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推动法治文化高质量发展

来源 :中国司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me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实践的观念形态反映与表达,根植于法治实践又反作用于法治实践.高质量的法治文化建设既体现法治精神普遍地实践和实现,也标志着我们党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推进法治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对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影响深远.一是厚培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土壤.要坚持系统集成、强基导向,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品味的层级式法治文化阵地,因地制宜设置一批与环境相协调、与生态相融合的法治文化景观,激发全社会参与热情,使法治不仅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方略,而且成为人人信任、依靠并日益习惯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的重要性,多次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学术界主要围绕“伟大斗争”的生成逻辑、内涵特点、展开路径、价值意蕴四个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但也存在着研究视角狭窄、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学理性不强、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等问题。回顾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伟大斗争”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了解“伟大斗争”的研究动态提供了重要参考。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细胞核和神经元,是民情民意的集中搜集点,更是党和各族人民保持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是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基础。我们应当注重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紧密融合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际,以社区党员干部为先锋,以服务社区群众为宗旨,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有效方式与实践途径,不断提升社区党建工作的水平和实效。
习近平人民主体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坚持这一思想内容是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人民主体观既以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地位思想为理论逻辑,又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历史逻辑,更将新时代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其实践逻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其内涵主要表现为目标宗旨观、历史动力观、人民利益观和群众路线观。习近平人民主体观承继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精华,开拓了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观发展新思路,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
“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只有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关键少数”指的是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必须强化法治意识,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作制度执行的表率.
期刊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期刊
在我国学界的研究视野下,莱昂·狄骥一直被视为将社会学方法引入法学、创设社会连带主义法学派的代表性人物.在公法学体系中,狄骥打破了卢梭以降的"人民主权"学说,在国家和个人中间构造了缓和价值冲突的"社会",平衡自由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冲突.狄骥从社会连带事实中发现"客观法",并在法社会学方法变迁中重新定义"国家":从"有机主义的神经中枢"走向"社会连带的具体事物".狄骥将"客观法"确立为国家行为正当化之外部基准,并以三个具体制度为着力点延伸其国家理论的实践关照:加强立法合宪性审查、扩大公众参与以及改革议会组织.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以下简称“乡村振兴促进法”)6月1日起正式施行.乡村振兴促进法强化了对乡村振兴的法制和法治保障,对加快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深层次、多维度和广覆盖的目标任务,推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促进法强化了乡村振兴体制机制,进一步夯实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压实主体责任,建立了科学、规范和合理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同时,健全并完善了乡村振兴推进和监督检查体制机制,全面加强
期刊
法律援助有益于坚持党的领导.法律援助为受援人提供无偿法律服务,维护其合法权益,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桥梁,传递了党和国家的温暖;法律援助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纷争,促进了公平正义,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稳定环境.法律援助有益于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期刊
承继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已经取得的显著进展,应因于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全面开启法治政府建设新征程,需要在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中,树立新的理念,肩负新的使命.一是要树立法治政府建设的新理念.法治政府建设要注重从形式法治、解决合法行政转向实质法治、实现良好行政,让老百姓在每一个政府活动中感受到公平和正义.
期刊
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企业之魂、动力之源、发展之要,它使现代企业变成了有血有肉有灵魂的鲜活个体,成为推进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动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要积极培育、塑造、丰富和拓展企业精神,使企业成为有精神、有内涵、有力量、有温度、有深度的社会经济组织,用企业精神凝聚企业力量、创新发展理念、创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