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异化劳动试论爱因斯坦的科学自由主义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co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世纪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科学的道路上,一生都在追求个人自由和政治思想自由。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他一心希望科学造福于人类,把科学视为人类争取自由的工具,但他却深刻体会到科学技术在战争中所造成的巨大破坏,科学异化所带来的危险性有多大。本文就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来试论爱因斯坦的科学自由主义。
  关键词:异化劳动;科学自由主义;科学异化
  爱因斯坦在《自由和科学》一文中阐述道:“满足物质上的需要,固然是美满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但只做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为了得到满足,人还必须有可能根据他们个人的特点和能力来发展他们理智上的和艺术上的才能。人不应当为了获得生活必需品而工作到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从事个人活动的程度”①。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自由自觉的劳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违反了人的类本质,不允许人进行自由自觉的劳动。自然界给人提供劳动加工的对象和人类生活资料,使人的肉体能生存。但是劳动者越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占有外部世界、感性世界,他就越是在两个方面失去生活资料。爱因斯坦认为,劳动是人类获得物质的需要,但在私有制经济条件的劳动使人失去了自由思考和追求个人活动的时间,所以这是不应该的。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就囊括了爱因斯坦的说法,不过二者的统一观点皆为异化劳动使人失去了自由,劳动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反过来成了统治和支配人们一种外在力量。
  一、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内涵
  “异化”一词最早源自拉丁文,有转让、疏远、脱离等意思,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被归纳到哲学概念的范畴。最早的异化思想是褒义词,代表人物可以追溯到普罗提诺、奥古斯丁乃至马丁·路德。贬义异化论者,以卢梭、席勒与黑格尔最具代表性。而“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这一词,是作为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佣劳动和资本对抗关系的概念,马克思用异化劳动来概括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具体内容为:
  (一)劳动者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
  马克思认为,劳动所产生的对象,及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③。劳动者的劳动不是为自己的需求而劳动,生产的劳动产品也不归劳动者直接所有,劳动的产品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是劳动的对象化,也是现实化。我所理解这里的劳动产品不是劳动者自己本人想通过劳动得到的实际产品,而是借助劳动对象和劳动产品来获得生存的保障。比如纺织工厂的工人,劳动的产品是衣服,而把这种劳动产品固定在获取劳动报酬这个对象之中,以保障他们的生存需要,这种现实化的劳动就让劳动发生了异化。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体制下,这种异化最为突出。
  (二)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相异化
  劳动对于劳动者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不属于他的本质东西,劳动者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为了生存被迫的强制劳动。劳动的异化性质明显地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它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想逃避鼠疫那样逃避劳动④。劳动是人本身以外的东西,也正如下一条要马克思所说的“类存在物”,凡是不是劳动者自愿的劳动,都属于异化劳动。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包括三要素,即:温度,氧气和食物(包括水),如果人类仅靠通过感受适中的温度或者呼吸就能生存,那么估计没人会通过劳动来获取生存的权利。这也正应和了爱因斯坦在追求科学上的时间自由思想。
  (三)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与类本质相异化,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是自我创造的存在物,人的活动应该是自由的,而异化劳动却把类生活变成了维护个人生活的手段。这个内容与以上两个内容相似,区别在于前两点是劳动产品、劳动活动与人的异化表现,这一点的中心是人本身。
  (四)人与人相异化
  马克思在《手稿》中说到,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凡是适用于人同自己的劳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自身关系的东西也都适用于他人,同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人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命题,说的是一个人同他人相异化,以及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同人的本质相异化。也就是说,由于前面种种异化而造成了人与人相异化。
  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来看,不是自由自觉的劳动是异化劳动,而这种劳动变成了维持人类生存的手段。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付出和消耗的越多,他在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指人的自由、思想、时间、精力等)得到的越少,这正与爱因斯坦科学自由主义的‘内在自由’相合。
  二、爱因斯坦的科学自由主义
  从科学的发展史来看,科学自由在科学界一直是科学共同体所期望得到研究自由的话题。自由是科学发展的必然条件,爱因斯坦在总结科学发展史和他自己所从事的创造性科学理论研究活动的经验基础上,针对当时在一些国家中存在的社会政治对科学的粗暴干预的实际情况,认为科学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自由的社会环境。他把这种自由的社会环境称为“外在的自由”。他在谈到这种自由时说:“科学进步的先决条件是不受限制地交换一切结果和意见的可能性—在一切脑力劳动领域里的言论自由和教学自由。我所理解的自由是这样的一种社会条件:一个人不会因为他发表了关于知识的一般和特殊问题的意见和主张而遭受危险或者严重的损害”⑤。在爱因斯坦科学自由主义中,最重要的还是外在的自由,没有外在的自由,发表的自由就没必要存在。除了这两者,内在的自由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发表的自由(即言论自由)
  爱因斯坦写了一篇关于光量子的论文,这篇将给科学带来革命的论文并没有得到当时学界的认可,并且爱因斯坦因为不被接受的论文而得不到博士学位。所以,他只有常识性的写一篇能够被接受的博士论文。而实质这篇关于发现了光电效应定律的论文,正是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爱因斯坦意识到要想论文通过获得博士学位,必须要选一个比较安全的题目,不要再像量子或者相对论那样激进的论文,这也是他说的发表了关于知识的一般和特殊问题的意见和主张而遭受到危险或者严重的损害。   自由的发表言论是人的类本质,如果加以干涉,我这里可以结合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来理解为言论发生了异化,称作“异化言论”。一旦限制了人发表言论的自由,这就站在了类本质的对立面,从而导致了言论自由的异化。科学历史上很多因为发表与当时主流社会认可的科学结论不同而遭受迫害的科学家,比如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后世的科学家们(包括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在天文、物理方面的研究都得益于这些科学家研究的结论,就因为他们当时的言论,发表科研结果不符合主流而被迫害,这是对科学发展的阻碍。当然,在科学知识结论中存在着对与错,但只有通过实践和时间才能检验出这个结论是真理还是谬论,在科学界中,错误是被允许存在的,经过证伪推翻了这一结论,就可以把这种错误的结论终止。
  (二)科学发展的外在自由(即时间自由)
  人的精神发展成为可能,外在自由必须存在。“人不应当为了获得生活必需品而工作到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从事个人活动的程度。而没有这第二种外在的自由,发表的自由对他就毫无用处。如果合理的分工问题得到解决,技术的进步就会提供这种自由的可能性”⑥。这与上述所谈的马克思异化劳动相应,爱因斯坦的经历符合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从爱因斯坦各种传记中,我们了解到这个伟大的科学家曾经为了生计四处求职,并且屡屡受挫。虽然爱因斯坦的兴趣、精力和时间几乎完全花在科学研究上,但他开始求职与科学研究并无关系,因为确实找不到跟科学研究相关的工作。在他被拒绝和寄出去的求职信无果时,能够找到一份能维持生计的工作,对他来说也是莫大的幸运。所以在他获得伯尼尔专利局一职时,他对自己的爱人说他会高兴疯的!由此可见,为了获得生存的需要,劳动变成了一种手段,而这种劳动并不人本身所自由自觉的。
  按照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我们可以把今天的很多劳动都理解为异化劳动,比如就业难问题,当今很多大学毕业生所找的工作并不是自己所理想的工作,为了能生存而争取一个劳动的机会;在高校的教师们,为了评职称或晋级而不得不完成一些自己无兴趣的课题研究,并且这些研究要按国家的标准去完成,所以也是学术异化的表现,这也正是下面要谈的爱因斯坦科学自由主义第三个方面。
  (三)科学发展的内在自由(即思想自由)
  在科学自由中,科学共同体是自由的主体。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研究的自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在写给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法部长和教育部长A.罗各的信中毫不妥协地写道:“认为我可怀疑的是:追求真理和科学知识,应当被任何政府视为神圣不可侵犯;而且尊重那些诚挚追求真理和科学知识的人的自由应该作为整个社会的最高利益”⑦。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爱因斯坦并没有看到当时的社会为学术自由提供必要的保障,反而看到的是自己的同胞被驱逐和杀害。在移居美国期间,当美国政府后来采取某些限制科学活动自由的政策时,爱因斯坦毫不畏惧在进行猛烈抨击,捍卫科学工作者的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的权利。在争取科学工作者的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反对一切压制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的斗争方面,爱因斯坦堪称为科学工作者的楷模。
  在战争中,爱因斯坦明确体会到,科学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是非常具有破坏性的工具,科学从本质上发生异化,对人类造成了威胁。科学共同体需要自由,但是科学研究上的自由应该加以限制。科学是人类进行的活动,科学研究的成果是造福人类还是危害人类,都是由人自己决定的,所以,造成科学异化的也是人类本身。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保证社会的民主,消除强权,从而来控制科学的良性发展。爱因斯坦的科学自由主义不仅有科学共同体本身的自由,同时也包含了科学应该怎样更好的发展,并揭示了科学发展的三定律,即:好奇律、自由律、戒急律,为当今世界各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三、总结
  从学生时代起,爱因斯坦就支持社会主义经济政策,有强烈保护个体自由、个人自由、民主制度和保护自由本能,其基本信条就是:自由是创造性的源泉。在他追求科学的道路上,也在一直为社会民主和个人自由努力奋斗着。因为战争,爱因斯坦看到科学带给人类的灾难,在呼吁科学自由的同时,也期望科学自由有一定的限度,或者有适当的方式来保障科学良性发展,从而不让科学产生异化。(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M]沃尔特.爱萨克森著,张卜天译.
  [2] 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M]赵中立、许良英编译.
  [3] 许良英 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 宇海金 刘付春 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新诠释—重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兰州学刊2006,6.
  [5] 李正凤 曾国屏 科学与民主:一个伟大科学家的良知[J]《科学博弈》科学与民主.
  [6] 周德海 自由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的启示[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4.
其他文献
在活页备课纸的最后一栏是“授后感”,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要认真分析、总结,其实就足课后反思.好的课后反思可以启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课后反思要反思什么?近几年的教学反思
现阶段,在改革开放日渐深入的影响下,信访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强化变革速度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新时期我国信访矛盾的社会工作介入展开简略的研究,希望可以
借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方法,来分析郑武昌的《中国画学全史》的艺术史撰写特征,《中国画学全史》的撰写可以从艺术社会史和艺术社会学两个层面研究.该方法并非是郑氏受
目的探讨在不同类型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血浆中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oluble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sRAGE)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选择非代谢综合征(non metabolic syndrome,NMS)患者60例,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
摘 要:现代性问题是我们时代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现代性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隐忧。其中,自我实现的自我主义虚无,理性主义的殖民和自由的逐步丧失构成现代性的主要问题。透过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出现代性的思考其实是在沉思人本身,人在现代化过程之中应该如何往下走。如何克服隐忧,为现代性寻找出路是我们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现代性;隐忧;超越  一、现代性的基本内涵  西文文献中的“现代”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美术教学当中,将信息技术教学和与美术课程整合,与传统教学相比,在表现方式上显现出的优越性,不言而喻.小学美术教师
黔东南苗寨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但随着城市化发展及旅游业的兴起,黔东南苗族传统民居逐渐发生嬗变,传统建筑文化正逐削弱。本文是作者在黔东南西江及朗德苗寨为期半个月调研
高校教学档案直接记录着一个学校教学事业的发展过程,其中的内容不仅包括学校相关的教学文件材料,还有师生的个人信息,教学情况,学习情况等.由此可见,做好相关的高校教学档案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儒家思想的内容和发展史的简要介绍,联系儒家思想对于现当代社会中人们的整体素质、民族凝聚力、精神风貌、行为作风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够更加引起人们对于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重视,和对于传统精神文化的学习和培养,不将这些瑰宝遗失。  关键词:儒家思想;传统精神文化;孔孟思想;国学经典  孔子与孟子皆是山东生人,孔子是山东曲阜人而孟子是山东邹城人,两人所生时间相差近200年,其思想却有着不
本文简要论述了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若干做法.首先分析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制定教学计划”“创设情境教学,调动学习兴趣”“采用游戏,丰富教学内容”等教学策略,其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