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构建专业退出机制是我国高职院校进入注重内涵质量提高阶段之后的客观要求。利用波士顿矩阵分析法科学分析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退出机制的意义、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退出机制建立的方法以及完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退出机制的途径,从而研究和确定规范化的实施程序,进一步健全专业设置退出指标体系,以加强对高职院校专业办学条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考核。
[关 键 词] 波士顿矩阵;高职院校;专业退出;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5-0010-02
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与调整是一项系统工作,都需依照一定的标准和科学的依据来实施。教育部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健全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对连续2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除部分特殊专业外,实行减招,直至停招。多年来,由于高职院校扩大招生规模,许多学校盲目开设新专业,造成教学质量不均,就业率大幅下降。经过十余年非理性专业扩张后,部分高职院校开始改革专业设置方法,并通过引进退出机制,重点发展优势学科,使其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
近年来,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出现了“同质化”的问题,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匹配度偏离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部分毕业生就业困难。广东省及时实行专业预警退出机制,停招、停办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就业率低的专业。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发布关于《2017年广东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依据学考录取)宣传资料》更正的通知,其中有两个学校的三个专业取消招生,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设计专业,广东南方职业学院的文科和理科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分文理科招生,相当于两个专业),都被取消招生。
一、专业的波士顿矩阵分析
专业退出机制的构建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制度保障、充分准确的信息以及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因此,需要借助科学的分析工具对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呈现。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是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为企业确定和平衡产品经营方向与资源分配而提出的决策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将有限的资源有效地分配到合理的产品结构中去。
波士顿矩阵认为决定产品结构的基本因素有两个,即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作为一种常见的分析方法,波士顿矩阵为企业经营者清晰地呈现出各产品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分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过程是通过专业实施的,因此专业可以看做是高职院校的产品。波士顿矩阵分析能够呈现出各专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区分所分析专业的现状与前景,为专业退出机制的构建打下方法基础。
运用波士顿矩阵分析高职院校专业的关键在于计算专业的相对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是指本企业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同行中最大竞争者的市场占有率之比。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来说,其相对市场份额是相对于本专业的竞争者而言。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招生和就业上,高职院校专业的生存情况与招生情况密切相关。因此,可以使用招生数来计算专业的市场增长率。
二、全面认识建立专业退出机制的意义
高职院校在调整专业设置时应具有长远眼光和危机意识,不能一味沿用过去功利性的“求大求全”。建立高校专业退出机制,既可以“倒逼”高职院校更加审慎地考虑未来行业发展的前景状况以及人才市场的饱和程度,进行专业选择的合理配置,又能引导学生选择未来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改善当前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的矛盾,进而有利于人尽其才,学有所用。同时,将会使激烈的生源竞争从学校之间的竞争直接转向专业办学水平的竞争,并由此“倒逼”高校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凝练专业特色优势。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只有当自己的劳动满足学生和社会需要时,才能对社会具有价值,也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所以,那些市场需求小、办学质量差的专业的教师应该顺应社会和学生需要,积极主动进行新的专业性人力资本投资,为专业的退出和优化做好准备。因此,主动退出某些不适应自己发展的专业实质上体现了高职院校科学的办学理念和為社会服务负责的精神。
三、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退出机制建立的方法
(一)专业退出指标的选取
专业设置退出机制指在进行专业设立、调整、变更或者撤销前,高职院校能“及时、高效、科学”地按照具有“创新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市场需求,尽早识别专业设置过程中存在的差距,并按规定的程序对专业设置进行预警与退出。
(二)建立专业设置退出机制
专业设置退出体系框架一般包括就业信息系统、预测系统、警报系统以及专业设置调整等方面。首先,通过就业信息系统以及高校就业系统就可以得到地区高校毕业生情况以及对应的市场需求情况,并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整理。预测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后,对本年度的就业人数以及就业情况做出预测,对各类岗位以及就业人数进行分析,从而为学校进行专业设置以及调整提供依据。在专业设置上,建议使用“专业星级管理”的专业管理策略。按照专业发展定位、专业建设基础和特色、服务成果等客观可测要素,政企校共同制定专业星级评定标准,将专业赋予从“一星”到“五星”的不同星级。专业星级不同,其建设力度也不同,高职院校可以重点建设五星级和四星级专业,适度发展三星级专业,专业预警二星级专业,退出一星级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督促专业按照发展规划制订专业成长计划,并定期进行专业星级评定,从而使专业管理呈现动态化,做到“星级管理、特色发展”。
四、完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退出机制的途径
专业设置退出机制不仅是为了进一步完善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社会经济发展等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出的反应,可以促进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控、优化与更新,紧跟经济发展需求,平衡供应量。 (一)构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退出指标体系
专业设置退出指标体系是依据一系列科学方法,在预测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危机、风险等发出提前警报的一个参照标准,具有预测性、警示性、科学性、敏感性等主要特征,既包括就业率等“量”的指标,也包括社会效益等“质”的指标。高职院校不是单纯的就业教育,以专业为载体,担负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种责任,不能视就业率为评价专业设置科学与否的指南针,高就业率并不等于高就业质量与专业品质,“更要关注职业成活率、满意率及用人单位的评价情况”。
因此,完备的专业设置退出指标体系应做到“质”与“量”的充分结合,包括人才供需、专业数据、就业趋势、就业信息、失业情况、创业情况、职业种类与前景、行业发展状况、薪酬、雇主评价、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毕业生的核心知识与技能水平等。同时,进一步完善指标处理方法,创新专业设置监测方式,提高信度与效度,如通过横向与纵向的统计分析,确立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等指标的警戒范围,发出不同警示。
(二)建立高职院校专业退出机制的有效渠道
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建立高职院校专业评估与退出机制,以加强对高职院校已开办专业办学水平、专业办学条件与实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考核,形成对高职院校专业办学水平的常规性社会监督、评价制度,充分利用市场对高职教育专业的筛选淘汰竞争机制,推动高职院校加强专业投入与专业建设,推动高职教育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专业退出评估不是对高职院校所有专业的普遍评估,而只是对办学条件差、社会声誉低,或者招生困难、学生就业率低的专业进行是否具有办学合格资格与能力的诊断性评价,涉及的被评价学校与被评价专业是个别的,也不一定每年都要进行。
构建一套专业合格评估的量化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一级指标与二级观测点两个层次。根据每个一级指标内各观测点的具体内容与重要性程度,分别确定出现几个观测点评估结论“不合格”为该一级指标不合格。一级指标中两项出现“不合格”给予专业限制招生(黄牌)评估结论,一级指标中三项出现“不合格”给予专业暂停招生(红牌)的评估结论。
(三)科学评价,建立有效的专业退出评估机制
专业退出机制建立的基础在于完善的专业评估机制的构建。专业评估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估目的和标准,利用可行的评估手段,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对高校专业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的过程。专业评估的核心在于校内学者治学和校外同行评议的统一。专业评估所具有的导向激励作用将有利于院系与院系之间构筑相互学习的平台,专业评估有助于推动专业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实践条件和管理方式的优化,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达到优胜劣汰的效果。
因此,高职院校自身首先要注重建立一个长效的专业评估机制,完善相应的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从而为退出专业的决定提供充分的依据。在建立专业评估机制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评估指标体系的合理构建。
建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实现科学合理的专业调整、退出、淘汰,需要各高职院校建立本校的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区域内主导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态势,建立学校重点专业对接区域重点产业群,立足本校办学定位与专业特色优势,建立动态的专业调整与退出机制,停办区域产业需求量少、社会认同度低的专业,改造区域产业有需求、特色不夠鲜明的专业,开发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急需的专业,使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质量更符合需求。
参考文献:
[1]徐从英.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J].职教通讯,2012(6).
[2]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3]赵绥生.论高职教育专业退出机制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榆林学院学报,2012(11).
[关 键 词] 波士顿矩阵;高职院校;专业退出;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5-0010-02
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与调整是一项系统工作,都需依照一定的标准和科学的依据来实施。教育部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健全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对连续2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除部分特殊专业外,实行减招,直至停招。多年来,由于高职院校扩大招生规模,许多学校盲目开设新专业,造成教学质量不均,就业率大幅下降。经过十余年非理性专业扩张后,部分高职院校开始改革专业设置方法,并通过引进退出机制,重点发展优势学科,使其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
近年来,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出现了“同质化”的问题,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匹配度偏离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部分毕业生就业困难。广东省及时实行专业预警退出机制,停招、停办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就业率低的专业。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发布关于《2017年广东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依据学考录取)宣传资料》更正的通知,其中有两个学校的三个专业取消招生,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设计专业,广东南方职业学院的文科和理科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分文理科招生,相当于两个专业),都被取消招生。
一、专业的波士顿矩阵分析
专业退出机制的构建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制度保障、充分准确的信息以及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因此,需要借助科学的分析工具对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呈现。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是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为企业确定和平衡产品经营方向与资源分配而提出的决策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将有限的资源有效地分配到合理的产品结构中去。
波士顿矩阵认为决定产品结构的基本因素有两个,即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作为一种常见的分析方法,波士顿矩阵为企业经营者清晰地呈现出各产品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分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过程是通过专业实施的,因此专业可以看做是高职院校的产品。波士顿矩阵分析能够呈现出各专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区分所分析专业的现状与前景,为专业退出机制的构建打下方法基础。
运用波士顿矩阵分析高职院校专业的关键在于计算专业的相对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是指本企业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同行中最大竞争者的市场占有率之比。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来说,其相对市场份额是相对于本专业的竞争者而言。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招生和就业上,高职院校专业的生存情况与招生情况密切相关。因此,可以使用招生数来计算专业的市场增长率。
二、全面认识建立专业退出机制的意义
高职院校在调整专业设置时应具有长远眼光和危机意识,不能一味沿用过去功利性的“求大求全”。建立高校专业退出机制,既可以“倒逼”高职院校更加审慎地考虑未来行业发展的前景状况以及人才市场的饱和程度,进行专业选择的合理配置,又能引导学生选择未来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改善当前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的矛盾,进而有利于人尽其才,学有所用。同时,将会使激烈的生源竞争从学校之间的竞争直接转向专业办学水平的竞争,并由此“倒逼”高校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凝练专业特色优势。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只有当自己的劳动满足学生和社会需要时,才能对社会具有价值,也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所以,那些市场需求小、办学质量差的专业的教师应该顺应社会和学生需要,积极主动进行新的专业性人力资本投资,为专业的退出和优化做好准备。因此,主动退出某些不适应自己发展的专业实质上体现了高职院校科学的办学理念和為社会服务负责的精神。
三、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退出机制建立的方法
(一)专业退出指标的选取
专业设置退出机制指在进行专业设立、调整、变更或者撤销前,高职院校能“及时、高效、科学”地按照具有“创新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市场需求,尽早识别专业设置过程中存在的差距,并按规定的程序对专业设置进行预警与退出。
(二)建立专业设置退出机制
专业设置退出体系框架一般包括就业信息系统、预测系统、警报系统以及专业设置调整等方面。首先,通过就业信息系统以及高校就业系统就可以得到地区高校毕业生情况以及对应的市场需求情况,并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整理。预测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后,对本年度的就业人数以及就业情况做出预测,对各类岗位以及就业人数进行分析,从而为学校进行专业设置以及调整提供依据。在专业设置上,建议使用“专业星级管理”的专业管理策略。按照专业发展定位、专业建设基础和特色、服务成果等客观可测要素,政企校共同制定专业星级评定标准,将专业赋予从“一星”到“五星”的不同星级。专业星级不同,其建设力度也不同,高职院校可以重点建设五星级和四星级专业,适度发展三星级专业,专业预警二星级专业,退出一星级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督促专业按照发展规划制订专业成长计划,并定期进行专业星级评定,从而使专业管理呈现动态化,做到“星级管理、特色发展”。
四、完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退出机制的途径
专业设置退出机制不仅是为了进一步完善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社会经济发展等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出的反应,可以促进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控、优化与更新,紧跟经济发展需求,平衡供应量。 (一)构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退出指标体系
专业设置退出指标体系是依据一系列科学方法,在预测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危机、风险等发出提前警报的一个参照标准,具有预测性、警示性、科学性、敏感性等主要特征,既包括就业率等“量”的指标,也包括社会效益等“质”的指标。高职院校不是单纯的就业教育,以专业为载体,担负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种责任,不能视就业率为评价专业设置科学与否的指南针,高就业率并不等于高就业质量与专业品质,“更要关注职业成活率、满意率及用人单位的评价情况”。
因此,完备的专业设置退出指标体系应做到“质”与“量”的充分结合,包括人才供需、专业数据、就业趋势、就业信息、失业情况、创业情况、职业种类与前景、行业发展状况、薪酬、雇主评价、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毕业生的核心知识与技能水平等。同时,进一步完善指标处理方法,创新专业设置监测方式,提高信度与效度,如通过横向与纵向的统计分析,确立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等指标的警戒范围,发出不同警示。
(二)建立高职院校专业退出机制的有效渠道
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建立高职院校专业评估与退出机制,以加强对高职院校已开办专业办学水平、专业办学条件与实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考核,形成对高职院校专业办学水平的常规性社会监督、评价制度,充分利用市场对高职教育专业的筛选淘汰竞争机制,推动高职院校加强专业投入与专业建设,推动高职教育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专业退出评估不是对高职院校所有专业的普遍评估,而只是对办学条件差、社会声誉低,或者招生困难、学生就业率低的专业进行是否具有办学合格资格与能力的诊断性评价,涉及的被评价学校与被评价专业是个别的,也不一定每年都要进行。
构建一套专业合格评估的量化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一级指标与二级观测点两个层次。根据每个一级指标内各观测点的具体内容与重要性程度,分别确定出现几个观测点评估结论“不合格”为该一级指标不合格。一级指标中两项出现“不合格”给予专业限制招生(黄牌)评估结论,一级指标中三项出现“不合格”给予专业暂停招生(红牌)的评估结论。
(三)科学评价,建立有效的专业退出评估机制
专业退出机制建立的基础在于完善的专业评估机制的构建。专业评估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估目的和标准,利用可行的评估手段,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对高校专业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的过程。专业评估的核心在于校内学者治学和校外同行评议的统一。专业评估所具有的导向激励作用将有利于院系与院系之间构筑相互学习的平台,专业评估有助于推动专业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实践条件和管理方式的优化,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达到优胜劣汰的效果。
因此,高职院校自身首先要注重建立一个长效的专业评估机制,完善相应的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从而为退出专业的决定提供充分的依据。在建立专业评估机制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评估指标体系的合理构建。
建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实现科学合理的专业调整、退出、淘汰,需要各高职院校建立本校的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区域内主导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态势,建立学校重点专业对接区域重点产业群,立足本校办学定位与专业特色优势,建立动态的专业调整与退出机制,停办区域产业需求量少、社会认同度低的专业,改造区域产业有需求、特色不夠鲜明的专业,开发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急需的专业,使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质量更符合需求。
参考文献:
[1]徐从英.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J].职教通讯,2012(6).
[2]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3]赵绥生.论高职教育专业退出机制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榆林学院学报,2012(11).