他们最依赖的亲人。 “叔”的心思,护士长知道,病人的家人有确诊的情况,因此其心里极度恐惧。她马上找到院领导给县里反映,同时联系县医院
期刊
洹河边,有一座坚固的战“疫”小城,叫安阳。安阳城,有许许多多坚韧的抗“疫”战士,叫社区工作者。这支以娘子军为主力的队伍,也是普通人的姐妹们,坚强地担负起阻击新冠肺炎扩散的重任。平凡而难忘的每一天,都令她们百般滋味在心头。  田梦的酸与甜  这个90后女子,那叫一个人如其名。甜甜的长相,活泼的性格。她是北关区最年轻的社区居委会主任、区人大代表,怀揣着入党积极分子都有的梦想;有着幸福的家庭,可心的夫君
期刊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各地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奋勇逆行,漯河中医肛肠专科医院院长师秀菊便是其中一员。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前所未有,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虽然我这次没有机会亲赴武汉参加战斗,但在这一场全民参与的阻击战、总体战中,我作为一名区人大代表、一家民营医院的院长,当疫情突然来临时,我应责无旁贷地为抗‘疫’防控出一把力。”3月23日,师秀菊对记者说。  
期刊
“你是一粒坚强的石子,  把血肉融入人民警察的壁垒;  你是一扇精心铸造的铁门,  关键的时刻独当一面……  你把对党的忠诚,化为坚定的脚步;  把防控疫情的责任,挑在双肩。  面对自己的疾病,你淡然一笑,  以忘我的精神,又去值班……  辽阔的秋水湖,盛不下我们的泪水;  宽广的庄周大道,载不尽我们的思念。  悲痛,已化为战胜毒魔的力量,  无限怀念的春天,我们牢记使命、勇往直前!”  这是商丘
期刊
2020年的春天,竟是如此不平凡。一种被称为“新冠”的病毒搅得天无宁日,人们千方百计查疫情,灭病毒,全民抗击病魔取得明显进展。来自家乡的报道更是暖意浓浓,情深厚意,充分展示了故乡人的家国情怀。  河南长垣是我的故乡。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并天下设郡县,这里就以“长垣”定名,是大秦王国管辖的一个县。长垣自古以来土地贫瘠又无资源,黄河从这里穿流而过,不涝就旱,多灾多难,历史上是有名
期刊
2月上旬以来,身着红马甲的新蔡青年志愿者不断出现在各个防控卡点和许多人的朋友圈、微信群中。其中的领头雁,看似活跃的像个小伙子,实际却是年近六旬、曾经身患绝症的“老青年”。他就是新蔡县冰上职业艺术学校名誉校长、新蔡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徐学杰。  1962年出生,曾经担任过村干部的徐学杰,本是新蔡县涧头乡魏营村委徐寨村的普通村民,却把自己的儿子徐永威培养成河南冰上杂技第一人、国内屈指可数的冰上杂技骨干。
期刊
“不叫李白叫李黑”  这是一位看上一眼,就知道是“非常聪慧以及思想活跃锐利”的人。  这当然符合事实。随着深入的采访,才又知道,李辉主席还另有一个绰号:“李黑”。  在酒场,有人总爱把“李白斗酒诗百篇”当作对文人敬酒的理由来对付李辉,不胜酒力的李辉很有自知之明,马上自嘲“俺不是李白是李黑!”  “酒场李黑”的名头不胫而走。  李辉喜欢这名头,不仅可以智慧地挡酒,还是他一段身世的真实写照,激励着他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