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乳业龙头企业运行看产业化中存在问题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kechengsh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各地在利用农牧业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依靠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增效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然而,由于农业产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化进程中的一些问题值得借鉴和反思。本文以通辽市乳业龙头企业一科尔沁乳业有限公司为例,论述了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科尔沁乳业运营基本情况
  
  科尔沁乳业有限公司是由沈阳鹏泰集团于2000年6月27日在通辽成立的,以生产保鲜牛奶和酸奶为主导产品的绿色工业企业。注册资本5000万元,生产能力达到日处理鲜奶300吨,产品主要销售东北、华北以及华东地区。公司于2001年8月8日建成投产,当年销售收入300多万元,到2004年销售收入近亿元,3年间销售收入增长近30倍,达到企业运营的高峰期,带动了全市乳业快速发展。据农牧局统计,2001年通辽市高产奶牛仅4800多头,到2004年发展到81000多头,年均增加25400头。2001年全市产奶量6116.5公斤,到2004年达到31992公斤,比2001年增长4.23倍。
  2005年后,科乳奶源供应严重不足,科尔沁品牌乳制品销售额大幅下降,市场占有量逐渐降低,企业发展转入低谷,于9月被迫停产。2005年11月,科乳正式与蒙牛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将生产厂房、设备租赁给蒙牛集团,于11月25日正式恢复生产。科乳在暂时保留自己的企业名称、品牌和两条底温生产线外,其余生产线全部由蒙牛公司启动生产,作为通辽蒙牛公司的第二生产厂,现每天只有鲜原奶20多吨,形成了间歇式生产。
  
  二、金融业对科尔沁乳业支持情况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乳业发展规划,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将乳品产业列为今后全自治区实施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六大主导产业之首,同时各金融机构上级管理部门也提出金融业要支持地方乳业发展。在当地政府的多次协调下,通辽市金融机构给予科尔沁乳业以极大支持。
  (一)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积极发放专项养殖贷款。2003年,人民银行通辽市中心支行积极向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申请专项养殖贷款6000万元,再由全市8个旗县市区农村信用社配备自有资金14,000万元,形成20,000万元专项养殖贷款,贷款期限2年,通过农村信用社发放给养牛农户。据调查,该专项养殖贷款主要用于购买基础母牛,以当年价国产黑白花牛1.3万元/头、进口西门塔尔牛1.6万元/头计算,共支持3000余户农户购买了14663头基础母牛。市政府对这部分资金运用给予了高度关注,多次强调贷款要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按照政府要求贷款及时发放到养殖户,给予乳品行业发展以支持。
  (二)国有商业银行对于支持科尔沁乳业龙头企业提供大力支持。国有商业银行通辽分支机构自2001年起向科尔沁乳业及其签约养殖户发放贷款,至2004年4年间,为解决企业正常生产和原料供应问题,由科乳提供担保及抵押,支持养牛户基地建设,集中购进和饲养乳牛,累计向1600个养殖大户和散户发放专项养牛贷款12000万元。其中,2001年3000万元,2002年4000万元,2004年5000万元。到2006年末,贷款余额4322万元。
  (三)为企业提供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务。通辽市各金融机构将科尔沁乳业作为重点客户,围绕企业经营需求,在企业开立户账户、办理结算以及办理存、贷款方面都给予了其极大方便与支持,如在办理科乳签约养殖户专项贷款期间,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开设专用窗口,集中办理养殖户贷款。
  
  三、产业化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一)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公司+农户”利益连接方式尚处于初期,企业与农户并没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农民没有通过产业化达到增收、增效目的。
  一是企业履行合同不严肃,“订单农业”流于形式。据调查,很多奶站都与龙头企业签订了鲜奶购销合同,但企业不严格执行合同,想收就收,说拒收就拒收。对于农户来讲,虽然与企业签订合同,却仍然承担市场风险,订单这个产业化环节流于形式。
  二是企业在收购过程中存在卡农、伤农行为。其一是压等压价。在牛奶生产旺季,以各种名目挑剔克扣,拒收减收,致使牛奶实际价格大幅度下降。其二是缺斤少两的现象普遍,奶站反映强烈。其三是拖欠奶款,很多奶户的奶资拖欠时间长达4个月,严重地影响了农户资金周转。一些奶农不得不赊购饲料,而饲料的赊购又导致成本上升,不仅伤害奶农,也对自身奶源建设产生影响,导致奶站网点逐渐流失。
  三是饲料价格上涨,养牛成本大幅增加。2004年,奶牛饲料价格普遍上涨,玉米、豆饼、麦麸以及浓缩饲料等涨幅分别为34%、30%、16%和38%以上,综合成本上涨30%以上,年产5吨鲜奶的高产奶区,平均每头牛产奶收入4133元,饲料成本3762元,纯收入仅371元,奶农效益明显减少。
  四是养殖户各种病牛、死牛以及奶牛品质不高问题使奶农滋长恐惧心理。农户的奶牛在饲养过程中,不时发生产犊死亡,或一家几头牛同时染上传染病现象,奶牛个体户损失巨大。
  五是奶牛价格波动,奶农投资回收期望值降低。优质高产奶牛价格从0.7~1万元/头,上升到1.5~1.8万元/头,由于养殖奶牛效益走低,奶牛购置投资回收预期延长,养殖户风险增加,影响奶牛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乳业龙头企业缺陷与不足使之难以正常经营
  由于是政府招商引资重点户,科乳在建厂期间享受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多方面关照,建厂投资成本低,最初生产效益良好。但在蒙牛乳业人驻通辽后,科乳渐渐显出缺陷与不足。一是生产能力的扩张使企业资金投入过大,资金链紧张。企业二期项目日处理鲜奶700吨,资金投入过大,工程融资不到位,使企业一方面工程不能顺利进行,另一方面鲜奶收购资金不足,拖欠奶款问题严重影响企业信誉。二是企业在本地竞争中逐渐丧失优势。收购牛奶中,压等压价、拖欠奶款行为严重。三是在产品销售方面,科尔沁品牌的液态乳逐渐受到伊利、蒙牛知名产品的冲击,销售额不断下降,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三)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机制
  一是基地与龙头企业的价格联动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价格的确定由企业单方面确定,农民的利益要求无处表达。二是没有建立奶牛养殖的风险机制。全市大部分地区的防疫和疾病治疗的配套服务跟不上,奶牛的肢踢病、乳腺炎、代谢病繁殖障碍等疾病依然比较严重,一旦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牛,要捕杀几头或十几头病牛,养殖户损失巨大。三是商业性保险机制没有相应建立,奶牛养殖保险没有相应发展起来,成为养殖业发展的盲区。
  (四)相应的服务措施没有到位
  一是缺乏第三方的牛奶质量检测服务,没有权威的判断标准,企业和奶农在质量一些问题上各执一词,互不信任。二是奶牛饲养和培训技术不到位。三是金融服务缺位,奶农在买牛中多数依赖贷款,而当地金融机构能够满足农户要求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四是饲养奶牛的方式落后。全市高产奶牛达到科学饲养水平的仅在少数,高产效能没能发挥出来。据调查,一些奶农惜投高精饲料,特别是蛋白饲料远不能满足奶牛生产需要,日产50斤和70斤产奶性母牛,只能生产30斤或50斤,不仅使产奶下降,而且奶牛利用年限缩短。
  
  (五)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科尔沁乳业于2005年9月20日停产,农村信用社和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中近15,000万元形成不良贷款,其中大部分为发放给农户的养殖贷款。
  
  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建议
  
  (一)加强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继续推进和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农业龙头企业要积极采用预付定金,提供技术服务,实行保护收购等方式,确保产销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二)按照市场化原则,理性、适度促进区域产业化
  一是科学制定产业化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和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增强对农牧民的服务意识,减少行政干预。如加大对特色农牧产品种养殖基地的引导和支持力度,组建农牧业互助协会等民间经济组织,尽快提高种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发挥协会的自我管理、服务、发展作用。
  
  (三)加快农牧业产业化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如政府牵头设立奶牛风险基金,各级财政予以适当支持,依托奶协,组织龙头企业、奶站、奶牛饲养户共同出资,建立奶牛风险基金,为奶牛养殖户提供风险保障。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办养殖类保险业务,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对养殖风险的认识,引导养殖户积极主动缴纳风险基金。
  
  (四)政府牵头打破个别龙头企业价格垄断
  如建立饲料价格与鲜奶收购价格联动机制,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价格主管部门、奶牛协会、加工企业等部门,根据一定时期饲料价格、鲜奶及奶制品生产成本、收益情况,制定鲜奶收购指导价格,并根据饲料价格涨跌幅度予以灵活调整,打破个别龙头企业垄断市场价格的行为。
  
  (五)高度重视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金融风险防范
  高度关注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业务风险,及时全面监控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流向情况。建立种养殖户资信和经营状况信息交流平台,进一步完善信贷担保机制,既保证种养殖业发展资金的需求,又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当局、政府相关部门要统一协调,形成风险监控合力,加强对企业数据信息的掌握和风险关注。
其他文献
对我院1995-01~2005-12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误诊10例分析如下。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实现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清洁生产技术与设备、有机(绿色)食品生产、绿色产品跨国营销、生态旅游等领域,正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企业竞争进入的焦点领域。以旅游业为主导,大力发展区域生态经济
由南通三圣石墨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钛白粉生产废硫酸回收新工艺及装置”项目,日前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在南京主持召开的科技成果鉴定。本项目填补了国内钛白粉产业废
一、企业信息化和电子政务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放眼全国,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在各行各业、各个区域呈现星火燎原之势。信息化国策的出台、政府的大力推动。用户巨大的潜在需求以及IT厂商的努力,给企业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大好形势和历史机遇。  我国20%的大型企业提供了70%的财富来源,国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近日在“2007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表示,应该放慢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节奏。中国企业在利用全球资本市场时要注意对投资者的选择,要考虑
现将我院2004-01至今使用KTH-Ⅱ型呼吸机救治呼吸衰竭患者28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23-68岁。因脑外伤、脑出血、有机磷中毒、多发性肋骨骨
从生产实践提出了含银电子元器件中白银的回收和综合利用的实用方法,该法应用于蜂鸣器、滤波器等器件的白银回收,效果良好。
本文对我院术后胃瘫综合征(PGS)52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常见病因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组重要的冠心病事件,C-反应蛋白(CRP)被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的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目的是观察早期应
摘要:对中国农业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又是一个严酷的挑战,而机遇是潜在的、挑战是现实的。因此,在这样的历史性际遇下,中国传统的农业必须经历一场从体制到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的改革,并在此基础上改变不合理的农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从而促进中国农业的新突破和城乡协调发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农业 改革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